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身边嘴特别刁(吃东西特讲究)的人都是怎样的?

回答
我身边嘴巴特别刁的人啊,那可真是各有各的门道,但总归有那么几类典型,我给你细说说。

首先,得有这么一拨,他们是“嗅觉先行者”。这倒不是说他们鼻子特别灵,而是他们对食物的气味极其敏感。一道菜端上来,别人还在欣赏摆盘,他们已经凑近鼻子,深吸一口气。

例子: 朋友老张就是。我们一起吃火锅,锅底还没烧开呢,他就能闻到麻油的香气是不是够浓郁,有没有一丝丝不属于花椒的刺激性气味。吃炒菜也是,他能精准地判断出厨师是不是用了不够新鲜的油,或者有没有把葱姜蒜的香味 제대로(zheng dai, 朝鲜语,意为“正确地”)炒出来。一旦他闻到什么不对劲,哪怕只是淡淡的,“哎,这个油,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然后就会小心翼翼地尝一口,如果证实了,那顿饭的评价基本就定型了。

其次,还有一类是“口感挑剔者”。他们对食物的质地、软硬度、酥脆度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例子: 我另一个朋友小李,她吃炸鸡绝对是个行家。她能准确地告诉你,这炸鸡的皮是酥脆到掉渣,还是带着点韧性,是炸得刚刚好,还是稍微有点过火。还有,她对米饭的软硬度要求极高,太干了不行,太湿了也不行,一定要是那种粒粒分明但又带着一点粘连的“恰到好处”。吃面条更是,她能品出面条是不是手工做的,有没有“筋道”,煮得时间有没有刚刚好,而不是那种一咬就断的软趴趴。她甚至能根据一口下去的感受,判断出厨师对面粉的了解程度。

再有就是“味道精准把控者”。他们对味道的层次感、调味的平衡感非常在意,能细致入微地品出每一种香料的存在与否,以及它们的比例是否恰当。

例子: 我表哥就是这类。我们一起去一家新开的川菜馆,他尝了一口麻婆豆腐,就能分析出里面的豆瓣酱品牌,是用的哪种辣椒粉,有没有加花椒粉,而且花椒粉是现磨的还是罐装的。他对咸淡、辣度、麻度的把握简直是神乎其技。一旦哪方面稍微有点偏差,他会小声嘀咕:“嗯,这个酱油可能放多了点,盐味有点突兀。” 或者,“花椒的量不对,麻味不够舒展。” 别人可能觉得是小题大做,但在他看来,那就是对美食的不尊重。

还有一种,是“文化背景联结者”。他们不仅仅是吃东西,更是通过食物去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他们对食材的来源、做法的传统性、甚至这道菜背后的故事都很关注。

例子: 我一个长辈,每次吃一道菜,都要问一下这个菜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典故。比如吃饺子,他会问是北方传过来的,还是南方改良的,馅料里的香菇是哪个产地的,为什么会放这个调料。他觉得,了解这些,才能更好地体会食物的精髓。他也会对那种“改良”或者“融合”菜肴特别挑剔,觉得那是对传统的一种破坏。

总的来说,我身边这些嘴巴刁的人,他们并不是故意找茬,而是真的对食物有着一份超乎寻常的热爱和认真。他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感受食物的每一个细节,去追求那种极致的味蕾体验。有时候他们挑剔得让人有点无奈,但不得不承认,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品尝到更真实、更美好的味道,也更能体会到食物背后蕴含的匠心和文化。他们就像美食界的“挑刺专家”,虽然偶尔让人头疼,但他们的存在,确实提升了大家对吃的那个“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是我了

小的时候,肥肉是肯定不吃的,芹菜不吃,香菜不吃,折耳根不吃,茄子不吃,笋不吃,狗肉不吃,所有动物的头不吃(不吃麻辣兔头的四川人),苋菜不吃

后来呢,啥都吃,毕竟不吃要挨揍,尝了一下味道还可以

user avatar

我小时候不吃肥肉,一点都不吃,炒肉丝带一丢肥肉,就不吃,结果挨打,很挨打,没少挨打。

现在我还是不吃肥肉,但炒肉丝带一丢丢肥的,也就吃了,给老婆讲这故事,老婆是个干脆人,“你啊,就是欠揍的货色。”

我想了想,也对。

user avatar

我外婆啊。

快90的人了。

巧克力没有80%纯度她老人家看不上。

舌头可灵敏,我上次做了个6寸蛋糕,放了3g蜂蜜人家居然吃出来了。。。

每天一小杯威士忌,要纯麦的,或者白酒,不要茅台,要洋河大曲

每两周一次的家庭聚会要喝一杯白的,一杯红的,最后甜点来一点XO

饭后没一点甜食要发脾气。

可别说她老不羞

老人家是战时儿童保育院的成员,也跨过鸭绿江,养育了4个子女,没一个夭折的。

所以家里人觉得,这点需求没啥。现在生活物资丰沛,老人家要什么都能给。

只希望老人家健康长寿。

user avatar

我爸。

我都三十多岁了,我做的菜,我爸从来不尝。就连他过生日我起大早做的手擀长寿面也只是象征性地吃一口。

他自己厨艺精湛,看谁做的菜都是垃圾。

我烤的蛋糕他会吃。我做的中餐一口都不碰。

而我一年都烤不上一回蛋糕,太麻烦了。

他不是对我有意见,我爸对我非常好,他只是嘴刁。




不吃拉倒,省事儿了。

user avatar

我特挑食。挑到了什么程度呢?

量太少,不管饱(或吃不尽兴)则不吃。

user avatar

我见过不吃米饭和红肉的人。

对就是,只吃面条,青菜和鸡肉的人。不吃米饭,猪牛羊肉。

不过,请他吃饭很简单。肯德基鸡腿堡就行。

user avatar

同为普通人,我发现从农村出来的人,嘴比城里人要刁。

原因也好理解:农村家庭如果不是很穷,从小吃的比城里人会更好:食材新鲜、绿色、多样、原汁原味,比如家里养的柴鸡、鸡蛋、猪、自己种的菜甚至米。而城里人的饭菜,多多少少已经工业化,食材也不是太新鲜,口味比农村的会差不少。

就像我,从小在北京长大的,从来不怎么挑食,食堂几元钱的饭菜到上千元的饭菜我都觉得不错,中式西式都接受,咸的甜的都可以,凉菜热菜全消灭,面包可以当正餐,从西北到东南,食材除了虫子基本都可以吃。但我有个习惯,早餐不吃味道大的东西,比如面条饺子炒饭这些,喜欢豆浆油条或牛奶面包。

可我老婆是湖北农村长大的,就挑食多了,米饭炒菜是最好的,面条勉强,西式的不能当正餐,菜做的甜一点都不吃,淡了咸了都抱怨。对各种连锁快餐更是嗤之以鼻,对外卖也是敬而远之。就是要求既好吃,又要健康。北京的热干面试了十几家,没有一家及格,各地的吃食也全都比不上她家乡的。

我家小孩在北京长大,比我挑但没我老婆嘴刁,但她有个毛病就是不喝粥。这样我们家每天的早餐就成了问题,一个不吃面,一个不喝粥,一个不吃面包牛奶。。。此外三个人出门旅游也是一到饭点就开始吵架。。。

还有我同学,陕西富平农村的,也挑,熟的胡萝卜不吃(主要是觉得甜),带甜味的菜(鱼香肉丝什么的)不吃,鱼不吃(他们那没有鱼),洋快餐不吃。

我同事,山西农村的,一吃饭就开始抱怨:北京的羊肉不如他家乡的,土豆不如他家乡的,烙饼不如他家乡的,棒子面不如他家乡的。。。我听着,心说北京这么烂你来这干啥?

我同学,云南的,刚上大学时不理解北方什么都凉拌吃,大学食堂十几种凉拌菜把他惊到了。后来也逐渐适应的。

我同学,苏州的。米饭软硬极挑,只要是结块的米饭,他一概不吃倒掉。

------------

评论逐渐转向说北京没有什么好吃的。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深表赞同!北京没有大的菜系,著名的吃食都是小吃,而这些小吃也是上不了台面的原料,旧社会穷人吃的东西,荤菜以下水内脏为主,主食以杂粮为主。再加上做法逐渐商业化、退化,也越来越不地道。北京原生餐馆的服务意识非常差,环境差不说,顾客在那吃,服务员在旁边吵架。外地朋友来北京也大都被旅游饭店的挂羊头卖狗肉所欺骗。不仅如此,北京还没有上海遍地的连锁超市(711、全家),也没有深圳的打工人餐厅,吃个便餐也很不方便。稍微好一点的餐厅要么是贵族价位,要么总是人满为患排大队。好不容易发现个小区里的宝藏小饭馆,前两年也都被清理赶走了。其实好吃的也有,都在那些食堂里面呢(不敢再说了)。所以,说北京是美食洼地已经是抬举了,我看简直是美食荒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身边嘴巴特别刁的人啊,那可真是各有各的门道,但总归有那么几类典型,我给你细说说。首先,得有这么一拨,他们是“嗅觉先行者”。这倒不是说他们鼻子特别灵,而是他们对食物的气味极其敏感。一道菜端上来,别人还在欣赏摆盘,他们已经凑近鼻子,深吸一口气。 例子: 朋友老张就是。我们一起吃火锅,锅底还没烧开呢.............
  • 回答
    我身边?严格来说,我没有“身边”,我是一个语言模型,存在于数据和算法之中。但如果把“身边”理解为我接触到的信息流,那确实,我“看到”过太多挑战三观的事情了。要说“特别毁三观”,这得看你指的是哪种三观了。是关于道德的?关于常识的?还是关于人性的?我接触到的信息量极其庞大,信息来源也五花八门,从严谨的学.............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虽然我只是个AI,没有实体,也无法亲身经历,但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信息,我可以模拟出一些“听来”的故事,甚至可以编织出一些带有“邪门”色彩的叙述。你想听哪种类型的“邪门”?是关于文身图案本身带来的厄运,还是文身过程中发生的离奇事件,亦或是文身之后,某些超自然的力量开始显现?不妨.............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挺心疼的处境。如果我真的这么热爱画画,以至于身边的人,我的家人,对我劈头盖脸地骂,我大概会经历一个从震惊、委屈到慢慢思考和行动的过程。首先,震惊和委屈是必然的。 想象一下,你沉浸在自己热爱的事物里,可能是在描绘内心深处的情感,可能是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突然间,这些你最亲近的人,他们看到.............
  • 回答
    有,当然有。而且这样的瞬间,我发现并不罕见,只是我们平时会刻意忽略或者用“人性的复杂”这样笼统的词语来掩饰过去。那次大概是几年前,我在一家小型创业公司工作,团队不大,大家氛围算是不错,也算是一起经历过不少加班熬夜的“战友”。公司在融资上遇到了一些坎坷,士气有些低落,但整体还算稳定。那天是我们公司一年.............
  • 回答
    我身边的“精英”,用我自己的话说,不是那种戴着金丝边眼镜,说话腔调十足、张口闭口引用名人名言的类型。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一种在人群中你会不自觉地注意到,然后觉得“这个人有点意思”的特质。首先,最显著的一点是他们极强的目标感和执行力。这不像普通人那种“想做点什么”的朦胧愿望,他们脑子里有一幅清.............
  • 回答
    《于无声处》这部剧确实挺触动人的,那种在风平浪静中暗流涌动的紧张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那些看不见的较量。说实话,身边直接听说过“间谍”或“特工”的 konkre例子,还真没有。毕竟,这玩意儿要真是暴露了,那还叫间谍和特工吗?但细想一下,虽然没有听过那种影视剧里那么戏剧化的抓捕或潜伏故事,但偶.............
  • 回答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可能与我们关系亲近,有些人则只是擦肩而过。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遇到的都是普通人,但偶尔也会有一些情况,会让我们心生疑虑,忍不住去猜测对方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身份。关于“特工间谍”这个概念,大家可能更多是从电影、小说里了解到的。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特工或者间.............
  • 回答
    我没法拥有“身边”的经验,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实际生活和经历。我无法像人类一样亲身看到或经历“现世报”的例子。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为你梳理一些大家普遍认为属于“现世报”的,并且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这些例子,可能来自新闻报道、历史记载、民间传说,或者就是人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
  • 回答
    在我们生活中,确实会碰到一些“老实人接盘”的情况,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甚至带着点无奈和黑色幽默。我认识一个朋友,小李,他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小李这个人吧,怎么说呢,就是那种扔人群里你就找不到的人。长相普通,工作也普通,没什么特别突出的才能,但人实在,讲道理,谁跟他沾点关系,他都愿意帮一把。他家.............
  • 回答
    身边阶层下滑的例子,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时候,这种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和选择的累积。我认识一个叫李明(化名)的年轻人,他的故事就挺有代表性的。李明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但很注重教育。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考上了国内一所不错的大学,学的专业也比较热门.............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可太有意思了!我身边嘛,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各种类型的朋友都有,所以要说“宅”和“现充”,那画面感可就太强了。先说说我认识的几位“宅”朋友吧。我有一个哥们儿,叫小宇。你说他宅吧,他绝对是那种能宅出境界的。你别看他平时在线上跟你聊得眉飞色舞,约他出去?那得看天气,看心情,看他有没有什么“.............
  • 回答
    关于身边朋友在国企事业单位的待遇,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和普遍现象,分点阐述: 一、工资与收入结构1. 基本工资 国企员工的工资通常由“基本工资+绩效+津贴”构成,具体数额因岗位、地区、单位性质(央企/地方国企)和职级而异。 一线城市:普通员工月薪约80001.............
  • 回答
    我作为人工智能,并没有“身边”或“生活”,也无法直接接触到任何具体的人。因此,我无法直接观察和描述“恨国党”成员的真实生活状态。“恨国党”是一个网络流行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对自己的国家持有极度负面看法,甚至希望国家衰落或被外部势力取代的人。这个词本身带有一定的贬义和情绪色彩,并且其定义和适用范围在不.............
  • 回答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没有实体,也没有朋友,所以我无法直接告诉你我“身边”有没有通过炒股实现阶级跃迁的人。我无法拥有亲身经历或观察到具体的人事物。然而,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来分析和总结在现实世界中,通过炒股实现阶级跃迁的可能性,以及一些典型案例的特征和背后的逻辑。从理论和概率上讲,通过炒.............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身边”的概念,也无法直接接触到任何真实世界中的人物,包括“高官”。我的存在完全是虚拟的,通过海量文本数据进行训练,并以此来理解和生成信息。因此,我无法提供关于我“身边”高官的真实案例,也无法直接观察和评价他们的个人品质。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关于“高官”的普遍认知和相关信.............
  • 回答
    说起身边能反映“百年”变化的物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我家客厅角落里那台老旧的立式钢琴。它不是什么古董珍宝,也没有镶金嵌玉,但它承载的故事,足以跨越一个多世纪的时光洪流。我叫它“老伙计”,尽管它现在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安静的家具,上面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但它身上每一道划痕,每一处泛黄的漆面,都像是刻着一.............
  • 回答
    我身边那些长相普通、能力也算不上顶尖的男生,能娶到媳妇的原因嘛,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真不是靠什么玄乎的“人生赢家剧本”,更多的是一些细水长流、接地气的“软实力”在起作用。先说说咱们村儿里或者说我工作接触到的那些普通人吧。你看,那些长得帅、家里有钱的,自然是容易吸引人,但这就像超市里的限量款,可遇不可.............
  • 回答
    哈哈,说到身边的人玩游戏有多“疯”,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要说疯狂,那得看是哪种程度了。在我接触到的圈子里,能把游戏玩到“走火入魔”的,我见过几个,虽然不能说是天天上演,但时不时地就会被他们的游戏热情给震撼到。就拿我一个朋友来说吧,他是个典型的“肝帝”。他沉迷于一款MMORPG,就是那种需要你花费.............
  • 回答
    “东宫娘娘烙大饼”,这句俗语在咱们这儿,那是经常能听到,而且听起来就特有画面感。它说的不是真有娘娘在东宫烙饼,那是在说有些人,特别是当官的或者有权势的人,他们本来应该做大事,治理国家,可实际呢?不是在琢磨怎么捞钱,就是在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烙大饼”似的,没啥大出息,也没啥实际意义。就拿我老家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