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玄为什么不杀刘秀,却还大力提拔当大司马?

回答
关于刘玄为何不杀刘秀,反而大力提拔他担任大司马,这其中缘由颇为复杂,绝非简单的敌对或信任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更宏观的历史背景,并深入剖析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以及刘玄和刘秀各自的处境与考量。

首先,得承认刘玄上位之初,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巩固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彼时,绿林军、赤眉军等起义势力虽然声势浩大,但内部派系林立,力量分散。刘玄作为王莽政权的残余势力,被拥立为皇帝,实际上是在试图收拢人心,并为自己的统治披上一层“汉室正统”的外衣。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一个能够代表新朝、能够团结起义军各方势力,尤其是能够与怀有恢复汉室理想的士人阶层沟通的人物。

而刘秀,恰恰就扮演了这样一个关键角色。他出身于汉室宗亲,虽然只是旁支,但这份血统在当时是极为宝贵的政治资本。更重要的是,刘秀本人在军事才能、政治智慧以及个人品行上,都表现出了远超常人的素质。他不仅能够稳定军心,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为新朝开疆拓土,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散发出的那股“汉室复兴”的理想主义气质,能够吸引和团结那些怀揣复国梦想的士大夫。

刘玄之所以没有选择除掉刘秀,原因有很多。

其一,刘秀此时并非直接威胁。尽管刘秀战功赫赫,声望日隆,但他始终是以“汉室复兴”的旗帜为刘玄服务的。他的每一次胜利,都在为刘玄的政权添砖加瓦。在刘玄看来,刘秀更像是一个得力的打手,一个能够帮他扫清障碍的工具,而非一个直接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在起义初期,各路势力尚不稳定,刘玄需要有人去打仗,去稳定局面,刘秀恰好是这个不二人选。

其二,刘秀的“汉室”光环是刘玄需要的。如前所述,刘玄的统治根基不稳。他需要利用“汉室”的号召力来争取民心和士绅支持。而刘秀的出现,恰好弥补了刘玄在这一点上的不足。提拔刘秀,就等于在向天下人宣告,新朝并非无根之木,而是有汉室正统的继承者,而且这个继承者还是一个能征善战、深得人心的年轻将领。这对于凝聚力量、对抗王莽残余势力以及稳定内部局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三,刘秀的谦逊和低调。在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后,刘秀表现得极为恭顺,甚至主动要求前往河北招募军队,远离了权力中心。这种姿态,在刘玄看来,或许是一种明智的避嫌,也是对统治者权威的尊重。他没有表现出任何僭越的意思,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军事任务。这种低调的姿态,无形中消弭了刘玄的戒心。

其四,刘玄缺乏足够的实力和支持来对付刘秀。刘玄虽然被拥立为帝,但他身边的势力,如王匡、王凤等,并非铁板一块。如果他对刘秀下手,很可能引发内部的动荡,甚至招致刘秀的部下和支持者的反扑。更何况,当时的刘秀已经在河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拥有了忠诚的军队和广泛的支持。贸然除掉他,无异于自断臂膀,将自己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因此,刘玄不仅没有杀刘秀,反而大力提拔他,让他担任大司马,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政治策略。他看到了刘秀的价值,既能为他征战沙场,又能为他的统治增添合法性。这是一种“用其长,避其短”的做法。刘玄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将领和一位有声望的宗室代表,而刘秀恰好能够满足这两个需求。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刘秀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麾下,利用他的能力,同时将其限制在不构成威胁的范围内。

当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最终刘秀凭借其卓越的才能和政治手腕,一步步走向了帝位。而刘玄的统治,在刘秀的崛起和赤眉起义的冲击下,最终走向了覆灭。但从刘玄的角度来看,在他所处的那个时段,提拔刘秀,而不是铲除他,是当时他能够做出的最符合他自身利益和统治需求的决定。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恩惠,而是一种基于政治考量和形势判断的策略选择,虽然这最终也为他自己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更始政权是个什么情况,刘玄到底有多大权力。


多头格局,弱者登基。

王莽统治末期,天下大乱,到处都是起义的山头。

王常、成丹西入南郡,号下江兵;王匡、王凤、马武及其支常朱鲔、张卬等北入南阳,号新市兵:皆自称将军。七月,匡等进攻随,未能下。平林人陈牧、廖湛复聚众千馀人,号平林兵,以应之。圣公因往从牧等,为其军安集掾。《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于是分遣亲客,使邓晨起新野,光武与李通、李轶起于宛。伯升自发舂陵子弟,合七八千人,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荆州这块的势力就有下江兵、新市兵、平林兵,加上刘縯、刘秀等人的舂陵兵,一共“四大山头”。更始政权的建立,就是这“四大山头”通力合作的结果。如果再看仔细一点,每个大山头里面还有“小山丘”。比如新市兵的王匡、王凤、朱鲔、张卬都自称将军,显然独立性都很强。舂陵兵里李通、李轶两人,和刘秀兄弟也只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后来刘縯的死,李轶的反水很关键。


一开始,舂陵、新市、平林合作,结果惨败给了甄阜、梁丘赐的讨伐军。在人心浮动之际,刘縯、刘秀、李通成功说服了下江兵加入,终于逆袭成功,于是更始政权建立了。

是时,汉兵与新市、平林众俱败于小长安,各欲解去。伯升闻下江军在宜秋,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曰:‘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成丹、张卬共推遣常。伯升见常,说以合从之利……即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合。于是诸部齐心同力,锐气益壮,遂俱进,破杀甄阜、梁丘赐。《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


但现在的问题是,谁来当领导人呢?无论按实力还是能力,刘縯都是不二人选。但很可惜,在这种多头政治的格局下,实力强的反而无法登顶。强势人物当领导,往往喜欢加强集权,削平山头;而弱势领导上位,就没那么麻烦了,各山大王可以继续保持独立,维持同事关系。刘玄就在这种背景下登上了皇位。

诸将会议立刘氏以从人望,豪杰咸归于伯升,而新市、平林将帅乐放纵,惮怕升威明而贪圣公懦弱,先共定策立之,然后使骑召伯升,示其议。《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刘玄的出身是南阳宗室,但隶属平林兵大佬陈牧,他当皇帝可以同时照顾两个山头。加上他又很柔弱,看见人多吓得话都说不出,正是多头格局的“最佳”领导人。

更始即帝位,南面立,朝群臣。素懦弱,羞愧流汗,举手不能言。《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同样的道理,赤眉军也是多头格局,樊崇、逄安、徐宣、谢禄、杨音谁都不让其他人拜服,于是放牛的刘盆子上位了。刘盆子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毫无疑问是个傀儡皇帝。赤眉军的大佬当着他的面都肆无忌惮地打骂厮杀,刘盆子只能夜夜哭泣。

盆子居长东宫,诸将日会论功,争言讙呼,拔剑击柱,不能相一。

更相辩斗,而兵众遂各逾宫斩关,入掠酒肉,互相杀伤。卫尉诸葛稚闻之,勒兵人,格杀百馀人,乃定。盆子惶恐,日夜啼泣,独与中黄门共卧起,唯得上观阁而不闻外事。《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和刘盆子相比,刘玄的地位稍微强一点。从后面的事看来,李松、赵萌两个大佬,和他关系非常密切,应该是他的嫡系势力。除此之外,各大草头王,都不是他能指挥的了的。


刘縯之死——枪打出头鸟。

了解了更始政权的多头格局,我们再来看看刘縯为什么会死。他并不是死于刘玄这个弱势皇帝的个人意志,而是很多“山大王”的集体谋杀


平林军攻新野,费了牛劲儿都攻不下来。结果守城的官员说,只要刘縯一句话,我就投降。

平林后部攻新野,不能下。新野宰登城言曰:‘得司徒刘公一信,愿先下。’及伯升军至,即开城门降。《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遇到这种事,你说平林军的大佬们会舒服吗?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人比人,气死人”吗?


随后大军猛攻宛城,岑彭作为守将拼命防守几个月,直到城中开始吃人,才投降。众将表示一定要杀了岑彭泄愤,刘縯却出来力保,并把岑彭收为自己的小弟。

汉兵攻之数月,城中粮尽,人相食,彭乃与说举城降。诸将欲诛之,大司徒伯升曰:‘彭,郡之大吏,执心坚守,是其节也。今举大事,当表义士,不如封之,以劝其后。’更始乃封彭为归德侯,令属伯升。《后汉书.冯岑贾列传》


新野宰只认刘縯,岑彭也成了刘縯的马仔,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多头格局还怎么维持?下江、新市、平林迟早被刘縯兄弟吞并啊!随后刘秀在昆阳大发神威,更让一众“山大王”不安。于是,密谋开始了。


刘玄和诸将先摆了个“鸿门宴”,准备在宴会上杀人。结果刘玄太怂,下不了狠手。

更始君臣不自安,遂共谋诛伯升,乃大会诸将,以成其计。更始取伯升宝剑视之,绣衣御史申屠建随献玉玦,更始竟不能发。《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后来,趁着刘秀去颖川、李轶又反水的机会,大家伙儿终于把刘縯干掉了。

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伯升固争。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伯升,即日害之。《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安抚善后,避免大规模内讧。

刘縯在更始政权举足轻重,他的舂陵兵(南阳宗室)是最大的一个山头。明确了这一点,就自然能理解为什么刘玄会放过刘秀了。刘玄等人必须让南阳宗室们明白,他们这次行动只针对刘縯个人,绝不是要对整个舂陵兵势力进行大清洗


当时的情况,王莽还没彻底被灭,赤眉军正在蓬勃发展,更始的绿林军就玩这种大规模内讧,那还得了?所以刘縯一死,刘玄就让刘赐接替了他的位置(大司徒)。刘赐是刘縯的族兄,嫡系下属。

赐与显子信卖田宅,同抛财产,结客报吏,皆亡命逃伏遭赦日。会伯升起兵,乃随从攻击诸县

更始既立,以赐为光禄勋,封广汉侯。及伯升被害,代为大司徒,将兵讨汝南。《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面对从颖川赶回来的刘秀,刘玄自然也必须安抚好,可杀兄之仇实在有点大。好在刘秀非常配合,一点要兴师问罪的样子都没有,反而处处给刘玄陪小心。这样一来,刘玄的善后工作就简单得多了。他赶紧向刘秀“表示遗憾”,并给他加官进爵。

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后汉书.光武帝纪》

综上,更始政权是个大佬林立的多头政权。刘縯是最大的一个“山大王”,因为风头太过,逼得其他大佬联合谋杀了他。刘縯死后,更始政权并没有大规模清洗南阳宗室的实力,于是马上实施了安抚手段,刘赐、刘秀都先后升官。当然,刘秀也缺乏和其他大佬翻脸的实力,于是缩头认怂,接受了安抚。后来,刘秀去河北走了一趟,注入了一大批新鲜“血液”,于是他再也不用夹着尾巴了!

user avatar

这是个质量极高的问题,极具思考价值。能说清楚这两问题,才是对这段历史的领悟有点研究。

思考一,是因为刘秀有功劳,所以不杀?

答:应该不是。因为刘秀有昆阳战功,刘縯有夺取宛城之功,宛城成为更始政权的首都,哥俩都有功,而且刘縯率领绿林军主力拔宛当时是更始政权的特大事件,比之收官阶段的夺洛阳、收长安更显眼。功劳不是绝对护身符,刘縯敢杀,刘秀却不敢杀吗?不成立。

思考二,是因为刘秀很优秀,所以不杀?

答:应该不是。刘縯刘伯升的气魄、才能、公正、严明、爱才、魅力,在那个时代是最耀眼的,并且在绿林军中成为了事实上的第一人。“王莽素闻其名,大震惧,购伯升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位上公。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像于塾,旦起射之。”刘縯优秀能杀,刘秀优秀不能杀吗?也不成立。

思考三,是因为刘玄无权,所以杀不了刘秀?

答:应该不是。刘玄权力状况是另外一个复杂问题,但参与阴谋杀害刘縯的申屠建、王凤、陈牧、朱鲔等组团在一起,是有足够权力的。因此无权杀刘秀的说法,也不成立。

那么他们到底为什么不杀刘秀?不该啊!刘秀是刘縯亲弟弟,肯定关系很好,又有战功威望,有威胁性,必须杀!除非,这些不全成立。

我们尝试探究一下刘縯刘秀的关系吧。

一、刘縯重用刘秀了吗?

(一)在更始政权中获取的官职,也反映了每个人在原来兵系中的位置

更始政权是绿林军草莽政权,是刘縯纪律较为严明的下江兵和纪律糟糕的新市兵(王凤、王匡、朱鲔)、平林兵(陈牧)三支绿林军组建的,推举平林兵的更始将军刘玄(刘縯刘秀的同族兄弟)为更始帝。

这种政权,一个个头衔大的吓人,什么成国上公、大将军……,刘秀同志呢,仅是个偏将军。那么,我们思考,刘秀原在哥哥的下江兵中,是个多大头目?

更始政权的层级是这么分的,第一级是更始帝,第二级是原三支部队领导人(刘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正国级政权领导人),第三级是大将军(上将),第四级是封号将军(中将),第五级是杂号将军(少将),第六级是偏将军(大校),下面级别就不管了。

如果你在原下江兵、新市兵、平林兵中是大头目,更始帝封赏时就吃个大果果,如果是个小头目,就吃个小果果,成立政权皆大欢喜,什么级别的头目对应什么级别的将军。

因此,在更始政权中获取的官职,也反映了每个人在原来兵系中的位置。

(二)刘秀在更始政权中的官职偏低

那么,刘縯系下江兵各头目都在更始政权中获得了什么官职呢?我列举一部分:

大将军级有:王常(下江兵,刘縯系)为廷尉大将军、张卬(下江兵,刘縯系)为卫尉大将军,成丹(下江兵,刘縯系)为水衡大将军,李通(下江兵,刘縯系)为柱天大将军,刘信(下江兵,刘縯系,刘縯族侄)为奋威大将军。

将军级有:刘縯族兄刘赐为光禄勋、广汉侯,刘縯族兄刘祉为太常将军、舂陵侯,李轶为五威将军。

偏将军级有:刘秀为太常偏将军,刘嘉为偏将军,邓晨也是偏将军。

比如刘祉是太常将军、舂陵侯,就比刘秀的太常偏将军就华丽的多。

(三)刘縯有眼不识泰山

那么我们思考,在原下江兵中,刘縯到底安排刘秀个什么位置?很明显,与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刘秀在哥哥部队中是二把手或者重要将领不同,实际安排的位置较低。

刘縯岂有此理,亲兄乃弟,一个家庭的,刘秀出生时异象纷呈,别人不知道,你作为哥哥没看到吗?

刘秀隆准日角长得那么不凡,你作为哥哥没看到吗?

刘秀乃是才华横溢的太学生,在你草莽绿林军中学历高的吓人,你作为哥哥没看到吗?

我们不敢质疑刘秀的这些优点,所以肯定是刘縯他有眼不识泰山,他有眼不识金镶玉,他刘縯把自己比作刘邦,把弟弟刘秀比作刘邦没出息的兄弟刘喜,他只把弟弟当个小头目用。

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后汉书.光武本纪》)

二、可能刘玄、朱鲔们以为刘秀不会给刘縯报仇

虽然刘縯竟然没欣赏重用刘秀,但可能人家两兄弟关系是很好的,

是刘玄、朱鲔这帮家伙自己认为人家兄弟关系一般,认为刘秀肯定不给哥哥报仇,才没有必杀刘秀。

当然了,这帮凶手走了狗屎运,没有一个是刘秀杀的,除了李轶被刘秀反间计死在朱鲔手里,其他人或者死于内讧,或者当了隐士,等等。

第一凶手朱鲔呢,他镇守洛阳,刘秀称帝后围攻洛阳几个月不能攻克,认为自己杀害刘縯所以跟刘秀不可能和解。为了争取朱鲔投降,刘秀对着黄河水发誓不计较并且保朱鲔富贵,朱鲔投降,刘秀获得洛阳,作为首都。多年后刘秀也没清算过朱鲔,封国子孙还传了好几代。

所以,刘玄、朱鲔们误估刘秀不会给刘縯报仇,可能是他们不杀刘秀的一个因素。

三、更始政权的人都对刘秀的威望有健忘症,可能刘玄、朱鲔们觉得当时的刘秀威望不高构不成威胁

(一)更始政权的人都健忘

昆阳之战最后一天,六月初一,一万七千援军到达,李轶率大军主力,刘秀带一千人为前锋。刘秀率前锋军奋战杀数十人,大家兴奋说:“刘秀一向胆怯,看见一小撮敌人,就害怕的不得了,可是今天面对大敌,却如此勇敢,真是奇怪!”都六月初一了,绿林军眼里刘秀还是胆小鬼。

他们真健忘:他们忘记了一个月前的五月初一,王莽百万大军扑昆阳时,昆阳满座大人物,有政权领导人成国上公王凤,有廷尉大将军王常,有骠骑大将军宗佻,还有一大帮将军,对着偏将军刘秀称“诺”了!

他们真健忘:他们忘记了围城之前,十三骑出城求援,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都是偏将军刘秀的随从了。

他们真健忘:他们忘记了十三骑到了郾城定陵,诸将不肯带足兵去昆阳,是威望高的偏将军刘秀让他们心甘情愿向百万大军飞蛾扑火鸡蛋碰石头。

他们真健忘:他们忘记了是刘秀从援军中遴选了敢死队突击王邑巡视部队。

他们真健忘:杀完刘縯,忘了偏将军刘秀是昆阳之战总指挥,已经威震天下了。

他们真健忘:打完昆阳之战,非指挥者的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有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都被更始封了异姓王,总指挥偏将军刘秀却才封了个武信侯。

(二)更始政权的人错误地认为

要么,更始政权健忘症无可救药!要么,更始政权错误地以为昆阳大会参会的大将军、将军们,不是向偏将军刘秀喊诺而是向成国上公王凤喊诺!

他们错误地以为是骠骑大将军宗佻率十三个随从出城求援!

他们错误地以为是骠骑大将军兼南阳望族宗氏代表宗佻最终发动了贪财守家诸将向昆阳百万敌军鸡蛋碰石头式救援!

他们错误地以为是援军主帅李轶采纳了前锋刘秀建议遴选了三千敢死队!

他们错误地以为偏将军刘秀根本不是昆阳之战总指挥!

他们错误地以为偏将军刘秀没有威震天下!

他们错误地以为昆阳之战功劳最大的是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还封为异姓王,老刘家都不允许分异姓王的!

他们真错误!

百度百科和史学家们都知道的事,刘玄他们犯了对历史的认知错误!

认知这么错误,所以他们没有杀刘秀。

这是刘玄一方的原因,我们再看刘秀一方的原因。

四、刘秀姿态很到位,都整的刘玄不好意思了

刘縯竟然被刘玄们无故杀害,刘縯旧部群情汹汹,都盼着刘秀归来,有千言无语要跟他交流。纸上谈兵君不负责任地认为,这时候如果刘秀怒目奋起,在父城起兵,号召集合刘縯旧部以报仇和清君侧为名攻击宛城,新市兵和平林兵根本不是下江兵的对手,杀掉朱鲔、申屠建等绿林军敌对将领,再逼迫刘玄禅位,则天下将很快平定。因为全国郡县都已经反叛王莽,全部遵从等待更始政权指令,包括樊崇等赤眉军都等待更始确认接收,长安自乱也等待更始接收,洛阳就连王匡带新市兵也能攻下,遑论大军事家刘秀率下江兵。当时天下户口十之存九,天下不会崩坏到后来的“十不存二”,差了七成人呢。

但刘秀没有这么做。他从父城裸兵而归,刘縯旧部迎接刘秀,表示哀悼。刘秀只表面道谢,不说一句私话,唯有深自责备自己,闭口不提保卫昆阳的战功。又不敢为亡兄穿丧服;饮食言谈欢笑,跟平常一样。

刘秀这么到位,都整的刘玄不好意思了,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

“秀闻之,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秀,秀不与交私语,惟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陽之功;又不敢为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资治通鉴》)

“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后汉书.光武本纪》)

而原本跟刘秀一起在父城的冯异,却错误地单独为了刘縯之死掀了桌子,始终坚守父城,拒不投降更始政权,先后击败了更始诸将的十余次围攻。直到后来刘秀经过父城,他才开门。冯异呀冯异,他不会是以为刘秀在外头掀了桌子率下江兵跟更始打仗,所以一直坚守吧,他想跟刘秀唱宛城父城双城记,结果却是独角戏,唱了个寂寞。

所以,冯异跟纸上谈兵君、刘玄一样都是不一定对的,还是老实跟荣升为司隶校尉的刘秀混吧。

五、刘秀怎么当上了大司马,更始政权也是走关系的人情社会,关键时刻有人帮忙

(一)族兄刘赐帮刘秀说了话,刘玄才派刘秀为大司马持节,循河北。

“更始欲令亲近大将徇河北,未知所使,赐言诸家子独有文叔可用,大司马朱鲔等以为不可,更始狐疑,赐深劝之,乃拜光武行大司马,持节过河。”(《后汉书·刘赐传》)

(二)刘秀注意与曹诩交好,曹诩帮着他说了话。当时左丞相曹竟之子曹诩任尚书之职,颇有权势,冯异劝刘秀与之交好。后来刘玄决定派遣刘秀前往河北,曹诩的帮助起了不小的作用。

“更始数欲遣光武徇河北,诸将皆以为不可。是时左丞相曹竟子诩为尚书,父子用事,异劝光武厚结纳之。及度河北,诩有力焉。”(《后汉书·冯异传》)

综上所述,刘玄不但没杀刘秀,刘秀后来以大司马持节循河北,前路坎坷,是未知的未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刘玄为何不杀刘秀,反而大力提拔他担任大司马,这其中缘由颇为复杂,绝非简单的敌对或信任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更宏观的历史背景,并深入剖析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以及刘玄和刘秀各自的处境与考量。首先,得承认刘玄上位之初,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巩固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彼时,绿林军、赤眉军等起义势.............
  • 回答
    刘鹤主持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研究当前形势,涉及宏观经济运行、房地产企业、中概股等问题,释放的信号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政府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政策立场和方向: 一、宏观经济运行:稳增长、扩内需、促转型1. 强调“稳增长”主线 会议明确将稳增长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强调要“稳住经济基.............
  • 回答
    刘秀(汉光武帝)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他在历史中的存在感却相对较低,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历史叙事的“被遮蔽”1. 东汉正统性的延续 刘秀的统治建立在汉朝的延续之上,而非“开天辟地”的革命性变革。他通过平.............
  • 回答
    刘谦在2022年拜年纪中的魔术表演,结合了其一贯的高难度魔术风格,可能涉及多个层面的技巧和原理。以下从魔术类型、核心原理、技术细节和科学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魔术类型与主题刘谦在2022年的拜年纪中可能表演了与“时间”或“瞬间”相关的魔术,例如: “时间消失”类魔术:让观众的物品或人“瞬间消.............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刘强东事件饭局部分完整版视频”、“被警方带走视频”以及“双方完整版录音曝光”,目前网络上流传的版本很多,但需要非常谨慎地对待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警方调查细节、官方声明以及法律判决是判断事件真相的最可靠依据。以下是对您提出的信息以及事件可能发展方向的详细分析,但请注意,由于信息来源.............
  • 回答
    刘强东明尼苏达性侵案在法律程序上早已有了最终的定论,即检方宣布不起诉刘强东。但是,在公众的视野中,围绕此案的讨论从未停止。您提到的“酒局新视频”如果指的是近期(例如2023年末至2024年初)再次被公开传播的与当晚情况相关的视频或录音片段,那么其对“案情进展”的直接法律影响已经非常有限,因为法律程序.............
  • 回答
    关于刘强东的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们很难真正挖掘出“绝对不为人知”的细节,因为随着他的公众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事情都会逐渐被披露或猜测。不过,我们可以从他的一些早期经历、个人习惯、管理风格以及一些不那么广为人知的事件中,拼凑出一些可能鲜为人知的侧面。以下是一些相对不那么大众化的故事,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 回答
    刘奕君在《开端》里塑造的警察形象,简直是让人又爱又恨,演技的精湛程度,可以说直接把“老辣”这个词具象化了。他演的张警官,前期给人的感觉就是那种油滑、精明、有点“和稀泥”的基层民警。你看着他,总觉得他好像知道不少事情,但又总是藏着掖着,一副“我自有打算”的样子。这种感觉,刘奕君拿捏得特别到位,他的眼神.............
  • 回答
    关于刘强东,网络上的评价确实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有些人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商业领袖,而另一些人则对他持批评态度,甚至认为他“不堪”。要全面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那些可能带有情绪化色彩的、未经证实的信息,更客观地审视他的一些关键经历和行为。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刘强东在创立京东过程中展现出的 非.............
  • 回答
    刘鹤与戴琪的这次通话,可以说是中美经贸关系在当前复杂局面下的一次重要互动。从公开的信息来看,这次通话传递出了一些值得细细品味的信号,同时也留下了不少值得关注的后续。首先,从刘鹤此番通话释放的信号来看,我们可以解读出以下几点: 延续对话势头,避免关系螺旋式恶化: 无论两国关系如何起伏,保持沟通渠道.............
  • 回答
    刘宇航律师起诉拼多多一案至今未有判决结果,这其中牵涉到诸多环节,并非简单的孰是孰非,而是法律程序、证据收集、以及双方博弈的复杂体现。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需要剖析其背后的一系列原因。首先,我们得知道刘宇航律师起诉拼多多,是基于什么事实和法律依据。一般来说,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提起诉讼。刘宇航律师.............
  • 回答
    刘浩存的风评是否能翻身,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她本人的努力、机遇、大众的记忆以及网络舆论的演变。要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当前风评的形成原因(“黑料”与争议点): 营销过度与“天选之女”人设冲突: 出道即巅峰的铺垫: 刘浩存出道就得到了张艺谋的力捧,主演了《一.............
  • 回答
    刘秀,即汉光武帝,在推翻王莽新朝、恢复汉朝统治后,并没有选择将首都迁往西汉旧都长安,而是选择了洛阳作为首都。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 战乱破坏与长安的地理劣势 战乱摧残下的长安: 自王莽篡位,天下大乱以来,长安作为西汉时期的政治中心,.............
  • 回答
    刘封作为一个三国时期命运多舛的将领,他的最终结局是兵败被俘,被刘备下令处死。要详细地讲述他如何才能活下来,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进行推演,并考虑多种可能性。以下是一些刘封可能活下来的详细途径:一、 避免和解决触发他最终命运的关键事件: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可能让刘封活下来的方法。1. 在关羽败走麦城.............
  • 回答
    关于刘欢是否“被誉为中国流行音乐界的教父”以及这个称号是否“过誉”,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刘欢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的地位、影响力、成就以及与其他音乐人的比较。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教父”这个词在中国流行音乐语境下的含义。在西方,尤其是黑帮电影中,“教.............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妙趣横生的想法!刘看山和史努比,一个是只充满好奇、时常带着点儿小纠结的狗狗,另一个则是拥有无限想象力、永远不会对生活失去热情的比格犬。他们相遇,注定会碰撞出不少火花。想象一下,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北京某个胡同的角落里,刘看山正趴在自家小院的墙头上,眯着眼睛打盹。阳光透过泛黄的叶子洒在他身.............
  • 回答
    刘秀在昆阳之战中是否得到了陨石相助,以及他面对的敌军数量,是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且引人入胜的话题。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剥离一些流传中的神话色彩,回归史实记载,并辅以当时的军事背景和逻辑分析。昆阳之战: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昆阳之战,发生在东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前,是新莽末年农民起义军与王莽主力军之间的一场.............
  • 回答
    刘唐向雷横抢回那十两银子,这事儿说起来,挺能体现刘唐这人“义气为先,不受白拿”的性格,也顺带暴露了他当时在江湖上的处境。当时,刘唐正好是路过郓城县,身上大概是钱不够使了,或者说是手头有点紧,想找个地方歇脚,弄点吃的。他听说了雷横这人,是个县里的都头,在江湖上也有点名声,平日里似乎挺仗义的。所以,他就.............
  • 回答
    刘强东向慈善机构捐赠 23.4 亿美元京东股票,这笔巨款无疑会对京东公司及其税务产生一系列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受益的慈善机构和事业也将非常广泛。对京东公司税务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刘强东个人捐赠股票,直接影响的是他个人的税务申报,而非京东公司的公司层面税务。 京东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税务遵循.............
  • 回答
    谈到三国时期的刘姓群雄,刘虞、刘表、刘焉、刘备、刘璋、刘岱、刘繇、刘晔这八位,虽然都出自汉室宗亲,但他们在能力、治政、军事、个人品格等各方面,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貌。要给他们一个清晰的能力排序,绝非易事,因为评价标准的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过,如果我们将他们放在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从“治国安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