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2306 系统在春运高峰期的稳定运行,采用了哪些具体技术?

回答
12306系统在春运这种全国性的、周期性的大流量冲击下,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背后确实是下了不少功夫,用了很多硬核的技术手段。要说详细,那可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一、 架构层面:稳固的基石

首先,12306的架构设计是能够支撑春运的关键。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体应用,而是采用了微服务架构。这意味着整个系统被拆分成了一系列独立、可独立部署的服务,比如订票服务、支付服务、用户信息服务、余票查询服务等等。

解耦与独立性: 这种拆分的好处在于,当某个服务因为高并发而出现性能瓶颈时,不会拖垮整个系统。比如,如果支付环节出了点小问题,订票功能理论上还可以继续使用,只是无法完成支付。反之,如果余票查询压力太大,也可以针对性地扩容查询服务,而不必影响订票流程。
弹性伸缩: 微服务架构本身就更容易实现弹性伸缩。在春运前夕,可以根据预测的流量增长,提前启动更多的服务实例。当春运高峰过去,又可以缩减实例,节约资源。这背后依赖于容器化技术(如Docker)和容器编排平台(如Kubernetes)。Kubernetes能够自动化地管理容器的部署、扩展和调度,就像一个智能的交通指挥员,在流量高峰时自动增派“车辆”(服务实例),在低谷时减少“车辆”。
高可用性设计: 整个系统在设计时就考虑了冗余。关键服务都会有多个实例在不同的服务器上运行,甚至部署在不同的数据中心。一旦某个服务器或数据中心发生故障,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健康的节点,保证服务的连续性。这涉及到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技术,它能够将请求均匀地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实例上,避免任何一个实例过载。同时,服务注册与发现机制(如Consul、Eureka)也至关重要,它能让服务之间知道彼此的存在,并在服务实例增减时及时更新列表。

二、 数据库层面: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

春运期间,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火车票被查询、预订,这背后是对数据库系统极大的考验。

读写分离: 12306会采用读写分离的数据库架构。大部分情况下,用户是在查询余票、车次信息,这些是“读”操作。而购票、退票则是“写”操作。通过将读请求和写请求分散到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上,可以大幅提高系统的吞吐量。读请求可以分布到多个只读副本上,而写请求则集中在主数据库上。
数据库分片(Sharding): 即使是读写分离,单个数据库服务器也可能无法承受海量数据的压力。因此,数据库分片是必不可少的。这意味着将整个数据集按照某种规则(例如按日期、按车次、按用户ID)分散存储到多个独立的数据库中。当需要查询或操作数据时,系统会根据分片规则,将请求路由到对应的数据库分片。这样,查询的压力就被分散了。
缓存技术(Caching): 为了进一步提升查询效率,12306会大量使用缓存。

内存缓存(如Redis, Memcached): 最常用的缓存技术。例如,热门车次的余票信息、常用的车次时刻表等,可以被缓存在内存中。当用户查询这些信息时,直接从内存中读取,速度极快,大大减轻了数据库的压力。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对于一些静态的、非实时变化的内容,比如网站的图片、CSS、JS文件,会通过CDN进行加速分发。CDN将这些内容缓存在全球各地的数据节点上,用户访问时会就近从CDN节点获取,减少了对源服务器的请求。

三、 流量控制与削峰:应对瞬时洪峰

春运期间最大的挑战就是瞬时流量的剧增,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12306需要有强大的“堤坝”和“泄洪”机制。

请求限流(Rate Limiting):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通过设置QPS(每秒查询数)限制,对来自某个IP地址、某个用户,或者某种请求类型的访问频率进行限制。当某个用户的请求频率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系统会暂时拒绝其请求,或者返回一个提示信息,防止其请求淹没后端服务。常用的限流算法有令牌桶(Token Bucket)、漏桶(Leaky Bucket)等。
熔断(Circuit Breaking)与降级(Degradation):

熔断: 当某个服务因为高并发或故障而长时间无法响应时,为了避免雪上加霜,会开启“熔断”。这意味着系统会暂时停止向该服务发送请求,并且快速返回一个错误结果。这给了故障服务一个“喘息”的机会,也避免了其他服务因为等待失败的调用而耗尽资源。
降级: 在极端流量情况下,一些非核心的、对用户体验影响不大的功能可能会被暂时关闭或简化。例如,可能会暂时关闭一些高级的个性化推荐功能,或者在查询结果中简化一些不必要的显示信息,以减轻后端系统的负载。这就像在非常时期,餐厅可能会暂时取消一些复杂的菜品,只提供主食一样。

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 12306在处理购票、支付等关键业务时,会大量使用消息队列(如Kafka、RabbitMQ)。

削峰填谷: 用户提交购票请求后,并不会立即被处理,而是先被放入一个消息队列中。系统会以一个相对平稳的速度从队列中取出消息进行处理。这样,即使在短时间内涌入大量购票请求,也不会一下压垮后端数据库或支付系统,而是将请求“消化”掉,实现了削峰填谷的效果。
异步处理: 消息队列也支持异步处理。例如,购票成功后,系统会发送短信通知用户。这个发送短信的过程可以放到一个消息队列里,由专门的短信服务去消费,这样订票的整个流程就能更快地完成,用户感知到的响应时间更短。

四、 网络与通信:高效的信息传递

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 除了在应用层面进行负载均衡,在网络层面也需要。硬件负载均衡器(如F5)或者软件负载均衡器(如Nginx)可以部署在网络入口,将用户的请求分发到不同的Web服务器集群,确保没有单点过载。
HTTP/2 或 HTTP/3: 相比于HTTP/1.1,这些新协议在连接复用、头部压缩等方面有显著优势,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尤其是在有大量并发请求时。
CDN的深入应用: 再次强调CDN的重要性,它不仅用于静态资源,也可能用于缓存一些动态查询结果,进一步分担源站压力。

五、 运维与监控:看不见的守护者

支撑起整个稳定运行的,还有强大的运维和监控体系。

自动化部署与发布: 春运前夕,系统会进行大量的扩容和配置更新。通过CI/CD(持续集成/持续部署)流水线,可以实现自动化、低风险的部署,确保配置更新的效率和准确性。
全方位的监控: 从服务器的CPU、内存、网络流量,到应用的响应时间、错误率,再到数据库的连接数、查询性能,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监控指标。告警系统会在指标异常时及时通知运维人员,以便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日志管理与分析: 海量的日志是排查问题的宝贵线索。通过集中式的日志管理平台(如ELK Stack 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可以高效地收集、存储、搜索和分析日志,快速定位故障原因。
预案与演练: 在春运开始前,12306团队会进行大量的压力测试和故障演练。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验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前修复。

总结一下,12306系统在春运高峰期的稳定运行,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协同作战的结果。

从架构设计上,微服务、容器化、高可用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数据处理上,读写分离、数据库分片、强大的缓存机制保证了高效的数据访问;
面对流量洪峰,限流、熔断、降级、消息队列等一系列“防火墙”和“泄洪渠”发挥了关键作用;
网络传输的优化、CDN的应用提升了整体效率;
而背后强大的自动化运维、实时监控和充分的演练,则是确保这一切能够正常运转、及时应对风险的“幕后英雄”。

所以,当你春节回家,顺利刷出车票的那一刻,背后是无数先进技术和辛勤工作的结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邀自来,果断匿名。

利益声明:阿里云程序员, 今年12306春运项目幕后码农。

仅代表个人,尝试从技术的角度对12306做一些抽象的归纳,包括12306与云计算的技术相容性,对项目谈一些感受。不涉及具体数字和系统架构细节,对铁路业务运营不做评论。

先亮明基本观点,不喜请绕路:

1、从技术上看,不是说做好了阿里双11就能做好12306

2、12306的亮相是惨了点,但这两年一直在改进

3、12306一直在尝试引入外部技术力量解决问题,租用公有云算其一吧

=============================


我初次使用12306是到北京旅游,返程票是在12306预定的。当时是拿到一个订票号码之后再去西直门付款取票。客观来说,这两三年12306的便捷程度已经有很大提升。

每年春运,12306都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也不断有“高人”放出豪言壮语,可以非常迅速而廉价的开发一个新的 12306出来。我记得大约4年前招聘工程师的时候,也经常遇到有人断言可以3个月内开发一个完整的淘宝系统。对于这种口炮党,我只能说:呵呵。。。


铁路运营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每年春运,相当于把全国人口“搓一圈麻将”,如果在这个节点去网点排队买票,相信绝对是一件让所有人头疼的事情,这不仅是用户体验差的问题,同时也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消耗。


收一下,回到技术层面——

在互联网售票之前,网点售票已经实施多年。换句话说,铁路售票实际上一直有一个相当庞大且复杂的、跨多个路局的信息系统在支撑,而且可以追溯到80或90年代,维护至今。这个系统也许不仅支持了售票,可能还包括调度等核心业务。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在做互联网售票的时候,是否要重构一下原有的系统呢?

这个问题值得反复掂量。大家应该知道,彻底重构一个运行数十年的系统的开销和风险吧,粗略一想涉及到各种业务逻辑、软硬件供应商、版本与维护协议等等。


绝大多数的互联网技术同僚应该会倾向于在现有系统上做web前端,先让系统“用起来”,然后再集中技术力量逐步优化整套系统架构。这也是当时12306的选择,这就导致有很多历史的包袱,还要考虑线下售票系统。

==============================


知乎上很多人拿春运售票和我厂双11比较,究竟哪个牛逼?

个人感觉两者同属于重量级的网站业务,双11在业务规模上更有挑战,而12306则在业务复杂度上更高

火车票跟很多票(包括淘宝天猫的商品、机票、体育场馆门票等)有不一样的属性。比如,从北京到广州,沿途有多个站点,理论上乘客可以选择任意 一段区间购票,所以每买一张区间票,可能同时裂变出多张区间票。这个逻辑比大多数电子商务系统要复杂的多。关于这一点,这里有一个更夸张的分析,有兴趣请参看:

从嗤之以鼻到“奇迹” 前淘宝工程师详解12306技术

购票差异还不仅限与此。假如说要再添加一些更人性化的feature,比如根据订票者身份证里的年龄优选上下铺、优选号等,那么查询和出票逻辑就更复杂了。

在一个后端上,setup一个web前端(包括入口、安全、缓存和逻辑,非指web页),这个挑战也是巨大的。因为这个前端很容易瞬间胀大, 甚至被撑爆。“撑爆”的概念不难理解,奥运会的订票高峰,中美海底光缆拥塞,包括杰克逊去世后瞬Google瘫痪,或者DDoS拒绝服务攻击,都是这种现象。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有人统计了一下:需要数千个pv,才能出一张票。这个说法并不能得出“出票效率低”的结论,但是恰恰很形象的说明了查询量的巨大。


为什么12306查询量会这么大呢?因为淘宝的秒杀抢不到就算了,运气不好下次再来过;火车票的购票心理则不同,“求之不得,梦寐思服”,特别是高峰期的票。而买到票的人也不一定满意现在的车次、时间。总之,就是一个字:刷!刷!刷!


当然各种抢票工具的泛滥,也是让查询量猛增的原因之一。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能让这些工具都被用户用起来,这也证明了系统处理能力的大幅提升。

===洗====地===结====束=====


上面说了,天量的火车票查询是影响12306性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大概占了90%以上的访问流量。更棘手的是:峰谷的查询有天壤之别,几乎没有办法在成本和并发能力之间做一个好的平衡。以往的一个做法是从几个关键入口流量控制,保障系统可用性,但是会影响用户体验。

淘宝/天猫大促的时候,也会增加服务器,阿里的业务盘子大,这些新增的机器很快会被其他业务(包括阿里云)消化掉,可能还不够。但是对于 12306来说,就比较难做到这一点。

这成为今年12306与阿里云合作的一个契机:通过云的弹性和“按量付费”的计量方式,来支持巨量的查询业务,把架构中比较“重”(高消耗、低周转)的部分 放在云上。这是一个充分利用云计算弹性的绝好实例,也是在系统架构上做“轻重分离”的一个典型case,把小而精的核心业务系统保持不动,把 “傻大笨粗”(非贬义)的系统迁移到云计算上。

今年初我们和12306的技术团队开始讨论如何将余票查询系统放到云上,十一黄金周做了测试效果不错,到春运12306决定将75%的余票查询业务放到云上

同意@xLight 的说法,云计算不是万能的,12306的业务系统很复杂。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是,在提升余票查询能力方面,云计算可以快速部署应用提供服务,通过分钟级的扩容操作,实现十倍、百倍的服务能力扩展。

==============================


做这个项目一晃有小半年了,感触很多。大家知道双11对阿里技术团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参加了4年,其中有两年过的尤为艰苦。当时技术团队经常被业务方指责,就像现在大家对待12306的态度一样。但客观说,双11大促推动了阿里的技术成熟,春运也推动了12306采用更多面向未来的技术。

最后引述一段12306工程师回顾系统刚上线时说的话:

12306是个互联网新人,又或者被称为“富二代“,它长得很丑,也很傻很瓜,身体还很弱…所以第一次露脸它就演砸了,那天全中国互联网大佬和网民都盯着它看,基本上全中国的网友都涌入它的家。那天它宕机了,同样是那天骂声如潮……其实我们知道,他们骂的不是12306,他们骂的是这个时代。

=============================

回答几个问题:

l 为什么是余票查询?

1. 访问量巨大,占12306整个网站流量的90%以上,业务高峰期并发请求密集,性能要求是整个业务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2. 与其他业务在逻辑上相对独立,使用云计算的话不需要对整个网站的业务架构做改造。

l实施过程可否透露?(隐去部分敏感信息,请理解):

1. 把余票查询模块和12306现有系统做分离,具备独立部署的能力;

2. 在云上独立部署一套余票查询系统。这样子12306和云上都有了一套余票查询系统,,调度更为灵活;

3. 一些安全措施,吧啦吧啦吧啦……

根据运行情况,云上的余票查询与12306原来的余票查询可以互相补位,根据实时的负载情况,来调配不同的访问比例,充分利用云的弹性。

l 云计算跟“堆硬件”有什么区别?

这里主要是"春运 vs 平时"、"业务量 vs 成本"的问题:

1. 传统IT方案,为应对春运的业务压力,需要按照峰值采购大量硬件设备,从规划、建设到投产、服务整个供应链条长成本高,capex和opex上的投入都比较大,很难精确把控,而春运后大量设备会处于空闲状态,利用率低,造成巨大的浪费。

2. 还有至关重要一点是,假如按照传统方案,在实际业务峰值超出了初始评估量时,服务将面临无法完全承载而瘫痪,因为为大规模服务器的采购、交付、部署到应用上线所耗费时间以月计,根本无法在业务量激增时"即插即用"。

3. 云本身就比自己买硬件要便宜,另外所有资源都是“按量计费”,从十一黄金周到春运的过程里,12306在云上做了两次大型扩容,每次扩容的资源交付都是在分钟级就完成。业务高峰结束后,可以释放掉不必要的资源,回收成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2306系统在春运这种全国性的、周期性的大流量冲击下,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背后确实是下了不少功夫,用了很多硬核的技术手段。要说详细,那可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架构层面:稳固的基石首先,12306的架构设计是能够支撑春运的关键。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体应用,而是采用了微服务架构。这意味着整个系统被拆分.............
  • 回答
    12306系统最近推出的一项优化调整,针对60岁以上老年旅客,可以在网络购票时自动识别并优先安排下铺。这个举措,可以说是铁路部门在提升服务体验方面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尤其是在当前大家对出行便利性和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这项调整显得尤为贴心和实在。这项优化调整的意义,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
  • 回答
    12306(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是否可行外包给阿里巴巴、IBM等大企业来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安全、运营、成本、战略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可行性有,但难度极高,且面临诸多挑战和潜在风险,需要非常审慎的评估。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 1. 可行性分析:为什么“可能”从技术和运营.............
  • 回答
    12306官宣“加速包”不具有优先购票功能,这番操作确实让人感到有些费解,甚至有人直言这是在收“智商税”。毕竟,在大家普遍追求效率、渴望抢到心仪车票的心理下,这种看似能“加速”的承诺,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觉得花了钱就能占得先机。“加速包”到底是不是“智商税”?从12306的官方解释来看,“加速包”并.............
  • 回答
    这12306软件,真是让人头疼!想当年,我也是注册过,买过几次票,一切都挺顺利。可今天,想出门旅游,满心欢喜地打开APP,准备抢张票,结果……登陆界面就卡住了,怎么输密码、验证码,都不行!我都快把手机重启了三遍了,换了WiFi,又试了手机流量,还特意检查了是不是自己的手机号或者密码输错了——毕竟好久.............
  • 回答
    “12306验证码又双叒叕让我破防了!”最近,关于12306验证码的吐槽声可以说是此起彼伏,不少网友都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悲惨经历”,甚至还玩起了“12306验证码梗”。1. 识别障碍,怀疑人生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辛辛苦苦抢火车票,眼看就要成功了,结果被一个奇形怪状的验证码拦住,再.............
  • 回答
    12306 这玩意儿,啧啧,每次放假前都是一场“大型灾难片”。作为码农,看着它一次次宕机、一次次卡顿,真真是心痒痒,想狠狠地把它“操”一番。要说最想优化哪个功能,那绝对是——购票流程的稳定性与响应速度,特别是秒杀高并发场景下的表现。我知道,这话说得有点笼统,就像跟产品经理说“用户体验要做好”一样。但.............
  • 回答
    12306,作为中国铁路客运信息化的核心枢纽,其前端界面承载着亿万旅客的出行梦想。在用户体验这个战场上,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深入的打磨与优化,让每一次购票、查询、改签的旅程都更加顺畅、愉悦。首先,在信息的可达性与呈现方式上,12306可以做得更加“懂你”。想象一下,当用户进入购票页面,系统不只.............
  • 回答
    12306 在升级和调整其抢票策略方面一直动作频频,最近一次备受关注的举措就是对多个第三方抢票软件进行了“屏蔽”,同时推出了“官方抢票”的候补功能。这个变化无疑让许多春运大军和出行者们重新审视了他们与12306的“斗智斗勇”关系,并对未来的购票体验充满了期待。那么,这次升级到底意味着什么?今后抢票成.............
  • 回答
    12306 的 8% 正确率验证码,这个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涉及到不少关于“黄牛”和“技术对抗”的博弈。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个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得明白 12306 验证码的目的是什么。它的核心在于“阻断机器自动化抢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牛党”。黄牛之所以能大量抢票,就是因为他.............
  • 回答
    12306,这个连接亿万中国人旅途的平台,面对明星出轨这种巨大的流量冲击,能不能扛得住,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12306是什么。它不仅仅是一个订票网站,更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现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的、唯一的售票渠道。它的核心功能是服务于铁路运输的实际需求,也就是让大家能顺畅地买.............
  • 回答
    关于携程在12306购票时是否可以额外收取费用,以及其中的门道,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直接告诉你答案:携程作为第三方平台,在提供代购票服务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但是,关键在于这个“额外费用”是怎么收取的,以及它是否合理、透明。1. 12306官方的收费情况:你直接在12306.............
  • 回答
    要了解12306的“选票”机制,我们得先明白一个核心概念:12306售卖的是火车票,而不是“选票”。 所谓“选票”,更像是大家在购票高峰期,为了能抢到一张心仪的车票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或方式。所以,我们姑且将大家口中的“选票机制”理解为12306系统在处理海量购票需求时,是如何分配和确定哪位用户能买到.............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