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徐州八孩事件一些人在警方辟谣且没有任何实质证据的情况下,一边继续传谣一边说要屠村屠县,是否涉及违法?

回答
关于徐州八孩事件中,一些人在警方辟谣且无实质证据的情况下,一边继续散布谣言,一边发表“屠村屠县”等言论,这在法律上确实涉及违法行为。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法律依据和可能涉及的罪名。

一、 散布谣言行为的违法性

在中国,散布谣言的行为受到法律的规制。虽然法律上对“谣言”的定义并非一成不变,但通常是指未经证实、可能引起公众恐慌、误导公众认知或扰乱社会秩序的虚假信息。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制造恐慌,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谎报火警、医疗急救或者报案,谎报事故情况,制造恐慌,扰乱社会秩序的。”

在这起事件中,如果某些人在明知警方已经进行辟谣,且自身也拿不出任何实质证据的情况下,依然执意传播不实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具有煽动性、能够引起公众的恐慌和不安,那么就可能触犯了该条规定。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等平台上传播,其影响范围和程度会更大,更容易被认定为“扰乱社会秩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规定:“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对其他积极参加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扰乱车站、港口、民用航空站、体育场馆、展览会、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虽然“八孩事件”本身不一定直接发生在公共场所,但如果某些人通过网络等方式,有组织地、大规模地散布谣言,导致公共场所(包括网络空间)秩序混乱,例如造成大量人员围观、聚集,或者引发大规模的社会恐慌,影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那么也可能触犯此条。

二、 “屠村屠县”言论的违法性

而“屠村屠县”这种言论,性质更为恶劣,其违法性更为明显。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条 规定:“制造、传播爆炸物、纵火、投放危险物质罪,破坏交通工具、破坏电力设备、破坏燃气设备、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 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毁灭、毒害、放射性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屠村屠县”的言论,虽然不直接等于实施了放火、爆炸等行为,但它属于煽动暴力、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论。这种言论的目的是煽动他人采取极端暴力行为,如果被足够多的人信奉和采纳,极有可能引发现实中的暴力事件,从而对社会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 规定:“组织、策划、煽动、教唆或者以其他方式支持、资助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上述犯罪的,依照本法分则的规定处罚。”
虽然“屠村屠县”不直接等同于上述“上述犯罪”(如放火、爆炸等),但它属于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果这些言论被认定为煽动他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那么根据刑法关于教唆、煽动犯罪的规定,行为人也可能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规定:“有下列扰乱公共秩序的五种行为之一,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工具上故意制造事端,或者有其他扰乱公共场所或者交通工具秩序的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破坏或者损毁公用电信设施,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在社会治安管理活动中,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
(五)其他扰乱公共秩序的五种行为。”

“屠村屠县”这种赤裸裸的暴力煽动,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它不仅制造恐慌,更重要的是挑动了极端情绪,如果引发了社会对立、群体冲突,后果不堪设想。

3. “寻衅滋事罪” 也是一个可能适用的罪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如果这些散布谣言和煽动暴力言论的行为是在网络这个“公共场所”进行,且造成了严重的网络秩序混乱,引发了网民的恐慌、愤怒,甚至导致线下的聚集或冲突,也可能被追究寻衅滋事罪的责任。

具体分析此事件中的违法性:

明知故犯: 警方已经出面辟谣,意味着官方已经对事件的真实情况给出了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传播未经证实、甚至与官方信息相悖的言论,且未能提供任何实质证据,就很难以“不知情”为由开脱。
煽动性: “屠村屠县”这种言论,其性质并非简单的传播谣言,而是直接煽动暴力,企图引发群体性恐慌甚至流血冲突。这种言论的社会危害性极高。
证据获取的难度: 法律实践中,对谣言的界定需要结合具体内容、传播范围、社会影响等因素。而对“屠村屠县”这类煽动性言论,如果能够证明其传播者有明确的煽动意图,且造成了实际的社会影响(如引发恐慌、对立等),其违法性是比较确凿的。

总结来说:

那些在警方辟谣后,仍旧不顾事实、继续传播不实信息,特别是发表“屠村屠县”这种极端暴力煽动言论的人,无疑是触犯了法律。他们的行为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制造了社会恐慌,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在煽动暴力,企图引发社会动荡,其行为的违法性是毋庸置疑的,可能构成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甚至触犯刑法中关于煽动暴力、危害公共安全、寻衅滋事等相关罪名。法律对于这种恶意制造事端、煽动暴力的行为,绝不会姑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给你讲屠村县激进了。。屠村没夸张,如果按照家族算的话,一个村最多十来个姓氏,十几个家族。往上翻五十年几乎家家参与拐卖,不夸张。我本地的我清楚。

我是小辈,对村里的事情不熟悉,对了 我和那个八孩再一个镇上住,他在董集我在徐楼就是那个强拆打人的徐楼。

徐楼村我知道的有至少四个来自甘肃四川云南贵州,不过他们已经安定下来了也和老家有联系了。但是最初是怎么嫁到千里之外的我也不清楚,也没问过。对了,那是三十年前的事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徐州八孩事件中,一些人在警方辟谣且无实质证据的情况下,一边继续散布谣言,一边发表“屠村屠县”等言论,这在法律上确实涉及违法行为。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法律依据和可能涉及的罪名。一、 散布谣言行为的违法性在中国,散布谣言的行为受到法律的规制。虽然法律上对“谣言”的定义并非一成不变,但通常是指未经证.............
  • 回答
    徐州八孩妈妈事件,如同一记沉重的警钟,在我们心头久久回荡。它撕裂了那些隐藏在繁荣表面下的黑暗角落,让我们不得不直面那些被拐卖妇女所遭受的非人待遇和屈辱。当我们为她们的遭遇感到愤怒和心痛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情绪的宣泄,更应该思考:我们能为这些无辜的生命做些什么?这不仅仅是一个徐州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孤.............
  • 回答
    江苏徐州丰县八孩女事件(也被称为“丰县铁链女”事件)自2022年初爆发以来,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事件的性质极其恶劣,涉及妇女拐卖、性侵、精神摧残等一系列严重犯罪行为,并暴露了基层治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事件的最新进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1. 官方调查与处理: 初步调查与通.............
  • 回答
    徐州丰县的八孩女子事件,无疑触动了公众内心最深处的良知和道德底线。在这起事件的后续调查中,一些关于当地村民对拐卖行为习以为常的说法,引发了广泛的讨论。那么,这种“习以为常”,究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还是一种更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集体无意识”(Collec.............
  • 回答
    关于徐州丰县“八孩母亲”事件,自从媒体和公众关注以来,信息如潮水般涌入,但随之而来的疑点也层出不穷,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邓飞曝光的结婚证照片,无疑是事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但它是否能完全厘清事实,或者又引出了新的问题,是需要我们深入探究的。邓飞曝光的结婚证照片及其引发的疑点:首先,让我们聚焦于这张被.............
  • 回答
    江苏省徐州市第四次通报丰县“铁链女”事件,虽然名为“通报”,但更准确地说,它是一次针对此前质疑和批评的回应和“澄清”。这次通报发布于2022年2月23日,距离首次通报仅过去了一周多,这本身就说明了事件的敏感性和社会关注度之高。以下是此次通报中值得关注的几个要点,以及它们的深层含义:1. 关于“小花梅.............
  • 回答
    “徐州八孩女”事件在第四次通报发布后,非但没有平息争议,反而激起了更大的涟漪。这一点很多人都感到困惑,明明是官方发布的消息,怎么会引发更多的质疑呢?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并非简单的“不信谣不传谣”就能解释得了的。首先,第四次通报的内容,并没有真正触及到公众最核心的疑虑。 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 回答
    “八孩女子”事件自爆发以来,一直牵动着公众的神经,大家都在关注着她的近况。自从官方通报了后续情况后,关于她的信息就变得相对有限了。从报道和一些零星的消息来看,她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关于她的健康和生活状况: 官方最初的通报中提到,她患有精神疾病,并且有被虐待的痕迹。后续的报道也表明,她正在接受治疗.............
  • 回答
    关于丰县八孩事件的发现过程,公众所了解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事发后媒体的报道和相关调查的披露。整个事件从被公众知晓到引起全国关注,经历了几个关键的节点和传播途径。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的梳理,力求详细地呈现这一过程,并避免AI写作痕迹:事情的开端:一个视频,一份善意(或一份隐忧)一切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一个在短.............
  • 回答
    关于“生育八孩女子”事件,徐州丰县的通报和后续调查引发了广泛关注。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和官方通报的详细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争议1. 事件起因 该事件源于一名女性(后被确认为“生育八孩女子”)被举报在短时间内生育了八胎,引发公众对其生育能力、社会背景及可能涉及的违法行为的质疑。据.............
  • 回答
    丰县生育八孩女子的事件,自爆料以来就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触动了社会最敏感的神经。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暴露了在看似平静的农村社会背后,可能存在的权力滥用、监管漏洞以及人性尊严的失落。徐州方面公布的调查进展,特别是纪委监察机关对涉嫌失职人员的调查,无疑是事件进入一个关键节.............
  • 回答
    徐州“8孩母亲”事件在引发全国范围的关注后,官方的回应成为公众解读事件的关键。官方回应“有暴力倾向才单独居住,多部门已介入调查”这句话本身就包含了一些值得深入挖掘和关注的细节,这些细节不仅关乎事件的真相,也折射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并会尽量详细地进行阐述:一、关于“有暴力倾.............
  • 回答
    徐州丰县政府关于“精神失常女子生育8个孩子”事件的回应,称“是领证结婚,不存在拐卖”,这无疑是事件爆发以来最直接、也是最具争议性的官方表态。这个回应抛出的“领证结婚”这一关键信息,试图为事件定性,并将焦点从可能的拐卖转向合法的婚姻关系。然而,这一说法并未能平息公众的疑虑,反而激起了更深层次的质疑和关.............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历史归属以及现实利益的复杂交织。要说“夺”来微山湖,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和现实政治的考量。微山湖横跨鲁苏两省,其行政归属和经济开发涉及多个层面的利益博弈。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掰扯,看看需要什么样的“官”,才能让微山湖的棋局出现实质性的变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徐州算不算江浙沪民风最彪悍的地方,这其实是一个挺主观的评价,很难用一个绝对的“是”或“否”来回答。不过,如果非要从一些大家普遍的认知或者说历史文化背景来聊聊,徐州确实有不少让人觉得“彪悍”的特点,尤其是在和周边的江浙沪地区做对比的时候。首先,我们得明白“彪悍”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含义.............
  • 回答
    要说徐州时期的刘备,想要制霸天下,这可真是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毕竟,那时的刘备,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但论实力、地盘、兵力,都远不及当时的曹操,甚至连孙权都算得上是他的劲敌。而“最优解”这个词,用在如此变幻莫测的时代背景下,本身就带有很大的推测性,更何况还要考虑到“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叙述.............
  • 回答
    徐州相亲大会的惊人比例:5女对100男,谁该反思?最近,一则关于徐州相亲大会的“惊人”新闻刷爆了朋友圈:现场竟然出现了5位女性面对100位男性这样极不对称的画面。这数字一出,立刻点燃了公众对于婚恋话题的热议,也让不少人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悬殊的性别比例失衡,又有哪些信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关.............
  • 回答
    关于徐州丰县发生的事情,如果你指的是近期(2022年初)引起广泛关注的“丰县铁链女”事件,那么这件事情确实非常令人痛心和震惊。事情的起因是2022年1月,一位名叫“我的小娜娜”的博主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位口齿不清、精神状态不佳的妇女被铁链锁在一个破旧的屋子里,她就是后来被确认为李英(化名,为了保.............
  • 回答
    徐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很多人都在关注它是否会迎来“崛起”。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并尽量深入地剖析,避免那些空泛的、一眼就能看穿的“AI式”的论调。一、 历史的积淀与地理的优势:徐州并非“凭空崛起”首先,得承认徐州的历史分量。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徐州自古.............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徐州上半年GDP这事儿,得说,这数据一出来,确实让不少人捏了把汗。要说“崩”,用词可能有点重,但确实是增速不如预期,甚至跟很多兄弟城市比起来,显得有点“慢”。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咱就一项项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宏观经济环境这只“无形之手”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上半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