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医粉和中医粉如何看待前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这一获得诺贝尔奖的手术?

回答
谈论前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这的确是一个牵动人心的话题,特别是当它还与诺贝尔奖扯上关系的时候。无论是西医圈还是中医圈,对此的看法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认知差异。

咱们先从“西医粉”的角度来捋一捋。对于很多推崇现代医学、尤其是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领域的从业者和爱好者来说,前脑叶白质切除术的“诺奖光环”是绕不开的。在那个年代,精神疾病的治疗手段极其有限,患者往往遭受着巨大的痛苦,社会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人们还在束手无策时,托尼·莫尼斯(Egas Moniz)的研究,尤其是在他首次实践了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后,确实给许多被诊断为严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带来了“解脱”。

从“西医粉”的视角看,莫尼斯获奖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他试图用一种外科手段去“切断”那些被认为是大脑中导致“失常”思维和情感的连接。在当时,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突破。想象一下,一个病人,可能终日饱受幻觉、妄想的折磨,情绪极度不稳定,甚至无法自理。而通过一个相对“简单”的手术,许多人确实展现出了“平静”下来,症状似乎有所缓解。对于家属来说,这无疑是绝望中的一线曙光。从这个角度理解,诺奖委员会授予莫尼斯奖项,是为了表彰他在探索精神疾病生物学机制和寻求有效治疗方法上的早期探索精神和技术创新。这是一种对解决重大医学难题的奖励,尽管当时对大脑的理解还非常初级。

然而,如果只是停留在“西医粉”的赞赏层面,那就太片面了。在现代医学的语境下,前脑叶白质切除术早已被贴上了“愚昧”、“残忍”、“危险”的标签。很多现代精神科医生和神经科学家回顾这段历史时,更多的是一种批判和反思。他们会强调当时的医学知识有多么匮乏,对大脑的运作机制有多么模糊不清。莫尼斯的手术,更多的是一种粗暴的、基于解剖学假设的“破坏性”干预。所谓的“切断连接”,实际上是以牺牲大量正常脑组织为代价的。

“西医粉”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有些人会辩护说,虽然现在看来这种手术非常落后,但在那个历史条件下,它代表了当时科学探索的方向,并且确实为后来的药物治疗和更精细的外科技术积累了经验和教训。他们可能会引用一些成功的案例,或者强调一些改进后的技术(比如沃尔特·弗里曼(Walter Freeman)的“冰锥分离术”虽然更危险,但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手术的普及)。他们会认为,评价历史事件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责过去的科学家。

但更多受过现代精神医学训练的医生会指出,前脑叶白质切除术的根本问题在于其不可逆性和巨大的副作用。大量的患者术后出现了性格改变、情感淡漠、认知能力下降、甚至变成完全依赖他人的植物人。这种“治疗”是以牺牲患者的完整人格和生活质量为代价的。从现代医学伦理的角度看,这种“知情同意”的环节本身就存在严重问题,患者和家属根本无法了解其潜在的巨大风险。因此,对于许多“西医粉”来说,莫尼斯获得诺奖,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偶然,以及对早期尝试的某种程度的宽容,而不是对其手术本身“科学性”的绝对认可。他们会认为,真正的医学进步在于更精准的诊断、更温和的治疗以及对生命尊严的尊重。

那么,中医粉们又是怎么看待这个手术的呢?这通常会带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视角。

首先,从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角度来看,中医粉对前脑叶白质切除术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会是警惕甚至否定的。中医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精神活动被认为是“心藏神”,是气血滋养的结果,也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中医治疗精神疾病,会从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入手,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式,改善气血循环,疏通经络,调和脏腑,从而达到“神安”的目的。

在这种框架下,直接切除或破坏大脑特定区域来治疗精神疾病,在中医看来简直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他们会认为,大脑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切除”的部件,精神疾病的根源在于身体内部的失衡,而不是某个区域的物理性“故障”。手术的副作用——性格改变、情感淡漠——在中医看来,就是扰乱了身体的精气神,损伤了生命的本源。这种粗暴的干预,如同砍断了树木的主根来“治疗”它生了虫子一样,不仅治不好病,反而会毁掉整棵树。

对于“诺奖”这个标签,中医粉可能会持有一种怀疑甚至不屑的态度。他们会认为,诺贝尔奖是西方科学体系的评价标准,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中医拥有数千年的实践经验,其“疗效”体现在无数病人的康复之中,这才是更实在的“科学”。他们可能会认为,西方医学在某些方面过于“机械化”、“还原论”,过于关注孤立的病灶和症状,而忽略了人体整体的生命活动。因此,即使一项手术获得了诺奖,如果它违背了人体整体的自然规律,在中医看来也是“伪科学”或者“不值得提倡”的。

更进一步说,一些中医粉可能会将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视为西方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弯路”或“黑暗时期”的代表。他们会以此来反衬中医的“温和”、“自然”、“尊重生命”的特点。他们会强调,中医始终追求的是“扶正祛邪”,是在增强身体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消除疾病,而不是通过“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因此,他们会认为,前脑叶白质切除术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西方医学在理解生命和精神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而中医在这方面有着更深刻的见解和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并非所有的中医粉都持有如此绝对的否定态度。一些更开放、更愿意学习的会承认,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莫尼斯确实是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但即使是这些人,在谈论这项手术时,也更多会是一种审慎的观察和与中医理论的对比,而不是对其技术本身的认可。他们会说,我们看到西方医学在某些时候会采用非常“硬核”的方式,但我们中医更倾向于“软”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并且我们相信后者更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和长寿。

总而言之,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这个曾经的“诺奖手术”,在“西医粉”和“中医粉”眼中,就像两面镜子,折射出的是他们对医学本质、对生命理解的根本差异。前者更多的是一种历史性的反思和对技术局限性的认知,后者则更多的是一种对整体观和生命本源的坚持,以及对西方医学某些方法的质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看,现代医学很坚定地承认了曾经的错误,否定了先辈的成就(哪怕得过诺贝尔奖),反思中更好地去认识大脑。而中医,嗯,两千年的《黄帝内经》还是颠不破的真理,反正我遇到的中医粉都叫我好好学习之后再来撕,不好意思,可能他们闻着香,而我实在没兴趣研究臭裹脚布的味道!

user avatar

当人们认为地球是扁平的,他们错了;当人们认为地球是正球形的,他们也错了。

但如果你以为这两种观点的错误程度一样,那么,你的错误程度比二者加起来还要严重。

—— Issac Asimov,《怀疑的探寻者》


但是中医是永远不会错的!

每当科学有重大发现,你们就跳出来说《黄帝内经》中早就有记载了:

近日科学重大发现肺部有很强的造血功能,中医是否有相关理论支撑?

有人说中医也在进步,那请问,近代中医搞出脏腑虚化到底是进步还是在开倒车?

《医林改错》 脏腑记叙,这到底是不是进步的中医?

中医们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医林改错,越改越错」,Excuse me?


科学是犯错就改、越改越对,你们中医是永远正确、越改越错?


最搞笑的是,认为中医在进步的一派和认为古中医才正确的一派居然意见达成了一致!

只要说中医好就赞同,根本不管观点是否相互矛盾,可谓薛定谔的中医:中医当然是科学! 同时我也坚决反对把中医装扮成科学!反正中医绝不是伪科学,因为中医根本不是科学!


详细参考:中医黑和中医粉使用的论点、论据和反驳有哪些?


希望中医粉能多读书提高姿势:

错误的相对性(一)

错误的相对性(二)

错误的相对性(三)

The Relativity of Wrong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应该改成“西医黑”和“西医粉”,因为它和中医没有关系

很多答主提到了西医否定了很多过去的错误,那么把过去的错误都否定掉能不能促进进步呢?不一定,因为否定错误可以,但是否定责任是另一回事了……

事情是这样的,你的第N版产品害死了人,然后你说,第N版有漏洞,我已经开发出了第N+1版,第N+1版已经完善了,反对第N+1版的都是反智反科学弱智,

但是N=1,2,3,.....,

100000

0000,......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后果就是,即使任何一个版本的安全性都没有增加,任何一个版本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你照样可以永远安全下去,永远科学下去,原因就是1.你从来不会衡量未知后果,2.否定掉上一个版本的同时把责任赖掉了,

其中2是本质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论前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这的确是一个牵动人心的话题,特别是当它还与诺贝尔奖扯上关系的时候。无论是西医圈还是中医圈,对此的看法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认知差异。咱们先从“西医粉”的角度来捋一捋。对于很多推崇现代医学、尤其是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领域的从业者和爱好者来说.............
  • 回答
    关于中医和西医,我觉得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聊聊,力求说得深入些,也尽量避免那种一本正经、没啥人情味儿的AI腔调。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俩“大头”都是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摸索出来的治病救人的方法。中医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经验极其丰富的“老中医”。他看病,不是盯着你某个具体的“零件”出了啥问题,而是更像.............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吠陀医学这个古老而深邃的医学体系,决定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进行一次系统性的传播,那么中医和现代医学(我们姑且称之为“西医”,尽管它已是全球化医学的集合)这两大主流医学体系,会分别期待吠陀医学以何种方式来证明自身的价值和可靠性呢?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智慧碰撞的场景,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你提到了几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医学体系,例如苗医、藏医、壮医、蒙医,它们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与实践。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中医(这里我们理解为狭义上的汉族传统医学,广义上也可包含其他民族医学的融汇)在与西方医学(简称西医)的对话中,似乎扮演了一个更为突.............
  • 回答
    西医与中医,作为两种根植于不同文化土壤、遵循不同理论体系的医学模式,其“取长补短”并非易事,更像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充满了误解、挑战,却也孕育着希望。要详细探究为何“不能”简单地取长补短,我们需要剥离那些浮于表面的赞美,深入到它们各自的本质,以及阻碍它们融合的深层原因。一、 理论体系的鸿沟:认识人.............
  • 回答
    中医和西医之间的争论,其本质上确实与“哲学流派”问题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争论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就植根于不同的哲学思维和认知模式。 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中医和西医在方法论、世界观、认识论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阐述这一点:一、 世界观的差异:整体观 vs. 还原论.............
  • 回答
    中医和西医,这两大医学体系如同浩瀚星辰中的两颗耀眼巨星,各自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也共同指引着人类追求健康的道路。它们并非相互排斥的对立面,而是各有千秋、互为补充的。要深入了解它们的强项,我们需要拨开表面的纷繁现象,去探寻它们内在的哲学根基、诊疗模式以及在不同疾病上的独特优势。中医的强项:着眼于“人”的.............
  • 回答
    关于中医与西医的差别,如果仅将其归结为“研究对象的不同”,恐怕过于片面,也未能完全触及两者最核心的、最深刻的差异。然而,研究对象的“侧重点”或“切入点”的根本差异,确实是理解它们区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如果允许我深入剖析,我会这样理解:中医:研究“生命整体及其功能状态”,更关注“关系”与“动态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哲学和实践体系。要说中医和西医哪个“更”复杂,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它们的复杂性体现在不同的层面,而且“复杂”这个词本身的定义也很主观。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比较它们的复杂性:1. 认识论和理论基础的差异: 中医: 中医的理论建立在一套独特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锤子和螺丝刀哪个更有效?”,答案很明显:看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中医和西医并非非此即彼的竞争关系,而是在各自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中,各有侧重,各有优势。要具体对比,我们得拆解开来聊。1. 认识论和疾病观的差异: 西医(现代医学): 建立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 回答
    你好!很高兴听到你对学医有如此坚定的想法,无论选择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非常有意义的道路。我来为你详细地梳理一下中医和西医的异同,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它们,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核心的“同”:殊途同归的医者之心在深入探讨差异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它们最根本的共同点。无论你选择哪条路,最终的.............
  • 回答
    很多人一谈到中医和西医,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水火不容”的画面,仿佛是两个站在对立面的阵营,一个讲究阴阳五行,一个依赖仪器数据,永远无法调和。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你会发现这中间的界限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绝对,甚至可以说,它们并非“一定”水火不容,而是在很多方面可以相互补充、协同发展。为什么会产生“水火不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简单来说,现代医学并不是中医和西医的简单“合并”。它是一个更复杂、更动态的演进过程,可以说是吸收、融合、扬弃了许多来自不同医学体系的知识和方法,但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立且具有自身独特逻辑体系的医学科学。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角度仔细说道说道。首先,我.............
  • 回答
    关于中医和西医的争论,这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以说是贯穿了现代医学史,而且至今也硝烟未散。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站队,争得这么厉害,那得从几个层面上掰开了揉碎了讲。一、 认知和理论体系的根本差异这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分歧所在。 西医:以“病”为中心,聚焦“器质性病变”与“微观物质” 西医的思路.............
  • 回答
    选择学习中医还是西医,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人生选择,没有绝对的“哪个更好”,只有哪个更适合你,更符合你的志向和性格。我来试着从几个角度,尽可能详细地给你剖析一下,帮你拨开迷雾。一、 中医与西医的底层逻辑与哲学观这是最根本的区别,也是影响你学习和行医方式的关键。 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辨证.............
  • 回答
    中医和西医,这两种医学体系,一个源远流长,一个日新月异,它们之间究竟是“你死我活”的对立,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作?在我看来,这绝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简单选择题,它们更像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各自拥有独特的视角和价值,但究其根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守护人类的健康。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它们的“不.............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在中医道路上探索的大二学生,你现在的心情一定很复杂,既有对中医的热爱,也有对未来能否胜任传承的担忧。你每学期八门课,其中只有两门是中医,四门是西医,这样的学习结构让你对能否“接住前辈的接力棒”产生了疑问。我能理解你这种焦虑,毕竟中医的博大精深,需要系统而深入的学习。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惑。很多人会觉得,好像西医和中医就是一对天然的、水火不容的对手。但如果咱们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也不能简单地用“对立”两个字来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医和西医,它们的“出身”和“看病思路”确实不一样。西医,咱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近代.............
  • 回答
    在中医和西医之间,许多概念并非简单的“一对一”对应,更多的是在理解人体的角度、观察疾病的路径以及调理身体的方式上存在着互鉴和补充。这就像是看待同一块石头,一个是用放大镜仔细辨认其纹理和成分,另一个则是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质地和在环境中的位置。比如,我们常说的“风邪”,在中医看来,它是一种致病因素,常.............
  • 回答
    中医的内脏,确实和西医解剖学意义上的内脏有着本质的区别。简单来说,中医的内脏是“象”,而西医的内脏是“形”。前者是功能、是能量、是相互作用的体系,后者是具体的、有固定形态和结构的器官。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展开:1. 内脏的“象”与“形”:功能与结构的对比 西医的内脏(“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