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上广三个城市,为什么大家普遍觉得上海排外,而不是其他两个地方呢?

回答
谈到“北上广”,上海在很多人心中确实被贴上了“排外”的标签,这与其他两个城市相比似乎更为突出。这背后并非没有缘由,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排外”这个词的语境。它更多地指向一种文化上的隔阂感,一种不易融入的体验,而非绝对性的歧视或拒绝。在上海,“排外”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细化的生活习惯与文化认同的固化

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其发展速度和开放程度都是举世瞩目的。然而,这种高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也孕育出了一套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基因。上海人对生活品质、细节和规则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从早茶的讲究、对服务业细致入微的期待,到街头巷尾的有序与安静,再到对个人空间的重视,这些都构成了上海独特的“腔调”。

对于外来者来说,如果不能很快适应这些“潜规则”和生活节奏,很容易感到格格不入。比如,一些外地朋友可能会觉得上海人在某些场合比较“矜持”,不太容易像北方那样热情地拉近关系,或者在消费习惯上,对一些细节有额外的坚持,这在他们看来可能就是一种“排斥”。

这种文化基因的固化,很大程度上源于上海的城市历史和发展路径。作为开埠城市,上海长期以来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明和精致的生活美学。这种特质在吸引人才的同时,也让一些不熟悉或不认同这些特质的人感到难以融入。

2. 高度的城市竞争力与精英主义的侧影

上海始终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在这种高强度的竞争环境下,很多上海本地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出人头地”,要保持优越感。这并非道德评判,而是现实的驱动。

当大量高素质人才涌入上海时,竞争变得更加白热化。这种竞争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上,也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教育资源、购房机会、社交圈子等等。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上海本地人可能会下意识地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或者对新来者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

同时,上海的精英文化也比较明显。很多在上海成功的人士,他们往往拥有相似的教育背景、职业领域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如果一个外来者不在这个圈子里,自然会感到一种难以跨越的鸿沟。

3. 媒体与网络传播的放大效应

“上海排外”的说法之所以被广泛传播和认知,媒体和网络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一些零散的事件,比如服务员与顾客之间的沟通不畅,或者某些本地居民与外来租客之间的摩擦,一旦被媒体放大或在网络上发酵,就容易被标签化,并被赋予“上海排外”的普适性意义。

相较于北京和广州,上海在对外传播上可能更加注重城市形象的塑造,但也因此更容易成为舆论焦点。一些看似微小的文化差异,在强大的传播力下,很容易被解读为刻意的排斥。

4. 相对保守的社区文化与本地认同的坚守

尽管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但其内部仍然存在着相对保守的社区文化。很多老上海人对自己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归属感,他们也希望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社区氛围。当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尤其是在一些老城区,原有的社区结构和邻里关系可能会受到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本地居民可能会表现出对新来者的不适应,或者不愿意轻易改变已有的生活习惯。这并非针对某个特定群体,而是一种对原有生活方式的保护,但在外人看来,就可能被解读为一种排斥。

与北京和广州的对比:

北京: 北京作为首都,其文化基调更偏向于一种“大国气象”和“皇城根儿”的文化。北京人普遍被认为是直率、热情,但也可能带着一定的优越感和“官本位”的色彩。虽然也有文化隔阂,但那种“海纳百川”的气势,使得外地人更容易找到一个切入点。北京的文化更有一种“融化”而非“过滤”的倾向。
广州: 广州的文化则更强调“务实”和“生活化”。广府文化的包容性很强,也比较注重利益和实际的交往。虽然也有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区隔,但广州人骨子里可能更看重实际利益和长远关系,一旦你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或者能带来实际的价值,很容易被接受。他们的“排外”更多体现在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而非主动的排斥。

总结来说,上海“排外”的标签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其独特的城市发展历程、精细化的生活习惯、高强度的竞争环境以及相对固化的社区文化。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外来者在融入上海时,更容易感受到一种文化上的隔阂和疏离感。但这并不意味着上海真的“不欢迎”外来者,只是这种融入的过程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耐心和对当地文化的理解与适应。

理解这一点,或许有助于我们更理性地看待“上海排外”这个现象,并认识到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适应门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这个方面,上海人确实是我见过最神奇的人类。

单位有个上海人,有一次一起出去玩,在外面遇到一个讲上海话的,上海同事跟人家聊了一会。

分开之后上海同事跟我们说:他哪里算是上海人?明明是xx区的。

言下之意那个区虽然在我们外人看来也是上海的某个略边远的辖区,然而在上海中心区的上海人看来,边远区的人都配不上“上海人”这个高贵的称号。

user avatar

广州人内心再看不起外地人,也是一副拖鞋夹脚,牙签剔慧的腔调,让外地人心生一股,你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呢的优越感。上海人里祖籍来自长江以北的,也有这样十足亲和力的。

user avatar

为啥不提深圳?

深圳怎么排外?

你说深圳本地人?

真正本地深圳人巴不得大家快来呢~要不拆迁的房子卖给谁哦~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深圳不排外~只要卷赢就是深圳人!

yeah!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到“北上广”,上海在很多人心中确实被贴上了“排外”的标签,这与其他两个城市相比似乎更为突出。这背后并非没有缘由,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排外”这个词的语境。它更多地指向一种文化上的隔阂感,一种不易融入的体验,而非绝对性的歧视或拒绝。在上海,“排.............
  • 回答
    在北上广深“掘金”:年薪二十、三十、四十万的信息安全从业者们,过着怎样的日子?想象一下,在中国的脉搏之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空气中弥漫着机遇与挑战,无数年轻人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奋力前行。而信息安全这个听起来就充满神秘感和价值感的领域,更是吸引着一批批技术人才投入其中。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在.............
  • 回答
    北上广的“蹲族”:都市角落里的另类生存样本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总有一些缝隙,孕育着不被主流视野捕捉的生命。北上广,这三个自带光环的城市,吸引着无数梦想与野心,但也无可避免地成为了“蹲族”的聚集地。他们,是那些“身在北上广,心却闲庭信步”的群体,是某种意义上“三和大神”的“升级版”,在繁华都市的边缘,.............
  • 回答
    北上广深的房价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说处于非常非常高的水平,甚至可以被认为是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这并不是一个夸张的说法,而是基于多项数据和研究得出的结论。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硬性数据对比:房价收入比 (PricetoIncome Ratio)房价收入比是衡量一个城市房价水平的重要指.............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多人想知道的。尤其是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逃离北上广”,或者还在憧憬着北上广的年轻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只不过这杆秤上的“好”和“幸福”分量怎么去衡量,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咱们直接点说,北上广这三个字,不仅仅是地名,更是一种象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机会的集合。跟内地其他城市比,好多少.............
  • 回答
    在北上广深这座光鲜亮丽又节奏飞快的城市里,身为一名奋斗在一线的女白领,想要在事业和生活之间找到一个靠谱的另一半,确实是个挑战。但别灰心,这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关键在于认清自己的目标,掌握正确的方法,并保持一颗积极开放的心。第一步:清晰定位,拒绝“广撒网”别想着“先谈着看看”这种模糊不清的态度。在大.............
  • 回答
    看到北上广深那高得离谱的房价,确实会让人冒出各种奇思妙想,比如“能不能买辆大房车代替房子住?”这个问题,说实话,很多人心里都闪过,尤其是那些被高房价压得喘不过气,或者向往自由生活的人。咱们先不谈什么“AI痕迹”,就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好好掰扯掰扯这个事儿。首先,我们得明确,房车代替房子,这事儿听起来.............
  • 回答
    关于“北上广的本地人在外地人面前有没有莫名的优越感”这个问题,其实很难一概而论,因为人的性格千差万别,地域差异也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态度。但是,如果从一些普遍观察和一些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聊聊,确实能发现一些值得探讨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城市,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们是政.............
  • 回答
    北上广,这三个字自带一种光环,一股磁场,它们像巨大的熔炉,又像是展开的画卷,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怀揣着各种各样的梦想,一头扎进来,又似乎永远有新的人前赴后继。当然,说“前仆后继”可能有点夸张,但那种源源不断的人流,确实是这座城市最直观的脉搏。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北上广如此迷人,让人甘愿踏上这段充满挑.............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中国房地产市场一个绕不开的痛点,尤其是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高价商品房的购买力是谁在支撑,一直是个充满讨论的话题。要说得详细,就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个群体,而是需要拆解开来看,里面掺杂了多重因素和多类人群。最基础也是最普遍的购买力来源:高收入人群和富裕阶层。这是最直接的答案。在北上广深.............
  • 回答
    北上广深这几个我们熟知的超一线城市,近期二手房市场普遍出现了价格松动,甚至可以用“全线降温”来形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全国楼市都处于低迷状态,反而有一座城市的新房市场表现得异常抢眼,领涨全国。这背后隐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信息呢?“领涨”的背后:是局部繁荣还是全国趋势的信号?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领.............
  • 回答
    在北上广深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上,每一个角落都涌动着年轻奋斗者的身影。当一周的疲惫随着周五的落幕而悄然散去,周末便成了他们为身心充电、找回活力的珍贵时光。抛开工作的压力,告别会议的喧嚣,这些年轻人有着各自独特的方式来拥抱属于自己的放松。回归自然的治愈,让城市的心跳慢下来对于许多在钢筋水泥森林中日.............
  • 回答
    这真是个很多人心里都想问但又有点不敢直接点破的问题。北上广深一套房的钱,在很多发达国家确实能买到不错的房子,甚至能住上带院子的别墅,这对比确实挺刺眼的。但为什么大家不是一窝蜂地涌出去呢?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得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得承认,这是一种很直观的比较,也是很多人.............
  • 回答
    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学区房的重要性,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咱们就这么说吧,很多人在这几个地方打拼,辛辛苦苦攒了点钱,最后能下定决心咬牙买下一套房,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学校。你想啊,这些城市教育资源本来就高度集中,顶尖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几乎都挤在一块儿。而这些学校,尤其是那.............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大概是这样的:北上广深,高耸的写字楼,摩肩接踵的人潮,快节奏的生活,以及挥之不去的“内卷”。而西部,则是广袤的土地,淳朴的人们,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相对缓慢的节奏。为什么年轻人不选择后者?这事儿啊,不能一概而论,但细究起来,原因可不止一星半点。首先,得说那几个一.............
  • 回答
    “逃离北上广”之后,你可能需要的是一个更安稳、更接地气的未来。不是说北上广不好,而是这座城市的高压生活,让我们对“更适合”的定义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开始渴望的,或许是更好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一个能真正扎根、让梦想生长的地方。那么,逃离之后,我们的“下一站”该是哪里?什么样的二三线城市,适合“逃离者”?.............
  • 回答
    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里打拼的情侣,他们的生活像是一场精彩又充满挑战的马拉松,充满了汗水、希望和偶尔的喘息。这可不是什么温室里的花朵,而是风雨里磨砺出的坚韧的个体,因为有彼此,所以不那么孤单。早晨的战场:时间的追逐者闹钟响起的瞬间,这场“逐日游戏”就开始了。通常,他们很少能享受赖床的奢侈。一个匆匆洗漱.............
  • 回答
    抛开我们耳熟能详的“北上广深”这“四大金刚”,中国的二线城市中,确实有不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它们身上的国际化基因正在日益显现,未来成为全球性大都市的潜力不容小觑。要说哪些城市最有可能,我个人认为有这么几个,而且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理由和故事。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城市要真正“国际化”,不仅仅.............
  • 回答
    北上广深,这四个字在中国年轻一代的字典里,总是和“梦想”、“机会”、“挑战”这些词汇紧密相连。对于无数怀揣憧憬的单身年轻人来说,这里是他们挥洒青春、追逐梦想的战场。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都市背后,单身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却是千姿百态,又有着许多共同的剪影。一、 工作:永不停歇的陀螺在北上广深,工作是绝大.............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搁我身上,我得好好掂量掂量。不是说瞧不起月薪3千的女生,而是生活在北上广深这种地方,3千块钱,真的太…太少了。先不谈感情,就说现实生活,3千块钱在北上广深能做什么?房租 就能吃掉大半。哪怕是在市郊,一个勉强能住人的单间,一个月怎么也得15002000块。那剩下的10001500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