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气。因为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不论你是打算做点什么(比如说赚钱或者是减肥),往往都会有一种故意或者无意的力量把你往回拉。
因为当一个人要改变,就会被集体潜意识的认为是异类,天然的出现排异反应。你需要做的是,思考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开启遗忘模式。他们说他们的,你做你的,嘴巴上答应他们好的好的好的,一转头还是继续干自己的。只有这样的坚持,才能改变自己,成为强者。不要去争论,把时间放在对你有利的方向上。
难是对的,不难的话大家不就都改变了吗?都变成了一样吗?时间注定会刷掉一些人。下面是我之前的一篇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每一个想要改变的人。
二八定律是真实存在的,这个世界永远只有20%的人在思考,80%的人戴着脚镣。
所以,跨越到那20%的圈层里面,自然也就变强了。这样听起来感觉挺简单,可问题是:怎么实现阶层的跨越?
跨越阶层到底难不难?
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我之所以觉得容易是因为:一件事情会卡在0.1,很久会变成1%,一旦顺了之后,后面的进度就会越来越快。而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在1%之前,时间会刷掉90%以上的人。
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过,想象一下:
在你刚开始不会开车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侧方停车特别的难?是不是觉得倒车入库特别难?方向盘打的手酸,最后还是摆不直,甚至都想放弃学开车。
而时间长了之后,你训练久了之后,会猛然发现:原来倒车这么简单,甚至凭感觉就能轻易入库。
我只是以开车举个例子,主要是想说明每个人其实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刚开始推动前面的1%很难很难,但是一旦推动之后就会发现越来越快。
所以,我觉得人要变强,有很多种因素。但最关键的,一定会经历三个阶段:
1、修炼内功
一招练到极致,胜过你练一千招。
为什么要练到极致呢?
很简单,这一点在所有领域都是通用的。比如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高手出招总是奇招百出,快如闪电,举手投足之间就破解了敌人的进攻。
快,是怎么样做到的?
当然是经过大量刻意练习之后,形成的自然习惯(注意是习惯,习惯才是自然的,就像开车遇到紧急情况,你第一反应是做出踩刹车的动作)。
但是,太聪明的人往往无法做到极致(聪是听力好,明是视力好)。因为太聪明,所以看哪里都是机会,左顾右盼非常容易失焦,不愿意一件事情坚持到底。
如果从极致的角度出发,真正能做好做成一件事情的人,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所以,往往都需要一股傻劲,才有助于这种坚持。
也就是说,一个人最好的出路,其实是在一个领域死磕到极致(甚至别说极致,只要超越那80%的人,你就是强者)。
为什么?
如果说以前有很多怀才不遇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在互联网时代,几乎已经不存在怀才不遇的现象,只会存在被高估的情况。
因为现在的自媒体时代如此发达,一个人只要有一点过硬的技能,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很好的展示自己,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而很多人之所以觉得自己的行业难,觉得没有出路,很多时候也是因为没有做到极致。我们看到的再简单的工作,其实都有意想不到的极致。因为我经常出差,所以酒店、咖啡厅、餐厅灯场所是经常出现的地方,你会发现有些商家的服务是真做到了极致。
如果你体会不到极致的力量,我给你举一个例子,韩寒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我曾经对这种力量一无所知》:韩寒觉得自己的台球技术不错,有一次和九球天后潘晓婷打球,他原以为虽然存在差距,但应该还是有机会赢的。
结果呢?
韩寒开了球之后,潘晓婷一路打到全部进洞,输了的人开球,韩寒再开球,潘晓婷一路又全部打到了进洞。也就是说,整个过程韩寒只做了一件事:一直在开球,根本没有表现的机会。
什么才叫练到了极致呢?
我觉得有一个很直接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大家在这个领域遇到问题时,会不会首先想到你?
比如说你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文案工作,当公司花费大量心血生产出一个产品之后,需要写一篇推文、销售文案,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谁?
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人,就代表了你在公司的地位,或者说是这个领域的地位。
也就是说,修炼内功其实是变强的第一步,只有自己强了才有后面的东西,不然是没有意义的。
内功,是根。没有根,哪来的百花齐放?哪来的参天大树?
2、学会学习
先学习怎么学习,然后再去学习。
学习,无疑是人不断变强最好的梯子。学习会让你成长,会增加你的知识,更会增长你的见识,有了见识之后,人自然也就强大了。
但是我觉得,很多人没有理解知识和学习的意义。
什么是知识呢?
我觉得,只有为自己所用的知识,为自己生活带来实实在在改变的知识,才是知识。没有为自己所用的知识,最多也就是知道了一个概念。
举个例子:
比如说很多教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老师,他们教这个专业一定学过消费者行为学,但是当学生不能及时提交作业的时候,很多的老师并不能改变这些学生的行为,那消费者行为学的知识对老师就是没用的,因为并没有为自己的教学带来帮助。
所以,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应该怎么样学习?
很多人觉得书读越多越好,喜欢用多来麻痹自己。
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只是娱乐性的阅读,那几乎读万卷书也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如果你是功利性阅读,不论是什么领域,读几本经典的书也足以让你受益终身。
我想你也注意到了,我用了两个词来形容学习:娱乐性和功利性。一般阅读只有这两种,这两种方式带来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别。
什么叫娱乐性的阅读?
比如说你在看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本书的时候,如果你是像看娱乐新闻似的阅后即焚,可以说这样的方式就不叫学习,完全是娱乐。
当你看一本书一篇文章,看完之后不知道核心在讲什么,甚至连内容都记不起来了,说明你并不是真正在学习。
什么叫功利性的阅读?
如果你在看一篇文章的时候,当你看到一个觉得有用的知识点,你会停下来思考:这个知识可以用来怎样改进工作,改进生活?还存在哪些同样的现象?然后去实践。
当你这样去学习并且真正运用的时候,你才算是真正的在学习。如果你只是知道了道理,但是还不知道怎么去运用,说明还没吸收。
你是不是也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看似学了很多,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改变?因为他的学习不具备功利性。
所以,有人把一个人的阅读比喻成了电脑的操作系统:输入、处理、输出。一个人的学习必须经历这三个步骤,你才算是真正的在学习。
另外一点,关于学习这件事,我觉得拜师学习很有必要。
很多人觉得,看很多书就能赚很多钱,就能够变的强大。
不是的。
如果看很多书就能赚钱,那最赚钱的应该是大学里的教授,他们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而事实并非如此。
书,只不过是获取知识的一个渠道。书,其实不也是上路的人写出来的吗?如果你本身就走了很多路,最重要的不是执迷有没有看过很多书。
拜师学习的意义在于:很多你自己想不通的问题,别人一句话就点醒了你。因为很多时候你的顿悟,只不过是别人的基本功。
真正的老师,更多的偏向于教你思维,而不是给你一些嚼碎了喂的方法。只有打开了心智、开拓了思维,你才会爆发式的成长。
古往今来,但凡有点成就的人,有哪个不需要拜师、拜先生的?因为你走过的路,前人走过,你没有走过的人,别人也已经走过。
这就是为什么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因为一个人的核心技能无法在短时间内一一传授给你,但他积累的的经验和智慧精华,却可以在几小时内分享给你。
其实现在互联网学习算是很方便的,因为互联网的成本比较低,你花那么几百块钱就能学习别人的核心技能、思维,多的话也就是几千块。
如果换做以前,没有个几年的积蓄,很多人根本连拜师的门都进不了。
3、善于借势
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最重要的还是讲究一个“势”。
小成往往靠努力就好,比如说你真正死磕一项技能,三年之后,你必然会超越身边的大多数人。你要明白,并不是你进步的快,而是大多数的人处于两点一线的状态。
而大成呢,靠势。而势也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大家所说的风口,或者说是时代。另外一种则是人脉。
如果没有势,几乎难有大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哪怕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神机妙算,也要善借东风才能实现火烧赤壁。
所以,借势也是一个人变强的关键性因素。
我举个例子:我之前有个朋友,现在的年收入在百万以上。它满足了前面的条件:修炼内功和拜师学习。
她最开始的时候是干什么的呢?在一个工地当资料员。这个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她在平时的时候,就开始发朋友圈卖货,卖自己的一些家乡特长。这个过程,足足坚持了三年。
然后呢,也加了很多的付费社群、课程。一开始也没有什么大的突破,靠朋友圈最多也就是月入一两万吧(具体多少记不太清了),当时她的朋友圈也没多少人。
后来呢,她加入了一个付费社群,那个社群的创始人出了一本书,她一下子好像就买了很多本,后来这个创始人也注意到她了,就开始合作搞事情(创始人是大咖)。
从那以后,她的势就起来了,社群的人都想着加她微信认识她。之后她的收入也很快就变成了月入四万,去年已经开始年入百万以上。
这说明了什么呢?
就像我之前举的一个例子,假如说同样是一瓶1664啤酒,如果把它放在便利店卖,可能就卖10块钱,但是放在酒吧卖的话,就是30块钱,翻几倍。
人生其实也一样:个人的努力在时代面前,甚至在贵人面前显得很微不足道。
所以,在以前的封建社会,多少能人将相,在没有遇到好的主公之前,即使一身才华也不会有用武之地,默默无名。而一旦遇到了明主,便化腐朽为传奇。
如何借势呢?有两种:
1)机遇。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风口。关于风口,我的建议是千万不要有“看见西瓜丢芝麻”这样的追风口心态,最后很有可能你什么风口也追不到。
因为很多赶上风口的人,其实并不是盲目追出来的,而是之前就在这个领域有所积累。当风口来了之后,无非就是顺势而为的事情。
比如说之前有很多电商创业者,在电商这个领域做了很多年,前几年开始觉得没有前途,然后看见微商和社交电商火了起来,很多人也靠微商赚到了大钱,就进入了微商领域创业。
结果干了两年的时间,也没有赚到大钱,想继续做电商,突然又觉得很陌生了(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平台的规则也在不断变化)。
所以,真正抓住风口的人,往往都是因为之前就在这个领域有所积累。不要盲目的去追一些所谓的风口(没有积累的风口),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追逐的(前面已经说过,第一步修炼内功是根)。
2)人脉。
人脉,其实是你能帮助的人,而不是能帮助你的人。
什么意思?
这个信息发达、万物联网的时代,想获得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并不难,但并不是存了某个人的电话号码、有了某个人的电子邮箱,加了某个人的微信,就等于认识了这些人,这些人也不一定就是你的人脉。
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就能拥有什么样的人脉。所以,一个人想要积累人脉,真正要做的是不断的积累自己的价值,并且不断的输出自己的价值。当你能够帮到越来越多厉害的人,你的人脉圈也会越来越大。
比如说我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先是买了别人的书,用他的书在朋友圈做活动,才有了更进一步的联链接系。最后,那位大咖也觉得她的经历很励志,一起合作搞事情的话,可以实现共赢。
人脉,首先是自己先给予,而不是索取,并且这种给予是别人正好所需要的,或者是别人认为有价值的。如果你不断付出,还没有人脉,说明你的付出不是别人需要的,或者是对别人没有价值的。
成功者,都踏上了一定的轨迹。如果你按照以上三个步骤死磕执行,不强都难(看完这篇文章有启发,不要只收藏不点赞哈)。
推荐阅读以下百万爆文原创干货,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你想知道应该怎么样破人生的困局,你跨越阅读:穷人跨越阶层有多难?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样发现身边创业机会,你可以阅读:2020 年的创业风口是什么?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样可以提升商业能力,推荐你阅读: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样提升营销策划能力,你可以阅读:无营销基础,要如何学习营销?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如果你写知道怎么样可以提升思维格局,推荐你阅读:什么是大格局?大格局的人有哪些表现和思维模式?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我是余味,互联网营销专家,一个从事市场营销领域11年的营销人和创业者。曾服务过科勒中国、碧桂园等知名企业。
以上都是我的实操分享,并且我现在创业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希望你有启发。我的知乎主页还有更多创业和营销知识,对创业和营销感兴趣,可以现在点击关注我的知乎主页 @余味 每周刷新一次商业认知。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破局可以让自己越来越值钱,越来越强?
如果你想要通过营销改变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大升级?
欢迎添加我的微信(5630337)。领取我的两本电子书《个人成长破局》和《营销实战进阶指南》。
如果你看完之后有启发,点个赞是对我继续分享干货最好的支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