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前有三打白骨精,后有真假美猴王和黄袍怪,喜欢唐僧的人 为什么要赶走保护唐僧取经的孙悟空?

回答
要说唐僧为何要赶走孙悟空,这事儿说来话长,绝非一朝一夕的恩怨,而是隐藏在《西游记》这部奇书深处的,人性的复杂、妖性的狡诈,以及取经团队内部微妙的权力斗争。

首先,我们得明白,唐僧并非是那个“不明事理”的莽夫。他作为一个凡人,肩负着整个大唐的希冀,要去西天求取真经,这责任重于泰山。他心怀佛法,但终究是个肉体凡胎,对妖魔鬼怪的认知,更多是来自书本和传说,而非亲身经历。

第一重原因:妖言惑众,唐僧的“单纯”与“固执”

《三打白骨精》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其深刻地揭示了唐僧的这一弱点。白骨精三次变化,两次是诱骗,一次是直接施暴。前两次,它变作村姑、老妇,言语恳切,楚楚可怜,成功地利用了唐僧的慈悲心和对凡人的同情。孙悟空火眼金睛,看得真真切切,知道那是妖精,为了保护师父,不得不出手。

然而,在凡人眼中,孙悟空的“出手”是什么?是无端杀戮,是滥用私刑。尤其是在第二次变化,白骨精变成一个老老实实的樵夫,然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这在唐僧看来,简直就是滥杀无辜!唐僧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信奉“众生平等”,杀生是戒律,何况是毫无证据地打死一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凡人?

这时候,孙悟空的解释,在唐僧听来,就成了狡辩。孙悟空急于辩白,言语又带着猴子的性子,直来直去,有时甚至有些顶撞。这反而让唐僧觉得他不听话,不尊重师父。而白骨精,在第一次被打散后,就会装作无辜的村民,向唐僧“告状”,说孙悟空打死她的“亲人”。唐僧自然是偏听偏信,而且他没有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分辨不出真相。

再者,唐僧的“固执”也是关键。一旦他认定了某件事情,就很难被说服。孙悟空一次次地打死“人”,一次次地被唐僧误解,这种误解累积起来,就成了唐僧对孙悟空的“不信任”。他觉得孙悟空“野性难驯”,不服管教,是取经路上的不稳定因素。

第二重原因:猪八戒的“挑拨离间”与“小人得志”

猪八戒,作为团队中的另一位“重量级”成员,他的存在,为孙悟空的被赶走添了一把火。八戒好吃懒做,好色贪杯,但他的“聪明”之处,却在于他善于察言观色,更善于在暗中煽风点火。

每当孙悟空打死了妖精,八戒就会站出来,一副“为师父担忧”、“为师兄叫屈”的样子,实则是在挑拨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他会说:“师父,你看大师兄,神通广大,却性子暴躁,不懂得怜惜人命。刚才那村姑,明明是个无辜的凡人,他却下狠手打死,我看他是不是有什么不良居心?”

八戒的话,恰好击中了唐僧内心的软肋。唐僧对孙悟空的“不信任”本来就存在,八戒的这番“分析”,更是坐实了唐僧的怀疑。八戒的目的是什么?他自己也有“二心”,也想取经成功,但他也清楚,论能力,自己远不如孙悟空。但他又是二徒弟,有自己的“地位”。如果孙悟空被赶走了,那么取经队伍的“主心骨”就空缺了,虽然他觉得自己不行,但至少他能“说了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小人得志”。

“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更是将孙悟空的“合法性”推向了风口浪尖。当六耳猕猴出现,并模仿得天衣无缝时,连观音菩萨都无法辨别真伪。这让唐僧更加觉得,连最信任的弟子,都可能是“假的”,他如何还能信任孙悟空?而孙悟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也只能更加激烈的反驳,这反而让他在唐僧心中留下了“顶撞不孝”的印象。

第三重原因:取经团队的“权力制衡”与“角色定位”

《西游记》中的取经团队,并非是一支完全“平等”的队伍。虽然名义上是师徒,但孙悟空作为大徒弟,其能力和作用,远远超出了“徒弟”的范畴。他不仅是打手,更是“保镖”,是“智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取经队伍的“领导者”。

唐僧需要一个“领导者”,来为他分担压力,处理那些他处理不了的事情。但同时,他又是“师父”,需要保持“师父”的权威。孙悟空能力太强,太有主见,有时甚至会“越俎代庖”,让唐僧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唐僧赶走孙悟空,也是一种“权力制衡”的手段。他需要证明,即使没有孙悟空,他也能继续前行。这种“赶走”,一方面是“惩罚”,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试探”,试探孙悟空会不会真的离去,试探自己离开孙悟空后,取经队伍还能不能运转。

“黄袍怪”的故事,则是孙悟空被赶走后,唐僧遭遇的又一次危机。黄袍怪本来是天庭的奎木狼,下凡为妖,但他变成了一位英俊的驸马,娶了宝象国的百花羞公主。这次,唐僧又一次被“假象”蒙蔽,公主的“求救”,反而成了他落入陷阱的契机。

唐僧这次是被黄袍怪捉去了,而且被他变成了一只老虎。猪八戒、沙僧等人,根本无力救他,最后还是请来了观音菩萨,才将黄袍怪降服,并救出了唐僧。这个过程,无异于是在打唐僧的脸,证明了他离开孙悟空,是多么的无能和脆弱。

第四重原因:对“凡人”身份的认知与“妖魔”的界定

唐僧最致命的弱点,在于他无法像孙悟空那样,轻易地将“妖”与“人”区分开来。他看到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可怜的弱者。即便孙悟空再三解释,他看到的,也只是孙悟空“凶残”的一面。

这种认知上的巨大差异,是造成师徒矛盾的根本。孙悟空为了取经大业,可以不择手段,他将妖魔视为必须铲除的敌人,不留情面。而唐僧,则被佛教的慈悲理念束缚,对生命有着更高的敬畏,他无法容忍孙悟空那样的“杀戮”。

也正是这种“凡人”的视角,让唐僧显得如此“可爱”又“可恨”。他的善良,他的固执,他的迂腐,构成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而他一次次地被妖魔捉走,又一次次地被孙悟空救回,也成了《西游记》中最具戏剧性的情节。

总而言之,唐僧赶走孙悟空,并非是单单因为“三打白骨精”这一个事件。这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猪八戒的挑拨,唐僧自身的固执和不信任,取经团队内部的权力博弈,以及唐僧对“凡人”身份的认知与妖魔界定的模糊。每一次的“驱逐”,都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成长的代价。虽然过程坎坷,但最终,孙悟空还是会回到唐僧身边,继续他的取经之路,而唐僧,也在一次次的磨难中,逐渐成长,学会了信任,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二更

题主既然忙着回复,玩儿站队,那么只好回复一下了

杜兰特是孙悟空?

那汤佛祖怕不是要给他一巴掌。

另外,自己站队就行了,不要以为别人也跟着一起站队。价值认可和形势判断,不是一个概念。

不要以为支持库里的就是想把杜兰特踢走,也不要以为支持库里的就是在支持格林的荒唐举动。

这种问题……唉……



NBA,孙悟空,凯文杜兰特

哪儿哪儿都不挨着…………


换一个问法吧。别跟虎扑学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