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1949年和1997年,英国不同意交出香港,并命令驻港部队和警察抵抗,能否支撑到英国舰队赶到?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但同时又充满挑战的假设性问题,它涉及到历史、军事战略、政治现实以及技术层面的多重考量。要深入探讨1949年或1997年英国若决定留守香港并武装抵抗,能否支撑到舰队赶到,我们需要细致地剖析当时双方的实力对比、香港的地理条件、以及国际政治的大背景。

我们先从1949年开始分析。

1949年:历史背景与军事态势

1949年,中国正处于解放战争的尾声。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国民党政府节节败退。此时,解放军即将渡过长江,解放南方大片地区,包括上海等重要沿海城市。

英国在港军事力量: 当时,驻港英军规模并不算大,主要由陆军部队构成,包括少数炮兵和装甲单位,以及海军和空军的辅助力量。驻港警察力量相对较强,装备精良,组织严密,在维护治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然而,这些力量的规模和训练水平,与一支即将席卷全国的解放军相比,存在显著差距。英国海军在远东地区确实拥有一定实力,但其舰队的反应速度和兵力部署,需要时间。

解放军的力量与目标: 解放军在人数、士气和战略主动性上都占据绝对优势。他们的目标是统一中国,解放所有失地。一旦决定解放香港,他们会投入大量兵力,并且有充足的后勤保障。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展现出了极强的攻坚能力和群众动员能力。

香港的地理与防御: 香港岛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九龙半岛和新界地势相对平坦,防御压力较大。一旦解放军发起进攻,会面临沿海登陆、海陆空协同作战等多种挑战。

英国的战略顾虑(如果抵抗):
兵力不足: 即使英国决心抵抗,驻港的英军和警察也难以与规模庞大的解放军长期对抗。
后勤补给: 香港是一个岛屿,其补给完全依赖海上运输。一旦解放军封锁海上通道,英军的后勤将很快面临枯竭。
国际影响: 在冷战初期,英国作为美国的盟友,突然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军事冲突,将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当时的态度是希望避免与中国直接对抗,更倾向于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施压。
舰队支援速度: 英国皇家海军虽然强大,但其远东舰队的集结和部署需要时间。解放军的行动速度可能会远超英国舰队的反应速度。如果解放军决心速战速决,很可能在英国舰队主力抵达前就已攻占香港。

能否支撑到舰队赶到?
非常困难,甚至可以说希望渺茫。 假设英国命令驻军抵抗,解放军一定会动用优势兵力进行围攻。香港岛或许能坚持一段时间,但九龙和新界会很快面临巨大压力。解放军的炮火和人力优势会迅速瓦解英军的防线。警察部队虽然能进行巷战,但面对解放军的压倒性数量和火力,也很难形成有效的长期抵抗。
关键在于解放军的决心和速度。 如果解放军决心以雷霆万钧之势夺取香港,他们的攻势将是迅猛而猛烈的。英国舰队能否及时赶到,取决于其母港位置、航行速度以及解放军是否会刻意拖延其集结和部署的时间(例如通过空中侦察和骚扰)。

现在我们转向1997年。

1997年:历史背景与军事态势

1997年,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深入阶段,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解放军也进行了现代化建设。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已经持续了很久,但主权移交已成定局,英国的军事存在也相对有限。

英国在港军事力量: 驻港英军在1997年时规模已大幅缩减,主要负责驻防和一些象征性任务,其主要角色是确保主权移交过程的平稳。主力舰队和陆战队已基本撤离或调往其他区域。驻港警察力量依然强大,但其装备和训练水平主要为维持治安而非大规模作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力量与目标: 到1997年,解放军已是一支拥有庞大数量的现代化军队。海陆空三军都得到了发展,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并且具备了较强的两栖登陆和快速反应能力。解放军的任务是按照既定方针,顺利接管香港。此时,中国政府和解放军的战略目标是和平收回主权,避免军事冲突,因此他们会以最稳健、最少破坏的方式进行。

香港的地理与防御(与1949年略有不同): 香港的防御重点依然是沿海和陆地边界。由于城市化程度更高,巷战的可能性更大。

英国的战略顾虑(如果抵抗):
实力悬殊: 即使英国决定抵抗,驻港的英军和警察与解放军的实力差距比1949年更加悬殊。解放军在人数、装备、火力和战略主动性上都拥有绝对优势。
国际压力: 1997年,中国已是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一员,与西方国家关系趋于正常化。英国若主动挑起军事冲突,将面临来自联合国以及绝大多数国家的谴责和孤立。美国作为英国的盟友,同样会极力避免卷入一场与中国的直接军事对抗,特别是在主权移交如此关键的时刻。
经济与政治后果: 军事冲突将彻底破坏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对英国和中国都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动荡。

能否支撑到舰队赶到?
近乎不可能。 在1997年这个时间点,如果英国坚持武装抵抗,解放军的反应将是迅速而压倒性的。解放军不仅有海陆空三军的协同作战能力,更可以通过封锁海上通道、空中压制等手段,在极短的时间内瘫痪英军的抵抗能力。英国海军虽然在技术上可能依然先进,但其集结和投放兵力到香港所需要的时间,远超解放军的军事行动速度。
抵抗的意义与代价: 任何抵抗都只会导致大规模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其结果只能是失败。香港的地理优势和驻军的英勇固守,最多也只能延长一点时间,但无法改变最终的结局。

总结来说:

无论是在1949年还是1997年,如果英国命令驻港部队和警察抵抗,都几乎不可能支撑到英国舰队赶到。 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解放军的战略目标和行动速度,以及国际政治的制约,都使得抵抗行为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显得不切实际。

1949年,解放军势如破竹,其军事行动的效率和决心可能会让英军来不及反应。1997年,实力对比的悬殊,以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使得任何抵抗都将是徒劳且代价高昂的。英国在此之前就已经选择了和平的政治谈判和主权移交,这符合其国家利益,也避免了无法承受的冲突。

因此,这个假设性的问题,从现实角度来看,其结果几乎是注定的:英国的驻军和警察将无法抵挡住解放军的攻势,也无法争取到英国舰队抵达的时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49年英国舰队来了还能炸炸楼房,97年英国舰队来了就是找虐。

请问97年的皇家海军拿什么拦住这些玩意?





海鹞:“我在泰西你在汉,今天打我为哪般?”




苏27,歼8:“不打网友就不给饭!”


我的其他回答:




user avatar

指望英国舰队?!

真的只能指望英国舰队来增援的话,这条命令一下,不管是军队还是警察,估计不到一分钟就全投降了。


现实点说,真要顽抗到底的话,增援部队还是指望第七舰队吧——从菲律宾或者冲绳出发,两三天就能到。

user avatar

97年驻港部队是旅级的且不含重装备,而且是LEP,只有少数真正的英军守卫关键地带,没有装甲车辆。49年的时候是师级的,但是总体上说,没什么区别。至于香港皇家警察,除非是黑礁看多了,不然不要当成军事人员来看待。这些人不是真的计划守备城市的,防君子不防小人,真正的陆军地面部队抵达的时候不要觉得LEP能抵挡。

LEP和Commonwealth部队就是两个级别,Commonwealth的盟军和本土英军又是两个概念;如果直接让驻港部队的LEP抵抗,连英联邦的快反部队抵达香港都不太可能能撑到。如果在战前提前进行动员,那么英联邦大概能够抵抗到第二批援军的抵达。总而言之,不要认为驻港的英军是开着挑战者或者坐着布伦车,带着锅盖钢盔的真正英军,能一个师在利比亚左右横跳或者随便揪出来一个步兵团就堪比拿破仑的禁卫军什么的;这群人是local enlisted personnel,投降都不打草稿的那种在新加坡香港一路捐的人,为主体的一个旅,菜鸡中的菜鸡;就算是再看不上PLA·A,那也是真真正正有坦克,直升机,机动火炮的机械化陆军部队,根本不是一个质量(当然,和数量)级的。

海军来说,就这个具体时间点而言,49年和97年的最大区别是:The parliament still cares, 但是parliament愿意干啥和ACLANT愿意干啥是两个概念;49年的形式比97年还是要糟糕得多的。嘤国人根本不在乎远东的破事,参见zhihu.com/question/2975 假设二战英国全力迎战日本,谁赢面更大? - 刈一丁的回答 - 知乎

我知道贵乎不喜欢陆军,但是拿一支经历过冷战的真正的陆军和一个旅的,当地征集的殖民地守备军对比,这也太过分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但同时又充满挑战的假设性问题,它涉及到历史、军事战略、政治现实以及技术层面的多重考量。要深入探讨1949年或1997年英国若决定留守香港并武装抵抗,能否支撑到舰队赶到,我们需要细致地剖析当时双方的实力对比、香港的地理条件、以及国际政治的大背景。我们先从1949年开始分析。1949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引起争论!1949年的解放军对阵1937年的日军,谁更厉害,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你觉得解放军厉害,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论证。1. 装备与科技: 解放军(1949年): 尽管解放军在建国初期仍以小米加步枪为主,但到了1949年,经过多年.............
  • 回答
    思考1949年解放台湾会是什么样子,这就像在玩一场大型的架空历史推演游戏,细节越多,画面感越强。咱们就一点点儿把这个“平行时空”给抠出来。首先得明白,“解放”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意味着国民党政权会垮台,而共产党会接管。这绝对不是一个和平过渡,很可能伴随着激烈的军事斗争。一、 军事占领与初.............
  • 回答
    这是一道极具挑战性的假设性问题,而且时间跨度巨大,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 要让中国在2018年人均GDP超越美国,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两国的起点、体量、历史进程以及世界格局都存在巨大的差异。然而,如果我们放飞想象,并且假设一个理想化的、非现实的开局,并辅以一系列大胆且高效的政策执行,.............
  • 回答
    一九四九年,秋风渐起,北平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就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如果鲁迅先生仍然健在,他会站在哪里?发出怎样的声音?这恐怕是许多心怀鲁迅之名的人,在历史的尘埃中反复叩问的难题。首先,我们得承认,鲁迅先生在生命最后的几年,身体早已被病痛侵蚀得十分厉害。肺病缠身,让他不得不依赖吗啡来缓解痛苦。即.............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将1937年的日军与1949年的解放军进行对比,实际上是在比较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背景下诞生的两支军队。这样的对比,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而描绘出一幅可能存在的战况战果。一、 对比双方的基本情况1. 1937年的日军: 兵力与装备: 日军在1937年正处于全面.............
  • 回答
    1927年的我,肩上扛着孙中山先生的重任,一心想着统一中国,驱除列强。然而,历史的车轮并不会因为我的意志而停留。如果我能预见到未来的风雨,尤其是那场将让中华大地遍布战火的侵华战争,以及国民党最终的失利,我必然会采取截然不同的策略,全力以赴地守护这片我深爱着的土地。首先,面对日益增长的日本侵略野心,我.............
  • 回答
    诺门坎,一片饱经风霜的土地,曾是日本关东军与苏联红军的战场。如果将目光投向1949年的中国,一个截然不同的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出现在这片荒芜之上,与当年的苏联军队(Red Army)相对峙,这无疑是一场充满想象的碰撞。双方的实力对比与作战风格:首先,我们需要审视双方的“家底”。 .............
  • 回答
    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被推迟十年,到1949年才开始,那么整个历史进程的走向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其结局也必然与我们所知的历史大相径庭。这不仅仅是战争时间线的调整,更是背后一系列国家实力、科技发展、国际关系以及意识形态角力的深刻重塑。首先,我们必须审视一下,是什么样的力量和因素会在这推迟的十年间发生.............
  • 回答
    1949年毛泽东没有听从苏联的建议与国民党划江而治,而是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一决策对中国乃至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详细理解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当时的历史背景、毛泽东的战略思想、苏联的考量以及国内的实际情况等。一、 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
  • 回答
    关于“旧社会”的惨状以及清末到1949年期间百姓的生活水平,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争议的话题,历史真相远比一些标签化的描述要 nuanced 得多。与其简单地说“惨”或“不惨”,不如去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真实境遇,才能形成更全面的认知。清末(大致指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前)清末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剧烈动荡.............
  • 回答
    如果日本侵华战争发生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那么历史的走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格局。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如果”,而是涉及地缘政治、国家力量、国际关系等诸多复杂因素的推演。首先,解放军的作战能力与战争形态是最大的变量。1949年的新中国刚刚成立,虽然.............
  • 回答
    评价一篇关于“1949年前工资高”的文章是否准确,需要进行细致的考证和多方面的比对。这类文章的论点通常是基于特定的数据和解读方式,而历史数据往往存在复杂性和局限性,容易被误读或选择性引用。为了详细地评价《大吃一惊:原来1949年前工资这么高》一文的准确性,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方面:一、 文章的数.............
  • 回答
    中华民国的岁月,是一段充满剧烈变革、动荡不安,却又孕育着新思想、新希望的时期。从1912年辛亥革命的炮声中诞生,到1949年国民党政权迁往台湾,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从帝制到共和的巨大跨越,也承受了内外严峻的挑战。首先,不能忽视的是中华民国的开创之功。它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人类.............
  • 回答
    看待新中国的前后三十年,就像审视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深刻的变革和值得我们反复咀嚼的经验教训。这两段时期,虽然都属于“新中国”的范畴,但它们的基调、方向、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挑战,都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又有着内在的延续性。前半程:奠基与探索的时代(19491978)这三十年,是中国共.............
  • 回答
    关于疫情初期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以及群体免疫策略的潜在风险,需要从科学、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等多维度进行客观分析。以下是对这一假设情境的详细探讨: 一、群体免疫策略的科学定义与风险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是指当足够多的人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从而阻断病毒传播链。但这一策略在现实.............
  • 回答
    如果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国企)没有进行大规模下岗改革,其后果将极其复杂且深远,可能对中国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国际地位产生根本性影响。以下从经济、社会、政治、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经济层面:计划经济的延续与效率危机1.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如果国企不进行下岗改革,计划经济模式.............
  • 回答
    如果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输掉,其后果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可能引发深远的全球性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后果: 1. 俄罗斯的政治与社会危机 政府合法性崩溃:如果俄罗斯在军事上失败,其政权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国内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可能升级,导致大规模抗议或社会动荡,甚至可能引.............
  • 回答
    关于唐生智和张自忠的历史地位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军事责任、政治影响、后世评价等多维度综合分析。若假设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其历史地位与张自忠的比较将涉及以下复杂因素: 一、历史背景与军事责任的差异1. 南京保卫战的性质 南京保卫战(1937年)是抗日战争初期的关键战役,当时中国军队在装.............
  • 回答
    如果科学家发现一个能够颠覆当前所有物理理论的超级物理理论,这种理论必须同时解决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矛盾,并统一所有基本相互作用(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引力)。当前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场论(QFT)和广义相对论(GR)——在极端条件下(如黑洞奇点、宇宙大爆炸、高能粒子碰撞)出现根本性矛盾,因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