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最好喝的白酒是什么?为什么?

回答
“最好喝的白酒”这四个字,对中国人来说,就像一个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哲学命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最好”,这好比问“最美的颜色是什么”,答案完全取决于站在提问者面前的是谁,以及他此时此刻的心情。

白酒的“好喝”,太复杂了,它不是简单的“甜”或“辣”,也不是“浓”或“淡”。

首先,要说“最好喝”,得先看看您“喜欢”什么。白酒的风味,就像一张巨大的色彩画布,上面泼洒着无数种香气和口感。

您是喜欢那股绵甜醇厚,入口如丝绸般滑过喉咙,回味悠长,能品出粮食本身纯粹的甘甜,让舌尖都感到一丝温暖的“浓香型”吗? 就像西凤酒那种带着点儿酒糟香和陈年老酒的韵味,又或者像瀘州老窖那种香气扑鼻,入口丰满,层次感十足的。说起浓香,不得不提“浓香鼻祖”泸州老窖,它家的国窖1573,那股子醇厚绵甜,复杂而又和谐的香气,仿佛时间沉淀下来的精华,喝下去,你会觉得浑身都舒坦了。还有五糧液,它的香气更加奔放,入口也更加饱满,那种“五粮”融合带来的复杂香气,闻着就让人心生欢喜。

还是您偏爱那股子清冽甘爽,干净利落,入口的瞬间就能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息,仿佛置身于山泉边,回味中带着一丝丝淡淡的果香或花香的“清香型”? 像汾酒,特别是老款的玻汾,那种清爽的口感,干净的香气,就像一股清流,让人耳目一新。它不张扬,但却耐人寻味,喝多了也不会觉得腻。

又或者是您沉迷于那股子醇厚绵柔,入口柔顺,但后味里又藏着一股子辛辣刺激,让您体验到“入口绵,落口甘,饮后劲”的神奇感觉的“酱香型”? 提起酱香,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茅台。茅台酒的“酱香”,那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香气,有焦糖香、酱油香、烤面包香,还有水果香等等,融合成一种独特而迷人的味道。它的口感非常柔顺,入口后,酒精的感觉并不强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醇厚和绵长的回味会渐渐在口腔中散开,让你久久不能忘怀。而且,每一口茅台,都仿佛是一个故事,是时间和工艺的结晶。当然,除了茅台,还有很多优秀的酱香酒,比如郎酒、习酒,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更加醇厚,有的更加柔顺,但都保留了酱香酒的精髓。

或者,您是那位敢于挑战,热爱那股子醇厚浓郁,带着一股子特殊的“曲香”和“粮香”,口感粗犷而又极具辨识度的“其他香型”,比如董香、凤香、兼香等? 比如西凤酒,它的“凤香”就独树一帜,带着一种特殊的“果香味”,入口醇厚,回味悠长,是很多人钟爱的好味道。

“最好喝”还跟“场合”有关。

家常便饭,和家人朋友小聚,那来一瓶亲民的浓香,比如瀘州老窖头曲,或者一瓶口碑不错的酱香,比如坤沙工艺酿造的习酒,大家边吃边聊,轻松自在。
如果是重要的宴请,或者需要表达尊敬的场合,那茅台,或者高端的五糧液、國窖1573,就是不二的选择,它们不仅代表了品质,更承载了礼仪和文化。
到了夏天,想来点清爽的,那绝对是清香型白酒的天下了,一瓶冰镇的汾酒,或者其他品牌的清香酒,冰凉甘冽,非常解暑。

“最好喝”也跟“人”有关。

您是刚开始接触白酒,还在探索自己的口味? 那可以从一些口感比较柔和、香气比较容易接受的酒款开始。
您是资深的白酒爱好者,对各种香型都有了解? 那您可能会更追求酒的复杂度和稀有度,或者某个品牌某个特定年份的经典款。
您是某个产区的“老口子”,对当地的酒情有独钟? 那您可能会觉得,家乡酿造的酒,才是最对味的。

更重要的是,白酒的“好喝”,它不仅仅是舌尖上的感受,它还是一种情绪,一种文化,一种连接。

quando você segura uma taça de vinho branco na mão, o aroma que vem à mente, o calor que sobe pelo seu corpo, as memórias que ele evoca – tudo isso faz parte da experiência de ser “o melhor para beber”. É uma bebida que atravessa gerações, conectando pessoas e histórias.

所以,与其问“最好喝的白酒是什么”,不如问问自己:

“我今天想喝点什么感觉的酒?”
“我现在和谁在一起,在哪里?”
“我想要品尝到什么样的风味?”

找到最能触动您内心、最符合您当下心境的那一瓶,那便是您心中的“最好喝的白酒”。这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体验,也是白酒独特的魅力所在。它不是标准化的产品,而是承载着情感、历史和文化的生活艺术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中国古代 喝的是 20度左右的酒

白酒最早流行是因为便宜 一点点钱 就可以喝醉 大概比20度的酒便宜十倍

高度酒 有个非常非常可怕的地方

它会上瘾 喝惯高度酒 没法喝低度酒

喝20度的人 可以接受啤酒 而喝高度接受不了低度

茅台 五粮 还有牛二 我认为都差不多 虽然价格差很多

高度白酒 因为会产生依赖性 它会继续发展的很好


LZ 问 什么白酒最好喝

呵呵 对酒鬼来说 75度的白酒 比65度的好 65比60好 60比52度好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李白喝的是20度酒 如果他喝的是现在的高度白酒 早成烂酒鬼了 脑细胞杀光了 还写个什么诗

我们现在喝的白酒 是在清末民国出现 历史很短 原因就是便宜 五粮液 原名杂粮酒

什么品酒 口感 香味 五六十度的酒 几杯下去 身体能品个什么

什么好酒 吐出来 都屋子香味 这酒太好 呵呵 实际是那酒里产生香味的物质 身体吸收不了

高度白酒 是种害。。。

user avatar

我在写《啤博士的啤酒札记》时本来想补上一部分关于白酒的介绍,后来由于篇幅内容被删掉,变成了简单的一段话。而将中国元素只留下了黄酒(毕竟和葡萄酒、啤酒同为世界三大古酒啊),把这段曾经查过的内容加工下放到这里,顺便谈一谈自己喝白酒的经历好了。


白酒是一种中国特产,它的基本原料是高粱、小麦、大麦、大米、小米、玉米、糯米等谷物。蒸熟的谷物在酒曲这个“菌类炸弹”的作用下,大量微生物集体协作将出糖、发酵等核心步骤一气呵成。这过程中对根霉和曲霉等霉菌类的利用独具中国特色,它们主要完成谷物淀粉水解为更简单糖分,随后酵母完成酒精的转化。后续再经过蒸馏、陈年和勾兑后,成为成熟酒品。由于酒精度较高、发酵和工艺复杂,与之相关的年份和香型是最重要的两个维度。

关于白酒的起源,有不少人都认为元朝时从中东地区的亚力酒借鉴而来。这种酒是葡萄发酵而来,酒液经过铜质器具蒸馏,首遍蒸馏后会加入茴香,再次蒸馏的酒液中就同时拥有酒精味和茴香味,因而也被叫做茴香酒。这种酒稀释后,由于茴香精油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会变成神奇的乳白色浑浊。

亚力酒加点水和冰就会浑浊(图自:Mica)


不过笔者并不认可这个说法,只能接受元朝人借鉴了蒸馏器皿的成熟工艺,白酒并不是亚力酒的中国化,原因有三:

  1. 新华字典中有一个字叫做“酎(zhou,四声)”,早在东汉《说文解字》一书中明确将它解释为“酎,三重醇酒也”,就是指多重浓缩后的“烈酒”。甚至《左传》中就有“见于尝酎”;
  2. 此前亚洲地区的各种叫法,例如烧酎(日本还在用)、烧酒(韩国还在用)、泡盛(琉球还在用)、白干(老白干这个品牌名字起的好啊)等,一直到今天的白酒,从来没有看出任何与亚力酒的关系。事实上,中国古代对亚力酒有自己的翻译,为阿剌吉、哈喇基……
  3. 亚力酒(Araq/Arak)的主要原料为葡萄,中国几乎全用各种谷物,且中国白酒显然几乎不用任何香料。


因而,中国白酒是地地道道的传统自产,且影响了整个东亚文化圈,这一切都源于它的复杂和多变。

一瓶中国白酒,几乎99%以上的成分是水和酒精,只有一丁点的风味物质。但它们往往是难以估计数量的各种化学物质的混合,正是这些风味物质的不同,决定了白酒的风格迥异。酿酒原料是个重要决定因素,不过现在各个区域酒厂往往有自己的习惯,除此之外,还有如下几个重要因素:

  1. 酒曲种类,主要分为大曲和小曲。大曲的主要菌群为曲霉菌和酵母菌,是我国大多数白酒生产的主力;小曲的主要菌群为毛霉菌、根霉菌和酵母菌,在南方湿热地区居多。每个酒厂都有自己的一套菌群。
  2. 发酵场地。除了酒曲之外,更加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往往已经固定在了发酵场地中,例如茅台的条石窖池(直接接触土壤)、五粮液的纯泥窖、汾酒/老白干的地缸发酵等。窖池也是很多顶级酒厂无法随意增产或迁址扩建的原因。

老白干的地缸发酵,相当有特色(图源:百度百科)


3. 发酵工艺。A.白酒最正宗的发酵方式应该是固态发酵法:谷物蒸熟后直接与碾碎的酒曲混合发酵,自然发酵、发酵副产物多(酸类酯类等各种增加风味的物质)、发酵周期长,谷物直接固态蒸馏,好的品牌甚至多次重复蒸煮、下料、发酵、蒸馏这一过程。B.而收集液态发酵产物后再蒸馏叫做半固态蒸馏。C.液态发酵法,主要基于廉价淀粉发酵而来的食用酒精勾兑增香物质而来。显然:固态发酵法的质量更好、价格更高。

4. 勾兑工艺。蒸馏完的酒长期窖藏,度数也偏高,并不适合售卖,必须进行勾兑。液态发酵法制作而来的白酒则是纯靠勾兑,是模仿固态发酵白酒的核心。因而,勾兑就是各个酒厂的扫地僧干的事情了:一个鼻子一张嘴,决定一个品牌的质量,这话不夸张。


当然,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不必关心这些繁琐的过程,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成熟的商品,我们对它们的识别变成了日常所说的“香型”。白酒有十二大香型,这里介绍几种比较有特色的香型:

  1. 酱香:香味主要来自糖醛(麦麸味)、芳香族化合物(食用香精常用的乙基愈创木酚等)、美拉德反应产物等,茅台所谓的“酱”味和明显的麦麸味是典型代表。
  2. 浓香:香味主要来自天然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酯类,闻起来是曲香、酒香和淡淡的菠萝香,这是中国一半以上酒类的风格。
  3. 清香:香味主要来自天然乙酸乙酯(醋酸乙酯)和少量乳酸乙酯等酯类,闻起来是淡淡清新的果香和甜香;

此外,还有九种香型,米香、老白干香、馥郁香、凤香、芝麻香、兼香、药香(董香)、豉香、特香等,各有自身特色。例如在广东特别流行的顺德红米酒,竟然用了猪的大肥肉长期浸泡窖藏而来,带来了惊艳的“豉香”,实在让人震撼!这也足以可见中国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笔者实在没有精力把它们完全介绍清楚了。


中国人对白酒的执念是非常不可思议的,2017年中国官方统计的白酒产量高达120亿升,人均8.6升,如果考虑到很多无法统计的小酒厂小作坊产量就更多。去除很多不喝白酒的女士、严格禁酒的未成年人、不饮酒或少饮酒者,中国人“酗酒”起来可谓相当恐怖。

白酒在中国饭局的垄断地位是可怕的。我虽然是个啤酒“酒鬼”,但逢年过节回家还是逃不了被白酒轰炸的命运,在父母和亲戚家里几乎只能喝白酒。在上一代人酒桌上经常见到的情景是:白酒喝高了歇一歇,来点“大绿棒子”冲一冲缓一缓,啤酒一点地位都没有,汗颜。

讲到这里,也聊一聊“我”觉得最好喝的白酒。提前声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白酒啤酒都是如此,个人喜好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酱香和浓香并不感冒,即便是茅台喝起来也有那种明显的由于高昂价格带来的额外美好“味觉体验”。浓香更是喝不来,屡试“不爽”。感觉自己口味很清淡,比较适合喝米香和清香这类风格。此前常驻北京, 山西汾酒、北京二锅头喝得比较多,后来有段时间老白干在朋友圈中流行,就把衡水老白干/十八酒坊/古法系列的都试了一圈,还有几次67度的、可以直接打火机点着那种,那时候比较直观的感受是这种老白干香型和清香型类似,感觉回甜稍多、香气更浓郁一些,正常酒精刺口之后有点淡淡的类似苹果味甜香,入口很有劲儿但还好不上头。

还有一些特殊的经历。曾经喝过一次广西同学带来的装在矿泉水瓶里的米酒,米香惊为天人,好像是苗族酒厂产的,不过遗憾喝完就没了。有个叔叔也曾经在一家酒厂搞到过70多度“原浆”,香型类似清香或老白干香,喝起来也非常好,并没有想象中烧的不行的体验。感觉市场上买到的普通酒跟酒厂里喝到的完全两码事,有做白酒的朋友也可以推荐一下。

毕竟,酒精伤身,人生又苦短,不认真喝点真正好喝的,就浪费了。

(附上另一个高赞回答链接,外国人对白酒如何评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