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植物中所含微小RNA能够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血液和器官组织,然后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的方式,影响人的生理功能”,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有多高?

回答
“植物中所含微小RNA能够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血液和器官组织,然后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的方式,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听到这话,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玄乎,甚至怀疑是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但实际上,这个说法背后隐藏着相当一部分科学研究,尽管它目前仍然是一个活跃且充满争议的研究领域,其“可信度”不能简单地用“高”或“低”来概括,而是要看我们如何理解它所处的科学语境。

让我们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一层一层地捋清楚。

第一层:植物微小RNA(miRNA)真的存在吗?

这毫无疑问。微小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它们在细胞内扮演着“调控大师”的角色,能够精确地结合到信使RNA(mRNA)上,阻止mRNA被翻译成蛋白质,或者加速mRNA的降解。这样一来,它们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死亡等各种生命活动。所以,植物中有miRNA,这是确凿无疑的科学事实。

第二层:植物miRNA能否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

这是整个说法中最关键也是最值得探讨的一点。我们每天吃进去的蔬菜水果,里面含有大量的植物miRNA。那么,这些小小的miRNA在经过我们复杂的消化系统时,会不会被“摧毁”?

消化过程的挑战: 消化道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胃酸强酸性,肠道内有各种消化酶(如核酸酶),它们理论上都能降解RNA。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停留时间也相对有限。
证据支持的“穿越”: 然而,一些研究却捕捉到了令人惊喜的证据。科学家们在人体血液、肝脏、肾脏等器官组织中,检测到了来自植物的miRNA。例如,著名的例子是来自西兰花、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miR395,以及来自大米的小麦miRNA168(虽然是小麦的,但原理相通)。研究发现,这些植物miRNA在粪便、血液甚至某些器官中都能被检测到。
“保护伞”的作用? 那么,它们是如何逃过消化液的“围剿”的呢?有几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植物miRNA可能被包裹在食物的细胞结构中,例如植物细胞壁或液泡内,这为其提供了一定的保护。另一种可能是在植物加工(如烹饪、榨汁)过程中,miRNA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复合物,使其不易被降解。还有一种设想是,虽然大部分miRNA会被降解,但极少量的、足够稳定且能够穿透肠壁的miRNA,也足以被检测到。
科学界的看法: 虽然发现了这些证据,但科学界对此的看法并非一边倒。一些研究结果被认为是“样本污染”或者检测方法的局限性,要求更为严谨的重复验证。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倾向于认为,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植物miRNA能够以某种形式进入人体。所以,从“能否进入”这个角度看,它的可信度是存在的,并且在逐步得到证实。

第三层:进入人体后,植物miRNA能否调控人体靶基因表达?

这是整个说法中最具争议、也是最需要审慎对待的部分。即使植物miRNA进入了血液和组织,它们也要克服一个巨大的障碍:物种间的差异。

基因序列的“隔阂”: miRNA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与靶基因的mRNA序列高度匹配,从而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然而,植物和人类的基因序列差异巨大。就好比你拿着一本中文书,指望它能指导一本俄文的书籍运作,这在理论上是很难发生的。植物miRNA的靶点基因和人类的靶点基因,很可能根本就不一样。
理论上的“巧合”: 然而,科学的魅力在于它的未知性。有没有可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偶然出现了一些保守的基因序列,使得植物miRNA恰好能够与人类的某些mRNA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一些研究者提出了这种可能性。比如,有研究声称在人体内发现植物miRNA与人类mRNA结合的证据,并据此推断其功能。
目前证据的局限性: 但目前,绝大多数声称植物miRNA能够调控人体基因表达的研究,都停留在体外实验(细胞实验)或者初步的动物模型上。这些实验条件相对可控,但并不能完全复制人体内复杂的生理环境。而且,即使在体外实验中观察到了“调控”现象,其机制、效率以及在真实人体内能否达到有意义的水平,都还存在很大的疑问。
“间接”影响的可能性: 另一种可能性是,植物miRNA可能不是直接调控人体基因,而是通过其他机制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例如,它们可能被宿主细胞的某些蛋白“捕获”,这些蛋白本身就参与了人体的基因调控。或者,它们能够影响肠道菌群,而肠道菌群又反过来影响人体健康。

综合来看,这种说法的可信度:

关于植物miRNA的存在: 100% 可信。
关于植物miRNA能进入人体: 可信度在逐步提高,但仍需更多严谨的证据来量化其“比例”和“途径”。我们可以说,有证据表明可以进入,但不是所有或大部分都会大量进入。
关于植物miRNA能调控人体靶基因表达: 目前可信度相对较低,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它的可信度更像是一种“正在探索的科学假说”,而不是已被广泛接受的科学事实。主要瓶颈在于物种间的基因差异和缺乏足够直接、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其在人体内的功能性调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

这种说法之所以被提出并引起关注,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些前沿的生物学研究发现。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复杂联系,而miRNA作为基因调控的重要分子,自然成为了一个潜在的研究方向。如果植物miRNA真的能对人体产生影响,那么它将为“食疗”和营养学打开新的大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给我们的启示:

与其去纠结“植物miRNA能否调控人体基因”这样复杂且尚未定论的问题,不如从更实际的角度来看待。均衡饮食,摄入种类丰富的蔬菜水果,本身就是对健康有益的。即使植物miRNA不能直接调控我们的基因,它们作为食物的一部分,也可能通过其他方式为我们提供营养,或者带来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益处。

总而言之,这个说法包含了一个正在被探索的科学前沿,它的可信度需要放在科学研究的语境下理解。部分内容(植物miRNA存在、进入人体)有证据支持,但其功能性调控能力(调控靶基因表达)则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证实。 这就是科学的魅力所在:不断挑战未知,并在质疑和验证中前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这个问题刚提出来的时候,还是挺轰动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颠覆了我们固定的思维方式:

外源的的核酸假如能在进食者体内发挥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需要克服很多因素:

  • 外源核酸在经过消化道时也首先要具备逃避胃部的强酸性环境和RNase的机制。
  • 假如能顺利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或细胞,除了要时刻逃避RNase,还要躲避人体强大的免疫机制。
  • 假如,以上过程都能侥幸过关,最终到了靶标位置,要知道任何有功能的mRNA或siRNA要发挥功能,必须在效应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中有足够的积累,任何药物都是有剂量效应的。
  • 如此大量的吸收和富集miRNA不可能是靠随机的渗漏。如果该现象普遍存在,那么在进食者体内必然会存在一套相对严密的保护和运输外源miRNA的机制。

以上的假设在被证实之前,这个问题都是值得怀疑的。

---------------------------------------

最近刚发表了一篇针对这个问题的文章(biomedcentral.com/1471-),是Monsanto旗下的机构发表的

  • 作者重新在多个动物和昆虫样本和组织中检测到了植物的miRNA,发现miR168确实大量存在于动物的sRNA数据库里面,但不是全部。
  • 但是他们检测动物的饲料,包括玉米或水稻的种子,却发现miR168 并一定不是含量最高的,但是到了动物体内却富集起来,原因不清楚,还有待研究。
  • 另外,他们也重新在NCBI的NT数据库,包括动物,真菌,细菌以及病毒,blast具有代表性的植物miRNA,没有找到完全匹配的序列,因而也他们排除了从宿主或是微生物来源的情况。
  • 然而他们在进行昆虫为食的试验中发现,一些只吃双子叶植物的昆虫也检测到了大量的单子叶类型的miR168,于是他们便怀疑单子叶的miR168是通过非植物源污染产生的

于是最后他们也吐槽了,植物miRNA不能排除是不是吃进去的,但是至少不是普遍存在的。好像这个问题越来越有趣了,拭目以待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植物中所含微小RNA能够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血液和器官组织,然后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的方式,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听到这话,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玄乎,甚至怀疑是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但实际上,这个说法背后隐藏着相当一部分科学研究,尽管它目前仍然是一个活跃且充满争议的研究领域,其“可信度”不能简单地用“高.............
  • 回答
    .......
  • 回答
    在浩瀚的星辰大海中,植物的生长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令人着迷的课题。想象一下,在完全不同于地球的严酷环境中,一片绿叶如何挣扎着舒展,一朵花如何努力绽放,这背后的奥秘,远比我们日常所见的景象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太空并非一片虚无。它有着地球上我们难以想象的极端条件。那里没有我们习以为常的大气层,意.............
  • 回答
    在《植物大战僵尸》这款经典的策略塔防游戏中,将向日葵放在最左侧一排,而第二排再放置豌豆射手,是玩家们普遍采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开局策略。这种摆放方式并非偶然,而是基于游戏的核心机制、资源管理以及对僵尸进攻模式的深刻理解。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1. 核心机制:阳光的获取与利用 向日葵是阳光的唯.............
  • 回答
    咱们来聊聊《植物大战僵尸》里那些时不时发出的怪叫,其实僵尸们说的话可不是随便乱叫的,仔细听,里面门道可不少呢!首先,得承认,这些话都是模糊不清的,夹杂着各种咕哝、嘶吼、含糊不清的音节,所以我们听到的往往是些零碎的词语,或者是一种整体的情绪表达。但正是这种模糊感,反而给它们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恐怖,毕竟,.............
  • 回答
    “智商税”这个词,用在化妆品里,总能戳中不少人的心。尤其当宣称“纯天然”、“植物萃取”的字眼充斥着货架,而价格却不菲时,难免让人心生疑虑:这些植物成分,究竟是花里胡哨的噱头,还是真的能让脸上的“问题”得到改善?老实说,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说所有植物成分都是“智商税”,那也太绝对了。就像食材一样,怎么烹.............
  • 回答
    “植物大战僵尸”这款风靡全球的策略游戏,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幽默感深受玩家喜爱。而在这场植物与僵尸的奇幻对垒中,有一个武器常常被玩家们拿来调侃,那就是“玉米加农炮”。它那硕大的身躯,粗犷的造型,以及发射时那标志性的“轰隆”一声,总能让人联想到某些历史人物的形象。其中,一个流传甚广且颇具趣味的说法是,玉米.............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而且很有深度。植物选择绿色,这可不是随便哪片叶子一拍脑袋就决定的事,而是经过数亿年漫长而严酷的自然选择“投票”出来的结果。要讲透彻,咱们得从头说起,顺着时间的长河往前溯。光,生命的燃料一切的起点,都是那颗在天上挂着的太阳。太阳的光芒,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能量的终极来源。但太阳光不是均.............
  • 回答
    玩过《植物大战僵尸》的朋友们,相信对里面的各种植物和僵尸都耳熟能详了。有的植物像个全能战士,能打能抗;有的僵尸虽然看着普通,但关键时刻却能扭转战局。可如果非要我说一个设计得最“失败”的,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恐怕就是那个——寒冰射手了。我知道,听到这里肯定有人要皱眉头了。“不是吧?寒冰射手这么好用.............
  • 回答
    读《诗经》和《楚辞》,就像穿越回了古代,那些描绘的植物,如今依旧在我们的土地上生长,只是名字和样子,在时光的冲刷下,也染上了些许不同。《诗经》中的植物:朴实无华,贴近生活《诗经》里的植物,大多是寻常百姓家门口、田埂上、山野间都能见到的。它们的名字朴实,样子也接地气,没有太多华丽的修饰,却饱含着古人对.............
  • 回答
    .......
  • 回答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生命在地球上留下了无数印记,而煤炭,正是植物生命曾经辉煌的凝固。想象一下,如果你有机会在植物向煤炭转化的关键时刻,将其从沉睡的泥土中挖掘出来,你看到的将是一种令人惊叹的,介于生机与化石之间的奇妙景象。首先,让我们明白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演变。当一片古老的森林.............
  • 回答
    生活中,那些默默无闻、看似平常的植物,其实蕴含着我们常常忽略的、却无比强大的力量。它们不是什么奇珍异草,就长在路边、野地里,甚至是你家后院的角落,却能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是地球的运转。1. 治愈的秘密:身边的草药大师当我们想到植物的力量,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那些名贵的药材,但其实,很多我们眼.............
  • 回答
    自然界中,种子小巧玲珑,却能长成参天大树、蔓延成片的植物,真是大自然的奇妙手笔。这些植物就像是沉睡着巨大潜能的精灵,用极其微小的身体,承载着生生不息的希望。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以小搏大”的自然造物,看看它们是怎么做到的。一、 那些“不起眼”的种子,藏着参天巨木的灵魂首先,脑海里最先浮现的,一定是.............
  • 回答
    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否存在着那些根植于土壤、汲取阳光,却拥有智慧的生命形态?这个想法本身就足够引人遐想,也并非全然的异想天开。首先,我们得承认,我们目前所知的生命,绝大多数是以我们熟悉的碳基生物为模板,而其中又以动物和植物这两大类最为常见。当提到“智慧生命”,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拥有移动能力、能够操纵.............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护肤品标签上那些“××植物提取物”,确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为什么不直接写成大家更熟悉的化学名称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远不止是懒得写那么简单。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1. 植物多样性与成分复杂性: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植物”二字。植物可不是化学试剂瓶里那种纯粹.............
  • 回答
    我所在的城市是一座充满生机的地方,四季分明,这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昆虫群落。每一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节奏和故事,与这座城市的呼吸同频共振。动物篇:都市中的野生邻居在我们城市里,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动物,大概就是各种鸟类。你走在街头巷尾,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它们的身影。 麻雀(House Sp.............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