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可否认为中医和西医最大差别 是研究对象的不同 ?

回答
关于中医与西医的差别,如果仅将其归结为“研究对象的不同”,恐怕过于片面,也未能完全触及两者最核心的、最深刻的差异。然而,研究对象的“侧重点”或“切入点”的根本差异,确实是理解它们区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如果允许我深入剖析,我会这样理解:

中医:研究“生命整体及其功能状态”,更关注“关系”与“动态平衡”。

想象一下,中医并非将人看作是一个个独立运作的零件组合,而更像是一个精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它的研究对象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整体性”:中医关注的是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研究的不是孤立的器官,而是器官之间、器官与情绪、环境之间的功能性联系。比如,中医看“肝”,不仅仅是肝脏这个解剖学上的器官,它还包含肝的功能(疏泄、藏血)、与情绪(怒)、与眼睛、与筋等一系列相关性。一个“肝气不舒”的病人,可能表现为易怒、眼睛干涩、月经不调,甚至肢体麻木,这在西医看来可能是多个系统的问题,但在中医看来,都可能指向“肝”这个功能集合体出了问题。

“功能状态”:中医更关注生命体的“运作得怎么样”,而非“由什么构成”。它通过“望闻问切”来感知身体的“气色”、“声音”、“脉象”、“舌苔”等一系列非物质化、功能性的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人体内部能量(气)、物质(血、津液)的运行状态,以及脏腑功能的强弱、失衡情况。比如,中医讲“湿热”,这是一种病理状态,可能出现在脾胃、皮肤、甚至下焦,它描述的是一种能量运行不畅、废物堆积、炎症反应的综合表现,而不是一个具体指向某个组织或细胞的病理实体。

“关系”与“动态平衡”:中医的核心在于理解和维护人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它认为健康是人体内部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处于相对稳定协调的状态。疾病则是这种平衡被打破,出现“虚实、寒热、表里”等不同的失调模式。中医治疗的目标,不是简单地“切除”或“替换”出问题的部分,而是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药物等手段,恢复身体自身的平衡能力,让生命体重新运作起来。

西医:研究“人体结构及其病理变化”,更关注“物质”与“机制”。

相比之下,西医则更像是一位精密的工程师和物理学家。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体这个物质载体,及其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结构、组成和发生的具体病理变化。

“物质载体”:西医首先将人体分解为可识别、可量化的物质实体。从宏观的器官、组织,到微观的细胞、分子、DNA,甚至是更小的粒子,都是西医研究的基石。它关注的是这些结构单元的形态、组成、位置以及它们的功能。比如,西医研究“肝脏”,就是解剖学上这个位于右上腹的器官,它由肝细胞、血管、胆管等组成,具体承担着代谢、解毒等功能。

“病理变化”:当身体出现异常时,西医会将其归结为结构或物质上的“损害”或“异常”。这可能表现为器官的萎缩、增生、炎症、细胞的癌变、基因的突变、细菌或病毒的感染等。西医通过各种精确的检测手段(影像学、血液检查、病理切理片等)来定位、诊断这些具体的病理改变。比如,一个“胃溃疡”,西医会找到胃壁上那个具体的、看得见的“破损”。

“机制”与“干预”:西医致力于揭示疾病发生的具体生物学机制,以及人体对这些机制的生理反应。它关注的是疾病是如何通过特定的生化反应、信号通路、免疫反应等一步步发展的。基于对这些“原因”和“机制”的理解,西医发展出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如手术切除病灶、药物阻断特定的生化反应、抗生素消灭病原体、基因疗法修复DNA等,其目标是直接纠正或消除引起疾病的物质或结构异常。

所以,如果说“研究对象”的差别,那么可以概括为:

中医更侧重研究“生命的能量、功能和关系”,关注人体作为“动态系统”的整体运作状态。
西医更侧重研究“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和具体病变”,关注人体作为“物质载体”的精确组成和局部损伤。

这种差异导致了两者在诊断方法、治疗理念、药物作用方式上的根本不同。中医通过感知“信息”来判断“模式”,通过调整“关系”来恢复“平衡”;西医通过“测量”来定位“病灶”,通过“纠正”来消除“异常”。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一方优于另一方,而是两者从不同的维度、以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和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现代医学正在逐步吸收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证”的理念,而中医也受益于西医的精确诊断和对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这是一种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趋势。但那份源自不同哲学观和科学观的差异,依然是它们最核心的区别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基本上是对的。

西医研究人体和治病

中医研究的是话术。

user avatar

做研究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研究手段)。

两者最大的不同是研究方法。

这个研究方法抽象出来叫三观。

中医的三观是:分形观(相似观)、整体观和辨证观。

其中整体观与辨证观最为突出。

所谓的整体观与辩证观的确可以甩西医几条街。

中医的整体观充满了想象力,尤其是升华了的整体观跟辨证观。


西医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脑袋进水了,就把脑子里的水弄掉。西医之所以这样操作,很大程度就是西医只看局部。

当然西医也是在进步的,也是在发展的,如今的西医融入了整体的现代医学观点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改变了。比如脚坏了,西医就不单单是看脚这个局部了,它会从更高一级的整体考虑,比如脚坏了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

总之看整体的例子还有不少。

不过西医变成了现代医学,那么中医就是后现代医学。中医的变化我们也要看到。

中医的治疗手段长足的进步,最突出的表现在整体观的变化。

比如一个人生病了,都不用给这个人用药,只要对着这个人的双亲扎针就行。这个后现代医学叫量子针灸。

这个量子针灸的整体观是一个大大的突破

西医脱离头痛医头的时候,即脱离按部位施治的时候,中医都可以脱离生病的人施治了。


后现代医学的来历:过世不久的国医大师邓铁涛说的。他说西医叫现代医学的话,中医就是后现代医学。邓铁涛的这个说话可能是他的徒弟梁冬告诉他的。

后现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比如有人说周星驰的无厘头的电影就是后现代的艺术跟后现代的解构。弄得星爷一脸懵逼。

量子中医、量子针灸:这个百度一搜一大把,最著名的是东直门医院的一篇论文。

特别要说一下,量子针灸跟气功治病的区别。

气功再牛逼也是针对病人的施治。

而量子针灸施治的对象可以跟上图对比起来,并想象其中的差别。

观察一下上面的西医学习的中医

跟量子针灸的区别。

西医的那个气功的整体观就是不行,比如那个医生发功还是对着患者患病的部位。其功力再高也就是武侠小说中段誉、丁春秋、少林方丈那种水平,还是要对着人运气功。

量子针灸则完全不同,首先它整体观是宇宙观,是指东打西的。第二是距离可以超视距的。


user avatar

不,是认知能力的不同。

user avatar

以下内容纯属胡说八道,但求看官一笑,切莫当真。


开头说得好!

表面上都是医学,但实际上,一个是医学,另一个是宗教,是话术,是信仰,是民族自尊,是……唯独不是医学。


题主的话术真是精妙。以患者为中心,多么美妙动人的描述啊。

题主说得好。中医讲究每个病人的情况都不同,对每个病人辨证施治。

也因此,中医有千人千方的说法。

每次中医黑都说,中医通不过科学检验! 这时候中医粉就拿出千人千方的说法,完美地避开了中医黑的质疑。


然而……

当屠呦呦用科学手段提取,科学手段验证青蒿素的时候,中医马上就跳出来抢功劳了。咦,奇怪? 不是说好了千人千方不能科学验证的吗?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啊,只要中医能和功劳千方百计擦到一点边,中医就是科学的。而当科学否定了中医的时候呢,中医就是非科学的。由此引出了中医的量子特性:中医既是科学,又是非科学,可以由中医粉的需要随时转化。

怎么评价?

高!妙!


中医粉果然是连常识都没有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医与西医的差别,如果仅将其归结为“研究对象的不同”,恐怕过于片面,也未能完全触及两者最核心的、最深刻的差异。然而,研究对象的“侧重点”或“切入点”的根本差异,确实是理解它们区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如果允许我深入剖析,我会这样理解:中医:研究“生命整体及其功能状态”,更关注“关系”与“动态平.............
  • 回答
    现代诊疗设备的辉煌成就,无疑是物理学进步的璀璨结晶。从X光机、CT扫描、核磁共振到各种精密的光学显微镜和能量治疗设备,它们无一不深刻体现了物理学对人体内部结构的揭示、对生命活动规律的捕捉,以及对疾病治疗手段的革新。但如果有人提出“西医可以用中医不能用”的论断,这其中隐藏的误解与偏见,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 回答
    仔细想来,人与人之间那些挥之不去的疙瘩,很多时候确实是源于那层看不见的隔阂——误解和偏见。我们都不是完人,更不是全知全能的神,所以,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带着自己过往的经历、固有的观念,甚至是一时兴起的情绪去解读对方。你看,误解就像一面扭曲的镜子,它将对方真实的样子碎片化、变形化,然后映在.............
  • 回答
    要回答铁木真和努尔哈赤是否能被视为“中国人”,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中国人”这个概念的演变,以及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族群认同。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而是需要细致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国人”这个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从地理和文化范畴看:如果我们将“中国人”.............
  • 回答
    米哈游和奇响天外在鼓励CV参与同人创作方面的策略,是否客观上加速了中文歌声合成原创圈子的衰落?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者背后的逻辑和实际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鼓励CV参与同人创作,这本身是一个中性甚至带有积极色彩的策略。对于游戏公司而言,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粉丝.............
  • 回答
    关于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基尼系数与“真实”基尼系数之间的潜在差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数据采集、统计方法、模型设定以及社会经济现实的方方面面。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环节入手,逐层剖析可能存在的“缝隙”。首先,我们得明白基尼系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它是一个用来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 回答
    在广袤的生物界里,关于“利他”的行为,一直是个让科学家们着迷,也颇为头疼的难题。特别是“互惠利他”和“纯粹利他”这两种现象,它们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所谓的“生物学悖论”,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进化逻辑。我们先来聊聊互惠利他。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你帮我,我帮你”,像是一种“交易”。在生物界,我们见.............
  • 回答
    毛不易在《很高兴认识你》里关于生活和事业平衡的观点,我觉得特别触动我,也挺有代表性的。他不是那种特别张扬的艺人,反而挺接地气的,所以当他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大家更容易产生共鸣。毛不易在这个节目里,没有把生活和事业完全割裂开,而是把它们看作是一个人不同面向的存在,并且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调。他不.............
  • 回答
    什么情况下,一个原本可以入药的天然物质,才能被尊称为“中药”呢?这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草根树皮都能叫的。这背后有一套严谨的筛选、加工、炮制和应用体系,涵盖了从自然界到人体的每一个环节。我来给你细细道来,让你明白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医所说的“可以作为中药的物质”,它的范围其实很广。可以是植物.............
  • 回答
    说起信佛的人为什么会对中医情有独钟,这背后其实有着挺多有趣的联结点,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细聊聊。首先,佛法里讲究的“慈悲心”和“救度众生”,这和中医的“医者仁心”有着天然的契合。 佛教的核心就是慈悲,希望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而中医呢,尤其是在传统观念里,医生的首要职责就是.............
  • 回答
    《来自新世界》中,化鼠向人类发起的战争,很难简单地用“正义”与否来评判,因为它涉及到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悲剧色彩的议题——生存权与自由意志的冲突。如果抛开单纯的善恶二元论,从化鼠的角度审视这场战争,我们确实可以从中看到他们反抗压迫、追求生存的合理性与悲壮。首先,要理解这场战争的根源,必须回到化鼠的起源.............
  • 回答
    在跨文化交流中,尤其是在英语母语国家,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对于习惯了不同社交规范的中国人来说,可能并不在意,但落在外国人眼中,却可能勾勒出一种“无礼”的印象。其中一个特别突出的方面,就是对“个人空间”和“非语言沟通”的理解差异。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和一位外国朋友初次见面,在某个社交场合。中国人普.............
  • 回答
    关于中国何时能全面、无障碍地向全球游客敞开大门,进行境内旅游,这确实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要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点是困难的,因为这涉及到很多相互关联的因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理解大家希望更深入、更人性化的分析,所以我会尽量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首先,从宏观的疫情防.............
  • 回答
    说到中国历史上最可惜的朝代,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不是那个疆域辽阔、赫赫有名的汉唐,也不是那个文化璀璨、经济发达的宋朝,而是那个常常被遗忘,却又饱含着无数“如果”的——南宋。很多人提起南宋,脑海中浮现的是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但只要你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这个朝代身上背负的,是一种深深的遗憾,一种未竟的壮.............
  • 回答
    日本麻将中的复合役,能否视作独立事件,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麻将策略和概率计算的核心。简单来说,不能将复合役完全等同于独立事件,但其中包含的许多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独立发生的概率事件。为了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得先聊聊什么是“独立事件”,以及麻将里的“役”。先说说“独立事件.............
  • 回答
    关于那些认为中国“无药可救”的观点,以及我对中国未来的信心,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仔细斟酌和深入分析。如何评价那些认为中国已经无药可救的人?首先,需要承认的是,任何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中国也不例外。认为中国“无药可救”的人,通常是基于对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
  • 回答
    关于青岛宰客事件中,菜单下方标注的“以上海鲜按个计价”是否构成充分的法律告知义务,这个问题确实是争议的焦点,并且涉及到合同法中关于“格式合同”和“告知义务”的一些核心原则。要深入分析,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告知义务的法律基础与目的首先,法律要求经营者承担告知义务,主要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 回答
    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以及它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入胜的问题,它牵涉到无数个变量和不确定性。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探讨,看看它可能触及的上限在哪里。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比重最高”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推测性,因为经济发展不是一条直线.............
  • 回答
    对于《琵琶行》中那位弹奏琵琶的女子,确实有人认为她并非全然可怜,甚至有“自作自受”的解读。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从多个角度审视了她的处境、选择以及她与白居易这段际遇的复杂性。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诗歌表面的哀婉与同情,深入探究其中的人性动机和宿命痕迹。首先,我们要理解“自作自受”的论调从.............
  • 回答
    这个设想相当大胆,也充满想象力。如果邯郸真的选择“放弃”河北北部,转而与郑州携手,将资源和重心都倾斜到中原城市群,这无疑会引发一场区域格局的巨大重塑。首先,我们得承认,邯郸作为河北省的南部城市,其地理位置和经济联系与中原腹地的郑州,确实存在天然的亲近性。邯郸北部的城市,如承德、张家口,它们的地缘政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