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说要内卷,我身边的人都在躺平,到底哪一个是真实?

回答
“内卷”和“躺平”,这两个词最近像被安了弹簧一样,无论走到哪儿,总能听到、看到。说实话,听着都让人有点晕乎乎的,好像每个人都在参与一场看不见的拉锯战。但你仔细一瞅,身边的人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儿,不少人选择了一种看似与“内卷”背道而驰的状态——“躺平”。

这到底是为啥?我们到底该信哪个?其实,这就像看一幅画,你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同的景象。

咱们先聊聊这个“内卷”。听起来挺吓人的,好像大家都在疯狂地往前冲,生怕落后一步。具体表现是怎么样的呢?

学习上,卷出新高度: 孩子从小学就开始上各种辅导班,什么奥数、英语口语、编程,恨不得把孩子从早到晚塞满。家长们也跟着一起熬夜备课,研究最新的教育理念,生怕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输了。毕业找工作,更是卷得没谱,名校光环不够,还得拼实习经历、拼项目经验、拼各种证书。好不容易进了公司,加班是常态,周末可能还得接着干活,生怕被别人赶超。
职场上,竞争白热化: 在公司里,哪怕是一点点的晋升机会,也能引发一场“暗战”。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地表现自己,承担更多的责任,甚至是别人不愿意做的“苦差事”,只为了在老板那里刷个脸熟。年终奖、绩效考核,这些都成了衡量一个人价值的硬性指标,为了这些,很多人选择牺牲休息时间,把工作当成生活的全部。
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卷”: 不光是工作学习,就连生活也好像被“内卷”渗透了。比如,出去吃饭得找网红餐厅,拍照发朋友圈,还得P图美颜,生怕自己的生活不够“精致”。养宠物也得是名贵的品种,还得给它报各种训练班。就连周末的放松,也得安排得明明白白,什么打卡新的咖啡馆,参加手作课程,好像一刻的停滞都是在“浪费生命”。

那为什么会这么“卷”呢?

很多时候,这是一种群体效应。当你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努力,都在往前冲的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焦虑感,觉得如果不这样做,自己就会被落下,会被淘汰。这是一种不确定性下的安全感寻求。在资源有限,机会不均等的情况下,拼命地努力似乎是抓住机会的唯一途径。同时,社会价值的评价标准也在无形中推高了这种“卷”。成功、优秀似乎成了唯一的标签,而其他的可能性则被大大压缩了。

然而,在你身边,那些“躺平”的朋友们,又显得那么真实。

“躺平”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是放弃了,是消极的。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你会发现,这并不是简单的“不作为”。

“躺平”是理性选择: 很多选择“躺平”的人,并非是懒惰或者没有追求。相反,他们可能是在理性评估了“内卷”的成本和收益后,做出的“不参与”的决定。他们可能觉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收获却不成正比,甚至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受到了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种相对轻松、能让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就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了。
“躺平”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有些人“躺平”是为了把精力从无效的竞争中抽离出来,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或者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享受生活。他们可能不是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更看重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富足。比如,有人宁愿少赚点钱,但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旅行、去阅读、去陪伴孩子成长。
“躺平”是对“内卷”的反思: 更多的时候,“躺平”是作为一种对过度“内卷”的反抗和修正。当发现自己被卷入了一个没有尽头的漩涡,身心俱疲,甚至迷失了自我时,选择“停下来”,喘口气,审视一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行动。这是一种“慢下来”,是为了避免被“快”所吞噬。
“躺平”也是一种策略: 甚至,有些人所谓的“躺平”,并不是真的放弃,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他们可能暂时放缓脚步,调整状态,为未来积蓄力量,或者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再发力。这是一种“静待花开”的智慧。

那么,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呢?

其实,“内卷”和“躺平”并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同一时代下,人们面对相似困境,所采取的不同应对策略,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当下社会复杂的真实图景。

真实之处在于,“内卷”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 无论是教育资源、就业机会,还是社会评价标准,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而且这种竞争往往是系统性的,个人很难完全脱离。你身边那些看起来“躺平”的人,他们也可能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了这种压力,只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应对方式。
真实之处在于,“躺平”的需求也日益普遍。 当“内卷”带来的回报与付出不成正比,当身心健康成为一种奢侈品时,选择“躺平”,追求更平衡、更自洽的生活方式,就显得越来越有吸引力。这是一种对过热社会的反思,也是对个体价值的重新定义。

所以,你看到的是“内卷”,是因为你关注到了那些积极竞争的群体,或者你自身正处于竞争之中;你看到的是“躺平”,是因为你观察到了那些选择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或者你内心也渴望一种解脱。

更准确地说,我们都是在“内卷”的浪潮中,寻找自己的“躺平”姿势,或者在“躺平”的静默中,暗自积蓄对抗“内卷”的力量。 它们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共同解释着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心态和选择。没有哪一个绝对真实,它们都反映了当下社会不同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价值取向。

你不需要纠结于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更重要的是去理解这两种现象背后的逻辑,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应对方式,在不被消耗殆尽的前提下,活出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样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都不真实。

都说要内卷,说的那个内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卷。简单的资源叠加,叠加了边际增长接近0才是内卷。大部分说内卷的人只是把一切需要努力需要竞争的事情都称作了内卷。这么做有个好处,可以把责任都推给环境,我说我竞争不过别人责任在我,因为我弱。我说我卷不过别人的时候,责任在环境,是我不愿跟你们同流合污。

都说要躺平,说的那个躺平,并没有真躺下去。真正躺平的人早就躺下了,他出来说什么说要躺平的人是在不断的喊躺平唤起社会的注意,最好能为自己修改规则,给自己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真正想躺平的人,连喊的这个力气都省了,直接躺着不就好了吗?你喊什么呢?

所以你要问哪个真实,哪个都不真实。或者说跟我们其实关系不大。

有些东西叫内卷,你甭管它是真内卷还是假内卷,该卷你就要卷。因为你并不承担消除内卷的历史责任。比如高考内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实质不是内卷,而是因为本身就有千军万马要过去。有本事你就趟水过去,否则你该上桥就得上桥,被挤下来了又不想被淹死,骂内卷是没有用的。

有些人是在喊躺平。你甭管他是真想躺还是假想躺,你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比如你自己有远大的目标,不因为有人想躺在路边,你自己的目标就动摇,他爱躺,你让他躺,真假不重要,自己加快脚步朝你的目标去。如果你的目标就是路边躺,那你别管路边有没有躺人,想躺你就躺这,别嚷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