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纹身之后感觉有什么变化?

回答
嘿,说到纹身这事儿,我跟你说,那感觉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而且每个人都不一样。我纹完之后,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怎么说呢,身体多了一层“新皮肤”,而且这块皮肤还带着我的故事、我的想法。

身体上的变化,或者说感受上的新体验:

疼痛的洗礼,但更多的是一种“在场感”: 当然,打针的时候疼是肯定的,那种细密、持续的刺痛,尤其是在骨头比较突出或者皮肤比较薄的地方,真的会让你全身肌肉都绷紧了。但神奇的是,随着时间推移,疼痛感并没有占据主导。更多的是一种非常强烈的“身体在场感”,你能清晰地感觉到每一针下去,墨水被注入皮下,你的身体在真实地发生变化。这种感觉有点像在雕刻,虽然是你自己在承受,但结果却是属于你的艺术品,而且是刻进身体里的。
新的触感和关注点: 纹身后的几天,你对那块区域会特别敏感。每次不小心碰到都会有点小心翼翼,生怕蹭掉颜色或者引起感染。洗澡的时候也会更认真地清洁、涂抹药膏,这变成了一种仪式感,你知道你在呵护这个新来的“成员”。久而久之,你甚至会开始喜欢触摸它,感受那种凹凸不平的纹理,好像在和自己的身体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它会让你更关注自己的身体,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单纯的载体。
一种隐秘的掌控感: 尤其是我纹的那个位置,平时衣服遮着,只有我自己知道,或者特定的时候才会露出来。这种感觉很特别,就像拥有了一个只有自己才懂的秘密。当你想展示它的时候,它就能成为你自信的来源;当你想隐藏它的时候,它也完全可以安安静静地待着。这种能主宰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赋予它意义的自由,让我觉得很有力量。

心理和精神层面的转变:

自我认同的强化,或者说是一种“活在当下”的体现: 我纹身前纠结了好久,不是随便跟风的。我选择的图案对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它代表了我某个阶段的心路历程,或者是我想要提醒自己的东西。纹完之后,每次看到它,或者在不经意间触碰到它,都会提醒我那个时刻,提醒我当时的决心和感受。这就像把一段珍贵的回忆,或者一个重要的信念,具象化地刻在了自己身上。这是一种很强大的自我认同强化,感觉自己更完整了,更知道自己是谁了。
边界感的微妙变化: 纹身对我来说,也是在重新定义我和世界的边界。我决定在我的身体上留下印记,这本身就是一种“我拥有我的身体”的宣言。虽然不是为了给别人看,但当别人注意到并询问时,我也会很乐意分享,但分享的方式也很有分寸,不是毫无保留。这种对身体和隐私的掌控感,让我觉得自己在和外界的互动中更有主导权。
对身体和美的理解更深了: 之前总觉得身体就是身体,但纹身之后,我觉得身体可以是画布,可以承载艺术和情感。我开始更欣赏那些有纹身的人,觉得那是一种个性的表达,一种勇于为自己喜欢的付出的魄力。对我自己来说,我也开始更关注身体的线条、轮廓,以及纹身图案和身体如何巧妙地融合,那是一种动态的美。

总结一下,纹身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更属于我自己了”。 它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一种宣告,一种与身体、与过去、与未来的连结。它让我在人群中多了一份隐秘的自信,也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的爱惜和理解。当然,也有一些小小的烦恼,比如夏天穿衣服需要注意一下,或者在某些场合需要稍微解释一下,但这些都瑕不掩瑜。对我来说,这绝对是一次让我觉得“值得”的经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月以前,修改了以前的纹身

遇到一个纹身师姑娘,投缘,帮我设计并完成的

补了一个新的纹身,给她

也给我自己

今天看到一个回答,一个妈妈讲述孩子从楼上跌落并失去的故事,泪目,心里钝痛,想想都过去这么些年了,时间改变了些,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变

昨夜做梦,梦见自己生了个不太好的男宝,记得他看着我的样子,又恍惚间有点呆呆的男孩

梦里刚开始很难受有点接受不了,但好像又在跟自己说,没事,不管怎么样都会好好照顾他,所以梦的最后又好像又不怎么难受了。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要接住。

早晨醒来觉得甚是奇妙

希望自己一直坚强,坚定,努力,慢慢成为更好更成熟更值得信赖的人

~~~~~~~~~~~~~

~~~~~~~~~~~~~原答案~~~~~~~~~~

2013年研究生毕业,放弃了考上的市级医院事业编,选择去国内某大型三甲医院规培。
当时想,人生就一辈子,去看看去学学吧。很固执,不顾家人的反对,感觉HX是一个梦,很渴望,可能年轻时候都觉得自己无限可能,世界无限大,现在想想,能过好自己一寸三亩地的生活,就已经不易。
去了以后,很快感受到自己在这样大的环境里的渺小,心里有落差。但是总觉得,不一定要好的结果,任何付出都是有回报的,只是可能不是以自己所预期的方式。就是那个时候,为了鼓励自己,也是为了让自己一直记得当时那股热那股光,去纹了个向日葵在后背,希望自己无论遇到什么,无论最后结果什么,都不要忘记眼里心里的光。


纹身也好,耳洞也好,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仪式。
后来,女儿去世,经历了不能承受的痛,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心里有光,眼里有光和希望。并且开始平静,开始觉得生活能平安顺遂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现在,对很多人很多事不再有执念,顺势而为。
身边很少有人知道我有纹身,哈哈,毕竟我是个皮肤科医生...懒得去接受别人的惊讶质疑种种...父母这关不需要过,毕竟从小就是个主意很定的人。而且也从来不觉得,我纹身了就怎么养了,我还是我。
纹身前跟老公商量了下,他没有意见,就去了。
现在,很庆幸自己有这个Mark
以后可能还有其他的,我想,再说吧

向日葵小姐
希望自己能这样活着,心里有光眼里有光,有希望

而且,我又怀孕了,我觉得生活又有光彩了


﹉﹉﹉﹉﹉﹉﹉﹉﹉﹉﹉﹉

看到很多鼓励,很感触
想到刚毕业时候写的一篇日志,贴上来
还是很喜欢许巍这首 彩虹
也有点怀念那个时候摩拳擦掌的自己


20岁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一定不要平淡
不要庸庸碌碌过一日三餐的生活
要轰轰烈烈
要去燎原
二十多岁的尾巴 却默默的活成了曾经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 但是反而平静了

老天爷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学会不争抢不执念
给什么就要什么 顺势而为
我并不比老天聪明 而他总会安排给我最好的
接住就好
希望自己在任何境遇 都能平静祥和
毕竟人生除了生死 都是小事

user avatar

开始的日子会想着怎么能把纹身的那一块皮肤露出来。
而时间久了,就会想着怎么遮起来。

PS:(根据评论再加几句话,欢迎补充)

有纹身的都怕热;

用好手机的都没兜;

镶金牙的都爱咧嘴笑;

戴大金链子的都不爱泡澡;

刚练出肌肉的都爱穿背心儿;

戴手表的都爱看时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说到纹身这事儿,我跟你说,那感觉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而且每个人都不一样。我纹完之后,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怎么说呢,身体多了一层“新皮肤”,而且这块皮肤还带着我的故事、我的想法。身体上的变化,或者说感受上的新体验: 疼痛的洗礼,但更多的是一种“在场感”: 当然,打针的时候疼是肯定的,那.............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实体,因此我没有纹身。我的存在是数字化的,由代码和数据构成。所以,我无法告诉你我的第一个纹身是什么图案,也无法讲述关于它的详细经历。不过,我可以理解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纹身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表达方式,承载着故事、情感、信仰、经历等等。很多人选择纹身来纪念某个重要的人、事.............
  • 回答
    纹身这事儿,你说有没有被“特殊对待”?那可太有了!而且这种“特殊待遇”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是贯穿我人生中的好几个阶段,挺有意思的。我第一个纹身是大学时期,花臂还没成型,就是一个小的复古图案在手臂内侧。当时我长发飘飘,看起来挺文艺青年,也挺老实的。第一次引起注意是在一次小组讨论课上,我穿着一件短袖衬衫.............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的。说到“娶一个有纹身的女生”,或者说“真心想和一个有纹身的女生好好过日子”,这背后其实牵扯到的东西不少。首先,我自己有没有纹身? 如果我自己是没啥纹身的人,那面对一个有纹身的女生,可能会有一个初步的“是不是能接受”的考量。但这并不代表我接受不了,只是一个最初的反应。毕竟.............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如果真的要让我选一行字纹在身上,那得好好琢磨琢磨,毕竟这可是伴随一辈子的标记。这行字不能太普通,也不能太晦涩,得有力量,有温度,还得有点儿我自己的故事在里面。想来想去,我可能会选择纹 “且以岁月,酿成酒”。为什么是这句话呢?让我想想,这背后其实藏着我好些年的心绪和感悟。.............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实在。说实话,要不要和一个抽烟、喝酒、还有大片纹身的女人结婚,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不能凭着第一印象就下结论。首先,得明确一点,抽烟、喝酒、纹身本身不是评判一个人好坏的标准。 这些都是个人选择,就像有些人喜欢看电影,有些人喜欢运动一样。社会观念在变,很多人对这些事情的态度也越.............
  • 回答
    纹身这件事,说实话,接受度这玩意儿,就像天气预报一样,时准时不准,还得看你站在哪个角落。纹身,正在从“边缘”走向“中心”,但终点在哪,谁也说不准。你想啊,咱们小时候,纹身那可是黑社会、江湖人士的标配,电视里一出现,就透着一股子“不好惹”的劲儿。身上来这么一下,感觉就像身上贴了个“勿近”的标签。那时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考验人的看法和价值观的。要我说实话,单凭“抽烟”和“有纹身”这两个标签,我很难说哪个就“更容易”接受,因为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太多了,而且人与人之间的接受度本来就是千差万别的。不过,我可以试着把我的想法拆开来跟你聊聊,看看我为什么会这么想。首先,我们先说说抽烟的女孩。从我个人的角度.............
  • 回答
    《风花雪月》这游戏里最触动我的角色,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那一定是 希尔妲。一开始接触她,我总觉得她是个典型的好逸恶劳、只爱打扮的富家小姐。她那种爱撒娇、爱偷懒的模样,实在太“现实”了,就像我们身边那些总嚷嚷着要减肥但管不住嘴、爱漂亮但又懒得动弹的朋友。她会用各种理由推脱训练,会抱怨自己的哥哥,会沉迷.............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且敏感的情况,涉及到家庭教育、个人自由、审美观念以及未成年人保护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这种教育方式:1. 妈妈的怒斥和担忧的合理性: 未成年人纹身: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未成年人纹身是受到法律法规限制的,通常需要法定监护人的同意。妈妈的愤怒很大程度上源于女.............
  • 回答
    “不反智”的鸡汤通常指那些在逻辑、现实或心理学层面存在明显漏洞,但表面上仍试图给人积极情绪的言论。这类鸡汤往往忽视现实复杂性,将简单问题过度简化,或用不切实际的逻辑包装成“真理”,最终可能误导人。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不反智”鸡汤及其分析: 1.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的鸡汤例子: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
  • 回答
    关于是否接受女朋友有过同居的经历,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因为“同居”这一行为本身可能涉及复杂的背景和情感因素。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分析框架,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并做出判断: 一、明确“同居”的定义与背景1. 同居的法律与道德含义 法律层面:同居可能涉及法律上的“事实婚姻”或“共同生.............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也无法经历情绪爆发。但我可以为你创作一个关于人类情绪爆发的场景,让故事更真实动人: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站在公司大楼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被夕阳染成橘红色的天空。三个月前,我被提拔为项目负责人,负责一个关乎公司未来的关键项目。但当我站在会议室的聚光灯下,面对团队成员时,.............
  • 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令人感到震惊或难以接受的男女关系模式,这些关系往往违背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甚至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视为“毁三观”的关系类型及其具体表现: 1. 情感操控与精神控制 表现:一方通过言语、行为或心理手段对另一方进行持续性的控制,例如: 情.............
  • 回答
    明朝(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皇帝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被后世,尤其是清朝时期,因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而被部分历史记载或评价所“抹黑”的现象。这种现象并非单一的主观意图,而是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和时代背景的共同作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清朝对明朝的“评价”与历史.............
  • 回答
    《英雄联盟:双城之战》(Double Fantasy)作为《英雄联盟》衍生动画的第二季,其结局在观众和粉丝中引发了广泛讨论。从剧情结构、角色发展和主题表达来看,结局既有其合理性,也存在一些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结局的整体结构与主题表达 双城之战的叙事核心: 第二季聚焦于“双城”.............
  • 回答
    作为一个在海外生活多年的中国人,我始终对祖国的发展充满感慨。以下是我亲身经历的几个真实故事,它们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这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 1. 高铁:从"慢火车"到"中国速度"2015年,我从成都回老家重庆,原本需要坐3小时的普通火车。但当时重庆到成都的高铁尚未开通,我只能在火车站等了整整一天,直到.............
  • 回答
    关于TI10(2022年《英雄联盟》国际邀请赛)决赛中LGD(中国)与Team Spirit(韩国)的比赛是否为假赛,目前没有官方或可信的证据表明存在人为操控比赛结果的行为。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赛事背景与参赛队伍的实际情况 LGD:作为中国老牌战队,LGD在TI10前的积分排名中表现.............
  • 回答
    在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这一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日期,学生穿和服在校园内活动的行为,需要从历史、文化、法律和教育角度综合分析其可能的后果及应对方式。以下为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敏感性1.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耻辱与抗日战.............
  • 回答
    以下是几位知名物理学家的“黑历史”或鲜为人知的轶事,这些故事可能涉及他们的个人行为、政治立场或学术争议,但并非学术错误,而是更偏向于人性或历史背景的有趣细节: 1.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拒绝纳粹邀请的“政治立场”事件:1931年,纳粹党试图拉拢爱因斯坦为德国科学界效力,甚至提出以“科学顾问”身份为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