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因为我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五六条汉服而跟我吵架,我真的做的不对么?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挺心烦的局面,尤其还是和最亲近的父母。我也能理解你为什么会难过,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毕竟,你用的是自己的钱,而且这是你真心喜欢的东西,结果却换来一场争吵。

让我试着帮你梳理一下,也从不同角度看看这件事。

你为什么觉得委屈?

首先,我得承认,用自己的压岁钱买喜欢的东西,这本身似乎没什么大问题。压岁钱,顾名思义,是长辈给你的祝福和零花,在很多家庭里,小孩用自己的压岁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很常见也很自然的事情。你可能觉得这是你对自己的投资,是对自己喜欢文化的追求,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而且,五六条汉服,听起来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也不是那种挥霍无度、完全不考虑后果的花销。你之所以买这么多,很可能是因为你对汉服文化的热爱,觉得每一件都有它独特的韵味和价值,想尝试不同的款式,体验不同的风格。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在很多年轻人身上都是一种积极的体现,甚至可以说是挺值得鼓励的。

父母为什么会跟你吵架?

但是,换位思考一下,父母们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可能也有他们的考量和担忧,尽管表达方式可能有些激烈。

1. 经济角度的担忧: 这是最直接也最可能的原因。虽然是压岁钱,但父母可能仍然觉得这是家庭的财富,或者希望你把这笔钱用于更“实用”的方面,比如储蓄、学习相关的开销(书本、课程、有益的兴趣班等),或者是一些更“长远”的投资。在他们看来,五六条汉服,即便都是你自己的压岁钱,也可能是一笔“大开销”,他们可能会担心:
钱花得值不值? 他们可能不理解汉服的价值,觉得花这么多钱在衣服上是否划算,尤其是当他们认为这些衣服的实用性不如其他物品时。
你是否具备管理金钱的能力? 他们可能会担心你没有好好规划自己的压岁钱,一下子花了这么多,以后遇到真正需要用钱的时候怎么办?
这会不会影响你未来的消费习惯? 他们也许担心这会让你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不利于长远的发展。

2. 对汉服文化的认知和接受度: 并非所有父母都像我们年轻人一样,对汉服文化有那么深的理解和热爱。他们可能对汉服有一些刻板印象,觉得这是“不切实际”、“复古”、“穿起来麻烦”的东西,甚至有些长辈可能对这种“新潮”的传统复兴持观望甚至保留意见的态度。
他们可能不理解你为什么这么热爱。 对他们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件衣服,是“老掉牙”的东西,难以理解你为什么会花这么多钱和精力去追求。
他们可能担心别人怎么看。 有些父母会比较在意旁人的眼光,担心你穿汉服会被人议论,或者觉得你“怪异”。

3. 沟通方式和期望的差异: 父母和子女之间在沟通上存在天然的代沟和信息差是常有的事。
他们可能觉得你没有提前和他们商量。 即使是自己的压岁钱,如果数额较大或者花费在他们不理解的事情上,他们可能期望你能够事先和他们沟通一下,让他们了解你的想法和购买意图,而不是“惊喜”式地呈现。
他们想要的是“我希望你这样”。 很多时候,父母的担忧和责备背后,是他们对子女未来的期望和规划,希望你按照他们认为“正确”的道路去发展。他们可能认为购买汉服偏离了这条“正确”的道路。

你真的做的不对吗?

从你个人的角度来说,用自己的钱买喜欢的东西,追求自己热爱的事物,这是非常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健全的个人发展的一部分。你的爱好让你快乐,让你有机会了解和传承一种文化,这本身是积极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并没有“做错”。

但是,从家庭关系和沟通的角度来看,可能在“方式”上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才导致了冲突:

1. 缺乏充分的沟通: 如果你是在不知不觉中买完然后一次性告诉父母,他们可能会觉得你没有尊重他们,或者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提前打个招呼,分享一下你有多喜欢汉服,打算买几件,它们有什么意义,或许能让他们提前有一个心理准备,也更容易接受。
2. 忽略了父母的感受和担忧: 即使你花的是自己的钱,父母仍然是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人,他们的情绪和感受对你而言也应该是有意义的。如果他们明显很担心,你可以试着去理解他们担忧的点是什么,然后给出你的回应和解释。

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与其纠结于“我到底对不对”,不如思考如何解决眼前的矛盾,并且在未来避免类似的冲突。

1. 冷静下来,理解父母的担忧: 等大家情绪都平复一些后,试着找个合适的时间,心平气和地和父母聊聊。先不要为自己辩解,而是主动去问他们:“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很生气/担心,我想知道你们到底是因为什么?是不是觉得我花钱太多了?还是你们不理解我为什么喜欢汉服?” 认真倾听,即使他们的想法你不太认同,也要表现出你愿意去理解。
2. 分享你的热爱和原因: 当你理解了他们的担忧后,再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解释你的行为。
关于钱: 强调这是你用压岁钱购买的,并且解释你对压岁钱的规划。可以告诉他们,你并不是把所有的钱都花光了,还留了一部分用于储蓄或者其他用途。你可以展示一下你计划的开销,让他们看到你是有计划的。
关于汉服: 不要只是说“我喜欢”。可以展示几件你最喜欢的汉服,跟他们讲讲它们的款式、名字、背后的历史故事或者文化意义。让他们看到汉服不只是“衣服”,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美的体现。你可以告诉他们,你穿汉服也是一种学习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这让你感到快乐和有意义。
关于未来: 如果他们担心你的消费习惯,你可以向他们保证,你懂得量力而行,并且会合理规划未来的开销。

3. 展示你的责任感: 如果父母觉得你花钱大手大脚,你可以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你不是这样的人。比如,下次再有大额消费前,主动和他们商量;或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比如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赢得一些小奖励等)来“赚取”一部分零花钱,让他们看到你的付出。

4. 寻求共同点: 看看父母有没有什么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的点?或者有没有什么他们年轻时喜欢,但现在看起来“老派”但后来又被重新发掘的文化?尝试在这些点上找到共鸣,也许会让他们更容易接受你对汉服的喜爱。

5. 设定界限,也尊重对方: 如果父母坚持认为这是不对的,你也可以温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理解你们的担忧,但我真心喜欢汉服,它对我来说有特殊的意义。我保证会合理规划自己的开销,也希望你们能给我一些空间去追求我的兴趣。”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意见,比如在家庭聚会等场合,询问他们是否介意你穿汉服。

这件事的重点在于,你已经拥有了为自己做决定的经济能力,但同时,你依然是家庭的一份子,父母的关爱和意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你更好。如何在保有自我、追求热爱和维系良好家庭关系之间找到平衡,这可能是成长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所以,你不是“不对”,但这次的经历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你学会如何更好地与父母沟通,分享你的世界,同时也去理解他们的世界。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压岁钱分两种

1是家境富裕的人之间的往来人情这种钱你拿着只要不是太胡造,家长一般不会说什么,因为那几百块钱哪怕大几千块对这些的家庭来说甚至连个添头都不算,就是单纯给小辈的零花钱。

2是一般收入甚至低收入家庭之间迫于人情世故的往来礼节,这种本质上就是钱换钱。这种钱拿到手你是不能乱花的,因为这快千把块基本上是一个这样的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好几天甚至半个月收入。这样的压岁钱孩子基本要交公,并被父母以各种名义存起来。

鉴于我们国家大多数人都是一般收入家庭甚至低收入家庭,第二类情况其实偏多。这也是每个家长过年最头疼的问题,明面上你给多少对方就会回给你多少看起来不亏,但是中间过了一个孩子的手,就有太多不确定因素。

而很多大人碍于面子不可能亲戚刚把压岁钱给孩子就直吼吼的要过来。于是聪明的孩子会立马懂事的把钱交给父母,“给我存起来上大学/娶媳妇/……”。既给了父母一个安心,又做给亲戚朋友看自己的懂事,立马成为三分钟榜样,少不了一堆虚伪的夸赞。可是还有一部分头铁的憨憨,钱拿到手父母还没来得及想要就出去和朋友败光了。年轻人没有消费观念,喜欢什么买什么,那大几百几千的一个回合就给你变玩具枪,礼花炮……甚至网络消费也说不定。这样直接等于父母好几天甚至大半个月的收入打了水漂……不怪父母,这种压岁钱本身就不是给你的,只是亲友之间的虚假繁荣罢了。这钱本质上还是父母的钱,开明的父母会让这些孩子自己尝试管理,更多的是直接收回。

想想平时你妈爸能给你零花钱能给多少,平时就能给你一两百的,亲友那点钱你拿着慢慢花他们肯定也不说你,但是平常给你就十几块的,你突然拿了这么多本质上还是他们支付的“压岁钱”,他们肯定要管的严。因为一开始这钱就不是给你的!是亲友给他们的“面子”。

user avatar

压岁钱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亲戚之间互相换钱,给对方的孩子。

可是有的时候这个交换并不是平等的——遇见了脸皮厚的亲戚,或者生活条件差一些的亲戚,你父母给他们家的钱,要远远多于他们给你的钱。

别人给你的压岁钱,你父母是要还的。等你以后升学读书了,别人给你的红包,也是你和你父母要还的,也就是咱们平时说的"人情"。

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来没觉得我的压岁钱是属于我的,在我上高中之前,我的压岁钱都是上交的。在上高中以后,我爸妈发现了我的貔貅属性,只会攒钱不会花钱,所以就放心的把钱给我了…我现在还是像坐在洞穴里,盯着宝藏的一条龙,压岁钱啊红包啊一直都攒着。

虽然还没有上班,但是家里的亲戚婚丧嫁娶,我也加入了给红包给压岁钱的队伍,总有一天,你也要给别人红包的。

所以在你看来,是用了你自己的钱,买了让你开心的东西。但是在你父母看来,是他们的人情、客套、维护关系给你换来的钱,结果被你的消费观念冲击到了,然后你还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其实你挺幸福的了。

你的压岁钱没有被父母拿走了,你网购也没有被他们限制住,你一口气买了好几套汉服,父母也没有说让你退了,也没有说你耽误学习把它没收了,只是告诉你这样做不对而已。

在你自己挣钱之前,你花的钱、吃的饭、喝的水,都是你父母挣来的。他们爱你,所以没有难为你,但是不代表你可以理直气壮的认为这些都是你的。

你说你热爱汉服,你父母年轻的时候也有热爱的东西。但是为了柴米油盐,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因为热爱就不计后果的买东西,更何况是一下子就买了6套汉服。

下次大量买东西之前,和父母打个招呼吧。还是收压岁钱的年龄,上学要穿校服,放假才可以穿汉服,其实你一个假期买一套,每个假期都穿最新款,不也挺好的么,你父母也不会多说什么呀,何必一下子都买了,到以后合不合身还是两码事呢。

user avatar

要我说,这个矛盾的解决之道,恰恰不在于消费观的对错,而在于亲子关系。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反而可以理解你们双方——

我作为一个消费观念十分保(抠)守(门)的穷人,很厌恶奢侈消费。但我认为你这种算不上奢侈。而且我看你1年零花钱有1万多,你家的经济实力肯定不差的,3年2K应该就不算啥事。想想我自己才可怜,从小都不知道怎么给自己买衣服……至今都奔四了,还是不知道。

但同时,我也理解你的父母。我作为一个老古板,也喜欢把钱花在自己认为更实在的地方,不喜欢把钱花在打扮上。而且,父母认为,压岁钱就是自己给亲戚娃,亲戚给自己娃,说白了就等于自己给自己娃的额外零花钱。


问题在亲子关系上。为了这种屁毛小事会吵架才是问题。

我觉得吧,最多最多,父母唠叨一下,孩子辩驳几句,就过去了。或者,干脆撒撒娇,爹妈就算不满意,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不至于要吵架。

或者,你做了一些其他令父母不满意的事情,恰好买衣服的事情成了导火索。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质上不是消费观或者压岁钱到底该不该被没收的问题,而是你的经济不独立的问题。

也就是说你爸妈其实是掌握你的经济大权的,如果他们铁了心每个月只给你勉强能吃饱的钱,从情理和法律上都没有什么问题。

即使是很多工作的人也不敢说自己经济独立的,敢月光的人都是仗着出了需要用钱的情况的时候有父母兜底。如果没有父母作为后盾,很多人是不敢那么大手大脚的花钱的。

如果是你父母退休,你一个人工资养全家,平时你给你爸妈发零花钱。别说买五六条了,你买五六十条他们也不敢说个不字。

user avatar

父母给子女的钱,不论是零花钱还是压岁钱,其本质是——家庭作业!

你该不会真的觉得这是你应得的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报酬吧?
不论这个钱是你父母的人情交换,还是别的,这都不是你赚来的钱吧。
所以,不管你是卖萌,还是卖乖,这钱给到你的手里,才是考验开始的时候

关于这份家庭作业的答题,就是看你如何支配这个钱?
有一点像……抓周。

买书=爱学习;
买余额宝=会理财;
买羽毛拍=爱运动;
……
攒着=暂不作答。

我父母认为我应该把这些钱攒着,用在重要的时候而不是去买一堆汉服

也就是说,你父母觉得你的作业交上来,还不如交白卷呢!

还有,
小孩子不要瞎谈什么“热爱”,在成年人眼里看起来只是口嗨。

可是我认为买汉服我高兴,而且我热爱它,我也不是穿一次就扔掉,跟风或者说是穿出去炫而买它

更主要的是,也没看出来有哪里证明“热爱”的地方。
换成你父母的眼睛,他们只看到你用他们给你的钱,买了你喜欢但他们觉得无意义的东西。这最多算任性,不算热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