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冰与火之歌》里有什么不能自圆其说的bug?

回答
《冰与火之歌》作为一部宏大复杂的史诗奇幻作品,其作者乔治·R·R·马丁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赢得了无数赞誉。然而,即使是如此庞大的作品,也难免存在一些被读者们认为不够自圆其说,或者存在逻辑漏洞的地方。这些“bug”通常围绕着人物的动机、情节的推进、能力的设定以及世界观的细节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比较常见的、被认为可能存在“bug”的地方,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1. 丹妮莉丝·坦格利安的“防火体质”的合理性与发展:

初期的设定与后期发展的不一致: 在第一本书《权力的游戏》中,丹妮莉丝在赫拉斯·莫尔·杜洛被她的龙“吐火”烧死后,不仅毫发无伤,还从火中走出,带着三只刚孵化的龙。这个场景被描绘得如同神迹,甚至被认为是“龙之血”的强大证明。书中也提到,凡是能与龙共舞的坦格利安血脉都是不凡的。
后期的“防火体质”被淡化或解释不充分: 然而,在后来的书中,这种“防火体质”似乎变得不那么绝对。丹妮莉丝似乎可以被普通火焰灼伤,而且在一些情节中,她的“防火”似乎更多地被归因于她的龙的保护或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而非一种可以随意使用的身体能力。比如,在被女巫米丽·桑多斯(Mirri Maz Duur)施咒后,她似乎会受到伤害。如果她真的是“防火”的,那么这种咒语的有效性就显得有些奇怪。
“龙之血”的定义模糊: “龙之血”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它到底赋予了坦格利安家族哪些特殊的、可遗传的能力?是与龙沟通的能力?是学习语言的天赋?还是这种所谓的“防火”能力?书中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和界限,导致后期的发展显得有些随心所欲,不够严谨。
作者的解释与读者的质疑: 马丁本人曾解释过,丹妮莉丝的“防火体质”可能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一次性的神迹,而不是一种持续的、可控的能力。但这种解释并没有完全平息读者的质疑,因为在故事的早期,它确实被描绘得像是一种可以信任的生存技能。

2. 乔佛里·拜拉席恩的残忍与他母亲瑟曦的保护策略:

乔佛里的极端残忍与其在政治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乔佛里是一个极端残忍、冲动且缺乏政治智慧的角色。然而,作为未来的国王,他却在成人礼上处死内德·史塔克,在婚礼上杀害劳勃的私生子,并在各种场合表现出令人发指的暴行。
瑟曦的教育与保护方式的矛盾: 瑟曦深爱着她的孩子们,尤其是乔佛里。但她的教育方式似乎是溺爱加纵容,完全没有纠正乔佛里的恶劣品行,反而鼓励他滥用权力。这与她作为一个精明、善于政治斗争的女性形象显得有些矛盾。一个如此缺乏控制和智慧的继承人,很容易成为敌人攻击的靶子,作为国王的母亲,瑟曦为何不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来引导或控制他?
乔佛里在君临的安保问题: 作为一个备受争议且行为恶劣的国王,乔佛里的安保措施似乎并不足够。他能在许多场合下随意行动,甚至在婚礼上被毒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守卫的失职或国王的自由度过高。

3. 瓦里斯和“小指头”培提尔·贝里席的权力博弈与信息掌握能力:

信息网络与行动的延迟: 瓦里斯以其庞大的“小小鸟”(Little Birds)情报网络著称,他能够掌握几乎所有发生在君临城内的信息。然而,他的行动和对事态的反应似乎有时滞后。例如,他似乎未能提前预测或阻止很多关键事件的发生,直到事态已经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小指头”的精明算计与瓦里斯的迟钝: “小指头”是一个善于制造混乱和利用混乱来牟利的棋手。在很多时候,他似乎总能比瓦里斯抢先一步,或者利用瓦里斯的信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不禁让人怀疑瓦里斯的“信息优势”是否真的那么强大,或者他的“忠诚”是否被“小指头”所利用。
两位顶级棋手的“胜负”难以判断: 他们的最终目标和行动的优先级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博弈为何总是看起来“难分高下”,甚至“小指头”在某些方面似乎更占优势?这让读者很难真正理解瓦里斯在其中扮演的究竟是怎样一个角色,以及他长期积累的情报究竟为他带来了多少实质性的优势。

4. 珊莎·史塔克的角色转变与她在政治漩涡中的“幸运”:

珊莎从天真少女到政治棋手的快速转变: 珊莎在第一本书中是一个对骑士和王子充满幻想的天真少女,但经历了多次的绑架、侮辱和欺骗后,她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洞察人心、利用信息、甚至策划复仇的聪明女性。她的转变是令人惊叹的,但有时也显得有些过于快速和戏剧化。
她在关键时刻的“幸运”: 在君临的日子里,珊莎经历了无数危险,但她总能找到生存之道,甚至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帮助,比如珊铎(猎狗)的保护、玛格丽·提利尔(小玫瑰)的善意(虽然有些是利用)。这些“幸运”虽然让她的故事得以延续,但也让一些读者觉得她能够逃脱许多致命的困境有些巧合。
她对关键信息的利用能力: 随着成长,珊莎似乎能轻易地获取并理解复杂的政治信息,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存和复仇计划中。在某些情节中,她似乎比一些老练的政治家更能看透局势。

5. 龙妈丹妮莉丝在解放奴隶运动中的战略与实际操作:

解放奴隶的理想化处理: 丹妮莉丝在奴隶湾(Slaver's Bay)解放奴隶的行动,在概念上是进步和人道的。然而,这种大规模的解放和随之而来的社会结构重塑,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引发巨大的动荡和抵抗。
奴隶经济与社会秩序的崩溃: 奴隶制是许多奴隶湾城邦的经济基础。突然废除奴隶制,必然导致经济崩溃、社会失序、大量的失业和贫困人口。丹妮莉丝的军队和政府似乎没有为这些后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人民对她的感激程度与实际情况的差距: 丹妮莉丝期望解放的奴隶会感恩戴德,并成为她忠诚的支持者。然而,书中也描绘了一些新解放的奴隶的无助、迷茫,甚至有些人因为失去了过去(即使是压迫性的)生活方式而感到不安。她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似乎存在一定的偏差。
她对权力运作的理解: 作为统治者,她对如何管理一个被战争和政治动荡蹂躏的地区,以及如何平衡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似乎缺乏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有效的策略。她的统治方式更多地是基于理想和决心,而不是务实的政治手腕。

6. 夜王与异鬼的终极威胁与行动的逻辑:

异鬼存在的目的与动机模糊: 异鬼作为长夜的创造物,其存在的目的和动机始终是一个谜。他们似乎只是被一种原始的、毁灭性的力量驱动,但缺乏更深层的叙事。
“长夜”的威胁与“人类”的反应: 异鬼的威胁如此巨大,足以毁灭整个文明,然而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对这种威胁的警惕和准备似乎并不足够。守夜人军团虽然守卫长城,但他们的规模和影响力似乎不足以应对如此庞大的危机。
夜王与异鬼的行动模式: 夜王和他的军队似乎总是在最恰当的时机出现,并且总能有效地利用人类之间的矛盾来壮大自己。但他们的行动逻辑有时也显得有些难以捉摸。例如,他们为何选择在某个特定的时机大规模南下?为何不更早地采取行动?
冰墙的防御能力: 冰墙的防御能力似乎也受到质疑。既然异鬼能够通过冰墙,那么长城的存在是否真的意义重大?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还是真正的防御屏障?

7. 一些角色能力设定上的不一致或作者的“方便之举”:

龙的成长速度与力量: 龙的成长速度和力量在书中前后有所不同。起初它们被描绘成小型生物,但随着时间推移,它们变得越来越强大,几乎可以摧毁一切。这种成长速度的设定有时也服务于剧情的需要。
某些角色的幸运逃生: 例如,琼恩·雪诺被刺杀后复活,以及某些角色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得以幸存,有时会让人觉得是作者为了让故事继续而进行的“巧合安排”。

重要提示: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列出的“bug”并非绝对的错误,很多都可以从更深层次的解读或作者的意图来理解。例如,丹妮莉丝的“防火体质”可能是对龙族血脉的一种象征性描绘;角色的转变和成长也正是《冰与火之歌》吸引人的地方。

马丁本人也承认,《冰与火之歌》是一部“活”的作品,随着写作的进行,他可能会发现并修正一些早期的设定。然而,由于小说尚未完结,这些“bug”可能会在后续的出版物中得到进一步的解释或修补。即使存在这些争议,也不能否认《冰与火之歌》作为一部伟大作品的地位。

读者们对于这些“bug”的讨论,也正是这部作品魅力的一部分,它激发了读者们对故事细节和逻辑的深入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家请注意,是《冰与火之歌》,不是《权力的游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