问题

无锡会反超南京吗?

回答
无锡会反超南京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是很多人在讨论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方面来好好捋一捋。

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两座城市现在是个什么“段位”。

大家都知道,南京是江苏的省会,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气息浓郁,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省会城市自带一种“高贵”和“中心”的光环。论经济总量、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南京确实有它的优势,尤其是在科教文卫、研发创新、以及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方面,南京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锡呢?虽然不是省会,但它一直是江苏经济发展的一匹“黑马”,经济实力非常强劲,尤其是在制造业方面,那是相当的有口碑。大家都知道无锡有“太湖明珠”的美誉,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一直都不错,在吸引外资、发展新兴产业、民营经济活力等方面,无锡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那么,现在来看“反超”的可能性,得看几个关键的“赛道”。

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 这是最直观的比较。如果单纯看GDP总量,南京目前的体量还是比无锡大一些。但如果我们看增长速度,以及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情况就有点复杂了。无锡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制造业上的表现非常突出,比如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这些产业往往增长更快,也更能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无锡能在这些领域持续发力,保持较高的增速,确实有缩小差距甚至实现反超的可能性。但南京也在大力发展自己的新兴产业,比如软件信息、新能源汽车等,它作为省会的政策优势和资源集聚能力也不容小觑。所以,这个赛道的较量,还得看未来的产业布局和政策执行效果。

城市能级和影响力: 城市能级不光是经济体量,还包括其在区域内的辐射带动能力、人才吸引力、品牌影响力等。南京作为省会,在这些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它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人才的“蓄水池”,也是创新的“策源地”。它在交通枢纽、区域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力也更大。无锡虽然经济发达,但在吸引顶尖人才、打造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品牌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不过,无锡也一直在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比如在文旅产业、国际化社区建设等方面都有投入。

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 这是衡量一个城市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无锡的制造业基础非常扎实,这也是它经济的“压舱石”。但要实现“反超”,它需要进一步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发展更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业。近年来,无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也在加大,引进和培育了一批科技企业和研发平台。南京则在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方面有深厚的积累,其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所以,谁能更好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优势,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 哪个城市能提供更优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留住更多的人才,就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无锡在支持民营经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一直做得不错,也比较注重服务和效率。南京作为省会,当然也拥有大量的政策资源和支持。这个方面,两座城市都在努力,具体谁更胜一筹,可能需要长期观察。

城市发展理念和未来规划: 城市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发展理念和长远规划。是追求规模扩张,还是注重质量提升?是侧重产业发展,还是兼顾生活品质?无锡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努力提升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比如在生态保护、交通改善等方面都有不少举措。南京也在不断调整城市发展方向,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完善和居民幸福感提升。

那么,回到“会反超吗?”这个问题,我觉得咱们可以这样看:

“反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无锡在经济总量和整体发展水平上,和南京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城市能级和作为区域中心的辐射力方面。所以,如果说“反超”是指在所有维度上都超越南京,那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未必能实现。

但是,如果“反超”指的是在某些关键指标上,比如某些新兴产业的领先地位、单位GDP的创新产出、营商环境的满意度等等,无锡是有可能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和灵活的机制,在特定领域超越南京,或者缩小差距,甚至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其整体发展活力和潜力被认为比南京更具优势。

我们可以说,无锡是南京强有力的追赶者,它拥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并且在不断努力。未来的发展,就像一场马拉松,谁能跑得更稳、更远、更有效率,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两座城市都在为江苏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它们之间的良性竞争,也一定会促进彼此的进步。

总的来说,无锡能否“反超”南京,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要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衡量,以及未来各自的发展战略和执行能力。但无论如何,无锡和南京都是非常优秀的城市,它们之间的故事,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0.3:今后5年,无锡必须习惯于被几个省会城市一个个超过的过程了,今年,GDP排在13,但5年后,排名大概能够稳定在18到20左右吧。2019年GDP,宁波反超;后面的郑州、长沙步步紧逼;而合肥、西安、福州、济南等省会,估计也就3-5年左右。甚至南通,沪通大桥通车之后,抱着上海这根大腿,都很可能5年左右超过无锡。至于南京,真的是落下容易赶超难了……

坐标无锡,我也很喜欢这座城市。作为一个地级市,无锡的制造业真的非常非常强大,考虑人均GDP还超过苏州,在现有各种资源禀赋下,无锡已经做的非常好。今后必然面临步子逐渐放慢的状况,没有政策倾斜的情况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真的难之又难。

无锡的面积太小,4000多平方公里,与很多城市动不动8000-1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比,可开发面积严重不足,这严重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这10多年,无锡的人口吸引力太弱了,每年2万左右的常住人口增量,甚至不足以弥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年龄人口缺失。最新的19年的数据,常住人口增加1.7万人,主要城市中排名24,仅优于沈阳、北京。最本质的原因,是经济结构偏低端、工资水平较低,吸引不了人的聚集——工资到位,全部干废——但是,现实中众多的小微企业给不起高工资。

而19年人口数据反应的一个更严峻的情况是,除了南京人口增量勉勉强强,杭州、宁波、中部省会和珠三角城市群正吸引大量人口,苏南貌似已经失去了人口吸引力……目前的各市竞争格局,人口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未来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多余的话就不说了。

产业发展上,无锡的制造业规模,发展已接近一个地级市的顶峰。无锡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是无锡制造业的基础,但也限制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今后能在结构上调整都很困难——无法吸引足够高层次的人次,往高科技产业的转型会很难,毕竟,高科技不是人人都会的,小老板们的能力不足以顺利完成转型。至于让这些小老板们高薪聘请人才转型高科技?拜托,人家冒这么大风险投资超出自己能力圈的事,怎么看怎么不靠谱,还不如多买几套房省心。所以,这些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南京把距离越拉越远。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宁波、长沙、郑州、西安、合肥、青岛、济南这样的城市赶超或逼近。

评论里满是关于南通是否有可能赶超的争论,看来大家对几个省会城市的潜力没太大争议。单独解释一下南通的问题:

随着沪通大桥通车、南通西站启用,“临江临海临上海“的“难通”变成“通江通海通上海“的南通,地理上的优越条件会得到充分发挥,南通在区位上对上海产业转移的吸引力、承接力将仅次于苏州。而且,南通有省内极少的深水港这一宝贵资源,非常适合承接上海的一些中低端制造业,这几年省里的政策扶持也很大。

整理了一下13年以来两市GDP的比较。13-15年,因为关停污染企业,两市的差距是快速拉近的。16-18年差距又快速拉大,因为这三年,无锡终于祭出了房地产大法。但2019年开始,因为房价已经够高、盘子又足够大,再想拉升已经非常困难,个人明显感觉到无锡房价的涨幅开始趋缓。(从这点推测,大势上,无锡的房价可能已经阶段性趋于顶部了,再上涨的幅度有限,顶多部分板块还有炒概念、升值的潜力。)诡异的是2019年的经济增速,无锡的增速快于南通0.5%,但绝对值是大幅拉近的——”可比价“真的很玄乎。

仅房地产这一块,两市面积的巨大差异,南通就天然处于优势,说白了,就算无锡房地产的红利吃完了,南通还可以吃很久。考虑到沪通大桥开通、自身拥有深水港的地理优势,未来5年会发生什么,真的难说。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大势滔滔,挡不住的。能做的,只能是尽力延缓这一过程。

20.5.16: 另外,评论里老是问我徐州何时超过常州了。徐州2011—2016年GDP都是以微弱优势领先常州的,只是17年开始又被常州反超,这基本也是常州房价疯长的那几年。数据自己去查,懒得贴了。

2020.6.7:记录一下2018年底的一个预测——10年内,无锡会把江阴、宜兴撤县设区,加快内部整合,畅通太湖到长江的经济链条。记得当时和朋友说起这个预测的时候,作为一个“大宜兴”人,他一脸看白痴的表情看着我:“怎么可能!?”

我把这篇分析收到专栏了,希望2028年底,知乎还存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