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1937年的日军面对的是1949年的解放军,会有什么样的战况战果?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将1937年的日军与1949年的解放军进行对比,实际上是在比较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背景下诞生的两支军队。这样的对比,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而描绘出一幅可能存在的战况战果。

一、 对比双方的基本情况

1. 1937年的日军:

兵力与装备: 日军在1937年正处于全面侵华战争的初期,其陆军精锐力量尚未完全投入,但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训练有素的士兵和相对先进的武器装备。陆军拥有强大的炮兵、装甲部队(虽然数量不多,但性能优于当时的中国军队)、空军和海军支援。其步兵的训练水平、战术素养和战场纪律都相对较高。
战略目标: 目标是速战速决,通过占领中国主要城市和交通线来迫使中国投降。他们有明确的作战计划和高度集中的指挥体系。
作战经验: 经过了包括在东北和华北的多次军事行动,具有一定的实战经验。
士气与信仰: 受到军国主义思想的鼓舞,士兵普遍具有较高的士气和“效忠天皇”的狂热精神。
弱点: 战争初期,后勤补给线相对较长,兵力相对分散;战略上存在冒进倾向;对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估计不足。

2. 1949年的解放军:

兵力与装备: 到1949年,解放军(其前身为八路军、新四军、东北野战军等)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拥有百万大军的庞大军事力量。其装备以缴获的日军装备(尤其在东北)、国民党军队的装备以及部分苏制装备为主。虽然与日军相比,单兵装备和重型装备(如坦克、飞机)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差距,但其整体数量优势明显。
战略目标: 推翻国民党政府的统治,解放全中国。其战略为战略进攻,重点是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夺取战略要地。
作战经验: 经历了长期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尤其是在运动战、攻坚战和政治动员方面。
士气与信仰: 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鼓舞,拥有高昂的革命斗志和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其政治工作和思想动员是其重要优势。
优势: 拥有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兵员补充和后勤保障相对更有韧性;在战略战术上更加灵活,善于利用地形和群众运动;指挥体系更加统一和高效。
弱点: 尽管有缴获和援助,但重型装备和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如日军;基层官兵的单兵素质和训练水平可能存在差异;大规模的协同作战能力仍在提升中。

二、 可能的战况推演

如果将这两支军队置于同一时代背景下进行较量,战况将非常复杂且充满变数。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分析:

1. 战略层面:

日军的战略: 1937年的日军会期望继续其速战速决的战略,试图通过占领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来迅速瓦解解放军的抵抗。他们会试图利用其炮兵和空军优势,对解放军的集结地进行打击。
解放军的战略: 解放军则会继续采取其经典的“运动战”和“人民战争”的战略。他们不会拘泥于阵地战,而是会利用广阔的地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对日军进行分割、围歼。他们会避免与日军的精锐部队进行大规模的正面硬碰硬,而是选择在有利的时机和地点,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日军的一部分,然后迅速转移。
可能的较量: 日军可能会在初期取得一些战术上的胜利,占领一些城市,但难以实现战略上的决定性胜利。解放军会利用其对中国地形的熟悉和人民的支持,不断消耗日军的兵力,拉长其补给线,并伺机进行反击。

2. 战术层面:

战场对抗:
野战: 在开阔地带的野战中,日军的炮兵和装甲部队将具有明显优势。解放军可能会遭受较大的伤亡,尤其是在初期。然而,解放军会利用其“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试图通过迂回、穿插和伏击,分割日军的作战单位,然后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歼。例如,解放军可能会利用其大量步兵,在复杂地形中绕过日军的重火力点,迂回至其侧翼或后方,切断其补给线,然后发动突袭。
城市作战: 在城市作战中,解放军将面临日军强大火力支援的挑战。但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攻坚经验,并且会利用城市的地形进行巷战,消耗日军的兵力。日军在占领城市后,由于解放军的游击战和攻势,也难以稳定控制。
装备对比下的应对: 虽然日军的坦克、飞机、大口径火炮在技术上更先进,但解放军会通过战术上的灵活运用来弥补装备上的差距。例如,他们可能会利用土木工事、反坦克壕沟、破障器材,甚至用步兵携带的集束手榴弹、土制燃烧弹来对付日军的坦克。对于日军的飞机,解放军会努力在地面上摧毁机场,或者利用野战防空火炮和轻武器进行有限的抵抗,并且会尽量利用夜间和恶劣天气进行行动,以避免空袭。
兵力运用: 解放军会强调“人海战术”和“兵海战术”,利用其庞大的兵力对日军进行持续的消耗和压力。而日军虽然兵力精锐,但数量上相对有限,一旦被解放军分割包围,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政治动员与情报: 解放军在政治思想工作和宣传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能够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情报、支持作战、阻碍日军行动。而日军则难以获得中国人民的支持,甚至会面临敌对。

3. 战果分析:

战略层面:
日军无法速胜: 1937年的日军将无法实现其速战速决的战略目标。尽管能在局部战场取得胜利,但无法彻底击垮解放军。
战线漫长且消耗巨大: 日军的战线将被迫拉长,其精锐兵力将不断被解放军的运动战和消耗战所牵制和削弱。后勤补给将成为巨大的难题。
解放军的战略优势: 解放军将能够通过持续的战略进攻和战役歼灭,逐步削弱日军的作战能力,并最终迫使其战略陷入被动。
战役层面:
歼灭战的可能性: 在一些战役中,如果解放军能够成功地调动和集中兵力,是有可能对日军的局部部队形成优势兵力并将其歼灭的。例如,在东北的林海雪原或华北的丘陵地带,解放军可以利用地形优势,设置埋伏,对日军部队进行围歼。
消耗战的胜利: 更可能出现的是,解放军通过大量的消耗战,逐渐磨损日军的兵力和物资,使其维持占领区的成本过高,最终难以维持。
战果总结:
日军可能占领更多城市和地区,但难以完全控制: 凭借其装备优势,日军可以在初期推进并占领一些重要的城市和战略要地。然而,由于解放军的持续骚扰和战略反击,日军将无法巩固其占领成果,占领区将成为其不断被消耗的区域。
日军将遭受巨大伤亡,但其精锐部队仍有较强的战斗力: 日军的伤亡会比在中国战场上对付装备落后的国民党军队更大,但其精锐部队的战斗素质仍然很高,能够支撑较长时间的作战。
解放军将付出同样巨大的代价,但能够实现战略目标: 解放军也将承受重大的伤亡,尤其是在与日军重装备的对抗中。然而,凭借其数量优势、人民支持和灵活的战术,解放军能够最终耗尽日军的实力,实现其解放中国的战略目标。
战争可能演变成一场持久的消耗战,甚至比史实上的抗日战争更为残酷: 这将是一场更加不对称的战争。日军会试图用其装备优势来弥补兵力劣势,而解放军则会用其人数和人民战争的优势来弥补装备劣势。最终,胜利很可能属于拥有更强韧性和更广阔战略纵深的解放军。

三、 影响战争走向的关键因素

装备与技术: 这是日军最大的优势,也是解放军最大的劣势。日军的坦克、飞机、重炮将对解放军造成严重的威胁。
人民支持: 解放军拥有强大的人民支持,可以提供兵员、情报、后勤和人力支援,这是日军无法比拟的。
战略战术的适应性: 解放军的运动战和人民战争战略非常适合在中国的广阔土地上与日军周旋,而日军的速战速决战略将难以实现。
政治动员能力: 解放军强大的政治工作能够维持高昂的士气和坚定的信念,而日军的军国主义思想在面对巨大的牺牲时,也可能出现动摇。
国际环境: 虽然这是一个假设性的对比,但如果将时间线拉长,国际局势的变化(如二战的爆发)也可能对战局产生影响。

结论:

如果1937年的日军面对的是1949年的解放军,战争的走向将不再是日军单方面的压倒性优势。尽管日军在装备和初期战术上可能占据一定优势,但1949年的解放军拥有百万大军、丰富的实战经验、高昂的士气和强大的群众基础。

最终的战果很可能是:

日军无法速胜,战争将演变成一场残酷的、长期的消耗战。
日军将占领部分地区,但难以巩固和控制,并将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被不断削弱。
解放军将付出巨大的代价,但凭借其人民战争的战略和战术优势,能够最终耗尽日军的实力,达成解放中国的战略目标。

可以说,1949年的解放军,在经过了长时间的艰苦斗争和发展壮大后,已经具备了能够对抗1937年日军精锐部队的实力。这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对比,更是战略思想、组织能力和人民支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人不明白解放军(尤其是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的解放军)真正恐怖之处――她喵的最强的根本不是战斗力!而是生产力!

不要小看了1949年的解放军(毕竟1950年就能刚美军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单纯的军队,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她就是伪装成军队的国家。

这支军队不是要靠别人养着的赔钱货,相反,她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她是一个涵盖了政工,指挥,医疗卫生,群众工作,施工,科研,生产,农林水利,交通运输,管理,教育等等领域的一个超级大集体,bug级的托拉斯。她不光管打仗,还管生产生活,她有人有枪有地有厂,她不仅体现战斗力,更是直接掌控了生产力。这支军队本身就意味着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说法――军队支援地方建设。

也就是说,军队要向地方派干部,还要把军队所属的军垦农场,工厂,医院,学校,科研单位移交给地方,支援当地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

这支军队掌握的资源丰富到超出一般人想象。日本如果面对的是1949年的解放军,它实际上面对的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以这支军队为脊梁的整个国家,一个真正被组织,动员,整合起来的国家。

这支军队特殊就特殊在不仅是战斗队,同时还是生产队,也盛产精英领导集团,以这支军队为内核,整个国家会迅速凝聚成一台严丝合缝的机器。

只要这支军队能在初期扛住日本的海空军(尤其是海军),避免大兵团的日军从朝鲜半岛长驱直入(可前出到朝鲜境内,以自己擅长的山地战抵御日军入关),那东北,华北就不会丢(如果题主所指“侵华之初”是卢沟桥,那就死保华北不丢,同时支援东北沦陷区的反抗甚至朝鲜的敌后游击战),日军就难以长驱直入中国腹地。另一条战线,阻止日军从沿海登陆(会很费心,牺牲也会较大)。

但是,一旦开头扛住了,随着五年计划的开展和阶段性成果……

日军很快就会知道“死”字怎么写!

――――更新分割线――――

这段时间,评论区很热闹,不少人持悲观态度,我索性尽力推演一下,讲清楚为什么我持的是乐观态度。

首先,我们大的战略方向和目的要搞清楚。一方面,我们要反对左倾的速胜论,不要幻想毕其功于一役,速推日本下海甚至进攻本土,这不现实,因为49年的解放军还存在明显短板(海空军),且基本属于“一次性消耗品”(37年的格局,东北工业基地在日本人手上,解放军缺乏战略大后方)。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反对右倾失败主义(废话,天降几百万大军,就好比P社游戏开局用了修改器,还是有折腾几下的本钱)。

那么,具体说来,怎么操作呢?

一条核心原则――尽快利用手头的大军尽可能多的扩充势力范围,控制更多资源,急速恢复生产,打防守反击。

为便于证明我对情况的乐观预估,我们先假设1937最困难的开局――37年12月31号,华北基本丢了,东北也已经被日军经营数年,急切间未必能一鼓作气攻下(即便不考虑敌人的防御作战能力,单单是长距离大地域的大兵团机动都会产生海量的消耗和装备磨损),在这种开局即面临限制的前提下,看看可以怎么做。

1.先灭军阀(含凯申的中央军阀)!老子打日军有困难,难道还打不过你们!?老子现在可不是被你们追着打得要“长征”的红军!老子有几百万大军!穿越来的!开了挂!老子要四面出击!委员长的武汉(汉阳兵工厂),我的!江西,我的!我红军又回来了!湖北湖南陕西山西四川安徽,我的!新疆,我的(马家军乖乖受死!西路军的仇该报了)!外蒙古,我的!西藏(看情况,高原作战难)。江浙,我的!委员长的老巢又怎样?地主财阀去死!广东广西,打(要注意!白崇禧李宗仁有真本事)!山东和山西(尤其是太原,有闫老西的兵工厂),如果实力允许,趁日本人占领时间不长,统治不稳(相对于东北),抢回来!总之,一开局,要多占地盘。

但是,要注意,即便是四面出击,至少要保留30万的解放军作战略总预备队,以防万一嘛)。还有,之所以连凯申也一起打,主要是因为他主观情绪和士气弹性太大,一旦发现打不过开挂的共军,有可能直接就投降日军了,这些地盘与其让他一夜之间让给日本人,还不如给tg,就算反复拉锯战也没那么快让日本人吞下去安心消化吧?东北的悲剧不能重演!

2.急速,不要命的恢复生产(特别是军工)并加紧土改(放心,几百万大军作为后盾,不是地主老财扛得住的)!注意!生产方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飞机,坦克之类的重装备就别想了(反正我们短时内也凑不够开得动它们的油)!军舰也不用想了(那不是一时半会儿搞得出来的)。要优先生产步枪,机枪,迫击炮,掷弹筒,反坦克炮(都不用大口径的,37炮都够了,要是连这个都有困难,就和苏联交易并仿制反坦克枪),75山炮,92式步兵炮,高射机枪之类的,各路工程技术人员卯足了劲生产建设或是出去探矿。

有这些家伙,足够把共军维持在强化轻步兵的水准(上述好多装备,即便缺乏驮马,分解拆卸之后肩挑背扛也能用)。37年的日军再牛逼,还能强得过朝鲜战场的美军?还能强得过钢铁洪流的苏军?老子几百万穿越过来的解放军做种子,再扩充一下兵员,加强武装和训练,齐装满员,步枪机枪迫击炮山炮步兵炮反坦克炮(枪)都有,土工作业合格,防御工事齐备,人民群众被组织起来,你日本人来进攻一个试试!

你要老子跨海进攻确实高难度,海陆空立体作战确实玩不转,但防守呢?尤其是内陆山岳地区的防守呢?能抵消不少日军的海空军优势(相对于淞沪会战)吧?来啊!吾等手中的枪炮已经饥渴难耐了!太君好雅兴,不如切磋一把?就鬼子那种豆丁坦克,臭不要脸也想cos苏联的钢铁洪流?呸!老子扛着反坦克枪都能打得你寸步难行!还想“几个日本浪人扛着面旗子就占领一座县城”?还想玩“炮兵轰完步兵冲”?还想日军长驱直入中国腹地?门都没有!当初是因为军阀们一盘散沙拉稀摆带让你们占了便宜,你当老子没枪没炮?从现在开始,你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只要老子守得住,你鬼子打这场仗就是血亏!

3.作战略大反攻的部署。要拉军队到华北,东北前线扛线,对峙(根据地内部的土改,剿匪好说,关键是外线不要让日军轻松坐大)。但凡有一点机会就要进攻。就算没有长驱直入的实力,拉锯蚕食的本事总有吧?以防线为依托,作短距离突击总做得到吧?同时辅以多路渗透,接触并支援沦陷区内的抗日武装。就是要用这种手段给鬼子造成战略态势上的压力,逼迫他们为维持战局投入过多资源,加速其破产崩溃。

在这种态势下,日军必须做出抉择。如果抽调大量兵力去前线对峙,则沦陷区内空虚,减轻敌后抗日武装压力,如果兵力优先用于弹压沦陷区内的反抗,则前线吃紧,如果两条线都舍不得丢,则荷包吃紧……

至于反攻啊,国际态势啊,内容比较多,先暂且不表。

不要被鬼子吓破了胆,他们的“强”,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破碎松散的中国的“弱”衬托出来的。远的不说,就说鬼子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修炮楼,这种荒诞剧也就在中国上演,这不就是欺负土八路没枪没炮么!否则,就他们那种砖木结构的豆腐渣工程,迫击炮,步兵炮,37炮……你觉得那玩意儿能扛得住上面哪几种武器的攻击?

总而言之,有几百万穿越的解放军为外挂,多占地盘,迅速“统一接管”,局势绝对焕然一新!

――――再更新――――

即便是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不带武器装备穿越,局势仍然是乐观的。

彼时的解放军有组织有纪律,也在长期的斗争中培养了各类人才,人力资源比起各路军阀明显强了不少。

穿越过去第一大招:分流。

部队人员分别安置,有的转业到地方,充实到行政,管理,社工,生产,土改等工作一线,加强根据地建设。有的增援到情报,地下战线。有的充实到一线部队,打军阀。有的整编为地方武装,加强防御。还有的可以派到外交战线,争取外援。

第二大招:消灭敌人,扩充实力

特别要指出的是,当时中国的局势是山头林立。不仅有我们熟悉的几个大军阀,还有不少占据州县甚至村镇的小军阀,地主武装,土匪等小势力。都可以消灭掉,以补充自己(清野怪攒装备刷经验?)。

只要进入“战胜――扩张――再战胜――进一步扩张”的良性循环,实力增长了,还是会前进到前文描述的步骤,打更大的军阀,占领,消化,积累增长实力,打日本……

最后,再次强调,tg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对“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管理与执政能力的强悍是旧式封建军阀做梦都想不到的。

别的不说,当年那支军队的后辈,其先锋敢不带枪就进入灾区,既执行救灾任务,同时还协助地方维持治安,加强组织管理,恢复秩序,其“软实力”硬得可怕!

user avatar

解放军某部称一名士兵在演习中失踪,要求跨过鸭绿江搜查,日本军队奋起还击。。。。。。

user avatar

不要被土八路骗了,他们除了没有完备的现代化工业设备基础,思想和组织能力都是现代化的。你把美国工业给国军,他们一年能给你分完,你给日军陆海军能给你打个内战,但你给土八路,仨月能平推陆路上所有日军。

user avatar

牛逼帝国主义能守住三八线。


但穷逼帝国主义不能。

user avatar

1937年中国抗战前线

“排长,委员长给你打电话,说让机枪手向前推进50米!排长,你是不是要说‘CTM!再往前50米是水坑!’”
“你sha呀!咱们是解放军!干嘛要听老蒋指挥!”

——————————————————————————

与此同时

在X那前线作战的大霓虹帝国蝗军发现对面的X那X产军武器有大量日制陆军武器,大感震惊

"这一定是那帮软弱的海军马鹿偷偷送给他们的!"(后经考证,此语最早出自辻政信)

1937年2月26日,一个雪夜,卫戍东京的大霓虹陆军某部,以"铲除天闹黑卡身边的海军奸臣"为口号,突然发动叛乱,袭击众多海军省高官官邸,并打死数人。史称"226事件”。

有人回忆,兵变部队在那个雪夜里曾经高唱《XX维新之歌》,以抒心中块垒。

1937年3月1日,战舰长门号抵达相模湾。长门号一声炮响,革命的(大误)水兵冲进永田町,叛乱随即被镇压。事变结束。3月2日,由海军控制的新内阁上台,试图在以保留东北的伪XX国基础上,与李润石和谈,结束中日战争。李润石拒绝谈判,并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现节选如下:

 (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日本帝国主义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二)奋勇前进,逮捕一切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不管他们逃至何处,均须缉拿归案,依法惩办。

user avatar

一更,1944年日军对抗当年的共党形势图。

评论区有装备论知友,但当年的事实不是共党靠破衣烂衫和小米步枪取得的成绩么?

一把3456没有7干掉俩王四个2,这难道不值得崇敬么?

国民党党章是什么?又是谁背叛革命,背叛国民党?当年袁大头怎么允诺,怎么做的,蔡锷,冯国璋怎么脱离对抗的,袁大头怎么失败的,你蒋大头又来了一遍而已,不过就是蔡锷冯国璋变成朱德,贺龙而已。

周恩来也是国民党啊,人家跟着孙中山,为中华而战,怎么后来不跟蒋介石了?

不是我喷国民党(抗日时应该是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

就是给他2003年的全套美军,也干不过当年的共党,2003年的美军也陷在伊拉克,灰头土脸。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不是单纯堆数据。

蒋拿着2003年全套美军装备的话,用不了10年,共党就有了美式装备,当年国党也是这么给共党当后勤大队的。

大家完全没注意到为什么“只有共产党可以救中国”这句话的含义。我年轻时也认为这是王婆卖瓜,不过从洋务派开始,维新派,北洋,国民党一个接着一个扑街,这句话就是历史:新中国真的是共党建立的。

那么为什么?

共产党第一次凝聚了国民,将一盘散沙变成一块坚硬的石头。

所以结论也就出来了,中共和皇军对打,皇军必败。

事实上如果没有国党拖后腿,如果共党1912年推翻满清,我觉得日本人31年就被中共赶出东北,根本没有918和77。近代中国军阀混战,国力衰弱,国家统一,积极发展的话,中国并不是一个日本可以打得过的国家。

那么她怎么做的?

最重要的是共党剔除了地主阶级,优化了国家经济。在看历史书时发现,国家对国民征收税是无论如何也跳不出地主这个阶级,国家增长税率,地主转嫁给农民,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即便国家单征地主的税,地主也可以转嫁给农民。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打破地主阶级。而当时所有的政治势力,只有共产党这么干。

所以毛泽东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你动了他人的蛋糕,他人会和你拼命。

其次当时共党是唯一代表现代理念的党派,并付诸实施。比如男女平权,著名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在当时是很奇葩的思想。民国后期民众觉醒后,虽然妇女终于有了名字,有了一夫一妻制,但妇女从事的职业分布看,仍旧以娱乐业为主,提到民国的女人,除了大小姐就是小姐。。。

这么做的结果非常明显,中国人从鲁迅笔下麻木不仁的看着同胞被杀(日俄战争时期)到谁要是敢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我们就和他血战到底(全面抗战)仅仅30多年,此前几千年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一直是“国事家事天下事,干我屁事”。邻居被杀,正好看看人杀头是什么样的。(试想,汶川地震发生在当时,有多少人自发帮助灾区?42年其实就有了答案)

我曾看到过一个问题,问为什么民国时期大师很多,共和国大师却很少。

答案非常简单,民国时期大师太少了,水平太弱了,矬子里面拔将军,就这么几个人是真正的大师,你记得住罢了,胡适,李大钊,鲁迅,还有那个被迫坐下的同志,就这么些人。

今天呢?咱不说文科这块的,只说理科这些人,中科院物理,化学,医学科学院这些医学院士都有好几百人,哪个不是大师?量子通讯,无轴泵推,青蒿素那个不是伟大的成果?民国就孕育两个真正的宗师,还跑美国去了。

我们看历史事件,然后自己去分析。

共党起家时只有50人,6年后有了自己的军队(没有412估计就没有红军)10年后东北沦陷,国党打的共党跑了25000里,最惨时只有1万人,16年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国党打的共党没有一座大城市,但共党始终宣布积极抗战,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共党把皇军在中国的领地啃的稀碎,随后国党又来了个皖南事变。

就算这样,1944年,国党被皇军捅到广西,共党把华北都变成革命根据地。

如果抗战时期这些国党军人是共党指挥的,伤亡会少多少?战绩会好多少?

49年时“就是3万头猪,共军三天也抓不完“的国军战士原班人马,被共党收编2年后去朝鲜就能和联合国军对抗。

那年的美军打得皇军亲妈都不认识,但就是被共军死死从鸭绿江推到三八线,最终不得不停战。

这就是政治的力量。

user avatar

大家都有些盲目自信了,我真不看好1949年的解放军,当然这里的1949年的解放军也有很多歧义,是四大战役持续时的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战力凝聚力还是差距甚远。姑且认为是凝聚力强,战斗力更强大的后者。

很多人说类比五零年的抗美援朝,中国都打的和联合国军很焦灼,但那是因为背后有苏联的援助,作不得术。国军抗战时背后也有英美苏的援助。按照题意应该去除这些。

题意中的1937年日军则因该将太平洋战争中的航母,以及一类军算入,。。。。。算了不逼逼了,按照这题目的意思,1949年的解放军会被吊打。

我真看不懂那些说解放军吊打的是什么心态,爱国是好的,但要实际。

user avatar

本来这种关公战秦琼的问题就够无厘头了

底下一个个吹PLA的不知道是真PLA吹还是真PLA黑

不拿1937的日军,就拿日本山穷水尽的1945年的实力作比较。

阻止PLA进入台湾的第七舰队台湾巡逻部队加上所谓中华民国海军和1945年日本的海上总队是一个量级?

1950年尚且因为海军力量薄弱没办法解放台湾。如果1949年PLA就能拿澡盆击败1945年尚且有约7000战斗机、可动空母2、巡洋舰3、其他军舰3、驱逐舰30、潜水舰50、海防舰80且拥有547.2万陆军、241.7万海军人员的旧日本军却不能解放兵力残存不到百万的台湾……

我怎么感觉你们是“境外势力”请来反串黑PLA的……

user avatar

一只1949年的解放军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经过了47-48年解放区土改,拥有一亿经过土改动员后的人民,304亿斤(粮本位)年收入,拥有潜在400万以上可以经过战争和动员,斗志高昂的战斗力量


虽然37年的日本已经是一个钢产量接近600万吨,煤炭产量5000万吨的强大工业国家,但是就37年日本陆军而言,在不判断东北归属的条件下,不可能去招惹一个经过土改拥有1亿人口的强大农业国的,这样的战争没有胜利的可能,更别说1949年全国统一后的4亿人口和强大的人民战争潜力。


但是就1942-45年解放区战斗形式判断来说,解放军对日本陆军没有3倍左右的兵力还是不敢稳吃的,一战技战术特异化的工业国家的旧陆军单位战斗潜力依旧是强于当时解放军的,如果旧日本1937年实在不开眼去招惹49年形态的解放军,在国土境内通过数场伤亡巨大的战役逼迫日军完全撤离中国国土是非常现实的,但是指望49年用十万吨级别的钢铁产量以全面战争的形态对抗37年日军600万吨钢铁产量的工业国,太自信了不好......

user avatar

这个有标准答案。

PLA搞过沙盘推演:
1948年的PLA对‘关特演’关东军的交换比为1:1.2,注:关东军飞行师团不直接介入战斗。
1951年2月份的志愿军对上“关特演”时期关东军,交换比例为1:1.8~2.0,这还算关东军飞行师团上场,我空军不动。双方航空兵力都不动的话,1:2.5~3.0。
1948年8月的国军陆空主力对上关特演”时期关东军,交换比例为1:0.95~1.1之间。
塔山防御战如果是联合舰队出阵的话,我军必败无疑。
1952年的我志愿军陆军和空军防空兵对上“关特演”时期关东军全体的话。怎么说呢,我军有把握打出一个辽沈战役来。
1989年的我海军全部水面常规舰船在南海地区和1942年6月间联合舰队对掐的话,我军损失惨重情况下能把联合舰队掐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