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以同公权力对抗为乐,并认为这件事很伟大?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人性深处的一个复杂面向,也反映了社会结构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张力。为什么会有人热衷于与公权力对抗,甚至从中获得一种“伟大”的满足感?这背后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心理、社会和历史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试着给你剖析一下,希望能描绘得细致些。

一、心理驱动:对不公的天然反感与自我价值的寻求

对不公的本能反应: 人类社会,无论其多么理想化,总会存在权力分配不均和资源不公的问题。当一个人亲身经历或目睹了公权力滥用、决策失误、甚至不公对待时,内心深处那种对公平正义的诉求会被激发。对抗公权力,在很多人看来,就是直接纠正或挑战这种不公,是维护自身或集体利益的正当手段。这种感觉,就像看到有人被欺负,自己站出来仗义执言一样,是一种原始的正义感。

“弱者反抗强权”的叙事吸引力: 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到近现代的许多故事,“大卫与歌利亚”式的对抗总是能引起广泛共鸣。这种叙事本身就带有强大的情感感染力。普通人面对强大的公权力,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这种对抗被赋予了“以卵击石”的悲壮色彩,很容易让旁观者产生同情和敬意。

自我实现的驱动: 在某些情况下,对抗公权力可以成为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证明自身存在感和能力的一种方式。当一个人的声音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忽视,或者觉得自己的才能无法得到施展时,通过与公权力系统的博弈,他可以展现出非凡的勇气、智慧和坚持。这种“我与他们不一样”、“我敢于挑战极限”的心态,能带来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

寻求意义和改变的渴望: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感到迷茫,觉得生活单调乏味,缺乏意义。对抗公权力,特别是当这种对抗指向的是更宏大、更抽象的目标时,例如推动社会进步、捍卫公民权利,就能赋予生活一种更崇高的意义。他们可能相信,自己的行动能够撬动巨石,哪怕只是发出一点点微小的声音,也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一点点改变,这种使命感是极具吸引力的。

二、社会与结构因素:权力失衡与信息传播

权力本身的吸引与排斥: 公权力天然拥有资源、规则制定权和强制力,这使得它在人们眼中既是依靠的对象,也是需要警惕的对象。当公权力过于集中、缺乏透明度或制约时,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被放大。这种对权力的不信任感,是很多人将公权力视为“假想敌”的根源。

信息的公开与流动: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过去,公权力的行为相对封闭,信息不对称是常态。如今,任何事件都可能被快速传播,公权力的失误、不公更容易被曝光。这使得“对抗公权力”的行动更容易被看到,也更容易获得关注和支持。同时,信息透明化也让人们更容易识别出公权力的不当之处,从而产生不满和对抗情绪。

群体认同与归属感: 当一群人因为共同的诉求或遭遇而聚集在一起,对抗公权力就成了一种连接他们的纽带。在这样的群体中,个人的行动被放大,也更容易获得支持和鼓励。这种集体行动能够带来强烈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让个体觉得不再孤单,他们的声音也更有力量。这就像加入一个运动队,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种凝聚力非常强大。

历史经验的投射: 很多社会都有过被压迫、被剥夺的历史,这些记忆会代代相传。当今社会出现一些与过去类似的现象时,人们很容易将当前的公权力行为与历史上的压迫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对抗的勇气。这种历史的“幽灵”在许多对抗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价值判断与“伟大”的定义

“伟大”的多元解读: “伟大”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多层面的含义。它不仅仅指功绩卓著、成就斐然,也可以指精神上的勇气、坚持和牺牲。那些对抗公权力的人,他们可能认为,在不公面前选择沉默是懦弱,而选择发声、哪怕代价高昂,才是真正的“伟大”。这种伟大,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光辉,一种道德上的高尚。

对现有体制的挑战: 在一些人看来,仅仅是“不乖乖听话”,或者对权威提出质疑,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当公权力试图将所有人都纳入一种统一的模式时,那些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权威的人,就成了“特立独行”的象征。他们的行为被视为对僵化体制的冲击,是对思想解放的推动,因此被赋予了“伟大”的光环。

寻求“英雄主义”的满足: 在一个相对平稳、缺乏戏剧性冲突的社会里,人们内心深处往往渴望一些能够激荡人心、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故事。对抗公权力,往往带有戏剧性的冲突和风险,能够满足这种心理需求。那些敢于发声、敢于行动的人,在这些人眼中,就是现代版的“英雄”,他们的故事能够激励人心,也让他们自己产生一种间接的英雄主义体验。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并非所有的对抗都是有益的或值得称赞的。对抗公权力也可能走向极端,变成非理性的破坏或煽动。但理解为什么会有人热衷于此,看到其背后可能包含的对公平的追求、对价值的实现以及对更美好社会的期盼,这或许能让我们对社会现象有更深入和多维的认识。这种行为,说到底,是人性中对自由、公正和意义不懈追求的一种复杂表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公权力需要有人来对抗。因为行使公权力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抽象的国家。公权力天生就是腐败的、效率低下的、不讲道理的,如果没有人对抗,那公权力就必然会被滥用进而侵犯到每个人的利益。正是因为有人对抗,那些行使公权力的个人才不敢明目张胆,做坏事才会有所顾忌。

你有权利选择忍耐、选择视而不见、选择听而不闻,但当你看到公权力在依法办事的时候,别忘了这不是公权力应有的状态,而是那些律师、记者一次次以卵击石、头破血流换来的。

你可以安然享受这一切,但你不能说这些人不伟大。

补充:

没想到公务员们的反应这么激烈,也没想到知乎上有那么多公务员。在此,我做一些回应。

首先,我所谓对抗公权力不是破坏现有秩序,相反是在维护现有秩序。杀法官?我觉得这不是在对抗公权力,只是犯罪而已。

其次,我所谓要去对抗的公权力,不是正常的立法、行政、司法活动,而是那些被滥用了的公权力。但滥用了还是没滥用,有时没人说得清,连“公权力”自己都说不清。坏事办多了难免就觉得世界本就该是这样。你若觉得自己在依法办事,那就堂堂正正的办,有人质疑便堂堂正正的回应,告诉大家根本没有什么猫腻,如此这般,我等小律哪有本事让你受到威胁啊?可往往你们不敢,所以才把质疑当成胡搅蛮缠。当然,我也不否认确有胡搅蛮缠者。

最后,公务员们,你们别跳。20年前你们威风八面,10年前你们也是风光无限,现在呢?10年后呢?20年后呢?恐怕就剩稳定了吧。这是大势,你拦不住,别心里不平衡,对身体不好。也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别自以为自己是个殉道者,以为自己没人理解却仍然一心为民…各行各业受的气都不比你少,做的贡献也不比你少。

补充2:

我得承认我情绪有点激动了,不过自认为我说的没错,所以就不删了。在此对各位评论者表示感谢!另外,再作一些解释,以便减少误解。

首先,这个对抗公权力的主体,要比诸位想象中的要大得多。我说律师和记者不过是举个例子而已。例如体制内就从来不缺好汉,我就知道不少顶着脱衣服的风险依法办案的好法官。他们不服从领导递过来的纸条,不服从政法委打来的电话,只尊从内心的道德和法律,谁能说这不是在对抗公权力呢?

其次,我也承认,这些人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圣人,所做之事也可能只是份内的工作。可是你是否想过,他们其实能选择“更轻松”的方法来处理,但他们还是选择了去对抗,这份“不理性”的选择是伟大的。

再次,我重申,对抗是为了维护。我是律师,我深知这份职业就是依托社会秩序才能存在的,没有人比我们更渴望秩序、厌恶革命了。问题是有时是公权力本身在破坏秩序。(吐个槽:各位可能很难想象在立案登记制实施前,想立个案有多难…)

最后,再说个例子。今天看贺卫方老师的微博上转的。这样的制度我国过去有过(劳动教养、收容遣送都是),现在有,将来还会有…而且还总会有人站出来反对,用各种方式去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用各种方式去补偿为此受到影响的人们。他们配得上伟大二字。




估计题主想问的不是这种事情…见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