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指环王》《海贼王》《冰与火之歌》《蜀山剑侠传》《仙剑奇侠传》哪个世界观最严谨最宏大?

回答
要论世界观的严谨性与宏大性,这五部作品各有千秋,但如果必须从中选出“最”严谨和“最”宏大的,我会倾向于 《指环王》 和 《冰与火之歌》。而从整体的“架构建筑”和“史诗感”来说,《指环王》更胜一筹;从“真实性”和“复杂性”来说,《冰与火之歌》也同样令人惊叹。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逐一分析:

1. 《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

严谨性:

完备的语言体系和历史背景: J.R.R. 托尔金作为一位语言学家,为中土世界创造了多种完整的精灵语(如昆雅语和辛达林语),以及矮人语、黑语等。这些语言不仅有语法、词汇,甚至有演变历史。他对语言的考究直接影响了世界观的设定,许多地名、人名都源于这些语言。
神话和创世史诗: 《指环王》的世界观建立在一套完整的神话体系之上,其源头可以追溯到《精灵宝钻》(The Silmarillion)。这其中包含了创世神伊露维塔、诸神(维拉)的诞生与职责、堕落的迈雅(如索伦)以及他们与造物的互动。这种创世神话的深度和详尽程度是其他作品难以比拟的。
清晰的善恶二元对立与复杂的道德灰色地带: 核心冲突是光明与黑暗的斗争,但在这之中,也存在着如矮人族与精灵族的古老恩怨、人类王国的衰败与崛起、霍比特人的平凡与伟大等。角色并非非黑即白,例如萨鲁曼的堕落,史麦戈的挣扎,都展现了复杂的道德观。
地理和生物的细致构建: 中土世界有详细的地图,包含各种地形、王国、森林、山脉,并且这些地理环境都与历史事件和不同种族的分布息息相关。各种生物(精灵、矮人、霍比特人、兽人、巨龙、食人魔等)都有其独特的起源、文化和习性。
政治体系与文化多样性: 尽管故事聚焦于王国联军的抵抗,但电影和小说中也暗示了各民族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联盟与冲突,以及不同文明的独特文化特征(如洛汗的马术文化,刚铎的王权传统)。

宏大性:

时间跨度: 故事的时间线横跨数千年,甚至涉及更久远的创世神话。三部曲本身的故事虽然集中在第三纪元末期,但其背景故事却足以支撑另一部史诗。
空间维度: 中土世界地域辽阔,从摇篮曲般的夏尔到巍峨的迷雾山脉,再到死亡的荒漠摩多,每个地方都充满了独特的风情和历史积淀。
神话与凡俗的交织: 故事中神祇(维拉、迈雅)的干预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如同古希腊神话一样,直接影响着凡人的命运,这种神人共存的设定增加了世界的宏大感。
宇宙观与哲学深度: 托尔金的作品不仅仅是奇幻冒险,还蕴含着深刻的关于善恶、死亡、不朽、权力、希望与绝望的哲学思考,探讨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联系,使其格局更加宏大。

2. 《海贼王》(One Piece)

严谨性:

世界政府和海盗体系的构建: 拥有统一的世界政府、海军、七武海、四皇等层层叠叠的权力结构和势力划分。海贼的组成、赏金制度、航海规则(如记录指针、永久指针)都有清晰的设定。
地理与环境的多样性: 地球上的岛屿千变万化,拥有各种极端气候(冰火岛、沼泽岛、沙漠岛、天空岛等),这些地理环境直接影响了岛上的生物、文化和居民的生存方式。
恶魔果实和霸气的设定: 恶魔果实提供了超乎寻常的能力,其种类繁多,能力效果各异。霸气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修炼体系,为非能力者提供了与能力者抗衡的手段,并有其自身的等级划分和修炼方法。
历史的碎片化与神秘感: 整个世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谜团——“空白的一百年”。历史文本、古代兵器、D的意志、空白历史的真相,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神秘的历史叙事,但其严谨性体现在其“被隐藏”和“待解开”的设定本身,而非已经完全展开的严密逻辑。
种族与文化: 人鱼、巨人族、毛皮族、空岛人等多种族的存在,以及各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习俗(如阿拉巴斯坦的沙漠文化、司法岛的CP9的谍报文化),丰富了世界的层次。

宏大性:

空间维度: 航行的范围覆盖了“伟大航路”及其“新世界”,以及西海、南海、东海、北海等四大海域,地理范围极其广阔。
时间跨度: 故事本身的时间线持续了数年,但“空白的一百年”这一关键历史事件的时间跨度则非常久远,并且涉及到古代王国、古代兵器等远古文明。
政治格局: 世界政府、革命军、海军、海贼四皇等势力之间的斗争,以及隐藏在幕后的天龙人、虚空王座等设定,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政治格局。
主题的普世性: 自由、梦想、伙伴、正义与邪恶、历史的真相等主题贯穿始终,将个人成长与宏大的世界变革紧密结合。

3. 《冰与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

严谨性:

政治斗争与权力结构: 维斯特洛大陆的七大王国之间的权力斗争是核心。从封建制度的等级划分、家族的权力博弈、婚姻联盟、政治阴谋到宗教的影响力,都展现了令人窒息的真实感和复杂性。
历史的细节与传承: 坦格利安王朝的征服、长夜的传说、龙的消失、历代国王的统治、战争的细节等,都有着详尽的历史背景和相互关联的事件链。
地理与气候的写实: 维斯特洛大陆的地理环境并非千篇一律,从北境的严寒到君临的温和,再到多恩的沙漠,气候的差异深刻影响了各地的文化、经济和居民。长城和绝境长城的存在也为北境的严寒设定了明确的界限。
宗教与信仰体系: 七神信仰、光之王、淹神等多种宗教的存在,以及它们在政治和民间的传播与影响,都为世界观增添了深度。
魔法的克制与伏笔: 相较于许多奇幻作品中的魔法泛滥,《冰与火之歌》中的魔法是稀少、强大且往往伴随着巨大代价的。龙的复苏、冰原上的异鬼、预言的模糊性,都为魔法的存在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和不确定性。

宏大性:

空间维度: 故事涵盖了维斯特洛大陆,并且通过海上贸易和航行,延伸到了狭海对岸的厄斯索斯大陆,包括自由贸易城邦、奴隶湾、东方等地,展现了广阔的世界版图。
时间跨度: 尽管故事聚焦于当前几年的动荡,但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甚至更久远的远古时代。
人物群像与视角: 采用多视角叙事,涉及数十位主要人物,他们的故事线交织在一起,共同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人物群像,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动机和命运。
对人性的深刻挖掘: 作品不仅仅是权谋斗争,更深入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战争的残酷、忠诚与背叛、爱与恨、生存与死亡等主题,这种对人性的剖析使其具有深刻的哲学和历史厚重感。
宿命与自由意志的博弈: “预言”和“命运”的元素在故事中若隐若现,与人物的自由选择和抗争构成一种宏大的宿命感。

4. 《蜀山剑侠传》

严谨性:

道法体系的细致分类: 拥有庞大而细致的道法、剑术、法宝、丹药等修炼体系。各种功法、招式、阵法、符咒都有明确的名称和功效描述,甚至有“三尸神暴”之类的特殊设定。
门派与师承关系: 蜀山五老、峨眉、青城、点苍等众多门派的形成、发展、以及弟子间的师承关系,构建了一个复杂的江湖势力图谱。
妖魔鬼怪的设定: 各种仙、佛、妖、魔、怪、精、灵都有其独特的来历、能力和行为模式,很多妖怪都有其原型或在传统神话中有记载。
仙侠世界的规则: 天庭、地府、阴阳五行、轮回转世、飞升成仙等概念贯穿始终,构成了东方仙侠世界特有的运行规则。

宏大性:

时间跨度: 《蜀山剑侠传》故事跨度非常长,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神话时代,以及经历了多次浩劫的轮回。
空间维度: 除了人间,还包括了仙界、佛界、妖界、魔界等多个位面,这些位面之间存在着联系与隔阂。
人物数量: 出场人物极多,且很多人物都有其独立的故事线和传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人物网络。
叙事风格: 以“写意”为主,情节曲折离奇,想象力极为丰富,但有时也因此显得不如前面几部那样结构严谨,更偏向于一种“神话叙事”的宏大。

5. 《仙剑奇侠传》(游戏系列)

严谨性:

仙侠世界的设定: 结合了道教、佛教、神话传说,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仙侠世界观。有神、仙、人、妖、魔、鬼等种族,有天界、凡间、魔界等不同空间。
修炼体系: 包含炼气、筑基、金丹、元婴等修仙等级,以及各种仙术、剑术、阵法。灵力、法术、技能的设定比较清晰。
剧情驱动的严谨: 每个故事都围绕着主角的个人命运和情感纠葛展开,虽然有神话背景,但更注重角色的成长和情感的表达,剧情推进有其内在逻辑。
历史与神话的融合: 很多故事都融入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如女娲、盘古),并进行了二次创作,形成了游戏的独特历史观。

宏大性:

系列作品的联动: 整个系列作品(如仙剑17)之间在世界观上存在一定的联动和传承,尽管各代故事相对独立,但有一些共同的背景设定(如神界、魔界、蜀山)和历史事件的暗示。
情感的深度与广度: 仙剑系列以其深刻的情感描写著称,主角的爱情、亲情、友情,以及对命运的抗争,都能够触动人心,这种情感的宏大也构成了一种别样的“宏大性”。
地域的多样性: 游戏场景设定在九州大地,包含了江南水乡、塞外边关、苗疆山林、神幻仙境等多种地域风格,展现了中国风貌。



总结与对比:

世界观构建的深度与广度:
《指环王》: 在语言、神话、历史的构建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其“自创神话”的完备性是独一无二的。
《冰与火之歌》: 在政治、社会、历史细节的写实性和复杂性上表现出色,更贴近现实的历史逻辑。
《海贼王》: 拥有庞大而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设定,特别是其隐藏的历史和多样的岛屿风格。
《蜀山剑侠传》: 偏向于“仙侠”的奇幻叙事,想象力丰富,体系庞杂。
《仙剑奇侠传》: 基于中国神话的二次创作,更注重情感和剧情的推进。

严谨性:
《指环王》 的严谨性体现在其语言学、神话学上的高度自洽和细致入微。
《冰与火之歌》 的严谨性体现在其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上的模拟和推演,非常写实。
《海贼王》 的严谨性体现在其政治体系、能力体系的设定,但其“空白的一百年”等谜团仍留有待解的空间。

宏大性:
《指环王》 的宏大性在于其神话般的史诗感、哲学深度和时间跨度。
《冰与火之歌》 的宏大性在于其政治格局的复杂性、人物群像的规模和对人性的深刻挖掘。
《海贼王》 的宏大性在于其地理的广阔性、宝藏的神秘性以及对自由梦想的追求。
《蜀山剑侠传》 的宏大性在于其无边无际的想象力、多维度的空间和人数众多的角色。
《仙剑奇侠传》 的宏大性在于其系列作品的联动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最终结论:

如果从 “构建一个完整、有逻辑支撑的虚构世界,并在其中融入深厚的文化、历史和哲学思考” 的角度来看, 《指环王》 的世界观无疑是最严谨且宏大的。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背景,而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有其内在生命的世界。

然而,如果从 “复杂、写实、充满政治斗争和人性挣扎的宏大叙事” 的角度来看, 《冰与火之歌》 同样具有极高的严谨性和宏大性,它在描绘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残酷性方面做得尤为出色。

《海贼王》 的宏大性体现在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断扩张的未知世界,其严谨性则体现在其海贼世界内部的规则和势力划分。

至于《蜀山剑侠传》和《仙剑奇侠传》,它们的世界观同样宏大且有其特色,但总体而言,在结构性、逻辑自洽性和哲学深度上,可能略逊于《指环王》和《冰与火之歌》。特别是《蜀山剑侠传》,其磅礴的想象力有时候会超越逻辑的严谨性,更偏向于一种“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仙剑奇侠传》则更多地将宏大性体现在情感共鸣和系列作品的传承上。

因此,我认为 《指环王》 和 《冰与火之歌》 是最能代表“严谨且宏大”这两个特质的作品,其中 《指环王》 在整体构建的系统性和历史深度上更胜一筹,而 《冰与火之歌》 在现实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刻画上则更加突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5.15除了最后一部分均已撰写完毕,进行了部分勘误。

4.15更新,年表已经删除,愿意要的各位私信我吧。另外介绍精灵部族的事时候因为译本各不相同的问题保留的是英文名称,如果阅读有困难的话我看看有没有时间做个译名表。

2014.12应评论区各位启发,已经添加个人观点,并且将冗长的细节放在最后,供有兴趣的人阅读,会用符号将各种资料放在最后,前面是对于魔戒世界观的介绍和一些个人想法。

超长回答,请慎入并耐心读完,一定要连接WiFi。只评说我心里的魔戒世界观(其他的作品我都没有像魔戒这样深入的了解过,所以只谈魔戒;冰火我的阅读仔细度跟魔戒相仿,但在我心中冰火的世界观还差些)

有时候魔戒会被误解“《指环王》基本上在走西方魔法世界的老梗,只是电影拍得很好而已。”

撇开世界观的严谨和宏大,魔戒开创了西方魔法世界的基本构造,电影拍的只是这个世界的一角罢了。

个人认为的作品世界观的严谨宏大程度主要体现在包括三大因素:时间轴方面的历史细节程度、地理区域的设定细化、文化设定和种族设定。于是本文主要通过介绍魔戒小说中历史、地理、物种以及起源、语言和魔戒原著设定参考这五部分来展现魔戒宏伟的设定

先感谢我的参考书目们和它们的翻译者

一、历史(完整的历史年表将放在全文最后,没有兴趣的人不用翻啊翻啦)

提到历史,首先要明确历史所发生的的地方。在魔戒中主要包括中土世界和阿门洲。

除了电影6部中(魔戒三部曲+霍比特人三部曲)出现的中土世界外,原著中另有一个大陆叫阿门洲(就是佛罗多最后他们去的那个海外仙境),中土与阿门洲共同所在的星球叫阿尔达(Arda)

下面开始讲讲主要历史梗概:包括 巨灯时代(Years of the Lamps)、神树时代(Years of the Trees)和太阳时代,其中太阳时代又分为四大纪元

在Arda被创造之前,独一之神伊露维塔创造了众多埃努(众神),埃努与伊露维塔合奏一首交响乐,就是“埃努的大乐章”,乐章创造出阿尔达,许多埃努进入其中,阿尔达的历史由此开始

阿尔达前两个时代被称做巨灯时代(Years of the Lamps)和神树时代(Years of the Trees)

巨灯时代起始于两座照耀世界的巨灯的完工,终结于巨灯被堕落的埃努米尔寇摧毁

神树时代开始于取代巨灯的双圣树花朵的第一次盛开,它的终结是在米尔寇勾结大蜘蛛昂格立安毁灭双圣树,众神新创造的月亮第一次升起

神树时代之后的岁月,被统称为太阳时代( Years of the Sun )

有故事记载的太阳时代划分为四个纪元

第一纪的开始标志是太阳第一次升起,完结标志是众神发动的愤怒之战,重新击败米尔寇并将其再次囚禁。共590太阳年

第二纪的开始标志是林顿和灰港两个精灵国度的建立,终结的标志是伊西铎斩下索隆手指,夺取至尊魔戒。共3441太阳年

第三纪起始于索隆的溃败,终结的标志是佛罗多、甘道夫与精灵们离去的第三纪3021年9月29日。

第四纪起始于佛罗多的离去,第四纪172年,刚铎的王室记录官芬德吉尔对西界红皮书进行了官方修订;第四纪185年,山姆的长曾孙哈丁去世。从此之后,第四纪的故事就再没任何记载。

魔戒的历史设定依托于作者老托尔金先生所创造的星球阿尔达(Arda),从独一之神创世开始记载了上万年的历史,六大历史部分都有历史转折点事件以及相应的年份对应。六大时代中的大事件起承转合完全符合历史的合理发展,前后并不自相矛盾,作者又在大事件中间穿插了上百个小事件,以此来推动整个历史的车轮。整个故事体系已经趋向于一本史书的详实程度,描写了一个星球上各类种族自古发展的历史进程(后面会介绍包括精灵、兽人以及人类的出现和发展)这是我看到的所有作品中无人企及的(个人认为有点类似于全球通史记录人类的那种感觉了)。

详细的历史请见整体答案最后的Arda世界年表(因为托尔金对自己故事的年表做了多次修改,却没有留下最后的定稿,所以有好几版故事年表,这个年表也只能作参考)



二、地理设定

关于地理设定,在历史部分提到了一些,整个历史发生在阿尔达, 阿尔达 主要包括中土世界和阿门洲。广义的说大家可能不清楚阿尔达这个星球的主要布局,下面插一张图

中土大约相当于我们世界的欧洲,黑暗大陆很少被提及,约是非洲,努曼诺尔大陆,也就是阿拉贡的祖居地,是托尔金版的亚特兰蒂斯故事,这块大陆也沉入了海底。整体设定与我们的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极度相似。


图片来自地图设定集

The Atlas of Middle-Earth,盗图请自重!

可见故事设定依托于地球,从托尔金自己的信件中也可以推断。

托尔金暗示中土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虽然他陈述这种想法 的方法有些不同寻常。在三部曲中,有两个地方带有有强烈的暗示色彩(虽然这两处都不是在正文中。 第一处是在序言里)

1.“那些日子,中土世界的第三纪,已成为久远的历史。沧海桑田,大地也都改变了形状;但哈比们曾经居住 过的地方:大海之东,旧世界的西北方,毫无疑问仍然毫无改变。”。由于在序言和正文中没有再提及这一段,所以大多数读者没有留下印象,

2.朱版附录D介绍了中土世界的历法。这段讨论以如下原文:“夏尔地方的历法和我们相比很有些不同。一年的长短毫无疑问是相同的 (*) ,因为那些现在以年和人的辈数来划分的久远的过去,对大地的记忆来说却并不是那么遥远的事。” (*)脚注部分中特别标明的一年的时间长短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非常精确地就是我们的年长

下面的摘录引自三封讨论这一问题的信件作为参考:

1.【顺便说一下,『中土世界』并不是一个和我们居住的世界毫无关系的 大陆的名字......虽然我无意将山脉的形状和大地的特征与地质学家可 能会指出或是猜测这些过去的、虚构的『历史』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发生 的地方联系起来】(Letters,220(#165))

2.【我有一些历史上的考虑。中土世界不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我的 故事发生的舞台就是这个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但那个历史时期是虚构 的。这样做是为了让这些地方(对西北欧的人们来说)感觉起来更亲切些 ,甚至会因为这些时间上的隔绝而小小地引以为荣。】 (Letters,239(#183))

3.【 我想我已经搭建出了一个虚构的“时期”,但立足点却是我们自 己的星球。我同样欣赏那些同时代在另一个空间寻找遥远星球的模式。然而不管多么新奇,它们总有些陌生感,没有血脉相连的感觉。中土世界不是我的独创。它只是一个被现代人改造的古老的词汇 中,在古人们模糊的意识里,世界是在海洋的包围里以及(在北欧人看来)在北方的冰雪和南方的火焰之间。而居然有如此多的评论家都把中土世界看成另外一个星球(真是咄咄怪事)!】(Letters,283(#211))

根据这些足以证明整个故事的原本是地球,是我们现实的世界,世界的构造则是根据北欧神话的想法“ 世界是在海洋的包围里以及在北方的冰雪和南方的火焰之间 ”(可参照地图)。这一地理跨度并非魔戒三部曲中狭义的中土世界,或者更加狭义的电影中取景地新西兰那一小块地方,而是如同地球一样大的地理架构,不可谓不宏大。


下面再谈谈地理方面是如何展现作者托尔金世界观架构严谨性的: 整个作品中有两大主要区域—— 中土世界和阿门洲。而这两个地区的名称并不是作者托尔金一拍脑袋随意撰写编造出来的,而是依据现实世界中已有的作品衍生而来,具有非常严谨的设定思维,既带给作者以无限的遐想又不完全脱离于现实随口胡诌。

1.Middle-earth:意思是“中土世界”,是托尔金的Arda阿尔达世界中的最重要的一块大陆〔另有诸神大陆瓦林诺,黑暗大陆,陆沉大陆努曼诺尔)

它名字的来源如下:托尔金在1914年读到的古英语诗歌《基督》(Christ)中的两句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Eala earendel,engla beorhtast,ofermiddangeardmonnum sended.

现代英语译文是:

Hail Earendel,brightest of angels,above the Middle-earth sent to men.

注意,Middle-earth一词出自middangeard这个词,它是相对于上面的天堂和下面的地狱而言的中间世界,也就是人间。

个人认为Middle-earth两种说法(中土世界和中洲)各有各的优势和侧重:

在托老的作品里,Middle-earth是Arda的一个大洲。如果只从这个角度考虑,译林版(上古版)的“中洲”比朱版的“中土世界”更像地理名词。不过“中土”比“中洲”更能表明Middle-earth和middangeard之间联系。而很多人往往用Middle-earth代指托老的整个Arda星球。这种情况下,“中土世界”比“中洲”更便于理解。


2.阿门洲(Aman):

中土世界西面的大海彼岸,有一个叫做阿门洲的地方,那里居住着世界的完善者和管理者——14位维拉(Valar)以及维拉之下的众多迈雅(Maiar),维拉一般被人类称呼为主神,而迈雅就是次级神。维拉在阿门洲中心地带建立起自己的国度,就是著名的维林诺(Valinor),维林诺被称做Land of the Valar,维拉的领土。

阿门洲也被称做“不死之地”,“蒙福之地”,“终西地”,Aman是代表“神祐的领土”的意思,这也和后面的历史的进展交相呼应:在魔戒战争3000余年前,因为当时的努曼诺尔帝国的末代国王阿尔·法拉松背弃了神明,弃绝了与精灵的古老友谊,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妄图攻打阿门洲,向维拉们抢夺永恒的生命。维拉们放弃了管辖权,请出了“独一之神”伊露维塔,伊露维塔亲自出手毁灭了努曼诺尔的舰队和他们的国度,没有参与舰队远征的努曼诺尔忠诚派随着领袖伊伦迪尔流亡中土,阿拉贡就是他的后裔。世界也这次大灾难变发生改变,原本扁平的世界变成球体,【如果天气极佳时,运气好的人类可以看见的阿门洲再也无法得见】,因此可以理解这块大陆是被搬到空中去了,只有精灵们的船沿着“笔直航道”可以到达。

大陆由于背弃神明而最终出现了灾变,使得阿门洲升至空中呼应了Aman是“神祐的领土”的意思,由于失去了庇佑而常人不得见

Aman( 神祐的领土 )与Amen极为类似。

后者(Amen)希伯来语译为“就是如此”或“愿其如此”,原出于一个动词,表示肯定。而Amen有一用法是 :表示确定所许的愿

来源故事如下:耶路撒冷圣殿重建后,尼希米带领回归的以色列民修建耶路撒冷城墙,尼希米回到耶路撒冷后,他发现以色列民中的贵胄,官长放债取利,他们明知这样作是上帝所不允许的,但还是向弟兄取了不当取的利息,他们把弟兄卖给外邦,叫以色列民用钱再把他们赎回来,自己赚取利润而让弟兄受损失。尼希米劝他们归还弟兄的田地、葡萄园、橄榄园、房屋,并向他们所取的银钱、粮食、新酒、和油,百分之一的利息都归还他们,凡不成就这应许的,愿上帝照样带走他离开家产和他劳碌得来的。因此会众都许愿说“Amen”。

这个Amen是在他们答应一定要偿还所欠弟兄的东西时所说的,这是一种愿,是在上帝面前所许的愿意,也是必须偿还的愿,表明他们一定要把所欠的还清,方蒙上帝的悦纳。其实内里意思与Aman所代表的”神祐的领土”有一定的贴合度。


以上地理篇结束


三、种族设定

主要有梵拉、精灵、兽人、(为了A叔加的 )杜内丹人和霍比特人

1、梵拉(Valar),又称“维拉”“埃努”,“圣贤”,“崇高者”之意。是“万物之父”伊路瓦塔依据其“心中所想”创造的。“伊路瓦塔与他们演奏“创世之歌”并赋予其中一部分创造并管理阿尔达的使命(地球),梵拉中的君主有七位男性(梵拉 Valar),和七位女性(梵丽 Valier)。

梵拉

1、曼维 Manwë Sulimo

2、乌尔莫 Ulmo

3、奥力·马哈尔 Aulë Mahal

4、奥罗米 Oromë Aldaron

5、曼多斯 Namo (Mandos)

6、萝林 Irmo (Lorien)

7、图尔加斯 Tulkas Astaldo

梵丽

1、瓦尔达 Varda Elentari

2、雅万娜Yavanna Kementari

3、妮恩娜 Nienna

4、埃斯特 Estë

5、瓦伊瑞 Vairë

6、瓦娜 Vana

7、内莎 Nessa

米尔寇 (Melkor) ,曾是梵拉中的至强者,因试图统治世界被梵拉除名。

梵拉是世界的创造者与维护者,真正与他们接触的只有“首生子女”即精灵,“次生子女”人类虽然广受梵拉庇护与恩惠,但从未接触过梵拉,甚至在努美哈尔人试图征服梵拉之后,梵拉将自己的居所远离中洲。与此同时,生活在中洲真正与梵拉有过接触的精灵因为对梵拉的背叛以及对特瑞莱精灵犯下的血腥罪恶,很少详尽的与人类甚至其他精灵谈论梵拉。

2、首生子女——精灵

Quendi是中土所有精灵最开始的统称,精灵们于双树时期在地处中土大陆远东的Cuivienen苏醒,所以Cuivienen在昆雅语里面是“觉醒之湖”的意思。传言说Cuivienen位于内海Helcar的一个大海湾边上。但是Cuivienen和内海Helcar在第一纪元结束时的“怒火之战”中被毁并且消失。

精灵按照苏醒的时间可以分成三批,第一批Minyar,第二批Tatyar,第三批Nelyar。在诸神发现了精灵的诞生之后,猎神Orome代表众神前来召唤所有的精灵离开中土前往西方神的领地阿曼。这样,精灵被分成了接受召唤和拒绝召唤的两大族群,并且之后就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团圆。

以下仔细介绍一下,精灵族按照是否听从神的召唤而分为了两个主要的部分

(1).Avari (拒绝召唤的精灵)

“拒绝者”的意思,Quendi当中拒绝Valar(精灵对神的称呼)召唤的被称为Avari。一半的Avari来自精灵三大部族中最大的那支:Nelyar(第三批),但是实际上大多数的Nelyar都是接受了召唤并且进行“大迁徙”。一半的Tatyar(第二批)选择了留下,也成为了Avari。

在和西行的精灵分开以后Avari内部分成了比Eldar(西行精灵的统称)还多的部族,但是由于他们的历史只有很少被其他中土西部的精灵或人类了解,所以我们只知道他们之中至少有6个不同的家族,并且还仍然称呼自己为Quendi(因为他们觉得接受Valar召唤西行的精灵都是自己种族的叛离者)。

Avari中的一些部落后来也有向西迁移并和Nandor精灵(Sindar的一支)融合在一起的,还有少数翻过迷雾山脉到达贝尔兰的,但是通常Avari精灵与Sindar精灵的关系并不好。

(2).Eldar (听从召唤的精灵)

“星辰子民”的意思,这个称呼是猎神Orome用精灵语赐予那些听从诸神召唤的精灵的。Eldar由三个部族构成:Vanyar,Noldor和Teleri

由于两部分精灵都涉及了三大族群——Vanyar,Noldor和Teleri ,那么以下主要介绍一下这三个族群

Vanyar (西行的Minyar

“高精灵”,是由有“众王之王”之称的Ingwe带领的Minyar部族演变而成,这个部族是精灵三大部族中最小的也是最漂亮和高贵的,当Minyar精灵渡过Belegaer到达阿门洲的时候他们被称为“高精灵”以赞许他们美丽的金发。Vanyar精灵深居简出,即使是其他的精灵也很难见到他们。只有个别Vanyar被人知晓,比如“初生者”Imin,传说他是第一个苏醒的精灵;“众王之王”Ingwe,他是出使瓦里诺的精灵三使者之一,后来被拥立为所有精灵的王;还有Ingwe的妹妹(也有可能是他侄女)Indis,她是Noldor精灵王Finwe的第二个妻子,她最出名之处是因为她的孙女Galadriel。

纯血Vanyar在西迁之后只有一次重新踏足中土,那是在在“怒火之战”时由Ingwe的儿子Ingwion带领的一支Vanyar军队,这也是Vanyar精灵唯一一次和人类相遇。这支军队在战后带着大多数其他中土的精灵又立刻返回了阿门洲,再也没有回来。

Noldor(Tatyar西行到达阿门洲以后被称作Noldor)

“智慧精灵”,一半的Tatyar在Finwe的带领下西行,在到达阿门洲以后被称作Noldor,以此称赞他们渊博的知识。他们是精灵三大部族中的第二大部族,他们普遍拥有灰色眼睛和棕黑色头发(除了拥有Vanyar血统的Finarfin一家),也有个别人是红发或银发。

传说最早Tatyar部落是由第二个苏醒的精灵Tata和他的妻子Tatie(其实这两个词都是昆雅语atta“二”的变体)以及其他54个同伴建立的。没有记录记载了Tata和Tatie后来的命运,但是最后是Finwe带领着Noldor迁移到了瓦里诺并成为了他们的王。

第一纪545-583年,西方众神终于来到中土,协助精灵对抗Morgoth打响“怒火之战”,此一战彻底击溃了魔王并把他放逐进了虚无之中。


Teleri “迟来者”

大多数Nelyar(第三批)听从了Valar的召唤西迁,由于他们苏醒的最晚,也出发的最晚,所以被称为Teleri。但是他们自称Lindar,“歌者”的意思。

相传Nelyar最早是由第三个苏醒的精灵Enel(昆雅语中“三”Nelde的变体)同妻子Enelye以及其他72个同伴建立的,但后来是去过瓦里诺的Elwe当了他们的王。

Teleri很早就同其他两个精灵部族(Vanyar和Noldor)分开了。首先是有一些精灵在看到迷雾山脉之后就停止了旅程不再西迁,这些精灵后来被称作Nandor;另一些翻过迷雾山脉进入了贝尔兰(后来的Eriador——伊利雅得)并且越过了Ered Luin(蓝山山脉),他们中有许多为了寻找失踪的国王Elwe(后来被称为Elu Thingol)而选择留在东贝尔兰;剩下的则渡海去往了瓦林诺。

鉴于精灵的迁徙太过复杂,上面说的不过是精灵的一部分分类和迁徙路径,有机会再单独回答吧

以下是精灵的基本分类:“拒绝者”Avari、“星辰子民”Eldar、“高精灵”Vanyar、“智慧精灵”Noldo”、“迟来者”Teleri、“海浪子民”Falmari、”灰精灵”Sindar、“环带子民”Lathrim、“海岸子民”Falathrim、“灰色子民”Mithrim、“返回者”Nandor、“丛林子民”Tawarwaith、“绿精灵”Laiquendi

所有到达瓦林诺的精灵,包括Vanyar,Noldor和Falmari都被称为Calaquendi(光之精灵),因为他们看到了双树的光芒。

其关系演变是这样的

3、兽人(orcs)

这词最早见于英国《奥贝武夫》中不死的士兵。因为发音在德语中接近“猪”,所以他们大多有一个外翻的鼻子(233333)。

关于兽人的名称则是多种多样,只有orc最广为人知。

在高等精灵的语言Quenya (昆雅)中 ORC 被叫做 urko,复数是 urqui,意思是“妖怪”或者“像怪物的人”。 灰精灵的语言 Sindarin中叫 orch, 复数是 yrch;

矮人叫他们rukhs, 复数 rakhas;

北方人类和野人叫他们gorgn;

罗翰人和霍比特人叫他们Orc;

兽人用黑语的自称是 Uruk 或者更高级的 Uruk-hai。他们喜欢把本族的奴隶叫做 snaga。同时,goblin(哥布林)是更早时半身人对他们的称呼,现在有时也会使用,并不是一个另外的种族。(划线部分存疑,因为兽人设定模糊不清,后期看哥布林身材明显与orc不同了)

关于托尔金在创造他们这个种族的设定可以参见两封信

一是收录在The Letters of J. R. R. Tolkie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210.ISBN 0-395-31555-7.

J. R. R. Tolkien曾经说:...they are (or were) squat, broad, flat-nosed, sallow-skinned, with wide mouths and slant eyes; in fact degraded and repulsive versions of the (to Europeans) least lovely Mongol-types

“他们矮胖,体宽,扁鼻子,深色皮肤,淡黄肤色,宽嘴巴,斜眼睛,其实就是在(欧洲)人眼里堕落恶心的蒙古种。”

这样的说法使很多人指责J. R. R. Tolkien是种族主义,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托老只是在找一个让人觉得敌对的标准,不是在影射人种。况且在书中北方的白人也有堕落者,而东方人只是被奴役,不是真正的堕落,因此这本书应该不会有种族歧视

在另一封信中The Letters of J. R. R. Tolkie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29. ISBN 0-395-31555-7. 托老的说法是:I should regret giving any colour to the notion that I subscribed to the wholly pernicious and unscientific race-doctrine.我对于自己在书中为我建立的理论是错误而不科学的种族主义理论的说法提供任何辅证感到遗憾。 兽人的起源在魔戒中最早见于1917年,故事是The Fall of Gondolin, 摘自The Book of Lost Tales(未完成的故事)。

bred from the heats and slimes of the earth" — The Book of Lost Tales, Vol. 2

从大地的热量和烂泥中诞生。

也就是说,Orc 开始被认为是Morgoth用泥捏的精灵: 在The Silmarillion中Tolkien改变了他的理论,明确表示精灵是Orc的起源,精灵被折磨扭曲成为了兽人。这个起源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些书中兽人长寿的例子,比如Bolg是Azog 的儿子,他老爹死后一百四十年,他才在战斗中死去。因为比较合理,大部分人都接受了这是“最终”的解释,并且这是出版物的唯一解释。但是托老似乎又想改变他的理论,在之后做了一些想改变设定的预先铺设,但是没完成就去世了。


托老其他的设定铺设包括以下几个

1、堕落的半神:除开众所周知的起源外,有一些兽人实际上是穿着外皮的半神,特别是在Morgoth时代。这里有三段书中摘抄

Some of these things may have been delusions and phantoms but some were no doubt shapes taken by the servants of Melkor, mocking and degrading the very forms of the children. For Melkor had in his service great numbers of Maiar, who had the power, as their Master, of taking visible and tangible shape in Arda. (Morgoth's Ring, "Myths transformed", text X)


他们其中一些只是错觉和鬼魂,不过,无疑的一些是Melkor的仆人们穿上了形体,以此嘲弄和玷污神的孩子。因为Melkor有众多的半神仆役能够如他们的主人那样,在这个世界穿上可见的形体。

Boldog (…) is a name that occurs many times in the tales of the War. But it is possible that Boldog was not a personal name, and either a title, or else the name of a kind of creature: the Orc-formed Maiar, only less formidable than the Balrogs (Author's footnote to the text X)

Boldog(一个兽人领袖被这样称呼)是一个在这战争时常出现的名字,不过,不能肯定Boldog是个人的名字,它有可能是一个称号,又或者是一个化成兽人的半神,尽管不如炎魔那样可怕。

Melkor had corrupted many spirits - some great as Sauron, or less as Balrogs. The least could have been primitive Orcs. (Author's note to text)

Melkor腐蚀了许多灵魂,强大的如Sauron,弱一点的象炎魔,最弱的就如原始的兽人。

很明显,兽人的头领被猜测可能是一些堕落的半神。

2、与人类的杂交:书中有一些证据支持人类和兽人有杂交

There is no doubt that long afterwards, in the Third Age, Saruman rediscovered this, or learned of it in lore, and in his lust for mastery committed this, his wickedest deed: the interbreeding of Orcs and Men, producing both Men-orcs large and cunning, and Orc-men treacherous and vile. (Morgoth's Ring, "Myths Transformed" - Text X)

无疑的过了很久,在第三纪,Saruman又发现了这个秘密,或者是他从传统的知识里找到的。他用来满足自己统治的贪欲,他最邪恶的目标:把人和兽人混合,制造出的兽人和人一样高大,狡猾,而人则如兽人一样的叛逆与卑劣。

Saruman手下具有人类血统的猜测就是来自这一句。

托老后来渐渐对精灵是兽人的唯一起源感到不舒服,于是他试图改变整个宇宙的设定和年表,让人类的出生时间拉近到与精灵差不多。但是他在完成前去世了,而这个未构筑完成的新年表被放弃,没有被出版者使用。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兽人产生于精灵(但是究竟如何设定却很混乱)。



4、(次生儿女——人类,其中的)杜内丹人

杜内丹是精灵语Dunedain的音译(辛达林语Dunadan),复数Dunedain,含义是“西方人”。是对Numenor岛幸存者的称呼。Numenor即高等精灵语的“西方的土地”Adan(复数Edain)指的是曾居住在Beleriand的三大人类家族的成员。推翻Morgoth之后,Edain迁移到Numenor岛。建立了最为强大的人类王国,第一位国王称为Tar Minyatur。末代国王自封为Adunakhor(西方统治者)。并因为在对抗Morgoth的战争中的功绩,得到了长寿的奖励。他们的平均寿命是普通人的三倍。而且从精灵那里学到了相当多的知识。

Ps:王室由于拥有精灵的血统,寿命会更长。所以某些贵族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也不用奇怪。Numenor沉没后,幸存者由Elendil带领,在中土登陆。建立了Gondor和Arnor。Dunedain就是对这些西方来的人的称呼,不过他们的血统很早就和中土的普通人类混杂,像Aragorn二世这样血统纯正的人极为罕见。


5、霍比特人

霍比特人是以一群已近绝迹的英国男女为原型,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中部的人为模仿对象的人,比尔博·巴金斯属英国中产阶级,与托尔金一样,他不赞同进步与创新,宁愿躺在舒适的坐椅里抽烟斗也不希望出外冒险(后来被某个老骗子拐出去的事就不能算啦);而像山姆.甘吉这样的霍比特人,则代表着英国劳工阶层,是边吹着口哨,边骑车去上班的挖地工,手推车货郎或杂货店伙计之类的小市民。

也有的说霍比特人的原型特制J.R.R托尔金年轻时上过战场的伙伴。他们身世平凡、经历平常,深深眷恋家庭和故乡的宁静生活,从未想过改变。然而战争打响了,生活遭遇危难,他们感到了自己的责任,突然变得勇敢和坚定。他们抛弃一切,走上前线。他们只是普通士兵,几乎没有什么功勋,但没有他们胜利永远无法实现。可以说,正是小人物们不畏艰难地完成自己的责任,真正推动了历史的前进。“那看起来比较像一种对人类的影射”。

托尔金后来回忆说,“我一直有感,我们能存活至现在,是因为有小小人物那不屈的勇气,当面对再不可能的难关……他们都撑过去了。”

6、戒灵

托尔金在戒灵上所着笔墨不多,除写过有三个戒灵曾是努曼诺尔贵族以外,他只在《未完成的故事》中提到次席戒灵叫Khaml(卡姆尔),他是戒灵王的副手,曾是东方蛮人,魔戒故事中在夏尔附近差点追到佛罗多和他同伴的那位戒灵就是他,其余戒灵包括戒灵王在内托尔金都没有任何原始身份设定  

戒灵王虽没设定原始身份,但参与情节颇多,他在第三纪元1300年建立巫术王国安格玛,与北方王国为敌,经过675年的反复,终于毁灭了北王国阿尔诺,又在2043年和2050年两次向南王国的末代国王埃阿努尔要求一对一的挑战,最后埃阿努尔被戒灵王用诡计将抓走,伊伦迪尔家族的南方世袭就此断绝,王国的带翼王冠存放在埃阿努尔父亲埃阿尼尔二世的陵墓中,直到近千年后才由北方王族的阿拉贡加冕(把戒灵王说成是努曼诺尔某代国王的二儿子的资料来自一个魔戒游戏的设定,根本不是托尔金的构想,英文的阿尔达百科和另一个同样权威的英文站都提到了这一点)

以上,人物篇就此完结。

五、语言

关于精灵和半兽人的语言可以参照我的这个回答,已经没有什么特别想补充的了。

《霍比特人》里半兽人语、精灵语是以什么语言为基础的?

托老这系列作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自己发明了一种语言,然后遗憾这个语言没有相对应的传奇,于是写了魔戒的小说。

补充一点:至尊魔戒上文字是以黑暗语(Black Speech)写成的腾格瓦文字(Tengwar),象征至尊魔戒的力量可以驾驭其他统御魔戒。

在平常,至尊魔戒的表面平滑,毫无特色,但在火炎燃烧时,戒指内外也会显现如火的文字。在小说《魔戒首部曲:魔戒现身》的第二节「过往黯影」里,那些文字被描绘下来。

Ash nazg durbatul, ash nazg gimbatul,,ash nazg thrakatul,agh burzum-ishi krimpatul.

另外所有参与爱隆会议的人听到黑暗语都忍不住发抖,精灵还掩住耳朵,这可能是由于他们憎恶索伦或那些文字对他们带来打击。

以上,语言篇结束。

以此可见电影中所拍摄的部分只不过是魔戒世界里的一个小墙角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论世界观的严谨性与宏大性,这五部作品各有千秋,但如果必须从中选出“最”严谨和“最”宏大的,我会倾向于 《指环王》 和 《冰与火之歌》。而从整体的“架构建筑”和“史诗感”来说,《指环王》更胜一筹;从“真实性”和“复杂性”来说,《冰与火之歌》也同样令人惊叹。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逐一分析: 1. 《指.............
  • 回答
    在《海贼王》的世界观中,海军大将的地位确实非常特殊,他们是海军的最高战力,也是直接听命于世界政府最高权力机构——天龙人的存在。卡普之所以能够拒绝升任大将,而天龙人却不能直接指挥中将,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权力结构考量。首先,我们要理解天龙人的“直属”究竟意味着什么。天龙人作为“世界之王”的后裔.............
  • 回答
    Bernard Haitink,这位在指挥界享有崇高声誉的大师,于 2021 年 10 月 21 日安然离世,享年 92 岁。他的离去,无疑是古典音乐界的一大损失,无数乐迷和音乐家都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回顾海廷克的一生,他留给世界的,是超过六十载的辉煌艺术生涯,是无数令人难忘的音乐诠释,更是他对音.............
  • 回答
    “淮海”的“海”,它指的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汪洋大海,而是一个更具历史和地理意涵的概念。这个“海”字,在这里取的是一个引申义,代表着广阔、辽阔,也暗含着水泽丰沛的特点。具体来说,“淮海”的“海”主要指向以下几个方面:1. 淮河下游的广大水域和湿地:淮河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它发源于河南,流经安徽、江苏,最.............
  • 回答
    汤沐海,一个在中国古典音乐界如雷贯耳的名字。说起他,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指挥家的身份,更像是一位孜孜不倦的音乐探索者,一个连接古今中外的文化桥梁,一个充满激情和洞察力的艺术家。要评价他,得从几个维度细细道来,才能勾勒出他音乐人生的全貌。深厚的功底与广泛的涉猎:从根基到枝繁叶茂汤沐海的指挥艺术,绝.............
  • 回答
    萨沙的《蒋介石指挥的长征》一书,作为一部在海外出版的军事历史类作品,其问世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叙事的视角来审视中国近代史上那场波澜壮阔的军事和政治事件。要评价这本书,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考察其史料运用、论证逻辑、叙事风格以及它所带来的历史解读新意。首先,从史料的运用来看,萨沙.............
  • 回答
    话说我最近在琢磨着交易系统这事儿,毕竟在这波谲云诡的市场里,光靠感觉那不是找死吗?所以就花了不少心思去扒拉那些“海外大神”们的交易秘籍,尤其是那些带图的,看着就贼带劲,感觉瞬间就能悟道似的。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掰扯,我摸索出来的几个,看看大家能get到多少。1. “海鸥线”(Gull Trend)这个名.............
  • 回答
    大東溝海戰,北洋海軍的慘痛一役,歷史的塵埃掩蓋了許多當時的掙扎與可能。若要設想如何扭轉乾坤,我們需要深入剖析當時的困境,並從更宏觀的戰略與戰術層面來思考,而非僅僅是簡單的「換個指揮官」。首先,我們要明白,北洋艦隊面臨的困境是多方面的,並非單一指揮官的失誤就能完全概括: 技術裝備的劣勢: 雖然北洋.............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好家伙,地产界的“三国杀”摆在你面前了!远洋、海伦堡、奥园,这三家公司的名字一出来,我这老地产狗的DNA就动了。我跟你说,选哪个,可不是看谁的名头响,得往骨子里去挖。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三家公司的“内功”和“外在”,希望能给你点儿参考。先说说远洋地产:大船稳健,但吃水线有点深?远洋,这名字听着就一股.............
  • 回答
    想当年,魔戒那个世界里,精灵跟矮人那关系可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理还乱又剪不断”。说他们是世仇,这事儿得从最最最古老的时候说起,那时候连太阳都还没出来呢。事情的开端,还得追溯到精灵的伟大工匠,那个叫菲诺威(Finarfin)的儿子,费艾诺(Feanor)。这家伙那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所有精灵里最心灵.............
  • 回答
    在《指环王:护戒使者》的结尾,弗罗多和山姆之所以选择单独离开,这绝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决定,而是整个旅程中一系列事件累积和深刻情感变化下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他们踏上旅程之初,以及在之后共同经历的种种磨难。最初的分离埋下伏笔:故事的开端,霍比特人离开夏尔,最初的队伍是六个人:弗罗多、.............
  • 回答
    《指环王》重映出现差评,尤其是关于片长和结局的吐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作为一部被无数影迷奉为经典的电影系列,这次的重映引发的争议,背后反映了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电影本身特性与当下观众观影习惯的冲突,也有时代变迁带来的视角变化。以下是对此情况的详细分析和我的看法:一、差评出现的原因分析:1. .............
  • 回答
    指环王虽然是一部伟大的史诗巨作,但如同任何一部宏大的作品一样,它并非完美无瑕,也存在一些可以被视为“败笔”之处。这些“败笔”往往是由于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改编的难度、个人观点的差异,或是作者本人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所致。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详细阐述指环王中可能存在的“败笔”:1. 对女性角.............
  • 回答
    太棒了!指环王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史诗,有疑问是非常正常的。我很乐意尽我所能为你详细解答。为了更好地帮助你,请你告诉我你具体有哪些疑惑?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你的问题,我会尽可能详细地解答:1. 关于故事线和情节: 人物的动机和选择: 为什么XXX要做这件事?为什么XXX会背叛?XXX的最终结局.............
  • 回答
    在《指环王3:王者无敌》的电影结尾,以及托尔金的原著小说中,弗罗多和山姆并没有明确隐瞒咕噜毁掉了魔戒的事实。 相反,他们所经历的一切,以及魔戒最终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是被中土世界的其他角色“解读”或“接收”的,而这种解读并非一个简单直接的陈述,而是包含了更多复杂的因素。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发生.............
  • 回答
    在《指环王》三部曲(更准确地说,是在更广阔的托尔金中土世界历史中,三部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精灵领袖,他们都拥有非凡的力量和智慧,并且在对抗黑暗势力的斗争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三位精灵领袖分别是:1. 吉尔·加拉德 (Gilgalad)2. 盖拉德丽尔 (Galadriel.............
  • 回答
    《指环王》被打一星的现象与快餐式短视频对文化审美的影响:一场对现代文化消费的审视近年来,关于文化消费方式的讨论甚嚣尘上,尤其是在互联网和短视频平台蓬勃发展的当下。当经典如《指环王》这样史诗级的作品在某些平台遭遇“一星”差评时,不禁让人深思:快餐式的短视频是否正在摧毁现代人的文化审美?这绝非一个简单的.............
  • 回答
    《指环王》三部曲作为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其宏大的世界观、史诗般的叙事以及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早已深入人心。很多人都曾设想过,如果这部经典能以3D形式呈现,那该是怎样一番震撼的体验?然而,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没有等到一部官方的、完整的《指环王》3D电影。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原因呢?我们不妨来深入探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