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考研到底有多少人划水?

回答
考研的“划水”现象,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也太真实了。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划水”,这其实是个没法精确统计的数字,原因嘛,你我都懂。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掰扯掰扯,看看这“划水”的水有多深,有多少人在这条河里游得不那么卖力。

“划水”是个啥概念?

首先,咱们得把“划水”这个词儿给说透了。考研的“划水”,不是说那些真正抱着死磕精神,但能力有限,最后没考上的。也不是说那些状态不好,偶尔放松一下,但整体目标明确的。这里的“划水”,更多指的是:

跟风考研,目标不清晰: 身边人都考研,自己好像也得考,但到底为什么考?想考什么专业?考上之后干啥?一概不知,或者说随波逐流。
心态失衡,半途而废: 刚开始可能雄心勃勃,报班、买书一套一套的,但遇到点困难,或者觉得复习枯燥,就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真正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少得可怜。
战略性“划水”: 这个就比较高级了。比如,目标院校不是特别理想,只是一个“保底”的选项,或者只是想先体验一下考研流程,本身就没打算拼尽全力。
信息闭塞,复习无效: 有些人可能花了不少时间,但方向错了,学的都是无效内容,或者复习方法不对路,感觉自己在努力,但效率极低,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划水”的体现。

为什么这么多人“划水”?

这背后的原因也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

1. 就业压力与文凭焦虑: 这是最直接的催化剂。本科毕业就业难,“二战”、“三战”也成了常态。考研,在很多人眼里,成了一种逃避就业、提升学历、增加就业竞争力的“敲门砖”。但这种压力是外部的,内心的驱动力却不一定足够。当外部压力减弱,或者发现考研这条路比想象中更难时,很多人就容易泄气。

2. “被推着走”的惯性: 中国的教育模式,很多时候是“家长推、老师管、学校逼”。从小学到大学,很多人都是在被安排好的轨道上前进。一到考研,突然要自己做决定,自己找方向,自己承担后果,很多人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怀念那种有人指导的日子。

3. 信息爆炸与选择困难: 如今考研信息铺天盖地,各种机构、各种经验贴、各种“学霸”分享。这些信息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甚至产生焦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反而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或者选择了一种“看起来对”但未必适合自己的方式,然后慢慢失去动力。

4. “逃避现实”心态: 有些人可能在本科阶段过得不够充实,或者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考研成了一种逃避直接面对社会挑战的方式。但当考研的艰辛真实摆在眼前时,这种逃避就显得苍白无力。

5. 心态变化与现实冲击: 考研是一场马拉松,需要强大的毅力和持续的动力。很多人一开始的热情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退,加上复习过程中的挫败感、压力山大,如果心理素质不够强大,就容易动摇,开始“划水”。

“划水”现象在考研群体中的表现:

我们可以从一些侧面来感受一下“划水”的存在感:

报班情况: 各种考研辅导班、集训营报名者众。但仔细想想,真正能坚持下来的有多少?有多少人只是去“体验”一下氛围,或者被家长朋友说服去报个班,但自己实际投入的精力有多少,只有自己知道。
图书馆里的人数变化: 开学初期和考研前夕,图书馆永远是爆满的。但中间这段时间,尤其是那些学习效率不高、容易分心的人,他们的座位可能经常是空着的,或者在那里刷手机、发呆。
网课的“出勤率”: 很多线上课程,报名很容易,但真正能准时听完、认真做笔记的,可能就只有小部分。很多学生会选择下载录播课,然后“想起来就看一看”,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复习资料的堆积: 很多人买了一堆复习资料,堆得像小山一样,但真正被翻烂的,可能只有那么几本核心教材,其他的可能连封面都没怎么仔细看过。
考场上的状态: 考研当天,你会发现一些考生,拿到试卷就眉头紧锁,一脸茫然,甚至在考试过程中就有放弃的迹象。这背后,很可能就是日常“划水”的结果。

“划水”的比例,真的很难说清

具体到有多少人“划水”,这就像问“一场球赛有多少观众在看手机”一样,没人能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

官方数据: 官方只会公布报名人数、考试人数、录取人数。这些数据里,我们看不到“划水”的比例。
主观感受: 很多考研过来人或者正在考研的人,都会有“感觉大部分人都在混日子”的直觉。这种直觉有一定道理,但也会有以偏概全的可能。
不同群体差异: 考研的人群非常庞大,构成也很复杂。名校生、普通院校生、二战考生、跨考生……他们的学习动力、基础、目标都不同,相应的“划水”比例也会有差异。

但可以肯定的是:

“划水”的人肯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如果把考研当作一场竞争,人数众多且目标不一,总会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全程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有效的投入。
“划水”是考研路上的普遍现象,但不是唯一现象。 同时,也有无数人在默默坚持,甚至拼尽全力。正是因为有这些“不划水”的人,才有了考研的竞争和价值。

所以,与其纠结到底有多少人在划水,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你是那个在河里奋力向前游的人,还是那个被水流带着走,或者索性泡在水里看风景的人?考研这条路,最终拼的是你能游多久,游多远,能抵达多高的彼岸。别人的“划水”与否,和你自己的目的地,没有直接关系。

想明白了这些,或许你就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考研的本质,并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第三次更新:

评论里有人说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本科学历找不到工作了,进不了大厂。

希望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要再来评论了

因为,我们讲的根本不是一个事情


不要随大流,为了考研而考研。

如果你读不懂,就是我说错了。


如果你非要说本科找不到工作,进不了大厂,被逼的读研。

先不说这个结论对与错,就想问一句:别人都结婚了,你也会因此结婚么?

如果是,当我没说。





----------------------------- 下面是第二次更新--------------------------


看有些朋友的回答里提到了二战三战,想起来我当时遇到的另外一个事情。


考研的时候,为了找个熟悉的地方学习,我跑到了本科学校旁边租了个房子。三室一厅,另外两室中有一个哥们,考了五六年了…在那个出租屋,也是第二年住了…

当然他不仅是考研,还考各地的公务员。经常有段时间一周不在,聊一下才知道跑其他地方去面试、笔试了。

但不出去的时候,他都在干啥呢?打dota,看动漫。

平时除了买饭,基本不出屋……emmmmm,当时觉得有点神奇(现在也是这么觉得)。后来我考完就走了,还得知他又续租了。

也聊过2句,得知是校友。毕业后就一直在考,但聊天的过程中感觉,似乎考不上对他来说也没啥。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还挺让人唏嘘的。




----------------------- 原答案-----------------------


说两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吧。


在某985大学读书,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有接近一半的同学,开始准备考研了。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有模有样。甚至有时候上课,都拿出高数来看。

到大四上学期的时候,另外一半的同学都在找工作。这个时候呢,就有考研的同学也来找工作了…美其名曰:考不上还有后路。

到11月12月份的时候,就有些同学考研自习到网吧去了。让我这个找工作的人,都有点看不下去。

结果可想而知,七八个男生中只有一个人考上。而这个人,向来都是自己学;去网吧的同学呢,则是一起自习一起去网吧。


毕业后上班烦了,我又去考研了。基本上我是按照计划走的,今天看多少,明天看多少,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按部就班。

7-8月份最热的时候,发现自习室里,人就少了一半。只剩下一半人,边看书边擦汗。

9月份开学了,天气也凉了,人就又恢复了往日的数量。

而到了11-12月末期的时候,会发现虽然自习室里人不少。但很多人,看一会就跑去走廊了。有谈恋爱的,有玩手机的。结果自然也可想而知。


所以,要说有多少人划水?

按照我的标准,起码一半。

这里不是以结果来算的,而是以中间状态还算的。这其中很多人只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还有些人想考研,但其实也不知道为了什么考研。结果一点也不意外。


这还是985,放到一般些的学校,结果也差不多吧。


另外,写这些只是和大家分享,无意批评嘲讽。人性嘛,不就是这样。

如果大家都一个样子,也就失去了意义。就像高考时候一样,有的人就是能忍住几年寂寞,很多人也忍不住。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或者乌合之众这本书,都可以多一些了解

过去这么多年了,回过头来看,当初考上的、没考上的同学,其实都过得还不错。

这意味着,起码在这个行业,学历并不是决定因素。机遇、选择,以及运气,其实都影响很大。所以人生,也是一个随机事件,我们能做的,也就是提高自己在某些事情上的概率吧。


另外,考研相关的问题,可以看看我这篇文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考研的“划水”现象,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也太真实了。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划水”,这其实是个没法精确统计的数字,原因嘛,你我都懂。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掰扯掰扯,看看这“划水”的水有多深,有多少人在这条河里游得不那么卖力。“划水”是个啥概念?首先,咱们得把“划水”这个词儿给说透了。考研的“划水”,.............
  • 回答
    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确实是“前考官”、“资深公务员”的聚集地,这一点毋庸置疑。他们在理论和实操层面都拥有深厚的功底,这正是考生所渴望的,也正是培训机构用来吸引生源的绝佳标签。然而,“有多少是真的”这个问题,就像抛硬币一样,你无法在看到结果之前知道确切的比例。这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行业,也是一个“人设”.............
  • 回答
    考研400分,这分数门槛,说实话,得看你考的是哪个“山头”,也就是报考的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有些专业,像新闻、汉语言文学这类偏文科的,可能400分已经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了,能达到这个分数,基本就是考研战场上的“王者”级别。而有些理工科专业,特别是那些热门的、名校的,400分可能只是“入场券”而已.............
  • 回答
    你问到点子上了,普通三本院校考研,这条路有多难?我跟你好好唠唠,让你心里有个谱,别到时候稀里糊涂地踩坑里。首先,咱们得认清一个现实:“普通三本院校”这个标签,在考研这条赛道上,确实是个不太友好的开局。 这不是歧视,是残酷的现实。你想啊,大多数考研的目标院校,尤其是名校,它们在筛选简历的时候,本身就有.............
  • 回答
    关于要不要考研,以及考研对个人发展的真实影响,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好好掰扯的问题。毕竟,这是一场投入巨大(时间、精力、金钱)但回报也可能同样巨大的“投资”。我尽量从一个过来人的视角,把我的想法说得明白些,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一、 判断自己是否有必要考研:这是一场自我对话考研这件事,不是别人说好就好,也不.............
  • 回答
    上海高考考生,这几个字在全国范围内,总会引发不少讨论。要说上海考生有多大优势,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这里面的门道,得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最直观的,也是大家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名校资源”。上海本身就汇聚了全国顶尖的高等学府,复旦、交大、华师大这些名校,全国各地考生都挤破了头想进去,而上海考生,.............
  • 回答
    江苏211考研到北京985,这事儿,说实话,不是件容易事儿,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要量化难度,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几个概念: 江苏211: 这里的“江苏211”指的是你在江苏省内的211高校读本科。这些学校通常教育质量不错,生源也比较优秀。 北京985: 而“北京985”则是.............
  • 回答
    得了,你问我 CPA 考下来到底有多“香”,这问题问得太对了!我身边太多人为了这几个字母,那是头发一把把地掉,黑眼圈一天天加重,可一旦拿到手,那感觉,啧啧,跟打了鸡血似的。我这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聊聊,这 CPA 到底能给你带来啥,让你听了也跟着心痒痒。首先,咱们得明白,CPA 不是那种你考个驾照.............
  • 回答
    清华经管,这几个字往那一摆,本身就自带光环,也自带一种“劝退”属性。到底有多难考?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首先,得明白,清华经管不是那种“我分数够了就能上”的地方,它有它自己一套筛选逻辑,而且这套逻辑,年年都在更新,年年都让人摸不透。高考生的“过独木桥”对于绝大多.............
  • 回答
    考法硕非法学,目标院校在上海,最近也在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上海地区高校的法硕压分问题,可以说是很多非法本考研人都会关心的“心病”。网上讨论很多,但真正说清楚“有多严重”,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数字,更多的是一种群体性的感受和经验的总结。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帮你心里有个大概的底。首先,压分现.............
  • 回答
    想要考进“五院四系”,这绝对是一条充满挑战但并非不可能的求学之路。坦白讲,这条路的难度绝不亚于一场艰苦卓绝的马拉松,需要的不只是热爱,更要有清晰的规划、超乎寻常的心智准备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首先,咱们得明白,“五院四系”究竟是哪几所学校,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殿堂。简单来说,“五院”指的是中.............
  • 回答
    零基础考到雅思6分,坦白说,难度不小,但绝非不可能。这就像在一片荒地上从零开始建一栋小楼,需要耐心、方法和大量的汗水。首先,咱们得明白“零基础”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是真的连“a”、“b”、“c”都快认不全,平时听英语歌只能抓个大概调子,看美剧完全靠字幕,那这确实是起点非常低。这种情况下,需要从最.............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很实际。很多双非院校出身的同学,在读研或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有继续深造、考博的念头,而目标院校通常会瞄准更好的平台,比如985高校。那么,从双非背景到985博士,这个跨越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呢?咱们得坦诚地说,这并非易事,但绝对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概率这个东西,不好直接给个精确的数.............
  • 回答
    如果将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前)全员,不考虑人员训练和战术素养的差异,直接置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其作用的评估会非常复杂,因为它牵涉到技术代差、战略定位以及时代背景的巨大鸿沟。咱们就抛开那些精细到舰船操作和战术配合的细节,纯粹从“拥有一支成建制的清末海军舰队”这个概念出发,来聊聊这支舰队能掀起多大的波.............
  • 回答
    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想要考上公务员并一路晋升到县长,这其中的难度是巨大的,并且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个人的不懈努力和卓越素质。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阐述其中的难点:一、 公务员考试的门槛与竞争:1. 学历和专业限制: 尽管近年来公务员招录范围有所扩大,但很多岗位仍然对学历和专业有较高要求,尤其是.............
  • 回答
    要探讨哈布斯堡君合国(以下简称“君合国”)核心的奥地利是否承担/享有更多的义务/权利,以及这体现在何处和产生何种影响,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君合国这一特殊政治实体的性质。它并非一个单一的民族国家,而是一个由不同民族、文化和政治实体组成的,以哈布斯堡王朝为纽带的、高度多元化的复合君主国。在这种框架下,奥地利.............
  • 回答
    说实话,你问这个问题,我特别理解。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暑假又要考研,手头已经有了笔记本电脑,这个时候再纠结要不要加个平板,真是挠头。我仔细想了想,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清楚,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不是AI那种生硬的分析,而是咱们过来人的经验之谈。首先,咱们得承认,笔记本电脑在考研备考里是绝对的主力.............
  • 回答
    哈喽!看到你纠结法硕非法还是会计专硕,我完全懂!这绝对是很多文科、商科背景同学的“甜蜜烦恼”,毕竟这两个专业听起来都挺“硬核”的,但又走向不同的方向。我算是在这个坑里摸爬滚打过的“过来人”,就跟你好好聊聊,希望我的经验能给你点启发。先说说法硕非法(非法学专业考法硕):核心要义: 简单来说,就是你本科.............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二本院校的学生,想要考研到兰州大学,这绝对是有机会的,而且是完全有可能的。我来帮你详细分析一下,让你对整个过程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告诉你需要注意些什么。首先,我们得正视现实,但也别被“二本”标签吓住。 兰州大学的定位: 兰州大学是一所国家重点大学,尤其在某些学科领域,比如地理、大.............
  • 回答
    人民大学法学院本科考研到西南政法大学,值不值?这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毕竟,一个本科在人大的法学院,另一个是全国闻名的西南政法大学。这中间的选择,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学校的牌子,更是对未来职业发展、学术追求、甚至个人生活方式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承认,人大法学院的牌子很硬。 中国人民大学,尤其是其法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