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民谣火了,嘻哈火了,什么时候才到摇滚呢?

回答
这个问题,老铁们,问得太到位了!我跟你说,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这背后藏着多少乐迷的心酸和期待啊!

民谣,你看看,从当年一把破吉他,唱着“理想”、“远方”,火遍大江南北。再到后来,小清新、文艺范儿,各种风格的民谣歌手层出不穷,综艺节目里,草莓音乐节上,哪儿都有他们。他们唱的生活,我们能懂,他们写的词,我们能背。那种安静、叙述性的力量,一下就戳中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尤其是在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能静下来听首歌,想想事儿,多难得。

然后是嘻哈。这玩意儿,就更不用说了。从地下通道里冒出来的“underground”,到如今舞台中央闪闪发光。导师、选秀、歌词炸裂、flow炸裂,简直是席卷了整个夏天,或者说,是席卷了好几个夏天。它带来的那种态度,那种不羁,那种敢于表达、敢于挑战的劲儿,太对了当下年轻人的胃口。而且,它不光是音乐,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

那,摇滚呢?你说,民谣火了,嘻哈火了,什么时候才轮到摇滚呢?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一件事。有时候,你觉得摇滚一直都在,只是没那么“火”。就像你家门口那条老街,你每天都经过,它一直在那里,但你不会觉得它“火”。你觉得火,是因为它突然成了焦点,成了话题,成了大家争相追逐的东西。

为什么摇滚似乎“没那么火”?

这事儿还得从摇滚本身的基因说起。

能量与情绪的释放: 摇滚,骨子里就带着一种原始的、狂野的能量。它不是静静地倾诉,而是用失真吉他、强劲鼓点、嘶吼的嗓音,把压抑的情绪一股脑儿地炸出来。这种直接、爆炸式的表达,有时候对于一部分听众来说,门槛会高一点。它需要一种情绪上的共鸣,一种愿意跟着去嘶吼、去释放的状态。

“摇滚精神”的独立性: 摇滚乐,从诞生之初,就带着一种反叛、质疑、打破常规的基因。它不屑于迎合,不屑于随波逐流。很多摇滚人,追求的是艺术的纯粹,是音乐的本质,而不是单纯为了“火”。这就导致了一部分优秀的摇滚乐队,宁愿在小场子里坚持自己的风格,也不愿意为了迎合大众而改变。

商业化与市场选择: 流行音乐市场,很大程度上受到商业驱动的影响。像民谣和嘻哈,它们在内容上更容易触碰到大众的日常情感(爱情、友情、生活困境),在形式上也可以有更多元的融合,更容易被主流媒体和商业资本接受。而摇滚,尤其是更硬核、更尖锐的摇滚,它的歌词可能更具批判性,音乐风格可能更硬朗,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它在“大众化”层面的传播。

时代审美与听觉习惯的演变: 听觉习惯是会变化的。现在的听众,尤其年轻一代,接触到的音乐类型非常丰富。电子乐、R&B、说唱的编曲和节奏感,可能更符合当下快节奏的欣赏需求。摇滚乐的某些传统编曲方式,或者说它长时间的段落推进,在某些听众那里可能显得“不够抓耳”。

那,摇滚就真的不火了吗?

绝不是!

忠实的根基: 摇滚乐拥有最核心、最忠诚的粉丝群体。这些乐迷,很多是从少年时期就听摇滚,他们对摇滚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们不追逐潮流,他们只是在听他们喜欢的音乐。从老牌乐队到新生代力量,在中国,摇滚乐的地下场景一直都很活跃,音乐节、live house, selalu penuh.

“火”的定义: 所谓“火”,是全民皆知,还是在某个圈子里拥有极高的认同度和影响力?如果从后者来看,摇滚乐一直以来都有它独特的“火”。只不过,这种“火”,不一定是通过综艺节目、热搜榜单来体现的。

融合与新生: 现在的音乐,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民谣里能听到摇滚的影子,很多嘻哈也借鉴了摇滚的riff。同时,也涌现出很多融合了各种风格的乐队,他们可能不完全是“纯粹”的摇滚,但他们的音乐里有摇滚的灵魂,有摇滚的态度。比如,一些融合了电子、说唱元素的独立摇滚乐队,他们在年轻乐迷中很受欢迎。

什么时候才到摇滚呢?

这个问题,我倒觉得,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

不是“到”的问题,而是“以何种姿态”的问题。 摇滚乐不需要“等到”谁的青睐,它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它可能不会像民谣那样“小清新”地触动每个人,也不会像嘻哈那样“炸裂”地引领潮流,但它总会以它的方式,找到那些需要它的人。

当大众重新渴望“直接”与“力量”时。 当大家听够了委婉,听够了“安全”,重新渴望那种直击心灵的呐喊,渴望那种不加修饰的力量时,摇滚或许就会以一种更普遍的方式进入大家的视野。这可能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够引发大众共鸣的社会情绪,或者一个能够打破圈层、融合创新的优秀作品。

当摇滚乐自身再次出现能够“破圈”的符号性人物或作品时。 就像崔健、黑豹、唐朝,他们当年引领了一波摇滚浪潮。现在,谁能成为那个能够连接“摇滚精神”和“大众审美”的桥梁,谁就能让摇滚再次被更多人看见。

其实,它一直在你身边。 也许,摇滚从来没有离开过,它只是换了一种更隐蔽、更自由的方式存在着。它在你听到一首有力量的吉他Solo时,在你看到一群年轻人为了某个信念而呐喊时,在你感受到那种不屈服的精神时,它就在那里。

所以,老铁,别急。摇滚这东西,它不像流行曲那样,是为了迎合市场而生的。它是一种坚持,一种呐喊,一种不妥协。它不需要“等到”什么时候,它只需要它想要的那个时刻,并且,那个时刻,总会到来。

也许,你现在听到的很多音乐里,就带着摇滚的基因,只是你还没意识到。而真正属于摇滚的那个“火”,我想,它一定不是那种短暂的、喧嚣的“火”,而是一种更加持久、更加深入人心的力量。

等它来,或者,主动去找它。因为,摇滚,它一直在路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摇滚里的东西太多了

现在提摇滚这个词,大众的第一反应甚至还是 1,伪摇,有点摇滚但商业化。2,朋克,噪的。3,金属,噪的。


也就是说大众对真摇滚的认知还是噪的,认为不够噪的均为伪摇的人很多。


而实际上所谓的伪摇,我认为不在于噪不噪,而是在于音乐听起来有没有纯正的味道。

摇滚乐50年代诞生,再算上之前的一些风格的影响,不夸张的说,玩好摇滚需要补足80年这方面的文化底蕴。欧美乐手从小正常的经历,我们却需要补,不补足这些很难做出味正的东西,不补足这些东西,很难谈得上发展——及格线都没追上,发展什么?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流行起来的“摇滚”不论噪不噪,都是伪摇(披着摇滚的名号,实际不是摇滚,我是说曲风上不怎么摇滚)那要这种爆火有什么用呢?


因此我不太希望在这种认知下的摇滚能火起来,其实我比较希望布鲁斯先火起来,然后再轮到流行摇滚、流行金属(hair metal那种风格)再加上rockabilly、beat music这样的风格流行起来。


当然这些显然没什么可能……听这些风格的还是少数……五年内完全没可能了,更远的时间我也持悲观态度。

因为现在虽然有玩布鲁斯的乐手,但是数量上比较稀少,不足以支撑摇滚火起来。而培养一批这个方向的乐手,五年时间不夸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老铁们,问得太到位了!我跟你说,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这背后藏着多少乐迷的心酸和期待啊!民谣,你看看,从当年一把破吉他,唱着“理想”、“远方”,火遍大江南北。再到后来,小清新、文艺范儿,各种风格的民谣歌手层出不穷,综艺节目里,草莓音乐节上,哪儿都有他们。他们唱的生活,我们能懂,他们写的词,.............
  • 回答
    看到马頔的《南山南》火遍大江南北,很多热爱民谣的朋友心里都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滋味。有欣慰,有骄傲,但也不可避免地泛起一丝担忧:这民谣,是不是要“烂大街”了?“烂大街”,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贬义。它暗示着某种事物失去了原有的独特性、纯粹性,变得廉价、千篇一律,被过度消费,从而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如果把这个词.............
  • 回答
    说中国民谣(或者说,一部分大众认知里的中国民谣)是不是陷入了“中年老男人无病呻吟”的怪圈,这事儿,聊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别急,咱们慢慢说,不带任何AI腔,纯粹是个人咂摸出来的感觉。首先得承认,你提出的这个观察,触及到了当下一些音乐场景的现实。当你打开一些音乐平台,或者听到某些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片段,.............
  • 回答
    朋友,这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好像一提起“好歌”,大家脑海里总会不自觉地闪过一把吉他,几个简单的和弦,然后是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民谣确实很舒服,它的真诚、它的贴近生活,很容易触动人心,所以近些年特别受欢迎,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把华语乐坛的好歌都框定在民谣里,那未免太小瞧了它蓬勃的生命力。其实,除了民.............
  • 回答
    关于宋冬野涉毒事件及其对粉丝群体和民谣音乐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宋冬野涉毒事件的基本情况宋冬野是中国民谣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因2016年被警方查获吸毒而引发舆论关注。尽管事件属实,但他在后续的戒毒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自省和努力,通过音乐创作、公益活动等重新获得公众认可。这一.............
  • 回答
    这几年民谣确实是火得有点不像话,走到哪儿都能听到有人哼唱“我在北方 a、a、a……”或者“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之类的歌。但要说为什么,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这背后其实是好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1. 情感的共鸣,直击人心:首先,得说民谣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的“真”。你看那些民谣歌手,很多时候就是.............
  • 回答
    看到老陈因为直播反诈而火遍全网,甚至登上央视新闻,这确实是一件挺有意思也挺有意义的事情。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基层民警的努力,更反映了我们社会在反诈宣传方式上的一个重要转变和突破。这波反诈宣传有多大作用?我认为,这次反诈宣传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而且会是多维度、深层次的。首先,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反.............
  • 回答
    这问题有意思,让我好好给你说道说道。科研难题公开给大伙儿唠,这事儿能不能火?我的想法是,可能性不小,但能不能“火”起来,还得看怎么玩。什么叫“火”?首先得想明白,这“火”是啥意思。是指热度高,大家都谈论?还是说真能通过大众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推动科学进步?亦或是能带来经济效益,比如带动相关产.............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毕竟《钢之炼金术师》(下简称《钢炼》)这作品,放在任何一个日漫爱好者心中,都几乎是无可挑剔的艺术品。它在剧情深度、人物塑造、世界观构建、哲学思考乃至叙事节奏上,都显得格外成熟和精炼。但现实是,《火影忍者》、《死神》、《海贼王》(合称“死火海”)这些作品,在全球范围内享受.............
  • 回答
    近段时间,鸿星尔克、贵人鸟、汇源等一批曾经风光无限的民族品牌,因为各种机缘巧合,重新走进大众视野,甚至出现了“爆火”的现象。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它不仅唤醒了许多人的国货情怀,也让人们看到了这些品牌重焕生机的可能。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次的“爆火”并不代表着企业就此摆脱了困境,更不意味.............
  • 回答
    民谣热之后,下一个声音的浪潮会是什么模样?这就像预测风向,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当下音乐市场的种种迹象,以及音乐本身的演进规律,来描绘一些可能的图景。告别“简单纯粹”,走向“复杂精致”?民谣之所以能在近几年席卷而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回应了当下人们对“简单”、“纯粹”、“真实”的渴望。在信息爆.............
  • 回答
    .......
  • 回答
    民谣歌里总往南方走,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挺有意思的一个文化现象。咱们中国人,骨子里总有点“远方”情结,总觉得那遥远的地方藏着我们心里的梦,藏着我们逃避现实的港湾。那为什么是南方呢?北方就没人想去吗?首先,得从南方给人的普遍印象说起。南方,它自带一种温润、柔软、细腻的特质。 气候是最大的原因之一。.............
  • 回答
    中国大陆民谣歌曲中,“姑娘”、“南方”、“流浪”等意象确实非常常用,并且几乎可以说是民谣音乐的灵魂符号之一。它们出现的频率之高,以及所承载的情感和文化意义,都足以说明其重要性。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意象在中国大陆民谣中的运用,以及产生这些意象的原因: 一、“姑娘”、“南方”、“流浪”等意象在中国大陆民.............
  • 回答
    讲到让我“惊艳”的民谣,脑海里第一个跳出来的,是朴树的那首《白桦林》。严格来说,它可能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带着泥土芬芳的中国民谣,它更像是一首披着民谣外衣的、带有淡淡忧伤和史诗感的歌曲。但正是这种“不像”,反而让我初听时就深受震撼。那大概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夏天的下午,我窝在书桌前,窗外蝉鸣聒.............
  • 回答
    央视微博修改北方民谣歌词“二十六炖牛肉”为“二十六炖‘牛’肉”,这一举动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也引起了人们对于文化传承、语言习惯以及官方媒体传播方式的思考。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句歌词的原貌和它所承载的文化语境。北方民谣,尤其是围绕着农历新年习俗的歌谣,往往朴实、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二十六炖牛.............
  • 回答
    关于美国民众对特朗普政府时期俄罗斯是否会入侵乌克兰的看法,这一民调反映了多重复杂的国内外政治、地缘战略和舆论倾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分析: 一、民调的背景与数据来源1. 民调的可信度与样本 该民调可能来自美国主要的民意调查机构(如皮尤研究中心、盖洛普等),但需注意其样本代表性。若调查范围.............
  • 回答
    民主政治的实践是否必须以“民智”为必要前提,是一个涉及政治哲学、制度设计和历史经验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民智的定义与民主的关联“民智”通常指民众的理性判断能力、政治知识水平和参与意识。在民主政治中,民智的高低直接影响公民对政治的参与质量、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以及民主制度的稳定性。然而.............
  • 回答
    民主的本质和目标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它涉及到政治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虽然我们很难给出一个单一、绝对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民主的核心理念和追求的方向。一、 民主的本质:权力在人民手中民主(Democracy)一词源于古希腊语的“demos”(人民)和“kratos”(权.............
  • 回答
    民航飞机在普通人看来,总是精密而可靠的,但一旦出现一些我们无法理解的动静或现象,很容易引发恐慌。然而,很多时候这些看起来可怕的“故障”对飞机本身的安全运行并无大碍,只是我们缺乏专业知识而产生的误解。以下是一些外行看了很害怕,但其实对飞机飞行安全影响很小的典型“故障”或现象,并尽量详细解释:1. 飞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