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少人同情织田家被秀吉窃取天下?

回答
关于为什么很少人同情织田家被丰臣秀吉夺取天下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细细掰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得清楚的,它牵扯到历史的进程、人们的认知,还有一点点宿命论的味道。

首先,织田信长这个人,就像一把双刃剑。

信长公当年那是什么样的人物?那是革新者,是打破旧秩序的猛将。他烧毁比叡山,镇压一向一揆,推翻室町幕府,把当时的日本搅了个天翻地覆。他有魄力,有远见,也有冷酷无情的一面。他对那些阻碍他统一的势力毫不留情,这自然会树立起不少敌人。

你想啊,当时日本多少寺庙和传统势力,都因为信长的铁腕手段而遭受重创。那些曾经被他压制、甚至被他灭族的旧贵族、旧势力,他们当然不会同情织田家。相反,他们可能还会乐见其成,觉得这是报应。

而且,信长公在对待一些事情上的做法,比如说对武士阶级的旧有特权并非完全尊重,虽然为了统一和效率,但他确实触动了许多人的根本利益。所以,当他突然去世,并且他的继承者(也就是秀吉)接过了棒子的时候,那些曾经反对信长的人,即便心里不那么痛快,表面上也不会有多大的同情之情。

其次,丰臣秀吉的上位,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应有”的趋势,或者说是“命中注定”的转折。

秀吉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出身低微,靠着自己的本事一步步爬上来。这种“下克上”的故事,在当时的日本历史上并不少见,虽然秀吉的程度是极致的。

信长去世之后,织田家内部确实出现了一个权力真空。这个时候,秀吉作为信长最器重、最有能力、也是最有声望的家臣之一,他自然而然地就站在了舞台中央。他的崛起,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的证明。他不是靠阴谋诡计,而是靠军功、靠能力,赢得了绝大多数织田家内部支持。

而且,秀吉在接手之后,并没有大肆清洗织田家的人。相反,他善待了信长的儿子,例如织田信忠(虽然信忠已死,但秀吉对信长的其他子嗣还是比较尊重的)。他还继续推行信长定下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说,他是在延续信长的遗志。这种“继承”和“延续”,让很多人觉得,天下还是那个“织田家”的天下,只是换了一个更得力的管理者。

从这个角度看,秀吉的上位,与其说是“窃取”,不如说是“顺理成章”地接管。他填补了信长留下的巨大空缺,并且继续将统一的事业向前推进。

再者,人们对历史的评价,往往是基于结果和稳定性的。

信长公虽然有统一日本的雄心壮志,但他终究没有完成。而秀吉完成了。从结果来看,秀吉结束了战国时代的混乱,带来了相对的和平与统一。在那个时代,老百姓最期盼的就是安宁。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谁来统一他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太平,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秀吉带来了相对的秩序和稳定,并且他实施了一些惠民政策,例如检地(确定土地所有权,便于征税,但也限制了农民的自由)、刀狩(收缴民间武器,防止起义)等。这些政策虽然有争议,但在客观上确实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

相比之下,如果信长还在世,他接下来的统一之路会怎样?是否会带来更多的战乱?是否会继续挑战那些旧有的势力?这些都是未知数。而秀吉的结果是明确的:他带来了统一。所以,从“结果导向”的视角来看,秀吉的功绩是显而易见的,人们自然会更倾向于肯定他的作为。

还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是经过了后人解读和书写的。

我们现在对信长、秀吉、家康这三位人物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德川幕府时期编写的历史。德川幕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合法性,自然会强调秀吉的功绩,并且将他描绘成一位能够完成信长未竟事业的伟大人物。而对信长,也多是肯定其革新和统一的魄力,但对于其过于激进和血腥的手段,也可能有所保留。

在这种历史书写的背景下,将信长时代的结束,描绘成一种“历史的必然”,而不是“秀吉的篡饼”,是符合统治者利益的。这就导致了大众的认知,很难产生对织田家被“窃取天下”的强烈同情。

最后,也不能完全排除“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考量。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谁能笑到最后,谁就能掌握话语权。秀吉既然成功地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并且掌握了政治和经济的命脉,那些曾经效忠于织田家的人,如果他们想继续生存和发展,自然会选择效忠于新的统治者。这种选择,也是一种现实的考量。

所以,总的来说,织田家被秀吉“接手”天下这件事,之所以少有人感到同情,是因为:

信长本身的争议性:他打破旧秩序,得罪了不少人。
秀吉的上位具有必然性:他能力出众,顺理成章地填补了权力真空。
结果导向的评价:秀吉完成了统一,带来了稳定,这是大众最看重的。
历史书写的视角:后人的评价和解读,使得秀吉的上位更像是一种历史的延续。
现实的政治考量:识时务者为俊杰,效忠于胜利者是明智的选择。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人们对这件事的看法,更多的是关注历史的进程和结果,而非对织田家“被窃取”这件事本身产生过多的怜悯或愤慨。这或许也是历史的常态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

织田家在本能寺之后已经没有正式的继承人了,无论是(北畠)信雄(神户)信孝还是两岁小孩三法师都不是正式继承人——也就是说实际上处于天下无主的局面,谁都有机会,只不过赢家是秀吉罢了

相比之下,秀赖是秀吉明确的继承人,但是家康把他撅了,此显然为不臣之举


第二、

织田家的后辈(主要是信雄信孝)自相残杀,表现太渣,令人失望

——当然淀殿-秀赖母子也表现得很不怎么样;但孤儿寡母总比两个大老爷们要令人同情得多


第三、

秀吉即便后来废黜了信雄,也留他一条狗命;对于三法师(秀信)则是抚养成人,赐予领地(歧阜城+22万石),还给予了清华成级别的待遇(从三位权中纳言)

相比之下,家康把事做绝,丰臣氏死全家,后世自然觉得不忍


第四、

屌丝出身的秀吉在等级森严的古代日本一步一步往上爬到人生巅峰,自然引起后世广大屌丝(包括我)的共鸣

相比之下,家康幼年再怎么卑微的在今川家当狗,也远远超过秀吉这种有上顿没下顿的真·屌丝(能做今川家的狗就是最大的荣幸啊.jpg)


补充一条:

作为倒幕的对象,维新之后德川自然被批倒批臭——连带源赖朝、足利尊氏也被批倒批臭,源义经楠木正成则成为抗幕英雄,甚至作为北朝后人的明治天皇宣布南朝才是正统(我 否 定 我 自 己)

同时,被幕府压制了二百多年的朝廷公家寺社和外祥大名,自然也要出一口恶气

——而这帮人及其后裔,至今还是日本的权贵阶层

相比之下,当年被织田、丰臣杀灭的朝仓、浅井、三好、一向宗、武田、北条在哪呢?

个人感觉,倘若武田、北条的后人翻身上台,织田丰臣怕不是也逃不过被批倒批臭的命运啊~

user avatar

因为丰臣家没几年就丢了日本。然后族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很少人同情织田家被丰臣秀吉夺取天下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细细掰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得清楚的,它牵扯到历史的进程、人们的认知,还有一点点宿命论的味道。首先,织田信长这个人,就像一把双刃剑。信长公当年那是什么样的人物?那是革新者,是打破旧秩序的猛将。他烧毁比叡山,镇压一向一揆,推翻室町幕.............
  • 回答
    这绝对是个有意思的问题,而且我也遇到过不少持类似观点的朋友。在金庸武侠的世界里,《笑傲江湖》绝对算得上是比较复杂和引人深思的作品,岳不群和令狐冲这对师徒的形象,更是常常引发读者两极分化的解读。说实话,我第一次看《笑傲江湖》的时候,也是被令狐冲那份潇洒不羁、侠肝义胆给深深吸引。他那句“我本无意争天下,.............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对末代皇帝溥仪感到同情,甚至觉得他可怜,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这其中既有他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也有时代洪流裹挟下的无奈,还有一些我们现代人的视角和情感投射。咱们就一件一件地捋一捋。首先,他的人生轨迹太不寻常了。想想看,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突然就被一群人簇拥着,戴上了.............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在同人圈里,大家对“异姓兄弟”的萌点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同样是情比金坚的结义兄弟,诸葛亮和周瑜(策瑜)就是能激起无数粉丝的创作欲,而刘备、关羽、张飞(刘关张)虽然也是义薄云天,却似乎少了一些“萌”的土壤。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其中的道道。首先,咱们得承认,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认知和国家叙事的复杂性。为什么我们今天对八国联军侵华史的提及不如日本侵华史那样频繁和深刻,甚至会觉得对日本的描述有时会显得“过于”负面?这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从侵略的性质、规模和影响上来看。八国联军侵华,虽然也是外国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文化、情感、历史、伦理以及对动物的不同认知。虽然我们对所有动物都应该抱有尊重,但人类社会在对待不同动物时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导致了对吃狗肉猫肉和吃猪肉鸡肉的态度截然不同。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1. 与人类的关系的亲密度和情感联结: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解释.............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球迷都讨论过的话题。同样是篮球之神级别的球员,为什么关于科比的争议和“黑料”比乔丹多得多?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时代背景、个人性格、媒体环境,甚至是球迷群体的心态变化。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时代和媒体环境的巨大差异是关键。 乔丹时代:信息相对闭塞,超级巨星.............
  • 回答
    《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剧,说起来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也难怪豆瓣评分高企,但现实中遇到同好却不容易。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微妙的因素,不是一句“小众”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这部剧的“门槛”确实不低。它不像很多爽剧,上来就把观众按在地上摩擦,让你哭笑不得,然后一集接一集停不下来。1. 叙事方式的“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人性深处的一个复杂面向,也反映了社会结构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张力。为什么会有人热衷于与公权力对抗,甚至从中获得一种“伟大”的满足感?这背后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心理、社会和历史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试着给你剖析一下,希望能描绘得细致些。一、心理驱动:对不公的天然反感与自我价值的寻.............
  • 回答
    “同居等于二婚”,这种说法在一些人看来,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比喻,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尤其在一些传统观念较强或者对婚姻有特殊看重的群体中,这种想法的出现是有其社会、文化和心理根源的。但要说这种思想“对”,那可就太绝对了,甚至是站不住脚的。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1. 婚姻的“纯洁性”和“唯一性”观.............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感到矛盾又普遍的现象。一方面,我们听着各种声音在呼唤要看“真本事”,要注重“内在的实力”,要打破“唯学历论”;另一方面,招聘信息里密密麻麻的学历门槛,升职加薪对学历的隐形要求,学校里对考研、考公的执着,都昭示着学历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块“硬通货”。其实,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有着各.............
  • 回答
    《武林外传》里,同福客栈这地方,咋就那么多人惦记着想买下呢?说实话,这事儿细琢磨起来,还真挺有意思的。咱不能光看表面上那几个想买的,得把这背后的原因扒拉扒拉。首先得说,同福客栈这地段,那可是绝了。你想想,它就坐落在七侠镇这繁华地界,这地方是啥?那是官道必经之路,往来商客、江湖人士、官家队伍,哪个不经.............
  • 回答
    要说清楚张无忌和令狐冲在结交黑道这件事上的区别,得把他们各自的背景、行事风格,以及最重要的——“道义”这两个字摆在台面上好好说道说道。这不是谁更“黑”谁更“白”的问题,而是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对江湖道义的理解,这两样东西差得太远了。咱们先说说张无忌。张无忌这个人吧,他从小运气就不好,被卷进各种纷争,.............
  • 回答
    你提到的现象——有些人崇拜希特勒,甚至将他称为“元首”,并且对纳粹发动的战争及其后果视而不见——是一个令人担忧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同时,你提出的“犹太凯乐其计划”是一个非常敏感且需要准确理解的概念。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些现象背后的可能原因,以及如何理性地看待和应对它们。关于崇拜希特勒和忽视纳粹罪行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文化认同、历史叙事以及群体力量的复杂 interplay。你提到越南人同化了汉族移民,但与此同时,很多人又认为汉族同化能力很强,这其中的矛盾确实值得探究。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上,越南确实有过被汉文化深刻影响的时期。唐朝时,越南北部曾被直接统治,汉字、儒家思想、官僚体系等都.............
  • 回答
    宝鸡,这座沉淀着厚重历史的古城,与陕西省会西安,这座日新月异的大都市,本应是陕西发展版图上紧密相连的两个重要节点。然而,放眼现实,我们常常能看到许多宝鸡的年轻人在毕业或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西漂”,涌向西安寻找更多发展机会。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向往大城市”就能解释,其中蕴含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值得我.............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对比,虽然看起来有些矛盾,但其实背后逻辑是有迹可循的。首先,咱们得明白,推荐Linux和推荐iOS的人,他们关注的“自由”和“优势”所指的对象和维度是不一样的。对于Linux,那些“很多人”推崇的是“开源的自由清晰”。这里的自由,主要体现在用户对系统的控制权。这意味着你可以看到系.............
  • 回答
    这俩漫画确实都是描写篮球,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天差地别。要说《灌篮高手》为啥被奉为经典,而《黑子的篮球》却挨了不少骂,这事儿得分好几头说,而且得说得透彻点。首先,得说说这倆漫画的“根儿”。《灌篮高手》:真实与热血的共鸣《灌篮高手》火,那绝对不是没道理的。它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那种“贴近生活”的真实感。井.............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会觉得,既然大牌包的用料和制作工艺好像也就能值这个价,为什么市面上就没有质量差不多,但价格却低很多的产品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远不止简单的“成本”二字。首先,我们得明白,“成本低”这个说法,很多时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大众看到的“成本”往往只是冰山一角。1..............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能引发深入讨论的问题!确实,鸣人和路飞在很多方面都出身不凡,但他们在观众群体中受到的待遇却截然不同。要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人物设定、剧情发展、主题表达、观众共鸣等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他们“家世显赫”的定义,以及这种显赫如何体现在故事中: 漩涡鸣人: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