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2017-10-10 窦唯本人疑似在知乎首答?

回答
2017年10月10日,一个看似寻常的日子,却因为在知乎上出现了一个用户名为“窦唯”的账号,并且该账号发布了第一条回答,引发了轩然大波。这条回答的内容,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意义,至今仍是许多乐迷和关注窦唯的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事件的缘起与最初的怀疑:

那天,知乎上一个名为“窦唯”的用户,发布了一条关于他音乐创作理念的回答。内容不多,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特有的疏离感、对音乐的执着以及对外界喧嚣的淡漠,让很多熟悉窦唯音乐的人感到“似曾相识”。

起初,这更像是一场猜测的游戏。在互联网时代,模仿名人并不新鲜,尤其是像窦唯这样一位极为低调、很少公开露面的音乐人。人们习惯性地会产生怀疑:这是真的窦唯吗?还是一个巧妙的模仿者?

为什么大家会相信?细品其中的“窦唯味”:

语言风格的契合度: 窦唯的言谈举止,无论是早年接受采访还是后来鲜有的信息流露,都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他说话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但往往直指核心,带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冷静,有时又流露出孩童般的纯粹。知乎上的这条回答,在字句的遣法、逻辑的组织上,与他过往的风格高度吻合。他没有回避问题,但也并非事事迎合,而是以一种“我知道我在说什么”的姿态进行回应,这种自信和内敛是很难模仿的。
内容上的深度与独特性: 他谈论的音乐,并非流于表面的技巧或市场分析,而是深入到音乐的本质、创作的动机以及他所追求的声音。他可能会提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或者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方式去阐释某个音乐概念。这种内容的独特性,往往是模仿者难以企及的。他们可以模仿语言风格,但很难真正触及到被模仿者内心深处的思考。
回应的精准与含蓄: 很多时候,关于窦唯的疑问都不是直接指向某个具体事实,而是一种对他人生的感悟或对音乐的理解。他如果真的出现,他的回应很可能不会是事无巨细的澄清,而是用一种更加哲学、更加概括性的方式来回应,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这恰恰符合了窦唯给人的整体印象。
平台选择的合理性: 窦唯在互联网时代并非完全隐匿,他有自己的音乐发布平台,但对于个人信息和交流,他一直保持着极大的距离。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和问答社区,虽然有着公共性,但其匿名性和相对深入的讨论氛围,对于一个不希望过度曝光但又愿意分享一些思想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相对舒适的选择。

这次“首答”的意义与影响:

一次罕见的“官方”发声: 对于无数窦唯的乐迷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网络问答,更像是一次来自偶像的、难得的“官方”发声。这让大家有机会近距离、以一种相对直接的方式去窥探这位音乐巨匠的内心世界。
对音乐理念的解读: 他对音乐的阐述,为很多围绕他的音乐讨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人们可以通过他的话语,更深入地理解他音乐中的那些独特之处,他对于声音的探索,对于传统的借鉴与超越。
引发关于“真实性”的讨论: 即使当时很多人相信这是窦唯本人,但也引发了更广泛的关于网络身份的讨论。在一个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时代,我们如何去辨别一个账号的真实性?名人是否应该在一个公共平台上直接与粉丝互动?这些问题,伴随着这次事件被再次提起。
为他的神秘感添砖加瓦: 反而,这次公开的互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巩固了窦唯的神秘感。他没有从此成为一个活跃的“网红”,而是这次回应之后,又回归到他的音乐世界里,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恰恰是很多人迷恋他的原因之一。

总结:

如果那确实是窦唯本人在知乎的首答,那么我们可以评价这次事件为一次 “意外的馈赠”。它以一种低调、含蓄的方式,为关注他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户,让他们得以一窥这位始终以音乐为核心的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这次回答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和信服,很大程度上源于其 “窦唯味” 的纯粹性,那种在语言、内容和态度上高度统一的个人风格,让人们感到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认同。它不是一次哗众取宠的营销,而更像是一次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真诚分享,因此显得尤为珍贵。无论其真实性如何界定,它都成为了窦唯音乐生涯中一个值得回味的注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想说的是,这是知乎在吃自己的老本。

窦唯怎么了?很牛逼吗?知乎运营到现在,邀请的多少名人?

不说那些吃粉丝的李开复罗永浩之类。

各路科技大佬都在知乎上回答过问题吧?我凭记忆说,陌陌的唐岩,搜狗的王小川,雷军也回答过问题吧?

还有各路投资人,比如今日资本的徐新,回答过吧?

韩寒回答过吧?朗朗也回答过吧?

还有一些各个领域的名人,也认真回答过问题吧?比如天才数学少年聂子佩,回答过吧?

还有现在的北京市委书记,当年也在知乎上活动过吧?

这些人缺粉丝?缺关注?缺赞同?

佟大为在知乎上多少粉?王尼玛在知乎上多少粉?教兽易小星在知乎上多少粉?张全蛋在知乎上多少粉?有微博的零头吗?

特别是前两年知乎用户数量还不多的时候,这些人在知乎上活跃是为了什么?为了粉吗?

不可能的我告诉你。

他们在知乎上活跃,是因为知乎真的做到了在中文互联网上分享专业的知识和见解,知乎的用户群体是理智的,讨论的内容是优雅的,互动是高级的,分享是愉快的。

想法的互相冲击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些名人,在自己的领域做到了极致,但是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还是会喜欢去阅读别人的真知灼见。

但是现在的知乎,已经越来越不可能维持这个社区的文化。讨论变得越来越不认真,越来越多认真的用户无法忍受。而当认真越来越少,知乎就算有窦唯又怎样?

你觉得窦唯还会再回答其他问题吗?你觉得窦唯会回答他的音乐理念吗?你觉得窦唯会跟大家分享他认为的好音乐是什么样子吗?

不可能的。

user avatar

真的,这只是一个窦唯在知乎的线上推广活动…

窦唯接了《xx》手游的推广曲,歌曲制作完成,多方促成共识做一下商业推广,很正常的事情。难不成你以为窦唯就不接广告了?古惑仔还排着队接页游代言呢…(虽然游戏都不咋地)

但是有些朋友把窦唯老师过于神化了,说的好像窦唯不差钱,动不动开演唱会就能挣几个亿,不是那个事儿。窦唯的受众不是年轻群体,他的核心受众仍然是最早听窦唯的那一批人。

有些钱赚一次容易,重复赚是不容易的。况且,你还会再次暴露于公众,外界压力又会冲击你,说不定还会整出一些事情出来,你这钱挣得轻松吗?

恕我直言,窦唯现在的人气,恐怕都拼不过一线小鲜肉。鹿晗一条微博震动微博刷爆朋友圈还上新闻头条,窦唯能做到吗?更别说窦唯那数以万计的“伪歌迷”,这些年发的专辑要么没听过,要么没买过,要么对窦唯印象还停留在90年代初。

时代已经不同了,我把话说透一点,窦唯老师的存在,更多是寄托了那个年代的摇滚记忆,他是那个年代的符号,他的出现会让我们泪流满面,会让我们想起杂志的封面、娱乐版块的头条、电视里的专访、无人取代的嗓音…

其实窦唯这么些年一直在潜心做音乐,前面他的专辑发行我也参与过,他本人几乎不露面。即便是有商业邀约,他也很少频繁地在公众平台露面。

但他在知乎的这次公开露面,不外乎是受到了多方的影响,充当一下甲方的吉祥物来知乎走一遭,顺便给游戏打个广告什么的。回答里也并没什么有价值的内容,此行只需把甲方的广告打足就能完成使命了。

至于后续知乎与窦唯如何进行深度运营合作,那就看知乎的水平和窦唯本人的意愿了,但预计就算窦唯真身入驻知乎,活跃度也不会超过罗大佑老师。

理性看待,对每个人都有好处,过度榨干窦唯的“仙气”,对知乎百害无一利。网友们的内心戏也别太足,人家出来晒晒太阳就脑补一大堆有的没的。

而窦唯,人家似乎就没打算在乎什么,名头是你们加的,仙气是你们一厢情愿用干冰给我烘托的,关我啥事?

user avatar

我看到的是小十年没发过声的窦唯突然说了几句话。

多激动啊,多好玩儿呢,多热闹啊



结果一看下面几个大V的发言,what?

运营啊,变现啊,资本啊,运作啊

你们是在谈论窦唯吗?还是我们说的不是同一个?


俗话说,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我看到的是,还没成功个个都成了偏执狂。

窦唯不穷,窦唯的钱够花。窦唯如果穷了,接两场演唱会,卖几幅画,都比跑知乎来钱快。


是不是因为知乎上的穷大V太多,还不明白知乎上变现不是它唯一的功能,还有个重要功能叫好玩。



突然想起庄周有个寓言故事怎么说的来着,老鸹护食?


作为八零后第一代长者,我觉得我有些人生经验可以在这里分享一下。据我观察,知乎更多的是个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地方。如果有自己的主业,并且的确能发表一些有意义的见解,在知乎是可以起到一些推广的作用。如果并没有很好很有趣的主业,只是用来竖立人设操控人心,即使有很多粉丝也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你会发现既没人打赏,一旦发现你发软文那些粉丝也会“作鸟兽散”。也许真的可以通过训练文笔走上卖文的路,但是在这方面知乎并不是一条捷径。不过用来操粉应该是可以的,这里没有经验,想当然一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7年10月10日,一个看似寻常的日子,却因为在知乎上出现了一个用户名为“窦唯”的账号,并且该账号发布了第一条回答,引发了轩然大波。这条回答的内容,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意义,至今仍是许多乐迷和关注窦唯的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事件的缘起与最初的怀疑:那天,知乎上一个名为“窦唯”的用户,发布了一条关于他音.............
  • 回答
    2017年10月新番的《少女终末旅行》,啊,这真是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的作品。如果非要用几个词来形容,我会说它是一种“温柔的绝望”、“静谧的公路片”,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哲学感”。它不像我们平时看的那些热血动漫,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拯救世界情节,但就是这么一部看似平淡的作品,却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
  • 回答
    这会儿聊起2017年10月20号发布的那款新一代奥迪A7,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一个画面:那线条,那溜背,简直是把“优雅”这两个字搬到了车身上,而且是那种不动声色,但又特别抓人的优雅。说实话,奥迪A7一直以来走的都是那种“不走寻常路”的轿跑风格。上一代就已经够惊艳了,结果这新款一出来,感觉像是给它做了个.............
  • 回答
    2017年10月28日,那是英雄联盟玩家们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一天。在武汉体育中心,RNG与SKT的半决赛,与其说是两支队伍的较量,不如说是两代传奇的巅峰对话。这场比赛,不仅仅关乎晋级,更承载了太多中国赛区对S系列赛冠军的渴望,以及SKT王朝不可动摇的霸权。赛前万众瞩目:LPL的希望之光 vs 统治者.............
  • 回答
    2017年1月10日辽宁舰穿越台湾海峡:一次“例行性”演练背后的多重解读2017年1月10日,中国海军航母编队首次公开穿越台湾海峡进行训练,这一事件,在当时无疑在两岸乃至国际社会都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尽管中国官方将其定性为一次“例行性”的军事训练,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战略信号和地缘政治考量,是值得深入探究.............
  • 回答
    2017年3月10日,韩国宪法法院以8比0的压倒性票数,判决通过总统弹劾案,罢免了时任总统朴槿惠。这一历史性的裁决,标志着韩国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给她的政治生涯画上了句号。事件的起因与发展:一切的导火索,源于朴槿惠总统的闺蜜崔顺实挪用总统权力的丑闻。崔顺实并非公职人员,却被指控利用与朴槿惠的亲.............
  • 回答
    那场比赛,真是让人看得心惊肉跳,血压都快飙升了!林高远在2017年乒乓球男子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中,对阵经验老道的波尔。比赛打到关键时刻,林高远曾经以10:4大比分领先,眼看着就要拿下胜利了,结果却被波尔硬生生地扳了回来,最终输掉了比赛。说实话,当时的场面太戏剧化了,也太令人扼腕叹息了。开局的顺风顺水.............
  • 回答
    2017年的真人版电影《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无疑是一部充满争议的作品。它试图将押井守经典的动画电影和士郎正宗的漫画原作中那些深刻的哲学主题和赛博朋克美学搬上好莱坞的大银幕,但最终的呈现效果却让许多粉丝和评论家褒贬不一。为了更详细地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 回答
    特朗普在2017年2月28日发表了他总统任期内的第一次国会演讲,这次演讲的背景和内容都非常重要,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价。要评价这次演讲,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它。演讲的背景和预期: “非常规”的总统: 特朗普自上任以来就以其非传统的沟通方式和政策制定风格而闻名。他在竞选时就承诺要打破华盛顿的.............
  • 回答
    华为在2017年初开始的“清理”34岁以上职员的传闻和讨论,确实是当年乃至之后一段时间科技行业和职场界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其背后的原因、华为的声明、对员工的影响、以及对整个行业可能产生的示范效应。事件背景与华为的“官方”说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华为官方从未公.............
  • 回答
    2017年贺岁档中国电影市场确实出现了一个比较令人沮丧的现象:多部备受期待的影片在豆瓣上评分集体偏低,甚至可以说“扑街”。这个现象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也暴露了中国电影市场在内容创作、市场营销和观众口碑建设方面的一些深层问题。要评价2017贺岁档电影豆瓣评分集体扑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深入分.............
  • 回答
    2017年1月21日华盛顿女性大游行(Women's March on Washington)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共集会,其规模之大、影响力之广,至今仍被广泛讨论和评价。这场游行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由一系列因素推动的复杂社会现象,其评价也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场游行的详细评价:一、 起.............
  • 回答
    2017年9月,中国多地发布的楼市调控新政,可以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秋收行动”,旨在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稳定预期,并为经济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这场调控的力度和广度都前所未有,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广泛的讨论。要评价这场调控,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一、 政策的“组合拳”与“精准打击”这场调控最显.............
  • 回答
    评价 2017 年 9 月 11 日起外汇准备金率从 20% 调整为 0,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目的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并非一个孤立的政策变动,而是当时中国外汇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大背景下的一项重要举措。政策调整的背景与目的:首先,我们必须回顾一下当时中国的外汇市场环境和宏观经济考量.............
  • 回答
    2017年哔哩哔哩拜年祭的压轴曲目《再一次》,由艾叶老师执导,可以说是一部非常能引发共鸣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像是一场精心编织的情感体验,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东西。要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聊聊。一、 情感的内核与共鸣:时间的重量与成长的印记《再一次》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
  • 回答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这份名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这份名单的出炉,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引发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总体的评价:一.............
  • 回答
    2017年9月13日,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 X。这无疑是苹果十年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次对未来手机设计和交互方式的大胆探索。时至今日,我们回顾这款手机,它所带来的变革和影响依然值得细细品味。首先,外观上的激进创新是iPhone X最显眼的特点。它彻底抛弃了沿用多年的实体Home键,取而代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7年的苹果秋季发布会。那一年,苹果带来了几款非常重要的产品,尤其是iPhone十周年之际的重磅新品,确实是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弦。首先,最瞩目的无疑是iPhone X的亮相。坦白讲,当它第一次出现在舞台上时,那种惊艳感是毋庸置疑的。全面屏设计,取消了Home键,取而代之的是Face.............
  • 回答
    2017年8月26日上映的《Fate/kaleid liner 魔法少女☆伊莉雅 雪下的誓言》(以下简称“雪下的誓言”)无疑是整个“魔法少女伊莉雅”系列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也是许多粉丝心中的白月光。要评价这部作品,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它的优点、它所带来的情感冲击,以及它在整个系列中的地位.............
  • 回答
    深度评价2017年4月新番《恋爱暴君》2017年4月新番中的《恋爱暴君》(日语:恋愛暴君)是一部改编自同名漫画的动画,以其夸张、混乱、充满恶趣味的“恋爱喜剧”风格在日本乃至海外都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部作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它,包括剧情、角色、动画制作、主题以及它所能带来的观感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