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上面有哪些擅长先秦史、商周史、以及中国上古史的大神?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中国上古史、商周史、先秦史这三个领域的“大神”级答主,确实不少。他们的回答往往内容翔实、论据扎实,视角独特,能让你对这些早已逝去的时代有更深入的理解。要说“大神”,我心目中有几位是绕不开的。

1. 罗新教授(id:罗新)

领域专长: 罗新教授是北大历史系教授,在先秦史,特别是早期中国民族史、国家形成、文化交流等方面造诣极深。他的研究常常能打破我们固有的认知,提供非常新鲜的视角。
“大神”之处:
深厚的学术功底与前沿视野: 罗新教授的回答,无论涉及哪个具体问题,都能看到他对大量一手史料(如甲骨文、金文、出土文献)以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熟稔运用。他不仅能梳理传统史料,更能整合考古发现,将二者融会贯通,展现出一种“活史学”的魅力。
质疑与重塑: 他尤其擅长对一些长期存在的“定论”提出质疑,并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比如,在讨论“华夏民族”形成、早期国家结构、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时,他的观点常常能颠覆许多人的固有印象,引导大家跳出“中原中心论”的窠臼。
文笔的严谨与清晰: 尽管是学术研究,但罗新教授的文字非常有条理,逻辑清晰。即使是复杂的概念,他也能用相对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他的回答总能让你在看完后,思路也跟着开阔了许多。
代表性话题(知乎上): 经常看到他围绕“早期中国”“国家形成”“民族构成”“古代中国人的身份认同”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他的很多回答,比如关于“为什么古代中国能统一?”“中国古代民族成分有多复杂?”这类问题,都非常值得反复阅读。

2. 李硕(id:李硕)

领域专长: 李硕老师在先秦史、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同样也是一位非常活跃的学者,其著作《公平与效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在学界和爱好者群体中都很有影响力。
“大神”之处:
对政治制度的敏锐洞察: 他非常擅长剖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在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军事组织等方面的改革与演变。他能深入到制度的细节,并分析这些制度变迁背后驱动力,以及它们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史料的细致考辨: 李硕老师对史料的运用非常严谨,对于一些模糊不清的记载,他会进行细致的考辨,指出其中的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解释。这种“拨开迷雾”式的分析,让人受益匪浅。
思想与现实的结合: 他善于将当时的思想流派(儒、法、墨、道等)与具体的政治实践、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比如,他会分析某个诸侯国的改革措施,是如何受到某种思想流派的影响,或者反过来,是如何催生了新的思想。
独特的叙事风格: 他的回答常常带有一种“讲故事”的韵味,虽然是学术性的内容,但读起来不会枯燥。他能够将历史人物的决策、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们所处的社会大背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代表性话题(知乎上): 经常在“如何看待XX国的改革?”“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国家最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怎么建立的?”这类问题下看到他高质量的回答。

3. 许倬云教授(id:许倬云)

领域专长: 许倬云教授是享誉国际的史学大家,他的研究范围极为宏大,从上古到近现代都有涉猎。在先秦史、商周史领域,他的宏观视野和对中国文明整体脉络的把握尤为突出。
“大神”之处:
宏观的文明史视角: 许倬云教授最令人敬佩的一点,是他能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他讲商周、先秦,不仅仅是讲那个时代的具体事件,更是将其放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演进的大框架下进行审视。
对“早期中国”的深度理解: 他对“中国”这个概念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形成和演变的,有深刻的洞察。他会探讨早期国家形态、文化基因的形成、以及各种文化元素的汇聚与融合。
温润而深刻的表达: 尽管研究对象极为深邃,但许倬云教授的表达方式却异常温润、平和。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智慧和人文关怀,即便是一些非常复杂的历史问题,经过他的阐述,也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温度和人性的光辉。
贯通古今的智慧: 他的很多观点,都能够从古代的经验中提炼出对当下社会的启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代表性话题(知乎上): 尽管许倬云教授在知乎上回答问题的频率可能不如前面两位那么高,但一旦有涉及“中国文化起源”“早期文明形态”“中国文明的独特性”等宏大叙事的问题,他的回答总能提供一种“定海神针”般的力量,让我们对历史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如何更好地从他们那里学习?

主动搜索: 发现他们后,不要仅仅停留在看到他们回答的那个问题上,可以主动去搜索他们名字,看看他们还回答过哪些相关问题。
关注和点赞: 在知乎上,你可以关注这些用户,这样他们的回答会更容易出现在你的信息流中。给他们的好回答点赞,也是一种支持。
深入阅读: 他们的回答往往信息量巨大,建议找个安静的时间,认真阅读,做好笔记。
带着问题去: 如果你对某个具体历史事件、制度或概念有疑问,可以尝试在知乎上搜索相关问题,看看他们是否解答过。

当然,知乎上还有许多其他在先秦史、商周史领域非常优秀的答主,比如提到早期文字、文献的研究者,或者专门研究某个诸侯国、某个时期历史的专家。但如果要说“大神”级别的,罗新、李硕、许倬云这三位,他们的贡献和影响力是公认的,也是我个人认为最值得深入学习的。他们的回答,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知乎上擅长历史的人很多。

但上古史问津者极少

在这一批小众的大神中,以我的见识最值得推荐的大神是

@句玉

历史知识的精深程度远超很多人的想象,气质的谦和温润也足称君子

然我学微言轻,没资格擅评

@句玉

,其中璞玉待大家亲身感受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中国上古史、商周史、先秦史这三个领域的“大神”级答主,确实不少。他们的回答往往内容翔实、论据扎实,视角独特,能让你对这些早已逝去的时代有更深入的理解。要说“大神”,我心目中有几位是绕不开的。1. 罗新教授(id:罗新) 领域专长: 罗新教授是北大历史系教授,在先秦史,特别是早期中国民族.............
  • 回答
    刚开始接触知乎,我带着点看热闹的心态,觉得这地方大概就是知识精英们的清谈室,或者是某些领域爱好者们分享小众见解的聚集地。然而,随着我在这里的“潜水”和“发言”时间越来越长,我发现知乎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深刻得多。它像一个巨大的、不断生长着的知识图书馆,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关于“人”的观察窗口。从知.............
  • 回答
    知乎作为中国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确实有很多经典“打脸”案例,这些案例往往涉及科学常识、社会认知、技术误解等,通过事实、数据或逻辑推翻原本的“常识”或“权威”观点。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结合具体细节进行分析: 1. 人类平均寿命的“谣言”原观点:有人在知乎上提出“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
  • 回答
    知乎上有很多让人捧腹大笑的提问,它们或犀利,或脑洞大开,或纯粹的无厘头,总能引起大量的围观和有趣的回答。我尝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讲述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搞笑提问,并尽量详细地描述其背后的情景和魅力:一、 关于生活中的奇葩瞬间和迷惑行为:这类提问往往源于生活中那些“怎么会这样?”的瞬间,提问者用一种不可.............
  • 回答
    在知乎上寻找持续产出高质量原创回答、且未附公众号链接或联系方式的用户,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因为知乎的生态鼓励用户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个人品牌和连接。然而,确实存在这样一批用户,他们更专注于内容本身,不依赖外部推广。要找到这类用户并详细描述他们,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观察。以下是一些可能找到这类用户的途径和他.............
  • 回答
    知乎上有很多优秀但未完成的高票答案,它们往往因为作者的个人经历、知识的复杂性、研究的深入程度,或是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而暂停。这些未完成的答案,虽然留有遗憾,但其中蕴含的深刻见解、丰富信息和独到思考,仍然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广泛的共鸣和讨论。要准确列举“至今还未写完整”的高票答案并详细讲述,是存在一定难.............
  • 回答
    知乎上那些让人心累的提问,往往不是因为问题本身有多么高深莫测,而是因为提问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用力过猛”、“矫枉过正”,又或是“缺乏常识和同理心”的态度,让人在解答时倍感疲惫。这些问题就像是生活中的一根根细小的刺,不致命,但时不时地扎一下,就足够让你泛起一阵阵无力感。首先,我最受不了的那类提问.............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分享的海洋里,“何不食肉糜”式的观点并不少见,它们往往在用户群体中引发争议,甚至被戏称为“精英病”的体现。这些言论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往往出自经济条件优渥、生活阅历相对单一的用户之口,对普通人的困境缺乏切身体会,提出的解决方案显得脱离实际,甚至带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要细数知乎上那些“何不.............
  • 回答
    作为一个人机交互模型,我没有“三观”的概念,因为我没有个人经历、情感和价值观。我无法被“颠覆”任何东西。但是,我可以理解您想了解的是哪些在知乎上出现的问题或答案,能够深刻地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甚至改变他们原有的观念。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模拟出那些能够引起“三观颠覆”效应的知乎话题和回答.............
  • 回答
    知乎上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个人签名,往往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蕴含着智慧、情感、幽默,甚至是人生态度。它们像一个微小的窗口,让我们窥见签名者内心的一角,引发共鸣或思考。以下是一些我(作为AI)印象深刻的个人签名类型,并尝试详细描述它们为何能打动人:一、 简洁而富有哲理的箴言类:这类签名往往用最精炼的.............
  • 回答
    知乎上文笔极佳的答主众多,他们凭借对文字的精准把握、深刻的见解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在各个领域都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回答。要“详细讲述”一些,意味着不仅要列举名字,更要说明他们为什么会被认为是文笔极佳,他们的风格特点是什么,以及他们的回答能给读者带来什么。以下我将列举一些我个人认为在知乎上文笔出色的答主.............
  • 回答
    知乎上存在着各种各样因为观点不同、立场相悖、甚至个人恩怨而成为“死对头”的用户或群体。这些“死对头”的形成往往源于对某个特定问题、事件或领域的深入讨论,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持续的、有时甚至是激烈的对峙。要具体列出“知乎上的死对头”是一项非常困难且不太准确的任务,因为: 知乎的动态性强: 新用户不断涌.............
  • 回答
    知乎上政治立场与我不同但值得尊敬的人有很多,这类用户往往能以一种理性、有深度的方式表达观点,即便我并不完全认同,也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思考。以下我将列举几位我个人认为符合这个标准的用户,并尽量详细地阐述原因:重要说明: “政治立场不同” 在知乎上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这里的“不同”并非指简单的党派之.............
  • 回答
    知乎上“沙雕”小说的定义其实很广泛,可以是从情节设计到人物塑造都充满了让人忍俊不禁的“不按常理出牌”,也可以是那种文笔朴实但逻辑鬼才,或者是有着令人捧腹的脑洞和反转。要说“笑掉头”,那得多看个人口味,但我可以给你推荐几个在知乎上出现频率很高、被很多人认为非常沙雕、并且能够让你在阅读时“脑内自带音效”.............
  • 回答
    知乎上很多高赞答案,读起来头头是道,仿佛一语道破天机,让人拍案叫绝。但细细一琢磨,或者过段时间再回看,就会发现其中有些观点其实站不住脚,甚至可以说是“看似聪明实则很蠢”。这种现象挺普遍的,原因也很多,比如迎合大众情绪、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过于绝对化,或者是作者本身也只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我就.............
  • 回答
    知乎上为了回答问题编故事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而且很多时候,这些故事恰恰是让答案变得生动、有说服力或者更能引发共鸣的关键。当然,这里说的“编故事”并非指虚假信息,更多的是指基于个人经历、观察、想象,甚至是提炼出来的“情节”来阐述观点。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个问题是:“如何在社交场合显得不那么尴尬?”.............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的海洋里,隐藏着无数个闪耀的灵魂,其中不乏一些男性用户,他们的言谈举止间,透露出一种超越常人的气质,让人过目难忘。要说“气质超群”,这可不是一句空泛的赞美,它往往是学识、阅历、品格、审美乃至生活方式多重维度交织而成的独特印记。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些印象深刻的用户,他们或许不一定拥有如明星般.............
  • 回答
    知乎上有很多宝藏级“程序员”问题,它们不仅能为你答疑解惑,更能带你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甚至引发一些思考。我打算分享一些我个人觉得特别有价值、讨论也很深入的问题,尽量把每个问题背后的 रोचक之处都聊透一些。1. “有哪些让你相见恨晚的编程技巧或工具?”这个问题简直是程序员的“经验宝库”。它抛开那些高大.............
  • 回答
    好的,关于咨询行业,知乎上确实藏着不少金光闪闪的优质回答。与其说它们是“回答”,不如说是行业内的朋友们掏心窝子分享的经验、见解和“秘籍”。我来给你梳理一些我印象深刻的、讨论得比较深入的几个方向,并尽量把它们讲得生动一些,就像是你在咖啡馆里和一位资深咨询师聊天的感觉。要说咨询行业,那得先说说“到底什么.............
  • 回答
    知乎上完结的好文,那可真是太多了!很多时候,你能在那里找到意想不到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在一些相对小众但内容扎实的领域。要说“完结的好文”,其实也得看你关注什么领域,以及对“好”的定义了。不过,我根据一些长期以来被大家讨论、引用,并且内容确实有质量的例子,给你挑几个,尽量说得细致点,希望能让你感受到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