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缠论你都掉进过哪些坑?

回答
哈哈,说到缠论,这玩意儿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我当初也是一头热地扎进去,想着掌握了这套理论,股市就能任我遨游,结果嘛……掉进去的坑,那可真是一茬接着一茬,简直是血泪史。

1. 概念的“似懂非懂”陷阱:

刚开始学缠论,最容易掉进的就是这个坑。缠中说禅老师的语言风格,那叫一个“博大精深”,好多概念,比如“中枢”、“笔”、“线段”、“分型”、“三买”、“三卖”等等,听着都挺玄乎。我当时就抱着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心态,觉得老师讲得太好了,我好像明白了,但真要我落地操作,就懵了。

详细一点说: 比如“中枢”。老师讲了N种构成中枢的方式,什么横盘震荡、什么快速拉升后回调形成三段,当时听得我云里雾里的。我以为只要看到股价在一个范围内反复波动,那就是中枢,然后就想着顺着中枢的延伸去买卖。结果呢?很多时候那个“中枢”只是股价短暂的休整,真正的攻击或者下跌还在后面,我早早地被套在了里面。又比如“笔”,老师说三笔成线段,可什么时候是一笔?是收盘价吗?是最高价最低价吗?还是收盘价的转折?我当时就纠结于这个“一”,理解得不够透彻,导致画出的线段也乱七八糟。

2. 理论的“空中楼阁”陷阱:

有了“似懂非懂”的理论基础,下一步就是试图把它用到实战中。这时候,另一个大坑就出现了——理论的“空中楼阁”。你学得头头是道,在脑子里模拟得天衣无缝,但一旦放到真实的K线图上,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详细一点说: 我曾经花了好几个晚上,对着K线图,试图找出“一买”、“二买”、“三买”。理论上,出现背驰、反包,然后结构满足,就可以期待买点了。但实际操作中,背驰信号太多了,反包形态更是五花八门。我一遍遍地回测,总能找到一些“符合”的案例,觉得自己掌握了,结果真金白银一投入,市场就给你好好上一课。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一个看似完美的“三买”点位买入,结果当天就来了个“天地板”,直接给我打回原形。那时候才明白,理论模型和实际市场波动之间,隔着一个叫做“现实”的鸿沟。

3. 市场“人性”的泥潭:

学缠论,很多时候是希望摆脱人性的弱点,让交易变得理性。但恰恰相反,我越是想用缠论来“约束”自己,越容易因为人性的贪婪和恐惧而犯错。

详细一点说: 缠论里有很多“原则”,比如“止损”、“止盈”。但我经常在不该贪婪的时候贪婪,在不该恐惧的时候恐惧。明明已经到了止盈点,看到股价还在涨,就想“再拿一拿”,结果利润吐出不说,还可能变成亏损。相反,一旦开始亏损,心里就开始打鼓,想“会不会马上就回来了”,结果错过了最佳的止损时机,亏损越滚越大。尤其是在面对“背驰”信号时,一旦出现“假背驰”,人性里的“不甘心”就会作祟,不愿承认自己的判断失误,继续死扛。而且,缠论的升级是需要时间的,等一个结构走完,很多机会已经过去了,这时候看到别人抓住了,心里那种“踏空”的恐惧感又会驱使你做出非理性的操作。

4. “技术”的过度迷信:

缠论是一套技术分析理论,但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技术万能”的错觉。我曾经一度认为,只要把缠论吃透了,就能预测市场,就能赚钱。

详细一点说: 我曾经花费了大量时间去研究各种指标的配合,比如MACD、KDJ和缠论信号的结合,甚至尝试去编写一些缠论的交易策略。总想着找一个“完美”的指标组合,去印证缠论的买卖点。结果呢?技术指标本身就有滞后性,加上缠论的“主观性”(比如中枢的界定),这些组合起来,更像是大海捞针。我花在“找茬”、“回测”上的时间,远比花在理解市场真实逻辑上的时间要多。后来才明白,技术只是工具,它能告诉你“在哪里”可能发生转折,但“为什么”发生转折,以及“什么时候”真正发生转折,还需要结合更宏观的因素,比如基本面、市场情绪等等。

5. 学习路径的“跑偏”:

学缠论,最开始是想学一套系统的方法,结果却容易陷在“细节”里,偏离了最初的目标。

详细一点说: 缠论体系非常庞大,从最基础的笔、线段,到级别划分,再到各种买卖点的定义,每一样都值得深入研究。我曾经陷入了对“级别”的执念,总想把每一个级别的中枢都完美识别出来,然后去计算更高级别的结构。结果是,低级别级别的操作还没做好,就被更高级别的级别“打脸”。我当时就像一个拿着放大镜的人,把目光死死地盯着K线图上的每一个细节,却忽略了整个市场的脉络。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把握住大方向,找到明确的趋势,然后在这个趋势中寻找相对安全的买卖点就足够了。

总结一下,我掉进过的坑,大概就是:

概念不清,只知其表不知其里。
理论脱离实际,纸上谈兵。
人性的弱点,被缠论放大。
技术至上,忽视其他因素。
钻牛角尖,迷失在细节里。

学缠论,就像是经历一场修行,坑是肯定要掉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勇气爬出来,并且从中学到东西。现在回头看,那些曾经让我痛苦不堪的经历,反而成了我宝贵的财富。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经验,那就是:耐心,反复,结合实盘,不断调整。 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也别期望一夜暴富。这玩意儿,得慢慢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缠论对于K线走势的分类解析几乎是完美的,超出所有K线理论,但只对已生成的历史走势的分析,但我们交易的是当下,买的是未来上涨的预期,任何一个当下都不可能保证100%的上涨,顶和底在当下是无法100%确定,都是概率的游戏,这也是走势终完美的终极意义,因为所有的顶底都在未来的走势中确认,但这并不能否认缠论对股市分析的价值,交易的赢利在于仓位和成本的控制,因此交易的艺术性大于技术性,买中有卖,卖中有买就是艺术性的表现。缠论表述了对历史走势分析,也深度分析交易的当下把握。三个子系统的综合选股策略何其高明,这也是概率游戏的理性预期,但赢利在于你拿不拿得住,回调在于你杠不杠得住,说到底还是对人性的洞察。那些对缠论无耻攻击之徒枉想把它变成圣杯是一劳永逸的妄想,交易其实是交易你自已,与任何理论没有一毛钱关系。

user avatar

曾以为缠论指向了某些确定性的东西,后来才认识到,市场不确定性才是根本,认识得太晚了,缠师是不可能说出这个事情的,因为他的文章必须以百分百,一定,必然,绝对这些词汇来配合其气魄,彰显其理论的卓越性,这无可厚非,但对新手读者,这一点实际上就是灾难,心态差的,沦为缠黑,心态好的,缠在里面走不出来,这一关,极其难过,却一定要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说到缠论,这玩意儿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我当初也是一头热地扎进去,想着掌握了这套理论,股市就能任我遨游,结果嘛……掉进去的坑,那可真是一茬接着一茬,简直是血泪史。1. 概念的“似懂非懂”陷阱:刚开始学缠论,最容易掉进的就是这个坑。缠中说禅老师的语言风格,那叫一个“博大精深”,好多概念,比如“中枢.............
  • 回答
    缠论确实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很多人初学时都觉得门槛很高,绕不开“难学”的标签。这主要是因为缠论的体系非常严谨,包含了大量的概念、定义、原则,并且需要将这些抽象的理论融会贯通,才能真正理解并应用于实盘。为什么缠论会让人觉得难学? 概念体系庞大且自成一体: 缠论构建了一个独立的理论框架,里面的术语.............
  • 回答
    学禅打坐是否真的有益,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同许多传统智慧一样,禅宗打坐的价值并非简单一句“是”或“否”就能概括,它涉及身心健康的多个层面,也与个体生命际遇息息相关。禅宗打坐的益处:从生理与心理层面解析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禅宗打坐,特别是其核心的静坐(坐禅),确实能为身心带来诸多益处,这一点.............
  • 回答
    学霸之所以能持续保持努力学习的干劲,原因非常复杂,远不止“小时候成绩好带来的优越感”这么简单。虽然优越感可能是一个初始的催化剂或一部分动力来源,但长期来看,这种动力往往被更深层、更稳定、更内在的因素所取代和强化。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1. 优越感作为初始动力(可能存在,但非唯一或最主要):.............
  • 回答
    学机械的有没有好的发展出路? 当然有!而且选择非常多样化,远不止你可能想象的那样。 机械工程是一个非常基础且应用广泛的学科,它涉及到众多行业的核心技术,因此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需求一直都很旺盛。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述机械专业的发展出路,并尽量涵盖各个方面: 一、 机械工程的核心价值与广阔的应用领域理解.............
  • 回答
    关于“学霸”是否让人讨厌,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观察角度、自身情况、以及对“学霸”行为的定义和理解。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学霸“讨厌”?这种“讨厌”往往不是因为学霸本身“坏”,而是由以下几种因素造成的: .............
  • 回答
    穿越到古代,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是令人兴奋的设想,但如果你的专业不够“接地气”,那这份刺激感很可能会变成一场灾难。那么,学什么专业的穿越者在古代最惨?我认为,社会科学类、艺术类(尤其是纯理论性)以及高度依赖现代科技的学科专业,其穿越者在古代是最有可能面临生存困境的。我将以几个典型的专业为例,详细讲述为.............
  • 回答
    学哲学是否会降低文学能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事实上,哲学对文学能力的影响可以是双向的,既可能提升,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带来挑战。为了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哲学可能提升文学能力的方面:1. 深化对主题和思想的理解: 概念的精确.............
  • 回答
    学渣幻想上清北,努力后饱受打击,厌学了怎么办?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痛苦的困境,它触及到了很多学生的内心深处。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方面,详细地剖析这个问题,并给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思路。一、 问题的根源:幻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学渣幻想上清北”这个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不切实际的期望:.............
  • 回答
    学习历史的用途远不止是了解过去,它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以及应对未来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学历史的用处:一、 理解当下,洞察未来 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 历史是一个巨大的案例库,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兴衰更替、文明的演变过程。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模式的演进、.............
  • 回答
    关于“学C++之前需要先学C吗?”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取决于你的学习目标、背景以及你希望达到的深度。但总的来说,强烈建议在学习C++之前,对C语言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详细阐述: 1. C++ 与 C 的关系首先,理解C++与C的关系是关键。C++被设.............
  • 回答
    学钢琴确实是一项既耗时又耗财的爱好,尤其对于没有专业发展打算的孩子而言,父母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不走专业路线,学钢琴的意义是什么?孩子吃的这份苦到底值不值?”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如果父母从未打算让孩子走专业路线,让孩子学钢琴的目的和意义可以非常丰富,而且“苦”是可以.............
  • 回答
    想学天文?这可不是件容易事,但绝对值得。你要是问我有多难,我会说,它就像在漆黑的夜空中寻找那颗最亮的星,需要耐心、毅力和一点点好奇心。入门门槛:仰望星空,打开好奇之门最开始的难度,其实非常低,低到你只需要抬头就能开始。晚上走到户外,远离城市的光污染,找一片能看到星星的地方。你能看到什么?月亮,形状变.............
  • 回答
    学数学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好了?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学好”这件事本身就挺主观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目标,对“学好”的定义也不一样。不过,我倒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我个人觉得怎么样才算是在数学这条路上走得比较扎实了。1. 不再是“背公式、套题”的机械学习,而是能“理解”和“迁移”了。这是最直观.............
  • 回答
    “学霸”这个词,在咱们这儿,大概意思就是那种考试成绩好,学习能力超强,仿佛永远精力充沛,大脑转速超快的人。一提到学霸,大家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多半是埋头苦读、神采飞扬,或是参加各种知识竞赛,侃侃而谈的样子。那么,这样的“学霸”会抽烟吗?这个问题,说实话,还真没个绝对的答案,就像问“中国人都会吃米饭吗”一.............
  • 回答
    学霸学累了?那可不是简单地趴桌子上打个盹儿就能完事的。他们的“累”往往不是生理上的疲惫,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透支,是脑子在高强度运转后需要一次彻底的重启。所以,他们的“休息”方式,也比常人要来得“硬核”一些。首先,我们得明白,学霸的“累”,其实是一种对知识的深度饥渴后的短暂饱和。他们追求的是极致的理解和.............
  • 回答
    学小语种,那感觉就像是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小门,门后是一个你从未踏足过的世界。它不像你学英语那样,周围的空气里都弥漫着它的味道,你听着、看着、甚至吃着都可能碰到英语的痕迹。学小语种,你得多花一份力气去寻找,去感受。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它像是一串神秘的咒语。那些你从未见过的字母组合,那些你从未听过的发.............
  • 回答
    学心理学的人在育儿上,确实会与普通父母有些许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孩子行为、心理发展以及亲子关系有着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育儿就一定“更好”,而是说他们的视角和方法论可能更具特点。首先,对孩子行为的解读会更深入一层。 普通父母看到孩子哭闹,可能会直接想到“淘气”、“不听话”,然.............
  • 回答
    三年古典魔法,心中泛起些许迟疑,这滋味,想必你也尝过。看着元素魔法和材料魔法的声势日益浩大,被那些新颖的咒语和璀璨的光芒吸引,觉得当初的选择是不是有些……保守?别急,这想法一点也不奇怪,毕竟魔法的世界日新月异,谁不想站在潮流之巅呢?咱们这就好好掰扯掰扯,三年古典魔法打下的底子,对转修元素或材料魔法到.............
  • 回答
    语言学之眼与孔乙己之思:字形“茴”的探究学习语言学和研究孔乙己对“茴”字四种写法的关注,虽然都聚焦于同一个字,但其根本出发点和探索路径却截然不同。一个是在宏观的语言系统内审视字形的变化,另一个则是在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体味字形背后的人情世故。 语言学之眼:字形演变与信息承载语言学对于“茴”字四种写法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