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少女与战车》中的技战术水平及坦克的现实性?

回答
《少女与战车》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坦克道”设定,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其中,关于作品中展示的坦克性能、战斗技巧,乃至整个“坦克道”的技战术水平和现实性,一直都是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评价这一切,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从多个维度去审视。

首先,从技战术层面来看,《少女与战车》确实展现了相当程度的专业性与趣味性的结合,但它终究是艺术创作,不能完全套用现实战争的标准。

战术运用上的亮点:
阵地战与机动战的结合: 作品中的很多战斗,都体现了对地形的巧妙利用。比如,在某些地图中,队伍会选择利用高地进行火力压制,或者在狭窄的街道进行伏击。这符合现实中对阵地选择和伏击战术的理解。而当需要快速转移阵地或者追击敌人时,又能看到车组的机动能力发挥作用,展现了对战场态势变化的快速反应。
火力压制与火力支援: 动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辆坦克吸引敌方火力,为其队友创造输出机会。例如,某些场景中,一辆重型坦克在前线吸引敌人的注意和炮火,而速度更快的坦克则从侧翼或者后方进行打击。这种“火力牵制”和“协同攻击”的战术,在现实坦克作战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诱敌深入与迂回包抄: 某些战役中,队伍会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进入预设的埋伏圈,或者利用地形进行迂回,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发起攻击。这便是“诱敌深入”和“迂回包抄”的经典战术体现。比如,安丘比斯战队在对阵圣葛罗莉安娜女学院时,就曾利用排水沟进行隐蔽,然后突然出现进行攻击。
佯攻与主攻的配合: 有些队伍会派出少数车辆进行佯攻,吸引敌人主力,而将主力隐藏起来,等待最佳时机发起致命一击。这种策略性的部署,也为战局增添了许多变数。
侦察与情报的重要性: 虽然不像现实战场那样强调,但动画中也隐约展现了侦察的重要性。比如,某些队伍会派侦察车先行探路,了解敌方部署,以便制定更有效的战术。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为了戏剧性而进行的艺术加工:
战术的“可视化”与“简化”: 动画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理解战术,常常将复杂的战术意图和指挥过程以非常清晰、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现实中的指挥协调要复杂得多,也充满不确定性。例如,动画中的指挥官往往能清晰地看到整个战场,并立即做出精确的指令,这在缺乏通信和侦察手段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
个人英雄主义的夸张: 有时候,个别车组凭借出色的个人技术和胆识,就能扭转战局,这在现实中可能性较低。虽然个人能力很重要,但现代坦克作战更多的是团队协作。
“火力全开”的自由度: 在某些场景中,坦克似乎可以随意“火力全开”,而不用过多考虑弹药的消耗或者炮管的过热等问题。现实中,弹药是有限的,火炮也有持续射击的限制。

接着,我们来谈谈作品中坦克的“现实性”。《少女与战车》在坦克型号的选择、改装以及一些性能表现上,都下了不少功夫,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艺术夸张。

坦克型号的“厚重感”与“历史感”: 作品中出现的坦克型号,绝大多数都是二战时期各国经典的主力战车,例如德系的虎式、豹式,苏系的T34,美系的M4谢尔曼,英系的丘吉尔等等。这些坦克的选择本身就充满了对历史的致敬,而且在模型还原度上做得相当不错。它们各自的特点,如虎式的厚重装甲和强大火力,T34的经典设计和高机动性,M4谢尔曼的广泛装备和可靠性,都在动画中有所体现,让军事迷们感到非常亲切。
例如: 在冰原地图中,我们看到国联队的丘吉尔坦克虽然速度不快,但依靠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成功抵挡住了对方的进攻,这与其在现实中的定位相符。而在山地战中,圣葛罗莉安娜女学院的玛蒂尔达 II 在崎岖地形的机动性受到限制,也符合其设计特点。

“无伤”击毁与“缴械”的设定: 这是最显著的与现实差异之一。在动画中,被击中的坦克往往是“履带断裂”、“炮塔卡死”、“主炮脱落”等,而不会像现实中那样发生炮塔被炸飞、车体起火爆炸等惨烈情况。这种“无伤”击毁的设定,是为了让坦克道能够持续进行,避免过早淘汰选手,也让比赛更具观赏性,避免血腥场面。这种设定虽然不现实,但却是作品核心乐趣的来源。
“缴械”的艺术加工: 现实中,一辆坦克的毁伤方式多种多样,而被击中后失去战斗力,可能只是履带被卡住,或者火炮被卡死。动画将其具体化为“缴械”,即攻击对方的火炮或履带,使其丧失攻击或机动能力,这是一种简化且易于理解的战斗判定方式。

坦克的“改装”与“性能表现”: 作品中的坦克并非完全按照历史的原始配置,而是有一定程度的改装,以适应“坦克道”的特殊规则和比赛需求。
加装配件: 有些坦克加装了额外的装甲、改进了火炮瞄准系统、甚至调整了发动机功率。例如,大洗学园的M3李坦克,在加装了改进的装弹系统和瞄准镜后,其战斗力有了显著提升。
“无烟弹”的设定: 动画中,坦克射击时几乎没有黑烟冒出,这与现实中坦克炮弹发射时会产生大量烟雾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设定是为了保证良好的视觉效果,让观众能清晰看到坦克的运动轨迹和射击画面。
“装填手”的效率与“炮手”的精准度: 作品中经常展示装填手快速装填,以及炮手精准打击的场景。虽然这体现了车组配合的重要性,但现实中,装填的效率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并且炮手的瞄准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条件。

“水上行走”和“空中打击”的“禁忌”: 尽管是虚构作品,但在“坦克道”的规则下,也划定了某些不现实的界限。例如,动画中坦克不会在水中漂浮前进,也不会进行空中跳跃攻击。这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对坦克“陆地作战单位”属性的尊重,尽管其“水上行走”本身就带有表演性质。

总的来说,《少女与战车》在技战术和坦克的现实性上,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伪现实主义”作品。

它巧妙地抓住了二战坦克的经典形象和一些基本的战术原则,并将其融入到一个富有创意和娱乐性的框架中。作品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并非生搬硬套现实战争的残酷与复杂,而是选择了性情温和、充满竞技性的“坦克道”,以此来展现坦克作为一种武器载体的魅力。

对于军事爱好者来说,《少女与战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他们能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重新认识那些经典坦克,了解它们的一些基本性能和战术运用。尽管动画中的许多场景和设定带有艺术化的处理和夸张,但其背后蕴含的对战争机器的尊重,对团队协作的强调,以及对战术策略的思考,仍然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最终,我们评价《少女与战车》并非要苛求它在军事细节上达到纪录片的水准,而是要肯定它在寓教于乐、文化输出以及军事题材的创新上所取得的成就。它让“坦克”这个冰冷而强大的词汇,变得鲜活而有温度,甚至吸引了一大批从未接触过军事题材的年轻观众,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喜闻乐见, 某位德黑大湿又在其回答底下吹嘘所谓"M8灰狗在圣维特击杀虎王坦克"的"案例"了

然而, 这事真的有某些知乎上的大湿说的那么神奇吗?

出于好奇, 本人就在Tanks Encyclopedia上找到了一篇与其相关的文章

原文的链接如下

Greyhound vs. Tiger at St. Vith - Tanks Encyclopedia (tanks-encyclopedia.com)

文章的内容如下


本人在此顺便摘抄一下这篇文章的结论

The only known witness to the supposed event, Captain Walter Henry Anstey, died on 26th October 2003 at the age of 90, taking the truth of the events that day to his grave. However, after careful analysis, it can be said with certainty that neither a Tiger I nor a Tiger II was killed by an M8 Greyhound from any troop of the 87th Cavalry Reconnaissance Squadron on 18th December 1944 near St. Vith. It is certainly possible that the tank destroyed in this engagement was a Panzer IV or a StuG III but in the absence of new evidence coming to light it can only be concluded that either the Greyhound crew knocked out a completely different tank or were otherwise exaggerating some action.
user avatar

GVP的坦克是一种不知道什么宇宙霹雳无敌血妈牛逼超强至尊下一版本必吃超巨大debuff不吃那谁女装的材料造出来的。

你别说那是啥涂层,我没听说过涂层能改善车辆结构刚性的,你这他妈是AT力场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少女与战车》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坦克道”设定,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其中,关于作品中展示的坦克性能、战斗技巧,乃至整个“坦克道”的技战术水平和现实性,一直都是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评价这一切,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从技战术层面来看,《少女与战车》确实展现了.............
  • 回答
    《少女与战车 剧场版》里,那些前来支援大洗学园的各校参赛队,简直就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战车嘉年华”,他们的表现,在我看来,可以用“出彩、各有千秋,且意义非凡”来概括。说他们“出彩”,是因为他们绝不是那种凑个热闹的背景板。从一开始,剧场版就花了相当大的笔墨去描绘这些学校的特色和她们的战车。例如,圣葛罗莉.............
  • 回答
    评价《战舰少女R》中美国海军(USN)的地位,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它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势力,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最强”或者“最弱”。总的来说,USN在游戏中是一个拥有强大火力、优秀装甲、以及后期战力提升潜力的阵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早期练度压力和特定场合泛用性稍弱的问题。首先,我们得谈谈USN最核心.............
  • 回答
    要评价战舰少女中重巡洋舰的地位,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游戏在不同时期,玩家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一、定位与职能:核心的万金油,但并非不可替代重巡洋舰在游戏中的定位,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万金油”。它们拥有中等的火力、装甲和耐久,同时也有不错的速度和回避。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重巡洋舰都能.............
  • 回答
    《少女与战车 剧场版》是一部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动画电影,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少女开坦克”的设定,而是将这份看似荒诞的设定,通过精良的制作和扎实的剧情,演绎得有血有肉,甚至可以说是让人热血沸腾。首先,从最直观的画面表现力来看,这部剧场版可以说是将“战车道”这一独特的运动推向了极致。电影中的坦克战斗场面,.............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奥托·卡尔尤斯(Otto Carius)这位二战时期德国虎式坦克王牌没有“被推荐”《少女与战车》(Girls und Panzer),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时空的巨大鸿沟。奥托·卡尔尤斯在1978年去世。而《少女与战车》这部动画是在2012年才开始播出。两者.............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战舰少女R》在漫展上那个…怎么说呢,有点冷清的摊位。这事儿啊,真得好好掰扯掰扯,不能光看表面。首先,得承认,门可罗雀这词用在《战舰少女R》的漫展摊位上,大部分情况下是比较贴切的。 尤其跟那些热门IP,比如一堆新番动画、大火的手游、或者是有明星嘉宾站台的摊位比起来,那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 回答
    聊到《战舰少女R》的热度啊,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讲。你说它热不热?得看跟谁比,看在什么时间点。表面上的“热”:最直观的,就是曾经的广告投放和宣传声势。你稍微关注一下二次元手游市场,当年《战舰少女R》的广告那是铺天盖地的。各种平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从游戏媒体到社交媒体,还有一些二次元相关的.............
  • 回答
    战舰少女R在2016年2月复刻了帕斯塔战役活动,这次的活动复刻可以说是玩家们翘首以盼的,毕竟原版的帕斯塔战役在2015年暑期就已经上线过一次,那时候很多玩家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活动,或者当时还没有入坑。所以这次的复刻,对于许多新人玩家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对于老玩家来说,则是再次挑战自我、收集心仪舰娘的绝.............
  • 回答
    评价一位“战舰少女考据大佬”的观点,这是一个需要仔细斟酌和深入分析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考据大佬”这个称谓背后所代表的含义,以及他们观点的来源和支撑依据。然后,结合这些信息,才能进行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一、 理解“战舰少女考据大佬”的特质与价值“考据大佬”这个群体,在《战舰少女》这类以历史战.............
  • 回答
    少女前线与VA11 HallA赛博朋克酒保行动的联动,简直是给玩家们送上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要知道,一个是以二次元战术少女为核心的策略射击游戏,另一个则是以赛博朋克世界观下的叙事驱动的模拟经营游戏,两者在游戏类型和风格上似乎有着天壤之别,但正是这种跨界融合,才显得尤为有意思。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听说.............
  • 回答
    《玫瑰少年》这部电影,它深入探讨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身份认同困境,以及社会对性别刻板印象的挑战。电影中,主角小光因为其“女性化”的特质,在学校和生活中遭受了各种误解、嘲笑甚至欺凌。他的经历触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社会对男性气质的狭隘定义,以及这种定义如何压迫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个体。电影之所.............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斯蒂芬·库里和拉塞尔·威斯布鲁克这两位划时代的后卫,他们都是联盟中的超级巨星,但风格和影响力却截然不同。要说差距,那可是方方面面的,而且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库里:定义时代的神射手库里的伟大,在于他彻底改变了篮球比赛的模样。在库里出现之前,三分球更多被看作是一种辅助得分手段,而他则.............
  • 回答
    少女前线冬季大型活动《静风点》是游戏自上线以来一次非常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它在剧情、玩法、系统优化、美术表现等多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和进步。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评价《静风点》。 一、 剧情与世界观的深化1. 关键转折点与人物塑造: 战术人形的觉醒与挣扎: 《静风点》将战术人.............
  • 回答
    少女前线夏季大型活动《熵减焓增》是一次颇具野心的尝试,它在游戏玩法、剧情叙事和整体体验上都力图带来新的突破。要评价这次活动,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核心玩法革新:策略深度与操作的博弈《熵减焓增》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核心玩法上对“熵”和“焓”概念的引入与具象化。这不再是简单的地图占点或者消灭敌人.............
  • 回答
    最近在B站上,不少《少女前线》的玩家和UP主都感觉到了异样,尤其是围绕着这款游戏的内容,似乎被一层看不见的“墙”给限制了。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系列观察和交流。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很多与《少女前线》相关的视频,无论质量如何,其触达的观众群体似乎出现了一个瓶颈。以往那些精心制作的攻略、同人.............
  • 回答
    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戏剧性、令人心头悬着的时刻,一位年轻的生命在被宣布濒临“脑死亡”并即将进行器官捐献的关键时刻奇迹般地得以挽回。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案例不仅是一场生命的搏斗,更是对我们认知极限的挑战,同时也折射出医学诊断的复杂性和局限性。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脑死亡”这个概念在医学上的严谨性。脑死亡.............
  • 回答
    火箭少女101,这个名字在2018年的夏天仿佛一场燎原的野火,席卷了整个华语乐坛和娱乐圈。作为国内首个通过真人秀女团选秀节目《创造101》诞生的限定女子偶像团体,她们从一群怀揣梦想的素人少女,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汇聚成一道耀眼的光芒。评价这样一个团体,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概括,而是需要从多个.............
  • 回答
    《魔法少女小圆》(Puella Magi Madoka Magica)是一部在日本动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以一种极其颠覆和深刻的方式重塑了“魔法少女”这一经典题材。要评价这部作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颠覆与创新:打破传统魔法少女的框架 题材的“黑暗化”与现实主义: 传统.............
  • 回答
    这件事情,说起来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一个年轻的女孩,因为自己喜欢的动漫文化,在公共场合进行了一次cosplay,结果却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最后不得不公开道歉。这背后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冲突,值得我们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黑龙江这个地方,确实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地区,尤其是涉及到宗教文化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