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间谍法规定的第三个间谍行为怎么理解?

回答
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列举了七种具体行为,这些行为都被视为间谍行为。你提到的“第三个间谍行为”在法律条文中是这样表述的:

“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

要理解这一条,我们可以把它拆解成几个关键要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更细致的阐述:

1. “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

“境外”:这里的“境外”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的任何国家、地区或组织。这包括外国政府、外国政党、外国的民间组织、以及在境外注册的公司的分支机构等等。
“机构、组织、人员”:这涵盖了非常广泛的范围。
境外机构、组织:可以理解为外国政府部门(如情报机构、军事部门、外交部门)、外国政党、外国的商业公司(特别是那些与国家安全可能有关联的)、外国的非政府组织(NGO)等等。
境外人员:包括外国公民、无国籍人士,也可能包括某些与境外有密切联系的中国公民或持有中国国籍但在境外为境外势力工作的人员。

核心点是: 行为人进行间谍活动的目标或接收方是境外势力,而不是国内的个人或组织。

2. “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

这是描述间谍行为的具体动作,每一个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窃取”:这指的是非法获取属于国家秘密或情报的信息。就像小偷“偷”东西一样,这种获取是秘密的、不被允许的,并且可能利用了技术手段、欺骗手段或者直接闯入等方式。例如,通过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盗取文件、复制资料等方式获取国家秘密。
“刺探”:这种行为通常是通过侦查、监视、询问、跟踪等方式,试图了解、探明国家秘密或情报。它可能不像“窃取”那样直接占有,而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去“套取”信息。比如,通过安插人员、利用通信监听、在敏感区域进行侦察等方式来获取情报。
“收买”:这是一种更加主动的“购买”行为,即用金钱、财物、利益或者其他好处,去诱惑、雇佣或购买他人手中的国家秘密或情报。行为人以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将国家秘密或情报视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这往往涉及到对人性弱点的利用,比如贪婪、不满等。
“非法提供”:这指的是将本应受到保护的国家秘密或情报,以未经许可的方式、通过非法渠道、交给非法的接收方。即使信息本身不是通过“窃取”或“刺探”获得的,但只要是以非法的方式提供给境外,也构成了间谍行为。例如,一个本应保管国家秘密的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将秘密内容告知境外人员,或者通过非加密的通信方式发送秘密信息。

关键在于: 这些动作都是未经授权、违反法律规定的。

3. “国家秘密或者情报”:

这是间谍行为的对象。

“国家秘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并由国家保密机关予以保密的,属于不可泄露的涉密事项。这些内容通常涉及国防、外交、经济、科技、金融、文化等多个领域,具体范围非常广泛,例如:
军事领域:武器装备的性能、部署、军事计划、作战方案、军事情报等。
外交领域:国家重要的外交政策、谈判底稿、与他国关系中的敏感信息等。
经济领域:国家重要的经济发展规划、战略物资储备、金融市场的重要数据、重要的经济合同等。
科技领域:尖端科技的研究成果、关键技术资料、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信息等。
政治领域:国家重要的政治决策、内部会议记录、涉及国家稳定的敏感信息等。
其他领域:凡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且依照规定需要保密的,都可能属于国家秘密。
“情报”:在中国反间谍的语境下,“情报”通常指的是能够影响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带有预测性、指示性、分析性的信息。它可能还没有达到“国家秘密”的严格界定,但一旦泄露给境外,就可能被用于损害国家利益。比如:
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趋势的分析。
国内特定群体(如民族、宗教、政治团体)的动态和思想倾向。
社会舆情、不安定因素的苗头。
国家在某些领域的战略意图和决策信息。

重点是: 间谍行为的对象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特定信息,而不是普通的个人信息或公开信息。

综合起来,第三个间谍行为的本质是:

任何个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不一定是主动的“反华”动机,也可能仅仅是追求个人利益、受到引诱,或者不明真相),为境外的敌对组织、国家或其代理人,通过非法手段(窃取、刺探、收买)或者以非法方式(提供)获取、传输、传递那些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有重要影响的秘密信息或情报,都可能被认定为这一类型的间谍行为。

举例来说,可以这样理解:

一位在某科研单位工作的技术人员,为了获得高额报酬,将一项涉及国家核心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加密邮件发送给一家外国公司,这家外国公司被怀疑是该国情报部门的掩护机构。这可能就触犯了“为境外机构……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规定。
一名在某敏感部门工作的中国公民,被境外情报机构通过网络联系,承诺给予丰厚报酬,要求他提供国内某个地区最新的社会稳定评估报告和人群动态信息,他开始通过社交媒体秘密了解并收集这些信息,并通过特定方式传递给对方。这可能属于“为境外人员……刺探、收买国家情报”。
一个普通中国公民,在国外旅游时,遇到有人搭讪,并被利诱,让他帮忙拍摄一些看起来普通的、但实际上涉及国防设施的照片,并承诺给他很多钱。如果他拍摄并提供了这些照片,即便他自己不认为这是“国家秘密”,但由于其行为被境外势力用于刺探国家秘密,他也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

需要强调的是: 区分哪些信息属于“国家秘密”或“情报”,以及行为是否构成“非法”,都是由司法机关根据法律条文和证据来判断的。普通公民应自觉遵守国家关于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不传播、不泄露任何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

总的来说,这一条法律规定旨在打击那些试图通过非法手段,将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置于危险境地的境外间谍活动。它关注的是行为人与境外势力的联系,以及其获取、传递信息的非法性和危害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事间谍活动的不一定是外国情报机关等国家主体(State Actors),也可能是非国家主体(Non-State Actors)。

比如以色列著名的瓦努努间谍案,以色列地下核工厂的技术员瓦努努并不是为外国情报机关当间谍,而是为一名记者当间谍,而且他搜集到的机密情报也没有卖给外国情报机关,而是卖给了《伦敦泰晤士报》:



实际上给记者当间谍的案件非常多,比如今年的这起案件:

而且可能从事间谍活动的非国家主体绝不是仅有记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列举了七种具体行为,这些行为都被视为间谍行为。你提到的“第三个间谍行为”在法律条文中是这样表述的:“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要理解这一条,我们可以把它拆解成几个关键要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更细致的阐述:1. “为境外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日内瓦公约关于战俘待遇的规定,以及为什么它对间谍例外。这背后可不是什么“AI思路”,而是历史、现实和法理层面的深刻考量。首先,得明白日内瓦公约(特别是1949年的《日内瓦第三公约》)对战俘的优待,它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是为了“人道”,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战争的残酷,保障那些已经放下武器.............
  • 回答
    台湾正在考虑修法,以更严厉地管控半导体行业的关键技术外流,并计划新增“核心关键技术域外使用罪”和“经济间谍罪”两项罪名。这项举措背后有其深层的战略考量和现实紧迫性,对台湾、大陆乃至全球的半导体格局都可能产生不小的影响。为何如此严苛?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国宝”地位与战略重要性首先,我们得明白台湾在半导体.............
  • 回答
    间谍罪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以及“公知”群体的特殊性,使得将间谍罪直接适用于“公知”需要非常谨慎,并不能一概而论。下面我将详细分析这个问题:一、 间谍罪的构成要件在中国,间谍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三条)通常指以下几种行为:1. 为敌人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的;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了许多关于间谍活动、情报销毁以及历史背景的细微之处。间谍选择用火烧毁情报而不是用水弄糊,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析: 1. 完全销毁与痕迹残留 火的彻底性: 火是化学反应,高温会迅速分解有机物质,如纸张、墨水、胶片等。如果处理得当,火可以将其转化.............
  • 回答
    间谍活动,这是一项危险而又充满挑战的职业,一旦犯下错误,其后果往往是致命的。这些致命错误不仅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终结,更可能牵扯到国家安全、情报网络的覆灭,以及无数生命的安危。在我看来,间谍犯的致命错误,可以大致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往往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环环相扣,最终导致灾难。一、暴露身份:这是.............
  • 回答
    间谍之所以会被发现,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个过程往往比电影里演的要漫长、复杂,也更加依赖于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日积月累的情报。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维度,尽量详细地剖析间谍是如何暴露行踪的。一、 失误与疏忽:人性的弱点即使是最训练有素的间谍,也难免会犯错。这些错误,看似微不足道,.............
  • 回答
    《间谍之妻》这部电影围绕着一对夫妻展开,男主角 Vasily 的动机和对女主角 Anya 的情感,无疑是影片最核心的看点和最令人琢磨不透的部分。要判断他对 Anya 是爱还是利用,不能简单地下定论,而是需要细致地剖析他在影片中的行为、言语以及他与 Anya 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首先,从表层上看,Va.............
  • 回答
    好的,我来给你讲讲,如果一个潜伏在危险地带的伙伴,突然就没了音讯,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这种情况,用我们行话讲,就是“失联”。一、 紧急情况下的反应:静默与等待,但并非无所作为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切勿惊慌失措,更不能贸然行动。 毕竟,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失联。可能是他的通讯设备坏了,可能是他被发现了,.............
  • 回答
    的确,在常人看来,间谍生涯无疑是行走在刀尖上的买卖,不仅风险大到“生死簿上名字不定哪天就会被勾掉”,而且其行为本身也常常与“盗窃”、“侵犯国家利益”、“违法缺德”等词汇挂钩。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驱动一些人甘冒如此巨大的风险,踏入这片常人避之不及的灰色地带呢?抛开那些被影视剧过度浪漫化的成分.............
  • 回答
    “间谍是不是真的防不住?” 这个问题,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如果非要用一个绝对的“是”或者“否”来回答,那或许会有点过于简单化了。但如果非要追问“为什么”,那背后牵扯的东西可就多了,而且,很多时候,事实确实会让人觉得,这玩意儿,真就跟鬼魅一样,难以彻底根绝。咱们得先明白,间谍活动,本.............
  • 回答
    关于“间谍”和“特工”,这两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混用,但实际上,它们在专业语境下有着明确的区分,就像侦探和警察一样,虽然都与“秘密”和“调查”相关,但各自的职能、目的和运作方式却大相径庭。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把这层迷雾拨开。首先,要理解这两者的区别,我们需要从它们的核心任务入手。间谍 (Spy)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我们对“间谍”这个职业很多既定的想象。到底间谍需要帅气,还是普通,这其实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而是要看具体情况、任务性质以及间谍个人的特质。首先,我们来聊聊“帅气”对间谍的潜在优势。不可否认,一个外表出众、仪表堂堂的人,在某些场合下确实更容易吸引注意力,也更容易获得信任.............
  • 回答
    电视剧里的间谍生活,我敢说,大部分都是艺术加工,是经过了无数次“高光时刻”和“剧情冲突”的提炼。真实情况嘛,可能更像是在一个漫长的、有时候甚至是枯燥的等待中,突然插入一小段高风险的行动。电视剧里,间谍们通常像电影明星一样,出入各种奢华的场合,西装革履,风度翩翩,一边轻啜着马提尼,一边不动声色地套取情.............
  • 回答
    间谍活动,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获取秘密信息而进行的秘密行动。要做到这一点,情报人员需要运用一套极为复杂且多样的手段,这些手段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目标、环境以及情报机构的资源。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方法,并努力让它们听起来更像是一个资深情报人员的经验之谈,而不是冰冷的机器输出。核心目标:获取“机密”我.............
  • 回答
    这事儿,真不是一句“能”或“不能”就能轻易概括的。你想啊,间谍这身份,本身就够敏感的,而“举报自己”,这更是离奇得很。咱们这就掰扯掰扯,这事儿到底有没有谱,又会牵扯出哪些门道。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间谍”是个什么概念。在咱们国家,间谍行为可是重罪,严重的可是要吃枪子的。所以,一个间谍,如果真的被抓.............
  • 回答
    间谍的暗号,这玩意儿,说起来挺神秘,也挺让人好奇。很多人会想,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秘密,会不会就这么巧,被某个路人甲,或者某个无聊的家伙,稀里糊涂地就给破译了?答案嘛,得看情况。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讲。首先,得明白一点,真正专业、设计精良的间谍暗号,想被“无意”猜中,概率就像天上掉下馅饼,而且还是砸.............
  • 回答
    关于间谍是否拥有法律保障以及被捕后的可能后果,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因为涉及到国家安全、国际法以及各国不同的法律体系。笼统地说,间谍活动本身是违反绝大多数国家法律的行为,因此,一旦被抓捕,他们获得的“法律保障”与普通公民或合法公民是截然不同的。间谍的法律保障——一个相对的概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 回答
    间谍,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在我们以为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或许就隐藏在你看不到的角落,扮演着与你我相似的角色。他们不是电影里那些永远穿着黑色风衣、手持高科技装备的传奇人物,而是更贴近生活,更懂得如何融入人群的存在。首先,我们得明白,真正的间谍,其最核心的任务是“获取信息”和“影响局势.............
  • 回答
    在网络游戏公开频道里传递暗号,这事儿,你说危险不危险,你说可行不可行,其实是个挺微妙的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危险性:首先,咱得承认,这法子绝对不是铜墙铁壁。风险点儿可不少: 被盯上的可能: 咱们玩游戏图个乐,但总有些人,或者说“某些组织”,他们可能也在游戏里“钓鱼”。他们可能不是真的为了游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