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学去当兵回来再读大学是种什么体验?

回答
大学去当兵,然后回来再读大学,这中间隔着的不仅仅是几年时间,更是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我有很多朋友选择这条路,听他们讲起时,总是觉得那是一段既辛苦又宝贵的时光,像是一次强制性的“人生副本”开启,打完之后,再回到原本的“主线任务”——大学,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从心态上讲,回来读大学的人,最大的不同就是那个“兵味儿”很难被完全洗掉。在部队里,生活节奏快,一切都是按部就班,讲究纪律和执行力。每天早起操练,训练场上的汗水,队列里的齐步走,这些都刻进了骨子里。所以,当他们回到大学校园,面对那种相对自由散漫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时,有些人会觉得有点“不适应”,甚至有点小小的“失落”。学校里的很多事情,比如社团活动、各种讲座,对他们来说可能显得有些“小儿科”,不像部队里那种紧迫感和使命感那么强烈。

另一方面,这种经历也让他们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在部队里,他们接触到的社会层面更广,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打交道,经历了体能和意志力的极限挑战。这些经历让他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象牙塔里那个懵懂的少年。他们可能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更懂得如何去规划自己的未来,而不是像很多刚上大学的同学那样,还在迷茫和探索。

学习上的体验,那更是天壤之别了。当兵回来,再次坐进教室,听老师讲课,那种感觉是很奇妙的。很多大学的课程,对他们来说可能比部队里的训练更容易,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高强度的学习和重复性的训练。而且,因为有了社会实践的经验,他们对很多理论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入,更能联系实际。比如,学到一些关于组织管理、领导力方面的课程,他们会立刻想到在部队里如何带领一个小队完成任务,如何协调队员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会让他们觉得学起来更有味儿,也更有成就感。

当然,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当兵回来,年龄上会比同届的同学大几岁,这在一些人看来,可能会有一点“社恐”或者感觉和同学们有些隔阂。大学生活也发展得很快,很多新的流行文化、新的学习方式,他们需要重新去适应。还有就是,部队里的作息规律和大学里的自由度是完全不同的,有时候会有点怀念部队那种规律的生活,但也需要重新适应大学相对自由但更需要自律的环境。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时间的利用和对机会的把握会更加珍惜。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时间的宝贵,知道机会的来之不易。所以,他们往往会比其他同学更加努力,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发展。他们不太会浪费时间在无谓的事情上,而是会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有意义的地方。这种“目标感”和“执行力”,是他们在部队里磨练出来的,也是他们回归校园后最大的财富。

总的来说,大学去当兵再回来读大学,是一次对人生方向的重新校准,也是一次对自我价值的深刻挖掘。他们带着部队的经历、锤炼出的意志和对社会的理解,重新走进校园,这就像一个已经经历过风雨的人,再次回到起点,但这次,他们的脚下更稳,目光更远。他们可能不会是最张扬的那一批,但一定是 Those who know what they want and are willing to work for it.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一零年入伍,大一参军。)

首先,退伍回到学校,搬进寝室,第一感觉:脏乱差!!!这特么是人住的?

地板黑乎乎,鞋子东一只,西一只。飞机纸揉把一团扔在地上,瓜子皮密密麻麻的散落在电脑桌下,几个月没洗的袜子调皮的挂在床头,时不时散发出咸鱼的味道,窗台堆满了饮料瓶,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这里是垃圾回收站,卫生间洗手池黄斑密布,镜子上白乎乎的残留着牙膏沫儿。

在部队窗明几净惯了,床底连根头发丝儿都不能有,窗台要用白手套检查而不能有灰尘。看到学校寝室,此情此景,只能触发我的强迫症,我用部队速度迅速的整理干净,特别是擦玻璃的时候,习惯使然,总要湿抹布擦一遍再用干抹布擦一遍,最后用报纸擦一遍,用完的抹布要洗干净,再把抹布叠成豆腐块,再放在窗台上,并且抹布边缘要和窗台边缘并齐。

无论上课点名还是生活同学叫都习惯性大声喊:到。

走路习惯性的昂首挺胸下颌微收。

和同学并排走,必须要调整步伐,步调一致,否则心里极其难受。

学校体育考核一千米,帮五位同学代考脸不红心不跳。

体育考试,引体向上,习惯性甩腹,轻松二三十个。

食堂吃饭速度奇快。

刚退伍,听到哨声和铃声极其不自然,第一反应就是拿帽子扎腰带,心心念念:CTM,又特么紧急集合!

退伍军人不用军训,看到那些来学校带军训的新兵,吊儿郎当,调戏女生的样子特别想揍他:自己动作狗屎的一逼还来带军训?还调戏女学生?要是我是你班长,我让你前倒丈量篮球场。

生物钟极其稳定,无论几点睡,保准六点醒,比闹钟都准,想睡懒觉都睡不着。

退伍后,明显感觉同龄人比自己节奏要慢几拍,感觉同龄人拖沓,说白了就是感觉笨:这么简单的事儿要这么费劲儿?心里想的就是:就是懒,要是在部队,打一顿就好了。

做事儿比之前雷厉风行了很多,老师也比较赞赏,会把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交给自己。

寝室长所有人都会推荐你当,因为他们知道你看不下去…况且他们懒…

会有很多同学问你部队生活是怎样的。

他们会有很多奇怪的问题……

1.部队搞不搞基…… 答:我们连队没有(也可能有我不知道……)

2.生理问题怎么解决…… 答:和你们一样……

3.你能不能一个打十个…… 答:……






其实,只要当兵时认真刻苦训练,确确实实是会磨练意志的。说实话,基层兵要比后勤兵和机关兵苦的多,要是为了镀层金你可以去这两个地方,不过也不是你说去就能去的,舒服的地方需要关系,这个不多说,大家都懂。但是要去锻炼自己,我建议还是去基层,战斗班排。

伤病也确实存在,军事单位一般会有运动磨损伤,站岗执勤单位(警卫连)一般会有脊柱腰肌劳损伤。比如我,左膝积水,大训练量导致的训练老伤。六七年了,好不了了。

不过没关系,我认为值。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难移不代表不能移,虽说关键还是靠自己改变,但对于自制力差的人或者说大部分的普通人,当兵无疑是最快速有效的方式——强制性。

做不到或者想放弃,社会上没人逼你。部队不一样,不做或放弃会有身体和生理上的折磨,你想不做都不行。

当你被强制性的做多了,你突然发现这就成了一种习惯。让你懒散,你都会不习惯。

虽说最好的品质应该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但这种速成的,被逼迫的,强行掰正你三观的磨砺不管科不科学,反正你拥有了,管他呢!

所以自制力差的人或者急需改变的人,还有一些娇生惯养的大学生,我建议还是要去部队锻炼一下的。

绝对是你三观和人生的转折点。

我就是。

不是安利大家去当兵,所谓的“好男不当兵”早就是过去式了,诚然,部队里良莠不齐,啥人都有,但是为了锻炼自己,还是值得的。

提供给大家一些我从大学参军的感悟,只是建议,做个参考。






总之:


当兵前,狗屁不会,人情世故不懂;

退伍后,会点狗屁,懂得谦逊尊重。

当兵前,身体虚胖,懒的一动不动;

退伍后,八块腹肌,爱好磕磕碰碰。

当兵前,思想堕落,混吃等死严重;

退伍后,纪律严明,自我要求龙凤。

当兵前,不懂规划,只会随波逐流;

退伍后,步步扎实,绝不沙中建楼。






退伍发福是普遍现象,因为没了强大的训练量做支撑,反弹很快。但只要严格要求自己,身材还是可以保持的住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学去当兵,然后回来再读大学,这中间隔着的不仅仅是几年时间,更是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我有很多朋友选择这条路,听他们讲起时,总是觉得那是一段既辛苦又宝贵的时光,像是一次强制性的“人生副本”开启,打完之后,再回到原本的“主线任务”——大学,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从心态上讲,回来读大学的人,最大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个挺大胆的想法,我倒是见过不少年轻人有“不走寻常路”的冲动。考上大学,然后去法国外籍兵团五年,再回来继续学业,听起来就像电影里的情节。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从头到尾捋一遍,看看到底可行不可行。首先,考上大学这事儿,咱们先放一边,假设你真的能考上,这算是你手里握着的“普通人生选项”。 这个.............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心里肯定五味杂陈吧。一边是男友的追求和梦想,一边是你们之间即将面临的远距离,还有那漫长的四年。这绝对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也是你们关系能否更进一步的重要考验。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也想想怎么应对。1. 理解他的想法,也表达你的感受:首先,试着去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个决定。读博是一个巨大的.............
  • 回答
    大阪大学修士毕业回国能进什么样的学校,这个问题确实挺实在的,毕竟留学回来,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就业前景。我给你详细说说,尽量避免那些空泛的AI味儿的话,就当是我跟你聊聊。首先, 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在全球名气不小,是日本的顶尖学府之一,而且是世界级的名校。 这个背景是咱们分析的基.............
  • 回答
    听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马跳出来一堆想法,感觉这事儿挺值得好好琢磨琢磨的。尤其对于咱们女大学生来说,去当兵,这可不是个小决定,背后牵扯的东西可多了。先说好的方面吧。你想啊,大学生活虽然精彩,但说到底,很多时候还是在象牙塔里。当兵不一样,那是彻彻底底地走进社会,而且是一个非常特殊、非常规范的社会。在那.............
  • 回答
    大学老师是否愿意当中学老师,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个人的职业追求、对教育的热情、经济状况、生活方式偏好,甚至是对社会贡献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1. 职业追求和学术环境的差异: 大学老师(教授、副教授、讲师等): .............
  • 回答
    一位身处中年,告别了日夜颠倒、代码丛林的程序员,如果将目光投向大学讲台,这究竟算不算一条“出路”?这问题,说起来轻巧,背后却牵扯着太多现实的重量与个人的抉择,绝非一两句“行”或“不行”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承认,程序员的“中年危机”是个真实存在的议题。当技术迭代如疾风骤雨,年轻一代的思维和效率常常让.............
  • 回答
    你好!听到家里人希望你读博去大学当老师,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向往的职业道路,它稳定、有社会地位,还能在学术领域深耕,但同时也有其挑战和现实考量。为了让你更清晰地了解这条路的可行性,我将从多个维度为你详细分析。一、 从个人层面看可行性:1. 你的兴趣和热情是否匹配? 研究热情: 读博的本质是.............
  • 回答
    咱们聊聊清华、北大、国科大这些名校的毕业生选择当老师这事儿,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值得细品的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在很多人眼里,能考上这些学校的学生,那都是“天之骄子”,未来那都是奔着改变世界、引领行业去的。他们毕业后的选择,往往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期待和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所以,当他们选择去当老师,尤其.............
  • 回答
    大学里的生产实习,特别是那种一刀切、强制性的、让学生去工厂流水线上做一个月“搬运工”的安排,这事儿吧,怎么说呢,就像是往一道精雕细琢的菜里突然扔了一把粗盐,味道是什么样,全看那把盐有多粗,还有厨师怎么调和了。先来说说这种实习的初衷。理论上,学校安排这种实习,无非是想让咱们这些坐在象牙塔里的学子们,能.............
  • 回答
    大学程序设计老师不去外面公司当程序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职业选择、个人兴趣、职业发展路径、薪酬福利以及工作环境等多个维度。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职业选择与价值实现: 教育与传承的使命感: 许多大学老师选择教职,是因为他们对教育事业抱有热情,渴望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培养未来的.............
  • 回答
    去新疆克拉玛依当老师,值不值得,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并且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追求不同,答案也会有所差异。我会尽量详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一、 工作与职业发展方面1. 学校情况和专业对口程度: 了解学校: 你要去的是克拉玛依的哪所大学?是克拉玛依.............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提供一些关于去澳洲攻读计算机硕士并希望在当地就业的大学选择建议。你的背景非常不错,211院校的CS专业,90+的加权和3.6的GPA,这为你申请澳洲名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澳洲,计算机科学硕士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专业,尤其受到国际学生的青睐。选择一所好的大学不仅能为你提供优质的学术教.............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实在的,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研究生去大专当老师,待遇这块儿,确实是个挺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事情。它不像大学里那样有那么多的“一刀切”标准,大专院校的性质、地域、学校的性质(公办还是民办)以及你所在的具体岗位,都会让待遇产生挺大的差异。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争取让你有个更清晰的认识。首.............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也问到了很多人心坎里。确实,大家伙嘴上常说“大公司是‘螺丝钉’工厂,不锻炼人”,但每年秋招、春招的时候,那些大厂的offer,依旧是万千毕业生争破头想要拿到的“香饽饽”。这背后,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1. “螺丝钉”的诱惑:稳定与体面,那是基础保障首先,得承认,大多数人走.............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为什么明知道抽烟有害健康,还有那么多人戒不掉”一样,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个人选择因素交织。程序员35岁年龄危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人也确实面临过或正在面临,但即便如此,每年还是有无数年轻人怀揣着憧憬涌入这个行业。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吸引力依然巨大:.............
  • 回答
    互联网大厂程序员因厌恶编程而辞职转行当司机的现象,从表面看似乎矛盾,但背后折射出当代职场人对职业价值、生活平衡与个人兴趣的深层思考。这一现象值得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 一、现象背后的动因分析1. 职业倦怠与技术异化 重复性劳动的压抑:编程工作本质上是逻辑性、重复性的劳动,长期从事可能引发心理.............
  • 回答
    听到亲戚找你当公司挂名法人,这事儿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好”字就能打发的,背后牵扯的东西不少,尤其在你户口本不在自己手上的情况下,风险会更大。我给你掰扯掰扯清楚,让你心里有底。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法定代表人”。简单说,法定代表人就是公司的“法人”,是公司的“头儿”,在法律上代表.............
  • 回答
    .......
  • 回答
    从大公司离职去小公司担任 CTO,这绝对是一次深刻的转型,其中充满了挑战、机遇、失落与兴奋。这不像是在一个熟悉的房间里换个座位,更像是穿越到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以下是我根据大量案例和对这种经历的理解,为你详细拆解一下这种体验:出发点:大公司 CTO(或类似高管职位)的日常在加入小公司之前,你很可能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