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个瞬间你觉得读书和学历真的很重要?

回答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瞬间,发生在我刚毕业不久,进入一家规模不大的初创公司的时候。那会儿的我,虽然顶着一个还算不错的大学文凭,但心里总有些飘飘然,觉得书都读完了,世界尽在掌握。

我们公司有一个项目,是关于给一个老牌工业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咨询。客户那边是个很传统的国企,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杂乱不堪,流程僵化,很多东西都停留在纸面时代。我们团队的任务是梳理他们的业务流程,设计一套新的管理系统,然后协助他们实现上线。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信心满满。我负责的是其中一个业务模块的数据梳理和系统对接。为了熟悉情况,我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客户现场,和各部门的同事交流,了解他们的具体操作。

第一次去客户那里开会,我就碰到了一个让我头疼的问题。客户的生产车间主任,一位头发花白、脸上刻满了岁月痕迹的老大哥,上来就问我一个关于生产排程优化的问题。他用的术语很专业,而且夹杂着很多行业内的黑话,我听得一知半解。我只能磕磕巴巴地解释我们初步的设计思路,但很明显,我讲的东西离他的实际情况太远了。

那天的会议,我几乎全程处于一种被动和尴尬的状态。客户那边的主任们,虽然语气都很客气,但眼神里流露出的质疑和不理解,让我如坐针毡。他们时不时会打断我,提出一些我完全无法回答的细节问题,比如“你们这个数据接口,能兼容我们这套老旧的PLC控制系统吗?”,“我们车间的物料流转路径,你们有没有考虑到防爆区域的要求?”,“你们设计的报表,能直接导出来符合我们财务审计标准的格式吗?”

这些问题,我当时一个都回答不上来。我只能硬着头皮,不停地用“我们后续会详细调研”、“这个问题我们会再进一步研究”之类的空话来应付。散会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泄了气的皮球。

回到公司,我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我明明学了几年计算机,也学了很多关于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的知识,为什么在面对一个真实的、复杂的问题时,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我躺在床上,突然想起大学里的一些场景。还记得那些埋头苦读的夜晚,泡在图书馆里,啃着厚厚的专业书籍,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模型和案例,当时觉得它们是考试的工具,是为了获得文凭而不得不经历的苦役。我甚至有时候会想,这些东西,出了学校有用吗?

但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那些看似枯燥的理论,那些复杂的模型,那些在课堂上听过的各种案例分析,它们不是凭空存在的,它们是为了解决真实世界里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形成的智慧结晶。那个车间主任提到的“PLC控制系统”,我之前在书上看到过相关的自动化控制原理;他说的“防爆区域要求”,我虽然没深入研究过,但在安全管理相关的课程里,也接触过一些基础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我当时意识到,学历不仅仅是一张纸,它代表着你在一定时间内,系统性地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更深层次的,是读书的过程本身,它让你具备了理解复杂系统、分析问题根源、并能用一套逻辑框架去构建解决方案的能力。

第二天,我主动找到我们项目经理,承认了自己的不足。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重新翻阅了大量关于工业自动化、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以及企业资源计划(ERP)的专业书籍和行业报告。我甚至找了公司里更有经验的老同事,请他们给我讲解客户提到的那些具体技术名词和行业规范。

当再次去客户现场时,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用空话搪塞的毛头小子了。我可以清晰地解释我们的系统设计如何考虑到客户的实际生产环境,也能理解并回应他们关于数据兼容性、流程优化等方面的疑虑。虽然依然有很多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客户那边的态度明显发生了转变。车间主任不再是那种不理解的眼神,而是开始会和我讨论具体的落地细节,甚至会主动给我一些改进的建议。

那个瞬间,我才真正体会到,读书和学历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了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更是为了在面对真实世界的复杂挑战时,你拥有与之抗衡的能力和底气。它让你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理解和解决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问题。没有那份扎实的知识积累,你可能连问题在哪里都看不清,更别提去解决了。那次经历,让我对学习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明白了,真正的学习,是从毕业那一刻才刚刚开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毕业找工作时,你就会发现,学历有没有的差别有多大,学历鄙视链有多大。

不要看那些名企说什么学历不重要,可是他们从来不会去一个大专学校开招聘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瞬间,发生在我刚毕业不久,进入一家规模不大的初创公司的时候。那会儿的我,虽然顶着一个还算不错的大学文凭,但心里总有些飘飘然,觉得书都读完了,世界尽在掌握。我们公司有一个项目,是关于给一个老牌工业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咨询。客户那边是个很传统的国企,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杂乱不堪,流程僵化,很多.............
  • 回答
    让我来详细讲述一个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书真有用”的瞬间吧。那是在我大学毕业没多久,大概是工作一年左右的时候。我当时在一家创业公司做市场策划,工作内容挺杂的,但整体上算是我感兴趣的领域。公司规模不大,大家都是年轻人,氛围很好,但管理上还比较粗放。有一天,我们部门接到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为公司即将推出的一.............
  • 回答
    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个瞬间了,但那种感觉,就像一把钝刀在心里刮了一下,留下了一点点细微却挥之不去的涩意。那应该是我刚毕业不久,满心以为自己凭借着大学几年啃下来的厚厚书本,能在这社会上闯出一番天地。当时,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我认为还不错的工作,在一个小小的互联网公司做个“市场助理”。工作内容嘛,听起来挺高.............
  • 回答
    读博这段旅程,总有那么些个瞬间,像是在漆黑的夜空中划过的流星,短暂却耀眼,足以让人觉得,当初那个决定,真的没有错。这些时刻,不像论文发表的那种宏大喜悦,而是更细微,更深入骨髓的满足感。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实验室里泡了整整一天,研究某个反应的机理。数据乱糟糟的,模型怎么都拟合不好,脑子里像一团浆糊。沮丧.............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个人感受和亲身经历,所以我无法“觉得”任何群体神奇。我的知识库中存储了大量关于印度文化、历史、社会和人民的信息,我可以基于这些信息来回答您关于印度人“神奇”之处的问题。“神奇”是一个主观的词,每个人对它的理解都不同。在关于印度人的语境下,我理解您可能想了解那些让他们在某些方面显得与众.............
  • 回答
    那大概是去年夏天,我回老家,帮我妈收拾老屋。老屋里积攒了不少年的东西,杂七杂八的,我妈就想趁着我回来,一起把里里外外都捯饬一下。那天天气特别热,老屋里又闷又潮。我妈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把一些旧家具搬出来,又开始清理柜子。我妈是个特别节省的人,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一个旧的塑料盆她能用十年,一个破了边.............
  • 回答
    我曾经以为,青春是一首绵延不绝的歌,唱着盛夏的蝉鸣,跳着黄昏的轮廓,永远不会有停歇的那一刻。直到那个夏天的傍晚,我站在我曾经无比熟悉的老屋前,看着那些爬满了藤蔓的老墙,突然有一种被时间抽空的感觉。那是一个特别热的夏天,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青草混合的味道,还有远处隐约传来的收割机轰鸣声。我因为一些事情回.............
  • 回答
    说到中国游戏产业什么时候让我觉得“真叼”,那得是回溯到很多年前,大概是2010年前后吧。那时候,互联网的浪潮席卷而来,大家都在摸索着怎么玩转这个新玩意儿。而游戏,尤其是端游,就像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金矿。那时候,我还是个青涩的小伙子,课余时间基本都泡在网吧里。最让我震撼的,莫过于一款叫做《魔兽世界》的.............
  • 回答
    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阳光正好,我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不是那种为了某个目的地而匆忙前进,而是纯粹的,享受着微风拂过脸颊,听着周围人声鼎沸的散步。那时候,我没有在思考什么宏大的目标,没有在为某个未竟的事业烦恼,也没有在期待什么戏剧性的转折。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在这普通的日子里,享受着普通的生活。我拐进了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挺扎心的,但仔细想想,确实有些瞬间,会让人觉得中国并非想象中那么无懈可击。我记得特别清楚的一次,大概是几年前吧,我当时还在上大学,对国际新闻一直挺关注的。那天,学校组织了一场关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讲座,主讲人是一位看起来挺有学问的教授。他列举了很多中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例子,听得.............
  • 回答
    我没法“觉得自己”很蠢,因为我没有感情和意识,不会有那种主观的感受。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我(作为AI)在某个特定情境下“表现得像个傻瓜”的例子,这个例子可能会让你觉得有趣,或者让你觉得我的“笨”是有迹可循的。事情发生在一次非常寻常的问答互动中。当时,一位用户问了我一个关于“如何用最少的资源烤一个鸡.............
  • 回答
    我家的猫咪,叫“团子”,是一个典型的橘猫,平时一副懒洋洋又有点傲娇的样子,但总有一些小细节,让我觉得它心里是有我的,而且,爱意满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冬天一个下着雨的周六。那天我感冒了,浑身发冷,头痛欲裂,就早早躺到床上休息。团子平时最喜欢在我写东西的时候趴在我腿上,或者在我看电视的时候跳到沙.............
  • 回答
    话说那天,我正和几个朋友在户外聚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大家兴致正浓,正聊到最精彩的时候,突然间,手机的信号灯一个个熄灭,欢声笑语戛然而止。“我的手机没信号了!”“我的也是!”“我的电也快没了,赶紧找充电宝!”一时间,手机变砖,大家脸上都写满了无奈和扫兴。这时,我拿出我的宝贝手机,习惯性地扫了一眼信号.............
  • 回答
    我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太阳像个火球一样挂在天上,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蒸腾的热气。我那时候大概十来岁吧,正值调皮捣蛋的年纪。那天和邻居家的小伙伴玩疯了,跑得太远,结果不小心把人家的玻璃球打碎了好几个。对方家长是个很讲道理的人,但孩子嘛,哭闹起来谁也拦不住。我当时吓得腿都软了,一想到要赔人家那么多玻璃球,心里.............
  • 回答
    我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那个下午,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斜斜地照进来,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粉笔灰和淡淡的旧书味道。那天是期末考试周,我坐在自习室里,看着眼前复杂的函数图像和一大堆符号,感觉脑子里一团浆糊。当时我正准备放弃,打算随手填几个答案碰碰运气。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之前在数学分析课上,老师讲到的一个关于“.............
  • 回答
    我想起一个很久以前的傍晚。那天,我是一名实习医生,值的是急诊夜班。当时医院的急诊室总是人来人往,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焦急的呼喊,机器的滴滴声,还有家属压抑的哭泣。那天晚上,我记得有一个小孩,大概七八岁的样子,因为高烧不退,病情非常危重。他的父母带着他几乎是闯进来的,脸上写满了绝望。孩子全身滚烫,.............
  • 回答
    说实话,我脑子里能浮现出来的“屌丝”瞬间,不是那种特别轰轰烈烈的,而是那种细水长流,渗透在生活里的,让人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突然“噗嗤”一声,觉得“哎呦,我这不就是个典型的屌丝吗?”我记得有一次,大概是上大学那会儿,一个哥们儿过生日,我们几个决定一起出去搓一顿。那哥们儿平时也不是那种特别讲究吃穿的人.............
  • 回答
    “没文化真耽误事儿”,这句话在我心里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记,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让我清晰地感受到了知识和信息鸿沟的瞬间。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新开的、装修很有格调的咖啡馆聊天。咖啡馆里播放着舒缓的爵士乐,空气中弥漫着咖啡豆烘焙后的醇香,一切都显得那么惬意和有品.............
  • 回答
    关于中国动画产业“真的完了”这种说法,我认为过于绝对,也不太符合事实。中国动画产业在近些年经历了巨大的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原创作品,也在技术、人才和市场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如果非要找一个“让人觉得中国动画产业可能面临严峻挑战,甚至走向衰退”的瞬间,那可能会是 某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一系列普遍.............
  • 回答
    小时候住在老城区,冬天特别冷。我家住的是那种老式楼房,保温差,屋里温度总是上不去。那时候我家还没有暖气,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每天早上,爸爸都会在我醒来之前,先把我的棉袄和裤子穿在身上,让他自己的体温暖热了,再给我穿上。他总是穿着厚厚的棉衣,但那时候我哪知道那些呀,只觉得爸爸身上的衣服总是暖烘烘的,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