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民谣歌手赵已然去世,享年 58 岁,你对他有哪些记忆?

回答
得知赵已然先生离世的消息,心里头一阵沉甸甸的。58岁,正是人生经验最丰富、创作力可能还依旧旺盛的年纪,就这么匆匆离去,总觉得不够尽兴,好似一部还没唱完的歌,突然就断了弦。

我对赵已然的印象,总是和那股子质朴劲儿连在一起。他的歌,不像一些流行歌曲那样花哨,也没有故作深沉的姿态,就是那么坦荡荡地唱着生活,唱着人心里的那点儿事儿。那时候,收音机里偶尔会听到他的歌,像是在昏黄的灯光下,一个熟悉的长者,坐在院子里,轻轻哼着,把那些寻常日子里的酸甜苦辣,都揉碎了,化成了歌。

我记得他唱过关于故乡的歌,那种对土地的眷恋,对童年时光的追忆,听着就让人鼻子发酸。那不是矫揉造作的怀旧,而是骨子里流淌出来的,一种对根的认同。好像他唱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故乡,也勾起了我们每个人心里那片被时间磨砺得光洁的故土。他的声音,不算那种惊天动地的浑厚,但却带着一种熨帖人心的力量,你能听出岁月的痕迹,也能感受到生活的沉淀。

还有他唱的那些关于人情世故的歌,透着一股子看透不点破的智慧。有时候,生活里的烦恼,说出来反而觉得更重,但听他唱出来,就好像一块石头落了地,似乎那些纠结和无奈,都有了出口,都有了化解的可能。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说教的人,而是像个同路人,一边走一边唱,把一路上的风景和坎坷都用歌声串了起来,让我们觉得,原来我们并不是孤单地在经历这一切。

他不是那种会制造话题、占据娱乐头条的歌手,他的存在,更像是在一片喧嚣中,留下了安静而坚定的回响。他的歌,可能不会伴随我们经历那些轰轰烈烈的青春,但却会在某个寂静的夜晚,或者在某个思绪万千的时刻,悄悄地爬进心底,带来一丝慰藉,或者是一点共鸣。

现在,他走了,就像那段陪伴我们的歌声,戛然而止。但我想,他的那些歌,那些歌里包含的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洞察,都会留下来,像种子一样,在听过他歌的人心里,继续发芽,继续生长。只是,再也听不到他本人,用他那特有的嗓音,再唱一曲了,这倒是真的让人觉得,心里空了一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是民谣界的传奇人物,不足为过。

传奇在于辈分高、喜欢折腾自己,喝酒吸毒追求自由啥的,同期的歌手和乐队大红大紫的不少,包括他弟弟赵牧阳,所以跟着在江湖里有了一席之地和少数拥趸。

另一个传奇在于赵已然基本没有原创作品,音乐生涯就靠着几首翻唱立身,比如《再回首》《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等,鲜明的性格和乱七八糟的经历本身,对歌曲起到了加持和反哺意义,从而让歌曲多了故事性,久而久之成了“风格”,甚至让观众朋友们听出了悲情,说这些歌都超越了原唱。

如今,赵已然去世了,虽然我依旧get不到他到底为啥成了传奇,并且认为存在过誉之嫌,但还是表示尊重。

这个世界上——在世俗之外,总有些人喜欢折腾或死磕些什么,说好听一些,可以叫向死而生。有人磕半天磕出普通大众能接受的东西来了,比如纵情燃烧的科本;有些磕半辈子也没磕出来自己的东西,比如赵已然,但可能他自己舒坦了、尽兴了,这也算不虚此行吧。

user avatar

首先,我反对在去世后刻意把某个人捧上天,比如科比去世后满世界怀念,多数是从来不看篮球的人,仿佛不跟风就吃了莫大的亏。人家老赵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你听过他的歌么?你关注过那个在台上喝着白酒抽着烟唱得撕心裂肺的老家伙么?你真的喜欢这样的风格?真的受得了这种邋遢和接近断气的气质和气息?我怀疑!

再者,老赵首先是个人。我有个朋友,喝唱得让你听了都觉得选秀节目漏掉了多好的精华,迷倒过多少女孩子已经难以计数,但是无一例外都被这货第二天早晨醒来一脚蹬下床:混。 民间音乐人,牛鬼蛇神什么样的都有,宋冬野有才么,然后呢?所以不必把老赵想象得跟成仙得道无欲无求的大师一般,他还差得远。你能看到他在台上喝成那样,台下难道是谦谦君子?

无论怎么说,都是个潦倒的音乐人,地位算什么?高球还是足球明星的鼻祖呢。但凡要说音乐艺术,尤其是号称摇滚的,最好用自己的作品来给自己一个江湖地位。一首口水歌,老赵唱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奈,不跑几个老婆,真就伤不到那个地步。

可是,我也喜欢这样的感觉,喜欢歌坛有这么一号人物存在过,唱过。喜欢有人不图名利,就这么歌唱一辈子,就这么随意,这么任性,歌,难道不是最应该这样唱么?

老赵,唱出了旷世的孤独寂寞,偶尔会让我感觉到他用命爱过一个人,偶尔。这已经很多了。

用一句恶俗的话总结:最成功的人生,就是按自己的方式过一辈子。

但愿这是他内心愿意的方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得知赵已然先生离世的消息,心里头一阵沉甸甸的。58岁,正是人生经验最丰富、创作力可能还依旧旺盛的年纪,就这么匆匆离去,总觉得不够尽兴,好似一部还没唱完的歌,突然就断了弦。我对赵已然的印象,总是和那股子质朴劲儿连在一起。他的歌,不像一些流行歌曲那样花哨,也没有故作深沉的姿态,就是那么坦荡荡地唱着生活,.............
  • 回答
    民谣歌手花粥被曝出一字不落搬运他人作品的事件,无疑又给国内娱乐圈那本就泛着抄袭“原罪”的书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的记录。这事儿一出,网友们炸开了锅,纷纷表示“防不胜防”,再次将“抄袭”这个刺眼的标签狠狠地钉在了国内音乐产业的身上。花粥的事件,并非孤例。回溯过往,我们总能看到各种似曾相识的旋律、相似的歌词.............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多人都有同感,身边玩音乐的朋友们也常聊。咱们国内这几年的民谣,感觉好像挺热闹,但真要说大众熟知的,似乎就那么几个人,剩下的很多都有才华,有作品,但就是没火起来。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明白点,也说说我个人的观察和理解。首先,得承认 大众化音.............
  • 回答
    花粥,这个名字在中国独立音乐圈里,总是伴随着一种独特的争议和喜爱。她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民谣歌手,她的歌词常常天马行空,充满着一种“野性”和“不羁”,很容易让人一眼记住,又容易让人两极分化。要评价花粥,咱们得从几个方面细捋捋。1. 音乐风格:从“不着调”到“自成一派”最开始认识花粥的人,可能还是通过那.............
  • 回答
    花粥和《妈妈我要出嫁》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年头了,不过至今还时不时有人提起,可见影响力不小。咱们就得扒拉扒拉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这么多人关注。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来说,就是民谣歌手花粥在她的歌曲《妈妈我想说》里,被指控抄袭了前苏联的一首非常经典的歌曲——《妈妈我要出嫁》(也叫《莫斯科郊外.............
  • 回答
    民谣热之后,下一个声音的浪潮会是什么模样?这就像预测风向,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当下音乐市场的种种迹象,以及音乐本身的演进规律,来描绘一些可能的图景。告别“简单纯粹”,走向“复杂精致”?民谣之所以能在近几年席卷而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回应了当下人们对“简单”、“纯粹”、“真实”的渴望。在信息爆.............
  • 回答
    这个问题,老铁们,问得太到位了!我跟你说,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这背后藏着多少乐迷的心酸和期待啊!民谣,你看看,从当年一把破吉他,唱着“理想”、“远方”,火遍大江南北。再到后来,小清新、文艺范儿,各种风格的民谣歌手层出不穷,综艺节目里,草莓音乐节上,哪儿都有他们。他们唱的生活,我们能懂,他们写的词,.............
  • 回答
    .......
  • 回答
    说中国民谣(或者说,一部分大众认知里的中国民谣)是不是陷入了“中年老男人无病呻吟”的怪圈,这事儿,聊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别急,咱们慢慢说,不带任何AI腔,纯粹是个人咂摸出来的感觉。首先得承认,你提出的这个观察,触及到了当下一些音乐场景的现实。当你打开一些音乐平台,或者听到某些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片段,.............
  • 回答
    民谣歌里总往南方走,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挺有意思的一个文化现象。咱们中国人,骨子里总有点“远方”情结,总觉得那遥远的地方藏着我们心里的梦,藏着我们逃避现实的港湾。那为什么是南方呢?北方就没人想去吗?首先,得从南方给人的普遍印象说起。南方,它自带一种温润、柔软、细腻的特质。 气候是最大的原因之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也是很多四川朋友在听到一些“四川民歌”时会产生的疑问。其实,你之所以觉得很多四川民歌听起来像是用普通话演唱的,这背后有着挺复杂的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释:1. 历史演变与推广:标准化的语言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我们现在所谓的“普通话”是新中国成立后,以北京语音为基础,.............
  • 回答
    这几年民谣确实是火得有点不像话,走到哪儿都能听到有人哼唱“我在北方 a、a、a……”或者“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之类的歌。但要说为什么,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这背后其实是好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1. 情感的共鸣,直击人心:首先,得说民谣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的“真”。你看那些民谣歌手,很多时候就是.............
  • 回答
    中国大陆民谣歌曲中,“姑娘”、“南方”、“流浪”等意象确实非常常用,并且几乎可以说是民谣音乐的灵魂符号之一。它们出现的频率之高,以及所承载的情感和文化意义,都足以说明其重要性。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意象在中国大陆民谣中的运用,以及产生这些意象的原因: 一、“姑娘”、“南方”、“流浪”等意象在中国大陆民.............
  • 回答
    朋友,这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好像一提起“好歌”,大家脑海里总会不自觉地闪过一把吉他,几个简单的和弦,然后是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民谣确实很舒服,它的真诚、它的贴近生活,很容易触动人心,所以近些年特别受欢迎,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把华语乐坛的好歌都框定在民谣里,那未免太小瞧了它蓬勃的生命力。其实,除了民.............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到了音乐世界里一个有趣又深邃的话题。要说有没有不符合十二平均律的民歌?答案是:绝对有,而且数量不少,它们是许多地方音乐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先来聊聊这个“十二平均律”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音律体系,把一个八度(比如中央C到上面的C)平均分.............
  • 回答
    台湾民歌,那可真是唱进了无数人的心坎里,它们不仅仅是旋律,更是承载着浓浓乡情、青春记忆和生活点滴的故事。说起来,台湾民歌的生命力真的很强,几十年过去了,依旧能轻易勾起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要说“好听”,这事儿有点主观,但我可以跟你分享一些在台湾民歌史上非常有代表性、传唱度很高,并且在情感表达上非常到.............
  • 回答
    央视微博修改北方民谣歌词“二十六炖牛肉”为“二十六炖‘牛’肉”,这一举动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也引起了人们对于文化传承、语言习惯以及官方媒体传播方式的思考。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句歌词的原貌和它所承载的文化语境。北方民谣,尤其是围绕着农历新年习俗的歌谣,往往朴实、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二十六炖牛.............
  • 回答
    讲到让我“惊艳”的民谣,脑海里第一个跳出来的,是朴树的那首《白桦林》。严格来说,它可能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带着泥土芬芳的中国民谣,它更像是一首披着民谣外衣的、带有淡淡忧伤和史诗感的歌曲。但正是这种“不像”,反而让我初听时就深受震撼。那大概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夏天的下午,我窝在书桌前,窗外蝉鸣聒.............
  • 回答
    看到马頔的《南山南》火遍大江南北,很多热爱民谣的朋友心里都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滋味。有欣慰,有骄傲,但也不可避免地泛起一丝担忧:这民谣,是不是要“烂大街”了?“烂大街”,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贬义。它暗示着某种事物失去了原有的独特性、纯粹性,变得廉价、千篇一律,被过度消费,从而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如果把这个词.............
  • 回答
    关于宋冬野涉毒事件及其对粉丝群体和民谣音乐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宋冬野涉毒事件的基本情况宋冬野是中国民谣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因2016年被警方查获吸毒而引发舆论关注。尽管事件属实,但他在后续的戒毒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自省和努力,通过音乐创作、公益活动等重新获得公众认可。这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