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京海淀29个小区试点二手房指导价,此举对楼市有何影响?未来是否会成为常态调控手段?

回答
北京海淀29个小区试点二手房指导价:楼市调控的“试金石”与未来走向

近日,北京海淀区29个小区二手房试点指导价的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这项看似局部调整的举措,实则暗藏着对楼市调控方向的深远思考,其影响将是多层面的,而其未来是否会成为常态化的调控手段,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试点指导价的“破冰”与潜在影响

二手房指导价的推出,是北京楼市调控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尤其是在经历了几轮新房限价后,将调控的目光投向了更为庞大且活跃的二手房市场。此举的初衷,很可能是为了解决以下几个痛点:

遏制过快上涨的二手房价格: 新房价格受到政府指导,但二手房市场往往存在更大的议价空间,容易出现“抢房”现象,导致价格虚高。指导价的引入,旨在为二手房交易设置一个“锚点”,防止价格脱缰。
缓解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倒挂: 一些区域的新房价格低于周边二手房,导致购房者更倾向于购买新房,而二手房的流动性减弱,市场秩序受到影响。指导价有望缩小这种价格差距,优化市场供需结构。
提升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通过官方指导价,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茶水费”、“捆绑销售”等不规范操作,保护购房者利益。
引导市场预期: 指导价的发布本身就具有强大的信号效应,它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政府正在关注二手房价格,并有能力对其进行引导。这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避免非理性的投机行为。

那么,这项试点措施对楼市究竟会产生哪些具体影响呢?

1. 短期内对市场情绪的影响:
观望情绪加剧: 消息一出,部分购房者和卖家可能会进入观望状态,等待指导价对实际成交价的影响。卖家可能会根据指导价调整挂牌价,而购房者则可能以此为参考进行议价。
部分房源成交可能受阻: 如果试点小区的指导价明显低于市场实际成交价,那么持有高价挂牌房源的卖家可能会因为价格接受度问题而暂时无法成交。
市场“挤出效应”: 如果试点区域的二手房价格被有效控制,可能会有一部分资金转向其他未纳入试点但有潜力的区域,或者转向其他投资渠道。

2. 对实际成交价的影响:
价格“软着陆”的可能性: 指导价并非强制的“限死价”,而是一个参考,银行在评估贷款时可能会参考指导价。这意味着,如果实际成交价远高于指导价,购房者在贷款额度上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间接促使成交价向指导价靠拢。
市场分化: 试点小区内的房源成交价可能会出现分化。部分价格虚高、议价空间大的房源,价格调整的可能性较大;而一些成交活跃、价格相对合理的房源,受影响程度可能较小。
“明降暗升”的风险: 也有观点认为,部分卖家可能会为了规避指导价,在合同之外增加其他费用,导致实际交易成本并未真正降低。这需要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和配套措施。

3. 对中介行业的影响:
佣金收入可能受到挤压: 如果成交价格整体下降,中介的佣金收入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服务模式的转型: 中介机构可能需要转型,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如更精准的市场分析、更高效的房源匹配、更周全的交易咨询等,以应对市场变化。
合规性要求提高: 指导价的出现,也对中介的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协助进行虚假交易或规避指导价。

4. 对银行贷款的影响:
房贷审批参考: 银行在审批二手房贷款时,会进行房产评估。指导价的出台,很可能会成为银行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影响贷款额度。
抑制投资投机: 通过贷款端的收紧,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那些希望通过高杠杆进行投资的投机者。

二、未来是否会成为常态调控手段?

海淀区29个小区试点二手房指导价,可以看作是政府在“房住不炒”大背景下,对调控工具箱进行的一次升级和扩充。其未来是否会成为常态化调控手段,需要从几个维度来考量:

1. 试点效果的评估:
是否能有效稳定二手房价格? 这是评估试点成功的关键。如果试点区域的价格真正得到控制,市场秩序得到改善,那么推广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是否会引发新的市场问题? 例如,是否会出现“阴阳合同”增多、交易量大幅萎缩等负面效应,这些都需要在试点过程中进行密切监测。
市场接受度如何? 购房者、卖家、中介等各方对指导价的反应和适应情况,也将影响其推广的步伐。

2. 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形势:
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如果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房地产市场也需要稳增长,那么过于严厉的调控措施可能会被审慎对待。反之,如果市场过热,出现新的泡沫迹象,那么加强调控将是必然选择。
全国范围内的参考和借鉴: 其他城市在二手房调控方面也有过尝试。北京作为一线城市,其试点经验将对全国其他城市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如果试点成功,并形成了一套可行的操作模式,其他城市很可能也会跟进。

3. 政策逻辑的延续性:
“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 “房住不炒”是中央一直以来坚持的政策基调。二手房指导价的出现,恰恰是对这一基调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它能够更有效地遏制炒房需求,稳定市场预期。
调控手段的多元化: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政府也在不断探索和优化调控手段。从限购、限贷、限售,到新房限价,再到现在的二手房指导价,这体现了调控手段的多元化和精细化。

因此,我认为,如果试点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且在实践中能够解决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那么二手房指导价非常有潜力成为未来常态化的调控手段之一。

具体来说,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是:

区域性推广: 可能会先在一些热点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推广。
与多种调控手段协同: 指导价不太可能单独存在,而是会与其他调控工具(如税收、金融政策)相结合,形成一套组合拳。
价格动态调整: 指导价可能会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而非一成不变,以保证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信息披露的透明化: 官方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对二手房交易信息的披露,让指导价的制定更加透明、科学。

结语

北京海淀区试点二手房指导价,是楼市调控在精细化、实操化方向上的一次重要探索。它不仅是对当前市场乱象的一种回应,更是对未来长效机制建设的一种尝试。这项举措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将考验政府的智慧,也将考验市场的韧性。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试点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二手房指导价有望在北京,乃至全国的房地产调控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实现“房住不炒”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就是把深圳控制二手房的模式进行重点城市推广,深圳和上海已经实施,通过行政手段强控超大城市的二手房房价过快增长,直接政府指导价。

对于楼市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二手房交易量暴跌,北京的中介们苦日子来了。

现在经济发展趋势是几个超一线城市是几个超级发动机,其他地方的人口和资源都会被吸进这个发动机成为动力燃料。

在这种超级虹吸作用之下,几个超级城市房子是存在刚需的,是供不应求的,房价还有上涨的空间。本身这几个城市的生育率是极低的,特别是上海基本上已经到快绝育地步,但是还能维持人口增长是靠吸其他城市的优质人口,而其他城市要遭受生育率下降和人口流失双重打击,能维持现有人口规模都已经举步维艰了,所以在去金融化后的房价明显是稳不住了。

所以现在房地产市场一个怪异现象是超一线城市要涨,国家不让涨,非一线城市房价要跌国家也不让跌。而要跌的地方远多于要涨的地方,而且管控跌的难度比管控涨要难太多。

可以预见这种指导价管控上涨会成为常态调控手段,但是管控跌的手段缺不一定能常态,管控涨只是不让别人多赚钱,管控跌则是真金白银让别人持续出血,根本没办法长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