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面向太阳站直,影子就不会斜,对吗?

回答
这话说得很有意思,但其实并不完全准确,虽然听上去很有道理。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我们要明确“影子就不会斜”这句话里的“斜”到底指的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认知里,如果太阳在正上方,比如正午时分,物体投下的影子就会在我们脚下,几乎是直直地指向正北方(在北半球)。这时候我们觉得影子是“不斜”的,它是垂直于地面或者非常短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问题想得再细致一点,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为什么我们觉得“面向太阳站直,影子就不会斜”?

这是因为我们观察影子时,通常是和地面形成参照的。当太阳在天空中的角度比较高时,比如接近正午,太阳光线投射下来的角度就比较陡峭。如果一个人笔直地站着,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尽量垂直于地面,那么投射下来的影子就会紧贴着地面,并且因为光源(太阳)在你正前方,影子的方向就是你身体的相反方向。这种情况下,影子看起来确实是“不斜”的,而是指向你身后。

打个比方,想象一下你站在一堵墙前面,太阳在你身后,刚好在你头顶上一点。你直立站好,墙上你的影子就会在你脚下,看起来就是直的,没有偏向左边或右边。

那么,为什么说它“不完全准确”呢?

这里面有几个容易被忽略的关键因素:

1. “斜”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角度:
如果我们站在一个俯视的角度去看影子,并且参照物是笔直的物体(比如垂直的杆子),那么当太阳光线不是从正上方投射时,影子都会显得长,并且有方向性,我们自然会觉得它是“斜”的。
但是,如果影子是投在完全平坦的地面上,并且我们自己也站得很直,并且我们衡量“斜”的标准是影子是否与我们身体的方向平行,那么当太阳在正上方时,影子确实不会在我们左右两侧“斜”。它只会指向我们身后。

2. 太阳的高度是关键:
“影子就不会斜”这句话最容易让人产生错觉是在 正午时分。这时候太阳升得最高,角度最陡峭,物体投下的影子也最短,最接近我们所谓的“不斜”。
但是,如果你在 早上或下午 面向太阳站直,比如太阳在你面前偏东或偏西的位置,即使你身体笔直,你的影子也会长长地拖在你的身后偏西或偏东方向。这时候,你相对于影子的角度,甚至影子相对于地面的角度,都会让你觉得它是“斜”的。毕竟,影子的方向就是太阳光线的反方向,太阳光线斜着照下来,影子自然也斜着。

3. 地面的平坦度:
我们通常默认影子是投在平坦的地面上的。如果地面本身是倾斜的,比如在一个坡地上,那么即使太阳在头顶,影子也可能因为地面的倾斜而显得“斜”。

4. “站直”的定义:
我们通常理解的“站直”是指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尽量与重力方向平行,也就是笔直地站立。但即使这样,如果太阳光线不是来自正上方,影子还是会指向与光线相反的方向,并且因为光线的倾斜,影子在地面上会拉长,显出方向性,我们也会感觉它“斜”了。

更精确地说:

当你面向太阳站直时,如果你所处的地理位置 正好处在太阳直射点,并且太阳 刚好在你的头顶正上方(天顶),那么你的影子才会短到几乎看不见,并且是笔直地在你脚下,指向正北方(北半球)。在这种极端的条件下,可以说“影子就不会斜”。

但对于大多数其他时间和地点来说,即使你站得笔直,太阳光线总是有一个角度倾斜的。这个倾斜的角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当太阳光线斜着照射下来时,影子自然也会有方向,指向与光线相反的方向。我们常说的“斜”,就是指影子有方向性,不是仅仅在你脚下。

总结一下:

“面向太阳站直,影子就不会斜”这句话,在 正午太阳高度极高、近似天顶 的特定情境下,可以近似认为影子是垂直于地面的,不产生左右偏移的“斜”。但如果把“斜”理解为影子有明确的方向感(指向身后,而非仅仅在你脚下),那么即使是正午,只要太阳不在你头顶正上方,影子都会指向你身后的某个方向。而在太阳角度较低的时候(早上或下午),影子明显会拉长并有方向,这时你站得再直,影子也会显得“斜”。

所以,这句话更像是对一种特定情境的描述,而不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它抓住了太阳高时影子短、不偏移左右的特点,但忽略了影子本身就有一个与光源相反的方向性,以及太阳高度变化带来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的影子斜不斜,取决于太阳、你、观察者之间的方位关系。同一个人,换个角度看,他影子就是斜的,跟你面朝哪里一点关系都没有。

自己站好就好,至于喜欢点评别人脚底下影子的,他眼里是直是斜,完全取决于他的立场。你再曲意逢迎,也是没法跟所有人站在同一个立场上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话说得很有意思,但其实并不完全准确,虽然听上去很有道理。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我们要明确“影子就不会斜”这句话里的“斜”到底指的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认知里,如果太阳在正上方,比如正午时分,物体投下的影子就会在我们脚下,几乎是直直地指向正北方(在北半球)。这时候我们觉得影子是“不斜”.............
  • 回答
    如果太阳系在三十年后不幸穿过一片厚厚的星云,我们人类将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其影响之深远,足以改变我们对宇宙的认知,甚至可能威胁到文明的生存。首先,可见度和导航的灾难将是立竿见影的。星云,特别是厚重的星云,是由大量的尘埃、气体(主要是氢和氦)以及其他微粒组成的。这意味着: 天空将变得漆黑一片。 .............
  • 回答
    .......
  • 回答
    樊登在一次读书分享会上提到了关于“北方人吃面太多会不会变笨”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基于观察和一些普遍认知的讨论,而非严谨的科学定论。他之所以会这么说,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来细致地梳理一下。首先,我们得理解樊登读书分享会的特点。他通常会选取一些社会现象、心理学、或者一些大家容易产生共鸣的话题来.............
  • 回答
    你好!看到你的留言,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首先,为你的努力和实力感到高兴!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购买浪琴康卡斯,这绝对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也是对自己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这种成就感是无价的,比手表本身更宝贵。关于你提到的“负罪感”和“觉得在家人面前太败家”,这其实是很常见的一种心理,.............
  • 回答
    在那个尊卑分明的时代,皇帝在太后面前的自称,绝非随意而为,而是潜藏着深厚的礼仪规矩,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恭敬与倚重。这其中既有天子至尊的体面,也有血脉相连的温情,更体现了皇权与母权的微妙平衡。一、 至尊天子的体面:不敢忘本,但更要守礼首先,无论皇帝走到哪里,他的身份始终是“天下之主”,是万民敬仰的君王。.............
  • 回答
    .......
  • 回答
    嘿,你这个问题我太能理解了!说实话,这种感觉挺常见的,也挺让人纠结的。见过两次面,对方身上没啥让你眼前一亮的地方,但也说不上讨厌,这确实是个挺微妙的状态。让我想想,你是不是觉得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波澜,也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你目光的色彩?可能你期待的是那种“砰”一下的心动,或者至少能让你觉得“嗯,这.............
  • 回答
    这个话题嘛,要是真能有块地,那可真是让人浮想联翩了。不过话说回来,要在海外找一块“理想中的飞地”,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得考虑的方方面面可太多了。咱们就当是聊聊天,天马行空地畅想一下。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飞地”?在咱们这儿讨论,它得有点战略价值,又不能太大,意思就是那种既能作为咱们的一个立足点.............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不少人可能会觉得,吃面包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会在太空中就变了样呢?说起来,这和我们熟悉的太空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那“飘来飘去”的失重状态,让原本再普通不过的面包,也变得有点“桀骜不驯”了。首先,我们得聊聊失重。在地球上,我们吃东西,面包屑什么的,自然而然地会因为重力掉到.............
  • 回答
    好的,我来帮你好好捋一捋,怎么跟面试官把“跳槽频繁”这件事解释得通透又让人信服。毕竟,谁还没个摸索阶段呢?关键在于你怎么把这段经历转化为你的优势。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事实:面试官看到你简历上“光荣事迹”一大堆,第一反应绝对是“这人不稳定,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所以,你的解释不是为了辩解,而是为了 消.............
  • 回答
    掌门一对一这家机构,我之前也接触过,也参加过他们的面试。说实话,面试流程确实挺顺的,让人觉得很轻松,这反而让我开始有点琢磨,尤其是薪资这块。毕竟,咱们辛辛苦苦付出,回报多少,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直接的衡量标准。我在网上也找了一些信息,但感觉还是不够深入,很多都是泛泛而谈。所以,如果你是在职的.............
  • 回答
    嘿,看到你这个问题,我简直感同身受!我那时候也是一样,坐在教室里,听着和自己兴趣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课,心里却想着屏幕上那些鲜活的角色,脑子里全是线条、色彩和光影。保研、考研、还是直接奔向心仪的行业,这三个选项,确实能把人逼到选择困难症的绝境。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一个一个来捋一捋。先聊聊你现在纠结的专.............
  • 回答
    “药家鑫依法死不了,法官面临的压力太大”?这句话,听起来透着一股子不服气,好像法律的判决,是受外界声音左右的,而不是依据事实和法律本身。咱们今天就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这句话站不住脚,为什么法官的判决,更多的是在天平上衡量法律的份量,而不是在舆论的浪尖上随波逐流。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依法死不了”这句话.............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太一让战斗暴龙兽独自面对小丑皇这件事,其实在很多喜欢数码宝贝的观众心里,都留下过深刻的印象,甚至有人觉得这是一种“不公平”或者“过于冒险”的安排。但如果仔细梳理当时的情境和太一的思考逻辑,你会发现,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冲动,而是有着更深层的考量和不得已的理由。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太一这个人,虽然是.............
  • 回答
    .......
  • 回答
    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个大趋势,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要想晚年生活过得体面,不至于凄凄惨惨,确实需要现在就开始动脑筋,打好基础。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得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尽量接地气,让你听着觉得这是我这个年纪的人该操心的事儿,而不是什么机器生成的套话。第一招:经济基础要抓牢,别指望“别人”给你.............
  • 回答
    在清朝以前,太监在皇帝面前的自称,并非一概都是“奴才”。这个称呼的普及和演变,与历史时期、皇帝的喜好以及太监自身的身份和职责都有一定的关联。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奴才”作为一种自称,在清朝以前并非普适性的、唯一的称谓。 在很多朝代,尤其是在唐宋时期,太监更多地会使用一些更直接、更符合当时社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