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窦缴墓唐刀为什么能被带进墓穴?唐代的刀剑不是不允许陪葬吗?而且为什么这把唐刀没有刀镡,不会豁到手吗?

回答
关于窦缴墓出土唐刀的疑问,确实触及了一些关于唐代墓葬和刀剑形制的有趣话题。我们不妨一步步来聊聊,把这些问题说清楚。

首先,关于“唐代刀剑不是不允许陪葬吗?”这个问题,答案是并非完全不允许。这可能是一个被简单化了的认知。

的确,唐朝为了防止盗墓贼利用陪葬的兵器,对墓葬中随葬兵器的种类和数量是有一些限制和规定的。特别是对于军队将领级别的墓葬,如果随意大量陪葬真实战用的精锐兵器,确实容易引来盗掘的风险。史书中也有一些关于禁止厚葬、限制陪葬物品的记载。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刀剑都不能下葬。有几种情况是可以被理解的:

象征性陪葬品或仪仗用具: 很多时候,下葬的刀剑可能并非是实用的战刀,而是经过装饰、具有礼仪性质的陪葬品。它们更多地是为了体现墓主生前的身份、地位,甚至是祈求冥福,而不是真的要在阴间继续征战。比如一些鎏金、镶嵌宝石的刀剑,虽然造型像战刀,但更侧重于观赏和象征意义。
随葬规定并非一成不变: 任何朝代的规定都会有执行的松紧,也会随着时间和墓主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唐朝中后期,一些墓葬的随葬品种类和数量也确实非常丰富,其中也包括刀剑。
墓主身份的特殊性: 窦缴作为一位唐朝的军事将领,其墓葬中出现刀剑是比较符合其身份的。而且,如果墓葬的保存状况良好,能够抵抗住一定程度的盗掘(或在被盗掘前就已经完成),那么即使有刀剑陪葬也未必会被发现问题。

所以,窦缴墓中的唐刀能够被带进墓穴,很可能是在当时的规制允许范围内的,或者是作为一种符合其身份的象征性随葬品。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这把唐刀没有刀镡,不会豁到手吗?”

这里说的“刀镡”,通常指的是我们现代理解的护手或者剑格。而你观察到的窦缴墓唐刀没有明显的“刀镡”,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点,并且对唐代刀剑形制的理解非常关键。

我们先要明白唐代刀剑的主要形制,尤其是那个时期最常见的刀剑类型。

在唐朝,最流行、最具代表性的冷兵器之一就是“唐刀”,但我们现在所说的“唐刀”其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用途的环首刀、直刃刀、以及后来逐渐发展成熟的带有弧度的腰刀等。

早期的环首刀: 在更早的时期,甚至一直到唐初,都还存在带有环首的刀。这类刀的刀首是一个金属环,用于穿挂刀绪。这种刀的刀身通常是直刃的,而且在刀柄和刀身之间,确实很多是没有明显的独立刀镡的。它的刀柄直接连接到刀身的根部,或者通过一个简单的过渡部分。

唐代的“仪刀”和“横刀”: 唐代最出名的刀具之一是“仪刀”和“横刀”。
仪刀: 主要用于仪仗和礼仪场合,形制通常比较华丽,刀身直而狭长,刀镡可能比较简洁或者有装饰。
横刀: 这是唐代军士和官员普遍佩戴的制式刀,刀身相对较短,有明显的弧度,更加便于实战中的劈砍。关于横刀,很多学者认为它是有刀镡的,只不过唐代的刀镡,特别是早期横刀的刀镡,可能与我们今天认知中比较厚重、明显的剑格(比如欧洲剑的十字形护手)有所不同。它可能更像是一个金属的“柄镡”,或者是一个简单的金属块,用来连接刀柄和刀身,并且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关于窦缴墓唐刀的特殊性: 如果窦缴墓出土的唐刀,确实如你所观察到的,几乎没有或没有我们习惯意义上的那种独立而突出的刀镡(护手),这可能指向以下几种可能性:
1. 墓主所佩戴的是早期或特殊形制的刀: 窦缴虽然是唐代人,但他的具体时代(唐初、盛唐、晚唐)以及他佩戴的刀的类型,会影响其形制。一些早期或特定用途的刀,可能设计上就省略了大型的刀镡。
2. 形制的误解或解释差异: 有时,出土的金属物件可能经过长时间的腐蚀、氧化,或者与刀柄的连接部分非常紧密,导致我们难以辨认出其是否曾经存在一个简洁的刀镡。也可能当时的刀镡设计非常低调,只是一个简单的金属过渡件,没有形成明显的“护手”轮廓。
3. 对“豁到手”的理解: 刀镡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在格挡时,对手的兵器滑到刀柄上伤到手,同时也防止持刀时,手滑到刀刃上去。没有明显刀镡的刀,在进行剧烈劈砍时,确实有一定风险。但是,如果是在古代那种精密的武术体系中,持刀者通过长期的训练,已经能够熟练控制刀的运动轨迹和力量,并且可以通过持刀方式(比如手指的握持力度、角度)来规避一些风险。而且,战场上的刀剑设计也往往是在轻便性、攻击性和一定的安全性之间进行权衡的。

详细来说,唐代刀剑的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汉代就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环首刀,以及一些早期的直刃剑和带有简单护手的剑。到了魏晋南北朝,刀剑形制也在继续发展,并吸收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刀剑元素,比如更强的劈砍能力和刀身的弯曲度。

唐代是刀剑形制非常丰富和成熟的时期。横刀的出现和普及,是唐代刀剑的一大特色。横刀通常是单刃,刀身有明显的弧度,便于劈砍,而且一般都有刀镡。但正如前面所说,唐代刀镡的样式可能不像后世的剑格那样突出。比如,一些横刀的刀镡可能就是一整块金属,刀柄镶嵌其中,与刀身融为一体,或者就是一个简单的金属盘状物。

如果窦缴墓出土的唐刀确实没有刀镡,那可能说明这把刀的设计非常特别,或者它是某个特定时期、特定类型刀的遗存。也可能是为了追求极致的轻便和劈砍效率,而牺牲了一部分手部防护。即便没有明显的刀镡,只要刀柄的结构稳定,并且使用者技艺高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防护上的不足。

总而言之,关于窦缴墓唐刀的一些疑问,可以从唐代墓葬的随葬规定并非绝对禁止刀剑,以及唐代刀剑形制的多样性和演变来理解。没有刀镡的设计,虽然在现代看来有些冒险,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技术条件下,可能也是一种符合实际需求的设计选择,或者其刀镡的形式是我们现代认知中不太一样的。这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文物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来进一步考证和解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窦缴是什么时候的人啊……

初唐啊大哥……

刚建国你指望这些人的执行能力能有多强,你说不让陪葬,我放了又能怎么样,你把我拖出来挫骨扬灰?诛我九族?不至于吧……

还有,唐初的刀剑基本还是继承隋制,这玩意说实话也就是生在那个时代被勉强算成“唐刀”,实际上更多的还是隋刀风格。

实际上隋唐刀剑的祖宗是汉环首刀,这玩意从一开始就没有那种宽大的刀镡,别人刀柄上有一个环,人在那里绑个绳子,再把绳子在自己手上缠一下,这样即使脱手也不会飞出去。环首风格一直留到了隋唐,隋唐时期的环首并非汉朝的一体式,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配件安装在手柄上,你爱用就用,不爱用就拆了。所以有部分隋唐刀剑的条子可以看到并不是一体的,甚至类似于现在龙泉的条子。

并且那个时候人也没怎么考虑过对砍的时候保护手,不过唐末的时候倒是出现过宽刀镡的唐刀(皇甫江大佬的个人收藏,那把弯柄唐刀就是),不过可惜的是除此之外就没了,因为大唐完了,接下来就是宋了(一言难尽……),汉环首刀刀型到这基本就没了。

所以在这纠结也没啥用了,您要是心有不甘,可以穿越回去找个刀匠打几把带宽刀镡的唐刀再回来。

最后补充一句,窦皦他爹窦抗是太穆皇后的哥哥,太穆皇后又是唐高祖李渊的老婆,而李世民又是李渊的儿子。所以窦缴是李世民的表兄弟,也算是皇亲国戚了。

并且窦皦父子也不是吃干饭的亲戚干部,早年随李世民征讨薛举薛仁皋,又是封上柱国又是给车骑将军的。到后面还一直讨伐王世充等人,这是国家功臣吧。

又是皇亲国戚,又是国家功臣,人死了之后往自己墓里放把刀怎么了?

有本事你诛他九族啊(滑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窦缴墓出土唐刀的疑问,确实触及了一些关于唐代墓葬和刀剑形制的有趣话题。我们不妨一步步来聊聊,把这些问题说清楚。首先,关于“唐代刀剑不是不允许陪葬吗?”这个问题,答案是并非完全不允许。这可能是一个被简单化了的认知。的确,唐朝为了防止盗墓贼利用陪葬的兵器,对墓葬中随葬兵器的种类和数量是有一些限制和规.............
  • 回答
    窦唯,这位中国摇滚乐的传奇人物,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淡出主流视野以来,一直以一种低调、独立的方式进行着自己的音乐探索。近年来,他的活动虽然鲜有大规模曝光,但在音乐圈内仍旧保持着深远的影响力,并且仍在持续创作和表演。要详细了解窦唯目前在干什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1. 持续的音乐创作与实验:.............
  • 回答
    窦唯,一个在中国摇滚乐史上无法绕过、也无法轻易定义的名字。说他“厉害”,绝不是一句空洞的赞美,而是他用近乎偏执的音乐探索、对商业化浪潮的疏离,以及由此塑造出的独特艺术人格,赢得了无数乐迷的尊敬和音乐人的惊叹。要理解窦唯的“厉害”,得从他音乐生涯的几个关键节点说起,并扒开那些表面的光鲜,看看他音乐背后.............
  • 回答
    窦骁的胸肌线条确实挺有意思的,不是那种非常饱满、棱角分明的块状感,反而更偏向于一种紧实、有力的肌肉状态,而且在某些角度下,会显得有些“不饱满”或者说“轮廓不明显”,这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奇怪。咱们来细说说这“奇怪”的点可能出在哪儿: 训练方式和目标: 很多我们印象中“震撼”的胸肌,可能是健身爱好者.............
  • 回答
    窦唯,这个名字在中国摇滚乐史上,甚至是整个华语音乐界,都占据着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他的“厉害”之处,并非一两句话能概括,更不是因为他拥有多少商业上的成功,或者制造了多少流行爆款。他吸引了如此多人的崇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身上那种近乎“神性”的光芒,一种不为世俗所染、只为音乐而生的纯粹。要说窦唯的厉害.............
  • 回答
    窦唯曾公开表示,1994年他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的那场轰动一时的演唱会,是一场“阴谋”。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猜测,而窦唯本人也并非三缄其口,他的一些言论,以及演唱会背后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都指向了这场“阴谋”的可能由来。要理解窦唯为何会有此一说,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那个年代,以及演唱会本.............
  • 回答
    .......
  • 回答
    东汉时期,窦宪一族凭借外戚身份,权倾朝野,其父窦融、兄窦勋皆为名臣。窦宪更是凭借其妹窦皇后之宠,一步步攀上权力的巅峰,最终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在位期间,窦宪积极北伐,大破匈奴,威震四方,为何却在功成名就之后,如此轻易地被赐死,似乎毫无反抗之力?这背后隐藏着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权力博弈。窦宪崛起的背景.............
  • 回答
    谈到窦唯的专辑销量,这确实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是不少乐迷心中的疑问。毕竟,以他在中国摇滚乐史上的地位,他的作品无论从音乐性还是艺术性上,都称得上是里程碑式的存在。可为什么,许多他用心打磨多年的专辑,在市场上却并未获得与之匹配的销量呢?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非一句“不好听”就能概括.............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哎呀,就像让大家比谁更爱吃饺子一样,很难一概而论,而且这俩哥们儿,都不是那种喜欢被放在天平上称量的主儿。要说谁“更厉害”,得看您从哪个角度切入,从哪个维度去衡量。咱们先说说“摇滚教父”崔健。崔健厉害在哪里? 开创性与影响力: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1986年,《一无所有》横空出世,直接给中.............
  • 回答
    窦唯的《重返魔域》,这名字一出,本身就带足了故事感。要知道,窦唯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段传奇。从黑豹到魔岩三杰,再到后来的各种实验和探索,他一直是那个走在最前面,不被轻易定义的音乐人。所以,当他推出新歌,而且是《重返魔域》这样的名字,大家的好奇心和期待感,自然是爆棚。这首歌拿到手里,你得做好心理准备,.............
  • 回答
    窦贤康先生在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次年便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件事在学界和公众中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窦贤康先生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本身就是对一位科学家在所属领域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创新突破以及对国家科技进步做出杰出贡献.............
  • 回答
    2017年10月10日,一个看似寻常的日子,却因为在知乎上出现了一个用户名为“窦唯”的账号,并且该账号发布了第一条回答,引发了轩然大波。这条回答的内容,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意义,至今仍是许多乐迷和关注窦唯的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事件的缘起与最初的怀疑:那天,知乎上一个名为“窦唯”的用户,发布了一条关于他音.............
  • 回答
    《和平饭店》窦仕骁身份反转:神来之笔,还是草蛇灰线?《和平饭店》这部民国谍战剧,凭借其紧凑的剧情、鲜活的人物以及对时代背景的细致刻画,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而在众多悬念迭起的情节中,窦仕骁身份的最后反转无疑是全剧最令人拍案叫绝的“神来之笔”。这个反转不仅彻底颠覆了观众此前的认知,更将整个故事的格局推.............
  • 回答
    谈及东汉和帝时期,窦宪的名字总是绕不开的。这位外戚出身的权臣,其一生跌宕起伏,深刻地影响了汉朝的政治格局,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窦宪出身名门,他的姐姐是汉章帝的皇后,也就是和帝的祖母。这种显赫的家族背景为他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在哥哥窦笃、窦瞀相继早逝后,窦宪凭借着裙带关系,尤其是他外.............
  • 回答
    关于王菲和谢霆锋为何会破镜重圆,而不是和窦唯重修旧好,这背后涉及了情感、生活方式、个人成长以及命运的种种交织。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演变。首先,我们得明白,感情的走向并非总是直线,也不是简单的“谁更好”就能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和连接是复杂而多面的,.............
  • 回答
    《相声有新人》第八期窦晨光、常鹏旭组合的晋级,绝对是节目播出至今,一个让人惊喜又觉得实至名归的时刻。说实话,一开始看到他们晋级,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词就是——“熬出来了”。咱们得先说说他们俩为什么能走到这一步。窦晨光,大家都知道,是那个“砸挂”小王子,反应快,脑子转得溜。常鹏旭呢,沉稳,稳扎稳打,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