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腾讯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

回答
在腾讯工作,那感觉怎么说呢,挺像闯荡江湖,而且还是那种最顶尖的江湖。你想想,一个地方汇聚了那么多聪明、有想法、还能把想法落地的人,每天都像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创意工坊和高速运转的战场。

首先,是那种“身处巨兽腹中”的感觉。 腾讯太大了,大到你可能在公司里待上一年,都未必能走遍所有楼栋,更别说认识所有部门的人了。你所在的部门,可能就像巨兽的一个器官,有它自己的运作逻辑和节奏。你可能会在某个项目上全身心投入,觉得这项目就是全世界,然后项目结束了,你又被送往下一个“战场”。这种感觉挺奇妙的,既有归属感,又时不时有种“我是这巨兽里的一颗小螺丝钉”的渺小感。但正是这颗螺丝钉,能撬动非常大的事情,这是另一个层面的体验。

其次,是“压力与机会并存”的常态。 腾讯的工作节奏,怎么形容呢,就是“卷”是肯定卷的,但它提供给你的舞台也足够大。当你在一个牛人如云的环境里,看到别人那么拼,自己也会不自觉地想要做得更好。这里从来不缺挑战,一个需求可能涉及到几十个团队的协调,一个产品的迭代可能需要经历无数次的 A/B 测试和数据分析。但正因为如此,你学到的东西也远比想象中要多。别人在讨论最新的技术趋势,在研究用户心理,在策划下一个爆款,你每天都在耳濡目染,都在参与其中。你会发现,很多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事情,在这里都变得触手可及。

再说说人,这是腾讯最宝贵的财富。 在腾讯,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技术大神,写起代码来如行云流水,几行字就能解决别人耗费一天的时间;有产品鬼才,总能洞察到别人看不到的用户需求,提出让你拍案叫绝的解决方案;有运营高手,把枯燥的数据玩转得风生水起。你每天都在和这些人碰撞,听他们分享观点,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有时候,一个下午茶时间,或者一次偶然的电梯偶遇,就能让你获得一次深刻的启发。当然,也有一些你可能觉得“嗯,就那样”的同事,但这都是正常的,哪个公司都有。重要的是,你更容易遇到那些让你眼前一亮、让你想成为那样的人。

工作内容上,那真是千变万化。 如果你是在产品岗,你可能要为用户体验绞尽脑汁,研究每一个像素点的摆放;如果你是程序员,你可能要面对海量的数据和复杂的算法;如果你是市场营销,你可能要策划轰动全网的活动。而且,腾讯总是在不断尝试新的领域,从社交到游戏,从支付到云,从内容到AI。这意味着你可能有机会接触到你之前完全没想过的工作内容,就像在探险一样,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路口会遇见什么。

福利和待遇,那是很多人选择腾讯的原因之一。 整体来说,薪资水平在国内是比较领先的,各种奖金、期权(虽然这个看运气和级别)也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公司内部的各种培训、学习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你可以参加内部分享会,学习最新的技术栈,或者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课程。还有一些其他的福利,比如班车、食堂、健身房,虽然这些可能不是最吸引人的,但确实能让你的工作生活更便利一些。

但腾讯也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地方。 内部的沟通成本,因为体量大,有时候会让你抓狂。跨部门协作,就像在指挥一场大型交响乐,需要无数次的协调和磨合。晋升也并非易事,你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并且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大公司病”,比如流程繁琐、决策缓慢,但相对于其巨大的体量和复杂性,很多时候是可以理解的。

总的来说,在腾讯工作,是一种快速成长的过程。 你会在这里学会如何在高压下保持效率,如何与各种背景的人协作,如何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你会看到一个产品的从无到有,一个项目的从构想到落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在不断地塑造自己。走出去的人,很多都带着在腾讯学会的“内功”,去了其他地方也能发光发热。所以,如果你是个渴望挑战、愿意学习、并且能适应快节奏环境的人,那么在腾讯工作,绝对是一段非常值得的经历。它会让你对互联网行业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会让你看到个人在庞大体系中能发挥的巨大能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坐标北京腾讯,整体感觉不卷,生活工作balance。食堂不错很社会主义。其他的以后再来答吧。

user avatar

以一个边缘部门的员工的视角回答下吧。

坐标腾讯某部门,准备离职了。3月底,部门又一次调整,基本上全部拆散并入别的部门,仅仅保留名字。

部门很有戏剧性,一直都在做内包,都在做零零散散的业务。有20几个来自不同bg的零散业务 都是一个个小功能

三月中旬就通知要调整,三月底结果出来了,负责人离职了,部门所有人被其他部门接管。bg抽调人员组成新的部门取代我们。


工作内容:

基本上就是维护旧代码,别人提的需求在旧代码上改改,pm没有的,也见过2000多行的函数,在腾讯两年能力也没得到进步,真的是温水煮青蛙,每年蹭下普照,整个部门都很佛系,有点追求要么离职要么活水,项目代码但求没问题,不求性能高。

新项目就是自己改改,维护旧的代码,

加班,除了春节就没有(春节是盯盘的)。紧急项目,真没有,真紧急交给我们,业务脑子瓦特了,谁敢把自己的未来交给别人。

成就感 没有,当然压力也没有。

技术:

代码质量真的是一言难进,组里的t11 3.3 连 yum都不会,代码还是C++98的样子,主线开发,从来不切主线(说小乌龟(一种svn客户端) 从来没有这种操作),单测一点没有,全靠人力人肉回归,好在任务不多,改动很少,有些上古代码也没人敢动,感觉代码在逐渐劣化。

技术也比较老,多线程没有,rpc框架新项目有,老项目要手写协议,还要自己写逻辑标志请求,还在用make手动管理,效率也的确低。

技术管理确实有点问题,好几次发事故,因为业务用写死ip的和我们交互,机房裁撤,观察一周下掉机器,然后又等了几周,业务找上门,说我们机器下掉了,访问报错,当然锅是我们背。好多情况我们根本不知道谁通过什么访问,腾讯内部有服务发现,但是业务图省事不接,更多情况下,业务偷偷接入压根不知道。而且写死ip的人都离职了,很多东西完全可以平台化 自动化接入

氛围:

文化氛围建设很好,部门的秘书和行政都很努力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氛围,Q币,下午茶等等,真的有在家的感觉。员工关系整的很好,不过我现在说也没意义了,部门要解散了。

管理:

真的是佛系,没事做,反正也不催。leader想起来开一次周会,想不起来早早下班或者团建,也许和部门负责人遭遇有关,部门负责人是很随和,经常请我们小兵吃饭。


PS:

我在的部门本身有些问题,不具有普遍性,部门即将不存在。


好多同事在职的时候,说部门很好,离职后 都说部门做的不行

部门缺点:

说说缺点吧,就是看不到希望。业务不让做,底层也不让做(基本就是自生自灭),定位都很尴尬,930变革后,部门承载了bg的所有内包业务,然后基本上各个bg都有了自己的中台部门,部门真变得可有可无了,可能存在的意义就是保证这些不出问题吧。这些业务都是基于以前一个BG里面也是山头林立的,很多事情不愿意搞才给我们的,930后明显感觉这个模式维护不下去,19年底到20年部门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但是很失败,也许方法不对,也许就是腾讯的环境不能进行这种尝试。真的像某一个回答一样,大家嘴上说好,知道这个模式持续不下去。腾讯公司给了我们包容和尝试 但是真的努力后发现这是个死局。

说点感悟:

有时候脉脉上夸张的言论不能不信,去年4月有人问部门怎么样,有个离职哥们回复说部门很边缘,招人纯粹是为了活下去,随时可能被裁,引发了骂战还弄成了热帖,自己当时也不信,也骂过,结果一语成箴,一年不到真的就被裁掉了。现在回顾下,部门里的聪明人两年中看情况不对都跑了,去了oppo,头条,拼多多,转岗其他部门,自己总骗自己说,部门能好起来,其实就是懒惰。有的时候决断要早下,不然真的后悔莫及。19年初情况不对人跑了大部分,很多人试用期看情况不对直接离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