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新冠感染人数骤减?

回答
日本新冠感染人数骤减,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全面理解其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结合日本自身的特点和全球的疫情演变来看。这不是单一因素能够解释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疫苗接种的广泛普及。日本在疫苗接种方面总体来说是比较稳健的。虽然起步可能不算最早,但随着疫苗的不断供应和民众的积极响应,特别是老年人群体的接种率非常高。高接种率,尤其是完成了全程接种和加强针的人群,显著降低了病毒感染后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即使有感染发生,由于免疫屏障的存在,转化为严重疾病的比例会大幅下降,从而减轻了医疗系统的负担,也使得整体的感染数字在公众感知上不再那么令人担忧。

其次,病毒本身的演变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变异株迭代。在早期,比如Delta变异株,其传播力和致病性都相对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奥密克戎及其亚型逐渐成为主流。虽然奥密克戎传播力更强,但普遍认为其致病性有所减弱,尤其是在已经产生一定群体免疫的地区。这种毒株的转变,自然会影响到感染人数的增长曲线,使得高峰期过后出现回落。

第三,季节性因素可能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和许多呼吸道传染病一样,新冠病毒的传播也可能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在一些研究中发现,温暖、干燥的环境可能不利于病毒的传播,而寒冷、潮湿的季节则更容易导致病毒扩散。日本的气候特点,尤其是在夏季和春季,可能对病毒的传播速度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当然,这并非决定性因素,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感染人数的波动。

第四,日本民众的个人防护意识和习惯一直以来都比较高。即使在官方强制性措施逐渐放宽后,许多日本人仍然习惯性地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并注意手部卫生。这种长期的、深入人心的公共卫生习惯,即使在病毒毒性减弱、疫苗普及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有效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防止疫情出现大规模反弹。这种“内卷式”的防护行为,可能是日本感染人数保持较低水平的一个重要“软实力”。

此外,检测策略的调整也可能影响到公开的感染人数。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许多国家都调整了其检测策略。可能不再进行大规模、无差别的全员核酸检测,而是更加侧重于有症状者、高风险人群或重点场所的检测。这意味着,一部分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可能没有被纳入官方统计数据中,从而导致公开的感染人数看起来有所下降。这并非说感染人数真实地消失了,而是统计口径的变化。

最后,我们也不能忽略社会经济活动和国际旅行的变化。当社会经济活动恢复正常,人们的出行和聚集活动增加,理论上会带来感染人数的上升压力。然而,如果病毒的致病性减弱,并且个人防护到位,这种压力可能被有效缓解。同时,国际旅行的限制和管理措施的调整,也会影响到境外输入病例的数量,从而对国内的整体感染数字产生影响。

总而言之,日本新冠感染人数的骤减,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奇迹”,而是高疫苗接种率、病毒毒性演变、季节性因素、民众长期形成的良好卫生习惯、检测策略的调整以及社会经济活动恢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理解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能更全面地把握这一现象背后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不如问“为什么印度新冠感染人数骤减,火葬场都恢复正常运行了,是不是说明印度抗疫成功?”呢……

而且这个问题不仅现在可以问,其实今年3月就能问……也完全符合当初印度的情况……只不过接下来就露天火葬了……

露天火葬可能迟到,但是新冠病毒在那里不清零的话,他就不会缺席。

user avatar

反正就是不死心呗,一定要忽悠中国放弃到手的巨大优势跟你们一样去泥坑里摔跤。胁迫不成就发动国内舆论一定要你放弃。而且中国也不是封闭,只是回国要隔离。放弃隔离除了疫情爆发没有任何好处。

中国完全开放就要面对相同的局面,百万人级别的死亡和千万人口的失能和极端影响生活的后遗症,包括但不限于退行性疾病,失去生育能力,长时间的疼痛。那个张志浩不关心,他只关心能从外务省领到的那点可怜的经费。这种人的邪恶已经很难归结为冷血,他就是希望你们死。

user avatar

辉瑞莫得那第二针疫苗副作用挺强的,第三针如果如果副作用更强可怎么好。如果一部分人没有打第三针,疫苗有效期过了,80%的群体免疫率就掉下来了,怎么办?

-----大家觉得这个问题很冒犯吗?

本来我都被高赞张志浩的理论(他的观点就是:发达国家好,日本管的妙。感染加上疫苗达到70~80%,群体免疫到)差不多要被他说服(忽悠)了,只是想问问他上面这个问题,结果发现想回答人家的问题需要经过张志浩挑选。也没有多想,换了个帖子问了我的问题。

结果人家立即对我进行了禁言。一般没有勇气接受质疑的答主,我只会对他的话打个折保留意见就好了。不会单独开贴的。结果这位这么点事居然要对我禁言,我就警醒了,别是我坏了人家什么大计吧?

后来一看,果然,人家是一个卖日本药和医疗的。 那人家日本人的东西的哪怕是群体免疫也必须得是好东西! 绝对不能提问,提问就是质疑,质疑就是冒犯,冒犯就是不分尊卑! 不分尊卑就得禁言! 我猜大概就是这么个思路。

我就奇了,这种人怎么那么高关注,一看, 好么,一看发现原来他这个众多关注是从魏则西事件来的。他成功的忽悠了魏则西一万块钱,提供了一些后来证明不适合的医疗服务 (当然张志浩各种理由美化,推荐的医疗没有问题,是魏则西买少了,似乎把他的服务买全套魏则西就能起死回生)。

这事传出去,本来大家来声讨张志浩,可是魏则西已经死了,事情的原貌还不是由着张志浩怎么编排? 于是这件事被他运营成了高大上的提供高端医疗服务的人设,魏则西花不起钱刚进行了一步没进行下去,可惜魏则西穷消费不起,不是他高大上的服务的错。倒像是网友们把他张志浩冤枉的美玉蒙尘了一样。 张志浩拿这事炒作了一把,把自己运营成了大V。

高关注,加上底下只有赞美支持的话,不同观点全部屏蔽,使得大家还以为他什么权威。不过是一个连半句不同问题都不敢让你给别人问的罢了。

其实当我发现,评论或者回复他,必须经过他的挑选的时候,我就应该很警醒了。因为知乎上专门有一些骗子,明明白白的骗人,就是拿他没办法,比如一些号称"你还在买九折电话卡吗?"的人。因为任何想揭发他的人都被他禁止发言了。他的帖子下永远都是好评赞赏。这种骗子套路的人能是什么靠谱的人?

等下如果大家看到假洋鬼子改名换姓来辩解一片,而我似乎立即被怼的哑口无言了的话。记得,不是我无话可说,是他答一句就跑,然后滥用禁言。



我的更多视频:

user avatar

日本的防疫措施就是拖。

不全面检测。

得了在家拖。

实在拖不住再给你就医的机会。

后来医疗挤兑,没病床。(就这样,都发生了医疗挤兑)

那重症也在家拖。

再后来“安全“度过高峰期。

其实和印度差不多。

哈。也许delta病毒耐热不耐冷。

还有以日本的50%多的疫苗注射率,根本就不可能这么好的效果。

病毒是不是真的弱,就看这个冬天了。

user avatar

肯定有关系啊,不然打疫苗的目的是啥。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日本的疫情快速衰退呢?这里边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时间因素,在日本疫情高发的时候,刚好是奥运会,暑假以及盂兰盆节等几个出行高峰期,导致病毒传播迅速。而这段时间过去以后,病毒扩散的就少了。

其次是人们的警惕度提升了,因为前几个月大规模的爆发,导致普通人对病毒的警惕性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这跟国内也一样的,没疫情的时候大家都松懈了,也不戴口罩了,等疫情来了就又重新带上了口罩。

当然前边2个都属于非医学干预NPI,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疫苗。


日本最近的疫苗接种率直线上升,而且是从6月到现在快速上升期。大部分的高危人群都完成了疫苗接种,这也有效的阻断了疫情的传播。

那么大家可能会有疑惑,新加坡的疫苗接种不是更高吗?为什么在日本新增骤然减少的时候新加坡反而爆发了呢?


大家对比下日本和新加坡的接种数据,其实就能发现一个差异。新加坡疫苗接种的更早,也更快。在7月的时候就达到了日本现在的接种水平,但我们知道疫苗产生的抗体浓度会随着时间而降低。

通俗的解释就是日本疫苗打的晚,大家的抗体还比较高,而新加坡疫苗打过已经隔了几个月,抗体浓度下降了,已经不能有效的阻止病毒的传播了。

也就是说,如果按着这个原理,日本如果不能趁现在这个机会有效的控制住疫情的话,未来的3-4个月左右,也就是明年的2-3月份,很可能再次迎来一波疫情的爆发期。

user avatar

主要是检测量下降(印度是检测范围)、人口活动减少、易感人群减少的原因

这里我们对比日本和印度

因为他们都经历了断崖式下跌。

新增病例

日本的疫情:

印度疫情:

疫苗接种率

日本一针率78.1%,完全接种率72.9%

印度一针率53.3%,完全接种率24.1%,甚至在经历断崖式下跌之时,印度疫苗接种率更低。

新冠测试情况

日本检测阳性骤降,检测量也骤降。

印度检测阳性率最高的时候,也确实是病例数最多的时候,现在检测量与新增人数最多的时候相比也差不多。

结论

主要是检测量下降(印度是检测范围)、人口活动减少、易感人群减少的原因,下面依次分析各种影响因素。

疫苗接种率

曾经我在分析疫情反弹的时候说过:疫情反弹,不是看疫苗效力高低的。更多是看人流活动、国家政策的。

现在我也要说:这种疫情断崖式下跌,疫苗本身也没有多大影响。不然为什么印度接种率那么低还是断崖式下跌了呢?

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检测量

日本的检测量是随着新增数据一起降低的,这肯定会影响最终数据结果的。

印度在5月(也就是骤降那阵)宣布了一个非常牛逼的政策,下面三类人无需检测:

  • 第一类人群是在印度各邦旅游或者工作的健康人员;
  • 第二类是已经康复的新冠患者;
  • 第三类则是曾经在快速检测与核酸检测中检出阳性结果的人群。

第一类人群明明是感染高危人群

人口活动

日本真的发生过医疗挤兑,有人没法入院死在了家里;日本宣布了紧急事态。

这两者都会减少人口活动的。

而印度呢?

同样经历了严重的医疗挤兑,同样在5月宣布了封锁,以前我也说过,无论这种封锁是否严格,它都能影响到疫情的走向。

易感人群

因为感染人数实在太多,加上确实有部分人打了疫苗,短期内可以被感染的人,也就是易感人群,自然就少了,增量自然起不来。

就像现在的互联网企业,绝大多数人都成了网民,自然他们的增量就很难做了,一个道理。

user avatar

有关系,因为疫苗比例高了以后,无症状和轻症的人很多都懒得检测

user avatar

一次性把这个问题说清楚,答案比较长,需要分次更新。

第一部分:群体免疫基本原理

怎样才能减少传染病的感染人数?无非是两个方案,第一是减少和病毒接触的机会,在疫苗出现之前这是我们唯一的方式,诸如封城,大规模检测,减少人员流动,戴口罩,手消毒,回避密集、密闭、密切接触的环境等等手段,都是减少易感人群和病毒接触的机会:简称”躲“病毒。

但是当疫苗出现后,我们多了一个新的选择:疫苗的好处是我们不用再东躲西藏了,逐步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生活。那么,疫苗是怎么减少感染人数的?靠谱吗?

评价传染病的传染性有个公认指标,叫基础再生指数(R0)。它的意义是一个患者能传染给几个人。比如一个传染病的再生指数是5,现在有10个患者,那么下一轮患者会增加到50,再下一轮是250,以此类推。

通过疫苗达到感染人数减少需要什么条件呢?上述情况中为了患者不增加,我们需要让下一轮可能会被感染的50个人中有40个人(即80%的人群)有充分的免疫力,不会被病毒感染,如果是41个人有免疫力呢?感染人数就会逐渐下降了。

再生指数是3,现有十名患者的情况,为了患者不增加,我们需要下一轮可能会被感染的30人中至少有20个人有免疫力不会被感染。

所以,感染力强弱的指标R0(再生指数)决定了群体免疫所需要的门槛注射率。从上述推理过程我们可以首先得到一个简化的计算公式:

公式一(简化公式):门槛注射率=(1-1/传染病基础再生指数R0)

这就是群体免疫概念的由来。

第二部分:现实必须考虑的问题

现实世界比这个简化公式更加复杂一些。首先:疫苗有效率不是百分之百,所以疫苗注射率要乘以有效率加以修正;其次,R0只是一个理论值,它是指人群对某个疾病即不做任何防疫措施,对该疾病也没有任何免疫力时候一个患者平均能传染给几个人。但现实中这种情况并不存在,我们或多或少会采取防疫措施,所以我们能实际观测到的是实际再生指数Rt, 意义是在现实环境中一个患者能传染给几个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实际再生指数Rt是可以观测的,日本甚至有一个网站查询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Rt值;再其次是患病也会获得免疫力,重复感染的案例非常罕见,当然死亡的患者不能计入其中,因此考虑到疫苗有效率,通过感染获得自然免疫的人群,死亡率以及免疫措施效果等问题,公式会变成:

公式二(实用公式):门槛注射率*疫苗有效率+感染率-死亡率=(1-1/实际再生指数Rt)。

为避免歧义注明一下:注射率是全人群注射率而不是成人注射率,感染率为感染人数除以国民总数,死亡率为死亡人数除以国民总数。

第三:估算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获得了一个实用性更强的公式事情并没有结束,我们还会遇到估算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就是计算中有些问题无法获得非常精确的数字。比如,1:疫苗的有效率并不是一个恒定的数值,它会受到变异株以及随着时间推移有效率逐渐下降问题的影响;2:第一次注射和两次注射完成的有效率不一样,和两次注射后间隔两周有效率达到最高峰更不一样;3:我们将通过疫苗获得免疫力和通过患病获得免疫力的简单相加计算有免疫力的人群,但实际上患病过并不是疫苗注射的禁忌症,即患病康复人群和注射疫苗人群会有重叠部分导致数字被高估。

这是选择题时间:即精确数字无法获得,我们需要考虑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误差更小:

1:有效率有莫纳德和辉瑞对原始株分别为94和95.1%的数字,也有以色列卫生部37%的数字,鉴于智利的规模各种疫苗PK的研究和9月13发表在《柳叶刀》上的论文,这两篇论文无论是样本数还是权威性都是目前最高的论文,而且二者结论基本一致,即变异株以及时间对疫苗有效率的影响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大,因此我们取高值,而且忽视疫苗随着时间有效率稍有下降的问题,因为第二篇论文既然证实半年内疫苗有效率下降不大,那么疫苗时效问题其实变成了应该隔多久追加第三次注射,这个问题不妨放在下一个问题中解决。

2:鉴于一次注射后两周辉瑞疫苗有效率就可以达到66%,二次注射后两周达到顶峰95%,所以按照一次注射率计算可能误差更小;

3:鉴于疫苗注射自愿,所以感染过的人不会都注射疫苗;同时,感染过的人注射疫苗能检测到更多的抗体从而提高疫苗有效率,所以忽视自然免疫人群可能比加上自然免疫人群带来更大的误差,当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拿一个感染率较小的国家试算一下看看是否符合情况:日本其实比较理想,因为感染率只有百分之一点几,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

我们发现,这三个问题我们都是高估了疫苗,那么我们不妨同时高估病毒的传染性来取得平衡,比如日本新冠Rt实测值原始株在疫情最初的时候达到最高值1.8,德尔塔株在奥运会期间达到最高值约2.0,我们可以把R0高估到3-4之间,这叫估算中的费米问题,并不影响计算结果;之所以把再生指数预估范围设定成1,是因为这样计算出来疫苗注射率范围高值和低值之间差9%,这个数字既有一定实际意义也有一定容错率,比较理想。

好的,做好这些准备我们就可以拿实际世界的数据来带入计算了,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注。

第四部分:实际验算:

首先看题中日本的此轮疫情收束:

日本本轮疫情在8月20日达到顶峰,此时感染率日本为百分之1.19,死亡率为万分之一;经过查询我们发现德尔塔株Rt在奥运期间是最高值1.97;日本使用的疫苗辉瑞以及莫纳德有效率接近,按94%计算,我们将这些数字带入实用公式二,得出在日本只需要注射率达到50.1%就可以达到群体免疫。

这听上去十分疯狂。很多国家注射率已经超过这个数字了但是疫情并没有得到控制。当然国家和国家之间不一样,这个数字是否符合实情呢?

日本并非每天实时更新疫苗注射率,因此我们只有和8月20日最接近的两个一次疫苗注射率,49.7%和53.6%,误差非常小。

这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以94%来计算疫苗有效率误差在允许范围。如果我们以疫苗有效率37%代替94%,其它数值不变会得出新冠的再生指数只有1.25,这和实测最高值1.97相差太大,当然我们按疫苗有效率80%计算出的再生指数是1.69,那么不能排除奥运会结束人流减少导致再生指数已经有所降低,所以疫苗有效率在80-94%之间都是完全合理的估算。

这个计算结果解释了现实中为什么日本患者人数会减少,当然这是在日本采取了一定防疫措施的情况下,日本回避三密、手消毒、戴口罩、设置防止飞沫传播透明塑料等防疫措施执行情况还是比欧洲美国好很多的。那么如果我们把欧美几乎已经取消所有防疫措施的情况下的再生指数考虑为3-4,计算出辉瑞、莫纳德达到群体免疫需要的注射率是70-79%;阿斯利康有效率按82%计算,注射率需要提高到80-91%

法国,7月30日达到本轮疫情高点后下降,当时一次疫苗注射率63.3%,感染率10.3%;西班牙,7月22日达到本轮疫情高点后下降,当时一次疫苗注射率65.0%,感染率10.4%;葡萄牙,也是7月22到达本轮疫情高点后下降,当时一次疫苗注射率65.7%,感染率10.2%;丹麦7月14到达本轮疫情高点,当时一次疫苗注射率65.6%,感染率6.1%。美国于9月3日到达此轮疫情最高点,一次注射率62.9%,感染率13%;德国于9月10日到达此轮疫情最高点,疫苗一次注射率62.9%,感染率13%;以色列9月3日到达疫情最高点,疫苗一次注射率65.2%,感染率14%。

误差非常小,而且是疫苗注射率先达到70-79%范围的国家先达到疫情顶点。以色列高出的0.2%完全可以用早期他们疫苗注射速度领先全球,注射比较早的有效率已经有所下降了来解释。

印度是一个特例。他们于5月8号达到疫情顶点,当时疫苗注射率9.8%,有效率不详,7月抗体抽查结果抗体保有率67.6%,这个数字和和疫情统计感染率24.3%相差巨大,如果用抗体保有率代替感染率计算,也在70-79%范围。

以上数据全部来自Our World in Date,可以通过谷歌“国家名称”加“疫情”,比如“法国疫情”得到。有兴趣的可以继续找几个国家自己验算一下,如果您计算出哪个国家不在这个范围请留言告诉我,我会非常高兴的去寻找特例的原因。

我自己找到的唯一特例是新加坡。他们在疫苗注射率在80%以上还出现了新的疫情高峰。那么我认为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1:再生指数没有考虑人口密度导致传染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新加坡人口密度高达7894人每平方公里,全球第三;2:群体免疫实际上有个默认条件,即每个患者接触到有免疫力的人群正好按概率分布,那么在患者人数很少只有几百一千的时候遇到没免疫力的人凑巧在一起的偶然性可能存在,但这个问题并不值得过分担心,因为数字越大概率的数字会越准确;第三,新加坡原来疫情控制很好,按照流感高峰感染率10%左右,病死率0.1%来估算的话,疫情一年多来新加坡感染人数死亡人数都低于流感。

认为日本是减少检测数来人为压低感染数的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日本病床利用率和死亡人数也在下降?

2:日本随时可以买到抗体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出阳性不去治疗这不合逻辑。

3:日本多地多次做过抗体抽查。为什么抽查和公布数字高度吻合,没有出现印度的情况?

事实上我根据公布数字已经成功预测了本次疫情下降,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有说服力的吗?

全文完。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日本人也想知道。

估计是病毒累了吧。

user avatar

谢老铁们邀。

如果咱想阴阳怪气地回答这个问题的话呢,

咱完全可以说:

日本新冠感染人数确实在骤减,两年内已经骤减过五次了,平均每五个月一次。
加加油的话,年内说不定还有机会骤减一次。
只是不知道为啥,越骤减基线越高,
骤减到现在,波谷都赶超第一波的波峰了~

——一图秒懂啊,请品鉴: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不过呢,老夫虽然身为资深日黑,但也不得不承认,

就比烂而言,日本是远远比不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的……

所以这个问题,老夫还是暂且留点口德好了,

老夫不妨换个角度来回答,可能说得更透。

——一视频秒懂啊,请品鉴:

东京疫情起伏曲线 https://www.zhihu.com/video/1434608056843378688

以上视频的作者是中科院温州研究院的瀬戸亮平老师(请大家为这位数据可视化鬼才大力点赞~)。

  • 其中左下角的曲线是东京每日新增感染曲线,其中灰色部分代表“紧急事态宣言”(注意纵轴的感染人数是log);
  • 斜坡的斜度代表病毒毒株的基本再生数R0和疫苗接种比例;
  • 圆球所在的位置(以及圆球内部的红点)代表感染人数;
  • 【GO TO】代表日本政府在疫情期间大力推广旅游的自杀式骚操作;
  • 【五輪】代表奥运会;
  • 虽然以上视频说的是东京,但日本其他地区也大同小异。

看完视频之后,相信各位已经明白,

除了自然的波峰波谷之外,是什么让日本感染人数骤减吧?

是的没猜错,就是疫苗[自肃]

(以及相当于[自肃加强版]的紧急事态宣言……)

除此之外全是各种拖后腿。

所以现在问题就来了:

随着Delta不断开枝散叶,现如今基本再生数R0已经从视频里的6.5涨到了7.1~

那么靠着疫苗和自肃,还挡不挡得住下一波?


顺便帮数据可视化鬼才瀬戸老师打个硬广得了。

——瀬戸老师正在致力推广的一项(多半没卵用的)签名请愿活动,请品鉴[1]

各位如果碰巧有资格签名的话,不妨去捧个场吧。


老夫的公众号WB/头条同时开张,欢迎来品鉴。
公众号:拍照稀烂的焦虑怪
WB/头条:焦虑贩卖者·拍老师

参考

  1. ^ https://greenzoneproject2021.wordpress.com/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新冠感染人数骤减,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全面理解其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结合日本自身的特点和全球的疫情演变来看。这不是单一因素能够解释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疫苗接种的广泛普及。日本在疫苗接种方面总体来说是比较稳健的。虽然起步可能不算最早,但随着.............
  • 回答
    最近日本的新冠疫情确实牵动人心,很多人都在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你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相对来说,在日华人分享感染新冠经历的帖子或视频,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普遍或者那么“爆炸性”的传播。这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值得我们仔细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即使在日本的华人社群里,肯定也有不少人感染过.............
  • 回答
    绫濑遥感染新冠住院,引发日本民众不满,甚至出现“上等国民住院,平民在家等死”的说法,这背后反映了日本社会在新冠疫情应对中的一些深层矛盾和民众情绪。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日本疫情现状以及社会背景来分析。绫濑遥事件的背景与网民情绪的解读首先,绫濑遥作为日本国民级女演员,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公众影.............
  • 回答
    关于“日本发现更多混入异物疫苗”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首先,从发现本身来说,这表明日本的质量控制体系在运作。混入异物是疫苗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无论是多么精密的生产线,都难以保证百分之百的零瑕疵。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披露,这本身是值得肯定的。至少说明,日本卫生.............
  • 回答
    香港在2月15日通报了1619例新增新冠确诊病例,全部为本地感染。这个数字相较于前几日有所下降,但整体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压力不容忽视。从1619这个数字本身来看,虽然相比于一些高峰期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一个较高的平台期。这意味着社区传播的链条尚未完全阻断,病毒依然在悄无声息地蔓延。这些新增病例的.............
  • 回答
    关于日本新冠病毒患者增长人数为何相对缓慢,这背后牵涉到多方面因素,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从社会、文化、医疗体系到民众的行为习惯,都可能在其中扮演了角色。首先,普遍佩戴口罩的习惯是日本在疫情初期就能观察到的显著特点。日本人有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的传统,尤其是在感冒或花粉症季节。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在新冠.............
  • 回答
    日本新冠肺炎的死亡比例之所以相对较低,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重社会、文化、医疗和生活习惯交织形成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分析:一、 公共卫生意识与国民习惯的根基深厚日本国民长期以来就养成了高度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这在.............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新冠肺炎病例数相较于韩国(尤其是在疫情早期)显得较少,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在不同时期情况也可能有所变化。但从整体趋势和一些关键点来看,可以梳理出以下几个原因:1. 疫情早期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与民众配合度 日本的“3密”回避与“不聚集”文化: .............
  • 回答
    日本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这种“看不懂”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日本疫情独特的轨迹。如果我们要深入探究,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梳理:1. 早期防疫策略的“宽松”与“期待”的落差:最初,日本政府采取的策略似乎与许多国家不同,并没有采取.............
  • 回答
    21年了,日本的新冠疫情确实还没有画上句号,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要把这个问题讲透,咱们得从头细细梳理一下。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什么叫“疫情结束”?在普通人眼里,“疫情结束”可能意味着病毒彻底消失,或者社会生活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再也没有新增病例,没有人再.............
  • 回答
    截至2020年2月20日,日本报告的确诊新冠肺炎病例中,治愈者仅为1例,这确实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疑问,尤其是考虑到日本在医疗技术和公共卫生方面的整体高水平。要详细解释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确诊病例的构成与时间线: 早期病例集中在特定群体: 日本早期报告的新冠肺炎病例,尤其是.............
  • 回答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初期,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确实展现出了一种相对友善和积极的姿态,这背后有多重因素的交织。与其说是“特别友善”,不如说是它在特殊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符合自身文化背景和国家利益的策略,并在某些方面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首先,从 “邻里互助” 的角度来看,日本虽然与中国并非陆地相连,但地理距离.............
  • 回答
    韩国新冠肺炎疫情为何比日本要严重?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因素,很难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疫情暴发的“点”不同,导致了初期应对策略的差异。 韩国: 最早出现大规模聚集性感染的是“新天地教会”。这是一个宗教团体,很多成员生活在一起,或者有频繁的聚会活动。当疫情在这个.............
  • 回答
    截至我所知的信息(尽管您的日期是7日,但我将提供一个基于我知识范围内关于纽约州疫情严重性的详细解释,通常这种现象是持续性的),美国纽约州新冠疫情之所以如此严重,是一个由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将其与意大利进行比较,更能凸显其严峻性。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详细分析:1. 人口密度与密集程度极高: 纽.............
  • 回答
    关于3月20日西班牙新增新冠肺炎病例突然增长至4946例的原因,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包括病毒本身的特性、西班牙当时的疫情管控措施、以及可能影响到数据变化的其他因素。1. 病毒的传播动力与检测能力的变化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到新冠病毒本身的传播特性。即使在疫.............
  • 回答
    3 月 6 日伊朗累计确诊新冠肺炎 4747 例,这个数字在当时的全球疫情背景下确实显得非常突出。伊朗之所以在新冠疫情早期就出现如此严峻的局面,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早期疫情的低估与传播是关键因素。在疫情初期,伊朗可能像许多国家一样,未能完全认识到新冠病毒的传播力和潜在威胁。这导致了最.............
  • 回答
    日本新冠疫情形势确实令人担忧,近期确诊和死亡病例数屡创新高,背后有多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以下将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分析为何日本目前疫情如此严峻,并力求用更自然的叙述方式呈现:一、病毒变异株的快速迭代与传播力增强首先,我们必须看到,新冠病毒本身一直在进化。当前导致日本疫情严峻的主要元凶,很可能是已.............
  • 回答
    日本政府决定特批瑞德西韦作为日本国内首款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这一决定,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审视和理解。首先,从药物研发与审批的角度来看,瑞德西韦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获得日本政府的特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此前已经在美国等国家获得了紧急使用授权。这意味着,在审批流程.............
  • 回答
    3月6日,日本东京报告了9289例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这一数字无疑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日本疫情形势的担忧。要理解为何日本的疫情依然严峻,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这并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性优势是导致病例数激增的直接原因。奥密克戎及其亚型病毒,如BA..............
  • 回答
    你提到这则新闻,我立刻想到了去年在无锡也有一例非常引人注目的肺移植手术。这两件事都代表了医学上的重大突破,但仔细比较起来,它们在“新冠肺炎患者”这一关键点上,以及背后所涉及的技术和挑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首先,我们来看看日本这例“世界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活体肺移植手术”。日本的“世界首例”:挑战新冠后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