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2017 年 9 月 11 日起外汇准备金率从 20% 调整为 0?

回答
评价 2017 年 9 月 11 日起外汇准备金率从 20% 调整为 0,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目的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并非一个孤立的政策变动,而是当时中国外汇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大背景下的一项重要举措。

政策调整的背景与目的:

首先,我们必须回顾一下当时中国的外汇市场环境和宏观经济考量。在 2017 年之前,尤其是在 2015 年人民币“811”汇改之后,中国面临着资本外流压力和人民币贬值预期。为了稳定汇率,央行此前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上调外汇准备金率。当时,将外汇准备金率设定在 20%,意味着商业银行在办理跨境外汇业务时,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将外汇资金存入央行账户,这实质上增加了商业银行持有外汇的成本,从而抑制了市场上的外汇供给,起到了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作用。

然而,到了 2017 年,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外汇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

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管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 2017 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企稳甚至小幅升值的态势。资本外流的压力有所缓解,市场上的贬值预期也显著减弱。
宏观经济稳中向好: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前期的波动后,开始显现出企稳向好的迹象,经济增长的韧性增强。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需要: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成为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外汇准备金率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银行的外汇信贷和资金运用效率,进而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

在这种背景下,将外汇准备金率从 20% 调整为 0,其主要目的可以概括为:

1. 进一步巩固和巩固汇率稳定成果: 尽管汇率已企稳,但央行希望通过取消这一限制性措施,向市场传递更加积极和稳定的信号,进一步打破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让人民币汇率更多地由市场供求决定,实现更均衡的波动。
2. 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融资和运用效率: 取消准备金率可以增加银行可用于外汇融资和对外投资的资金,降低其外汇业务成本,从而鼓励企业更便利地进行跨境贸易和投资,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3. 减少对市场不必要的干预痕迹: 当汇率稳定后,继续保留较高比例的外汇准备金率可能会被市场解读为央行仍在进行强力干预,取消这一措施有助于市场形成更自主的判断。

政策调整的评价:

从上述背景和目的来看,这项政策调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顺应了市场趋势,是积极的信号: 这是最核心的评价。政策的调整与当时人民币汇率走势和资本流动情况高度契合。当市场压力减小,甚至出现适度升值时,不应再用过去应对资本外流的工具,反之,应该通过放松管制来鼓励正常的跨境资金流动。这表明央行能够根据宏观经济和外汇市场的变化,灵活调整宏观审慎管理工具,避免政策的“滞后性”或“过度干预”。
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准备金率可以被视为一种“冻结”了部分外汇流动性的措施。取消之后,商业银行可以更自由地运用其外汇资金,无论是用于支持进出口贸易融资,还是对外直接投资,抑或是进行外汇衍生品交易以规避风险,都将更加便利和高效。这对于促进贸易便利化和企业“走出去”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一个更加开放、便利、市场化的外汇管理体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取消外汇准备金率,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在资本账户管理上的信心和决心,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接受度和使用便利性。
对企业有利,降低了交易成本: 对于有外汇融资需求或进行国际结算的企业来说,银行获得外汇的成本降低,理论上可以通过更低的融资利率或更优惠的结售汇价格传递给企业,降低企业的跨境交易成本和财务费用。
对央行操作的精细化提出要求: 尽管取消了这一宏观审慎工具,但央行仍然需要密切关注外汇市场的变化,可能需要运用其他更精细化的工具来维持汇率的总体稳定和避免过度波动。这考验着央行在更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精准调控的能力。例如,通过逆周期因子、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等工具,来引导市场预期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潜在的风险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当然,任何政策调整都可能伴随潜在的风险。虽然当时的市场环境相对稳定,但我们仍然可以思考:

过度的资本流动风险(尽管当时可能性较低): 如果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过强,或者存在其他因素导致跨境资金大规模流入,取消准备金率可能会放大这种流入的规模。但需要注意的是,2017 年的宏观背景下,这种风险并非首要担忧。
市场波动性加剧的可能性: 尽管汇率趋于稳定,但完全取消限制性措施后,市场的自发波动可能会比之前有所增加。央行需要有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短期、剧烈波动。

总结:

总而言之,2017 年 9 月 11 日将外汇准备金率从 20% 调整为 0,是一项顺应当时宏观经济和外汇市场变化的重要政策调整。它体现了中国在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提升汇率市场化水平、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的决心和能力。这项政策的积极意义在于巩固了汇率稳定成果,提升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并向国际社会传递了开放和稳定的信号。当然,这项调整也对央行在日后更加精细化地管理外汇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的来看,这是一次审时度势、利大于弊的政策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人民币对美元最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一个是汇率被央行控制住了,另一个是特朗普执政不顺利,对华贸易战和金融战难言乐观。

所以,风险解除,自然可以不用那么高的准备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