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护肤品成分中常见的××植物提取物,为何不写成标准的化学名称?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护肤品标签上那些“××植物提取物”,确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为什么不直接写成大家更熟悉的化学名称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远不止是懒得写那么简单。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1. 植物多样性与成分复杂性: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植物”二字。植物可不是化学试剂瓶里那种纯粹单一的化合物。一棵植物,从根、茎、叶、花、果实到种子,可能都含有各种各样的活性成分。而且,即使是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环境、采摘季节、加工方法下,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也可能不完全一样。

举个例子,我们常听说的“洋甘菊提取物”。你知道吗?洋甘菊里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化学成分,其中大家熟知的有α红没药醇(舒缓、抗炎),还有像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等等。如果一个护肤品标注“洋甘菊提取物”,它可能指的是包含了多种成分的混合物,而不是单一的α红没木醇。

而如果要写成标准化学名称,你就得把所有主要的活性成分都列出来,这不仅篇幅巨大,而且对于消费者来说,看着一长串化学式,恐怕只会更头晕,更不知道它有什么用了。

2. 功效与协同作用的考量:

很多时候,植物提取物的价值在于其“协同作用”,也就是多种成分联合起来,比单一成分效果更好。比如,有些植物提取物同时具有抗氧化、保湿、舒缓等多种功效,这正是植物的神奇之处。如果只写其中某一种主要的化学成分,可能会让人误以为这就是该提取物的全部功效,忽略了其他成分的贡献。

打个比方,就好比喝一杯调味茶。你不可能只写“水”和“茶叶”,而忽略了里面的糖、奶或者其他香料。植物提取物也是类似,它是一个“配方”,而不是一个“原料”。

3. 市场营销与消费者认知: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植物提取物”更容易被消费者理解和接受。人们普遍认为植物成分更天然、更安全,也更容易产生美好的联想。比如“积雪草提取物”就比“积雪草苷”或者“积雪草酸”听起来更亲切,也更容易让人想到它修复、舒缓的功效。

想想看,如果你看到一个产品成分表里全是复杂的化学名称,你可能会觉得它“化学感”太强,不够天然。而“XXX植物提取物”则传递了一种“源于自然”的信息,更容易吸引那些追求天然护肤的消费者。

4. 专利与商业秘密:

在某些情况下,具体的提取工艺和特定比例的成分组合可能是品牌的商业秘密,甚至是专利的一部分。直接标示出“××植物提取物”可以保护这些核心技术,避免竞争对手轻易模仿。如果把所有细节都写出来,那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暴露无遗了。

5. 标准化与法规的限制:

虽然有化学命名法,但在化妆品行业,尤其是植物提取物的标示,更多地遵循行业惯例和相关法规。化妆品原料的命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有些提取物可能被归类为“通用名称”或者“化妆品原料通用名称”(INCI,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of Cosmetic Ingredients),而这些名称并不总是直接对应单一的化学名称。

例如,INCI名称“Chamomilla Recutita (Matricaria) Flower Extract”就是我们俗称的“德国洋甘菊花提取物”。它包含了所有在洋甘菊花朵中提取到的成分。

6. 避免误导与夸大宣传:

如果一个植物提取物中含有某种具有特定功效的化学成分,但含量非常低,如果只写这个化学成分,可能会造成误导,让消费者以为这个成分是主要的,或者其功效会非常显著。而标注为“××植物提取物”,则是一个更笼统的说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下的过度承诺。

那为什么有时也会写化学名称呢?

这也不是绝对的。在一些情况下,化妆品公司也会选择标注主要的活性化学成分,尤其是当这些成分的功效非常明确且是产品主打卖点时。例如:

高浓度单一活性成分: 如果产品主打的是某种天然来源的抗氧化剂,比如“辅酶Q10”(Ubiquinone)或者“维生素C衍生物”(如Ascorbyl Glucoside),很多品牌会直接写出来,因为这些成分本身就是核心。
特定功效的明确成分: 像烟酰胺(Niacinamide)、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这些虽然也是化学物质,但因为功效深入人心,且作为护肤成分的地位稳定,很多产品会直接写上。
法规要求: 某些特定成分,无论来源如何,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可能会有强制性的标示要求。

总结一下:

护肤品中“××植物提取物”的写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

植物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
市场营销和消费者接受度
品牌的技术保密和专利保护
行业惯例和法规的规定
避免误导和夸大宣传

所以,当你看到“××植物提取物”时,可以理解为它是一个经过加工、保留了植物多种有益成分的“天然精华”。它是一种更具概括性、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标示方式,也是在特定情况下更符合品牌利益和法规要求的做法。但同时,也要注意,这个“提取物”具体含有哪些成分、含量如何,很多时候是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的,不能仅仅因为是“植物提取物”就盲目相信。

希望我这样解释,能让你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题我会,作为一个研究了八年化妆品成分的原料专家,我来告诉你答案。

你以为大家不想写清楚成分吗?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种种因素让大家只能写xx提取物,而非标准的化学名称。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植物提取物的成分太复杂了,真要写成标准化学名称,成分表都写不下
  2. 植物提纯工艺难,很难做成单一或者有限几种成分
  3. 化妆品法规不允许写成标准名称

其实除了提取物,很多天然来源的原料都有这样的问题。

植物的成分非常复杂

我们来看看提取物的课代表—最近有点小火的姜黄提取物的成分,把它作为例子解毒一下。

猜猜它的全成分表有多长[1]

你以为这就完了?我只能说骚年,你太年轻了。

就这?并没有,这只是冰山一角。

以及

还有

这还不算完

还有

以及

终于结束

不要问我它们都是啥,因为我也不知道。可以想象,如果用最简单的粗体技术,也就是我常常吐槽的煮一锅汤,里面的成分列表也够吃一壶的。两百多种成分,怕是化妆品的外包装盒都写不下!

聪明伶俐的你一定想到了。既然成分这么复杂,我们用好点的工艺,把主要成分提取出来,不就有清晰的化学名称了吗?然而。

植物提取工艺很复杂,很难提取单一或者某种成分

我们继续用姜黄做文章。

先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把姜黄提取一遍,已经从黄不拉几的东西变得像金黄色的有高级感的油了。

然而里面的成分还是有很多。这是排名靠前的几个成分,加起来占比74%。于是还有剩下的26%是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化学分子。你确定要把它们都写出来吗?再说了,把这些分子写出来,确定你能认识吗?

提取一遍不行,再用超级牛的分子精馏技术提取第二遍。已经是非常淡的黄色,有高纯度精油的感觉了。

得到的成分列表长这样:

你能看得懂吗?反正我是看不懂,除了知道这些有效成分的浓度提高到了80.8%之外,然后就木有了。剩下的19.2%到底是什么鬼?到底有多少浓度?大概只有天知道了。

这可是娇韵诗天天拿来讲故事做宣称的65%高浓度姜黄酮。然而仔细看成分表,还是姜黄根提取物而已。

化妆品法规不允许把植物提取物写成化学名称

对了,即使娇韵诗想在成分表里面写上也不行。因为姜黄酮不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里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中国禁用的成分,还是得写成姜黄根提取物。

曾经有一段时间,药监局考虑过一条政策:提取物中核心成分浓度超过50%就不能说是xxx提取物,必须以活性成分申报。然而这些活性成分能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中找到对应的少得可怜。这就意味着那些高纯度的提取物反而都不能用了,真是劣币驱逐良币。最后在行业的反对下不了了之。

“成分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很复杂”的情况并不只是植物提取物的专利,很多其他天然来源的成分也有类似的问题

天然油脂也算是成分复杂的重灾区。

下面这张表是摩洛哥坚果油(左)和橄榄油(右)的主要成分[2]。里面有不同碳链长度,不同饱和度的脂肪酸,有各种多酚,各种维生素等。看到这一大堆,我宁可成分表上写个简单的油脂,而不是一堆鬼都不认识的成分。

除此之外,水解蛋白的成分也非常复杂。里面包含了很多多肽片段。各种氨基酸排列组合,里面的化学成分如果严格按照多肽的命名方法,得有成千上万了。就算一步水解到位,把蛋白质切割成一个个氨基酸,也有好几十种。

比如面膜里面经常用的水解蚕丝蛋白,如果把蚕丝完全水解成单个氨基酸,它的组成是这样子的[3]

这一堆破破烂烂的氨基酸有啥好看的?有啥好说的?


所以不是大家不想写标准的化学名称,而是实在写不出来,没法写,以及不想写!

参考

  1. ^ Li, Shiyou, 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roduct quality control of turmeric (Curcuma longa L.)." (2011).
  2. ^ Derouiche, Abdelfettah, et al. "Effect of argan and olive oil consumption on the hormonal profile of androgens among healthy adult Moroccan men." Natural product communications 8.1 (2013): 1934578X1300800112.
  3. ^ Do, Sun-Gil, et al. "Silk fibroin hydrolysate exerts an anti-diabetic effect by increasing pancreatic β cell mass in C57BL/KsJ-db/db mice."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 13.4 (2012): 33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护肤品标签上那些“××植物提取物”,确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为什么不直接写成大家更熟悉的化学名称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远不止是懒得写那么简单。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1. 植物多样性与成分复杂性: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植物”二字。植物可不是化学试剂瓶里那种纯粹.............
  • 回答
    护肤界里的“三巨头”:烟酰胺、玻尿酸、泛醇,谁是真正的“赢家”?在琳琅满目的护肤品成分表中,烟酰胺、玻尿酸、泛醇这三个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们各自有着响当当的名号——烟酰胺的“全能选手”,玻尿酸的“补水王者”,泛醇的“舒缓修复大师”。然而,当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纠结于究竟谁才是那.............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起来挺有趣的,也让不少人在挑选护肤品时纠结不已。明明看到那些小众品牌成分表里堆满了高大上的名贵成分,什么玻尿酸、胜肽、各种植物提取物,比那些“国民大牌”的简单成分表看着诱人多了,但用上去效果却好像“也就那样”。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关键的因素,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聊聊成分的浓度和配方协.............
  • 回答
    我得承认,这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本武功秘籍,而且我还真的能看懂上面的蝌蚪文。最开始的时候,我买护肤品全凭感觉,广告说什么好就买什么,包装好看就心动。然后我就陷入了一个怪圈,总觉得效果不明显,或者有时候用了反而烂脸。直到有一天,我开始好奇,这瓶号称“万能”的面霜里到底有什么?于是,我开始了一个漫长的、有.............
  • 回答
    看到护肤品琳琅满目的成分表,是不是感觉像在解读一本天书?别担心,其实只要掌握几个基本原则,就能让你慧眼识珠,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今天,咱们就来捋一捋,怎么把这本“天书”看明白。核心原则:成分的顺序很重要!记住一个最最关键的规则:成分表里的成分是按照浓度高低来排列的。 排在越前面的,含量就越高,对.............
  • 回答
    一个真正懂成分的护肤爱好者,在选择产品时,不会盲目追逐潮流,也不会被花哨的包装和营销口号所迷惑。他们更像是一个冷静的侦探,仔细审视产品背后的科学原理,用理性的思维去解读每一瓶、每一罐中的奥秘。当他们走进琳琅满目的护肤品区,或者在网上浏览时,他们的目光首先会落在成分表上。这就像一份菜谱,他们会从头开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到位,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既然护肤品、化妆品成分都在包装上明明白白写着,为什么那些小厂家不去直接“复制”大品牌的成功,搞逆向研发呢?听起来好像成本很低,但实际操作起来可不是那么回事。这里面涉及的门道,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首先,咱们得明白,成分表里写的是“主要成分”或者“功能性成分”.............
  • 回答
    挑选护肤品,就像给肌肤找一个最懂它的朋友,需要一点点耐心和智慧。而看懂成分表,就是解锁肌肤秘密的钥匙。别担心,这事儿一点也不神秘,我们一步步来,让你也能成为护肤达人。第一步:认识你的肌肤,它才是主角在冲进商店或者打开购物网站之前,最最重要的一步是——了解你的肌肤。问问自己,你的肌肤属于哪种类型? .............
  • 回答
    在《潜伏》这部谍战经典中,站长吴敬中对余则成的维护,那可真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情意。这背后,是一系列精打细算、洞若观火的考量,以及一些复杂到难以言说的“人情”的交织。要说清楚,咱得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最直接、也最现实的,就是余则成的“有用”。吴站长这个人,那是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
  • 回答
    .......
  • 回答
    “护校蛆”这个词,说实话,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不太友好的意味。它不是一个光明正大、用来形容正面评价的词语,而是源于一种比较负面的观察和批评,尤其是在互联网社群里,当大家在讨论某个学校,特别是它的学生群体时。要说为什么为学校维护声誉会被说成“护校蛆”,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1. 情绪化和非理性辩护:.............
  • 回答
    外媒关于美军与塔利班达成秘密护送协议的报道,如果属实,这无疑是一条“大新闻”,它背后蕴含的信息非常复杂且值得深思。咱们不卖关子,直接就着这个信息点,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最直接也最表层的信息是:在阿富汗撤军的混乱局面下,美国人自身安全受到威胁,需要借助塔利班的力量来保障撤离。 想象一下,在喀布尔机场.............
  • 回答
    《大护法》自我分级:国产动画的一次大胆探索,还是“伪命题”?《大护法》在上映之初,因其“国内首部自我分级”的标签,确实在国内动画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它仿佛是一声沉闷的炸响,预示着国产动画在内容和表达上,或许正迈向一个更复杂、更成熟的阶段。然而,在赞誉与争议之间,我们更需要冷静地审视,这次“自我分.............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一个国家真的能研发出抵御核武器的“护盾技术”,那恐怕不是简单的军事升级,而是要彻底颠覆现有的国际格局和战略平衡。它是否会立刻引爆一场世界大战?我觉得情况会非常复杂,而且未必是“立刻”就打起来,但“很快”的动荡是几乎可以肯定的,而且其后续的连锁反应极有可能导向更大的冲.............
  • 回答
    英国皇室成员的全国范围护卫任务,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安全体系,绝非单一机构所能独立承担。它涉及到多个高度专业化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共同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护网。首先,皇家保护局(Royalty and Diplomatic Protection Department)无疑是核心力量。隶属于伦.............
  • 回答
    王成思在《赘婿》里饰演的耿护院,在我看来,绝对是整部剧的一大亮点,甚至可以说,他是少数几个能让我在看剧时,能脱离剧情本身,单纯因为角色的魅力而会心一笑的存在。首先,耿护院这个角色,他身上最鲜明的特质就是那股子“执拗”。你看着他,就能感觉到他身上一股子“认死理”的劲儿。他认定的事情,谁也别想劝动他,哪.............
  • 回答
    咱们国家工业升级、迈向高端制造,这是个大方向,也顺应了时代潮流。想让“生化环材四大天坑,机械土木两大护法”的说法渐渐淡出,核心在于培养真正有创新力、能在尖端领域有所突破的人才,并且营造一个能够让这些人才脱颖而出的土壤。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系统性的、多层面的推进。一、 破除“天坑”与“护法”的观.............
  • 回答
    护肤品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效果取决于成分、使用方式以及个体皮肤状况。以下从科学角度详细解析护肤品的核心功能、作用机制及使用建议: 一、基础功能:皮肤屏障的维护与修复1. 保湿与锁水 作用机制:皮肤表层(角质层)含有皮脂膜和透明质酸等天然保湿因子,但随着年龄增长或环境变化(如干燥、紫外线),.............
  • 回答
    “护肤品是智商税吗?”这个问题,就像是问“恋爱是浪费时间吗?”或者“美食是纯粹的享乐吗?”一样,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深埋在个人认知、需求和现实之间那片广阔的灰色地带。与其说护肤品是“智商税”,不如说它是一门精巧的生意,一种被包装和放大的需求,以及个人对自我认同和生活品质的投资。我们先来拆解一下“智.............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那些往脸上涂的“土”,也就是护肤品里常常提到的“火山泥”,它到底有没有那么神乎其神,咱们一样样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白这“火山泥”到底是啥?简单来说,火山泥就是从火山活动区域采集到的、经过一系列处理的泥土。它可不是随便挖点土就能用的,一般都是指那种富含各种矿物质的黏土,比如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