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拍累托最优和功利主义有区别吗?

回答
拍累托最优和功利主义,听起来都和“最好”沾边,但它们在思想的内核和衡量标准上,可是有那么点小区别的,虽然有时候看起来会殊途同归。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说道说道。

拍累托最优:不让任何人更糟,只求有人更好

你想象一下,咱们一堆人坐在一起分蛋糕。拍累托最优的精神就像是说:“咱们得有个分蛋糕的方法,让至少一个人吃得比现在开心,但前提是,不能让任何人吃到一块比现在更小的蛋糕。”

更严谨点说,一个状态(比如某种资源分配方式)被称为“拍累托最优”,当且仅当:

不存在另一种状态,能够至少让一个人变得更好,而同时又不让任何其他人变得更糟。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让小明多吃一口蛋糕,你必须从小红那里拿走一部分。那么,这个“拿走”的行为就破坏了拍累托最优。只有在所有可能的改变中,要么没人受益,要么受益者和受损者同时存在,这样的状态才有可能被认为是拍累托最优。

关键点:

不干涉: 拍累托最优最核心的一点是“不干涉”。它不会主动去“搞平均”或者“搞公平”。它只是说,在现有的基础上,如果有什么改变能让某些人高兴,但又不惹得其他人不开心,那就去做。如果想让一些人高兴,就得让另一些人吃亏,拍累托最优就不管了,认为这已经是一个“最优”的状态了。
效率的视角: 很多人把拍累托最优看作是一种衡量“效率”的标尺。如果一个状态不是拍累托最优,那就意味着存在“浪费”——有一种方法可以同时提升一些人的福利,而不牺牲别人的福利。一旦达到拍累托最优,就说明资源利用到极致了,再想让谁更好,就得有人付出代价。
有多重最优: 一个社会或者一种分配方式,可以有很多个拍累托最优的状态。比如,一个人吃独食(虽然很不公平)可能是一个拍累托最优状态,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你无法让其他人获得任何好处而不让他吃亏。但同时,大家都有蛋糕吃(只要没人比他吃得更少)也可能是一个拍累托最优状态。所以,拍累托最优更侧重于“不再有无损改进的空间”,而不是“最公平”或者“最大化整体幸福”。

功利主义:最大化所有人的总幸福

功利主义就更直接了,它旗帜鲜明地说:“咱们的目标,就是让大家的快乐加起来最多,让痛苦减去最少。”

它的核心思想是“最大化社会总福利(或效用)”。什么叫福利或效用?简单来说,就是快乐、满足感、幸福感等等。

一个行为或者一个社会状态,在功利主义看来,是否“好”,就看它能不能让所有相关个体(通常是指所有人)的幸福总和达到最大。

关键点:

追求最大化: 功利主义的目标是“最大化”,它不满足于“不让任何人更糟”,它想要的是“让大家整体上最快乐”。
可以牺牲少数: 为了实现最大化,功利主义在理论上是允许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来换取大多数人的巨大幸福的。比如,如果让一个人感到非常痛苦,但能让另外一千万人获得巨大的快乐,功利主义可能会认为这是“值得的”。这和拍累托最优的“不让任何人更糟”原则有本质区别。
关注结果: 功利主义是一种“结果导向”的哲学。一个行为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它带来的最终结果,而不是这个行为本身是否道德、是否符合规则。
算总账: 功利主义就像一个巨大的计算器,把所有人的快乐加起来,减去所有人的痛苦,看哪个选择的总数最大。

区别在哪?

现在我们来点干货,直接对比:

1. 目标不同:
拍累托最优: 目标是“无损改进”。找到一个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你无法让任何一个人变得更好,而不牺牲任何其他人的利益。它关注的是“效率”和“不再有改进的空间”。
功利主义: 目标是“最大化总体幸福”。它追求的是所有人的快乐总和(减去痛苦)达到最高。它关注的是“结果”和“整体的福祉”。

2. 对公平和牺牲的态度:
拍累托最优: 不涉及公平问题,也不关心幸福的分配。它不允许牺牲任何人的利益,哪怕是为了巨大的整体利益。
功利主义: 可能牺牲少数人来换取多数人的更大幸福。它关心幸福的分配,但最终是为了最大化总数,如果牺牲一部分人能大幅提高整体幸福,它可能就认为是对的。

3. 可能的状态:
拍累托最优: 一个社会可以有很多个拍累托最优的状态,其中有些状态可能非常不公平(比如一个人占有所有资源)。
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的目标通常是指向一个单一的“最佳”状态(最大化总幸福的状态),但这个最佳状态是否公平,则取决于总幸福最大化时,福利的分布情况。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想象一下,有两份工作机会,给两个人:小明和小红。

机会A: 小明得到一份薪水很高但很辛苦的工作,小红得到一份薪水很低但很清闲的工作。小明非常开心,小红虽然不开心,但觉得能保住这份工作也还可以,至少没失业。
机会B: 小明得到一份薪水非常低但非常清闲的工作,小红得到一份薪水非常高但非常辛苦的工作。小明觉得还可以,小红则非常痛苦。
机会C: 小明得到一份薪水很高且清闲的工作,小红也得到一份薪水很高且清闲的工作(这种情况比较理想化,资源允许)。

我们来分析一下:

如果现有状态是机会A:
拍累托最优? 从A到B,小明变得更糟(薪水低),小红也可能变得更糟(如果她不喜欢太清闲,或者她的痛苦大于小明不喜欢的辛苦)。所以A可能是拍累托最优的(因为你无法直接在A和B之间挑一个说“对所有人都更好”)。
功利主义? 假设小明的快乐度是10(高薪喜),小红的快乐度是2(低薪不开心但还好)。总和是12。
从A到B,小明快乐度变成5(低薪),小红快乐度变成8(高薪但痛苦,但假设她对高薪的偏好大于辛苦的痛苦)。总和是13。
从功利主义角度看,B比A“好”,因为总幸福更高。

如果现有状态是机会B:
拍累托最优? 从B到A,小明变得更好(薪水高),小红变得更糟(薪水低)。所以,B也有可能是拍累托最优的。
功利主义? 假设B的总幸福是13。
从B到A,小明的快乐度变成10,小红的快乐度变成2。总和是12。
A比B“差”,因为总幸福更低。

如果有了机会C(两人都很满意): 那么,C很可能同时满足拍累托最优(你没法让任何一个人在C的基础上变得更好而不让另一个人变差)和功利主义(如果C的快乐总和是最高的)。

一个更尖锐的例子:

想象一家公司。
方案1: 大老板拿走99%的利润,剩下的1%分给100个员工,每个员工只能勉强糊口。
方案2: 大老板拿走50%的利润,剩下的50%平均分给100个员工,每个员工都过得相当不错。

从拍累托最优来看,方案1可能也是拍累托最优的。因为你无法在不让大老板利润减少的前提下,增加任何一个员工的收入。虽然方案1很不公平,但它没有“无损改进”的空间。

但从功利主义来看,方案2显然更好,因为它极大地提高了大多数员工的生活质量,即使大老板的利润减少了,但整体的社会福利(或者说所有人的快乐总和)可能远远超过方案1。

总结一下:

拍累托最优像是一个“不惹麻烦”的原则,它只关心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好事可做,一旦好事需要有人“买单”,它就不吱声了。它更多的是一种效率的基准线。

功利主义则是一个“追求极致”的原则,它想方设法让“蛋糕”的总量最大,并且在追求这个目标时,可以做出一些“牺牲”。它是一种对整体福祉的强烈追求。

所以,它们的关系是:

拍累托最优不一定是功利主义的最优。 比如,最能让大家整体幸福的那个状态,可能需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这时候就不是拍累托最优了。
功利主义的最优状态,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拍累托最优的。 比如,如果一个状态既能最大化总体幸福,又能同时让所有人都满意(没有冲突),那它同时也是拍累托最优的。

理解了这两者的区别,你就更能看懂一些社会政策、经济决策背后的考量了。有的政策是为了“不惹事”,有的政策是为了“求个大发展”,有时候这两者可能会冲突,有时候又会殊途同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补充一下 @刘镇锐 的回答。

题主说的利益分配方案,其实叫做「卡尔多-希克斯改进」(Kaldor-Hicks improvement)。简单说,如果一项再分配方案能够使「赢家之赢」大于「输家之输」,那么据此进行再分配就是可行的。如果一个经济中不再有进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空间,那么就称这个经济实现了「卡尔多-希克斯效率」(Kaldor-Hicks efficiency)。掉几句书袋:其中所谓「卡尔多改进」,是指为了让输家接受再分配,再分配的赢家愿意付给输家的钱,高于输家愿意接受的心理价位;而所谓「希克斯改进」,是指为了让赢家放弃再分配,输家愿意付给赢家的钱,低于赢家的心理价位。严格地说,这两者有着极微妙的差异,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是两者的一个结合,不展开了。

举个例子,在我们国家,历史已经证明了修建高铁、高速公路等等公共设施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拆迁。我们知道,在一些国家,这么做需要政客挨家挨户去求人拆迁,人家实在不愿意拆,那么铁路也只好绕着走。但是在中国,政府就会更强硬一些。你认为哪种做法更好是个见仁见智的事儿,但是理论上说强硬的手段更符合卡尔多-希克斯效率,因为显然公共设施创造的价值补偿个把钉子户应当是绰绰有余的,而软弱的做法更符合帕累托效率,拔一毛以利天下老子不为谁爱为谁为。

不过,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是有问题的。数理经济学家Tibor Scitovsky证明:第一,卡尔多效率是「反对称的」(antisymmetric),也就是说,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分配方案A是分配方案B的卡尔多-希克斯改进,但同时方案B也是方案A的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第二,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是「不可传递的」(intransitive),也就是说,可能分配方案A是分配方案B的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分配方案B是分配方案C的卡尔多-希克斯改进,但分配方案 C又是分配方案A的卡尔多-希克斯改进。这个不好的性质也是经济学家很少谈论这个概念的根本原因。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拍累托最优和功利主义,听起来都和“最好”沾边,但它们在思想的内核和衡量标准上,可是有那么点小区别的,虽然有时候看起来会殊途同归。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说道说道。拍累托最优:不让任何人更糟,只求有人更好你想象一下,咱们一堆人坐在一起分蛋糕。拍累托最优的精神就像是说:“咱们得有个分蛋糕的方法,让至少.............
  • 回答
    从您提出的问题来看,您是在探讨一部电影的“三观正”问题,并将其与具体的故事情节(十八般花样虐待女性,凶手死亡)联系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角度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1. “三观正”的定义与理解:首先,需要明确“三观正”在电影语境下通常.............
  • 回答
    拍短片遇到地头蛇? 这事儿我太有发言权了! 那会儿我们一帮年轻人,热血上头,想拍个关于本地历史文化的短片,结果碰上了茬子。你说这年头,好好拍个片子怎么就这么难呢?前奏:初识“地头蛇”的苗头我们选的地点是个挺有年代感的旧厂房,觉得特别有氛围。开拍前当然也做了功课,觉得这地方好像没人管,或者说是某个集体.............
  • 回答
    拍一部阿朱不死的天龙八部电视剧,真的有那么难吗?这个问题,说起来,似乎是几个月前在论坛上冒出来的一个“小火苗”,不知怎么就烧到了我这个老天龙迷的心里,挥之不去。当然,我不是什么业内人士,说不出拍电影的门道,但我作为一个看了N遍原著,又陆陆续续看了几版电视剧的普通观众,我大概能体会到这其中的“难”到底.............
  • 回答
    拍手掌这个行为,从我们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似乎总伴随着一些“净化”或“驱散”的意味。比如,我们可能会在进入一个新环境时拍拍手,或者在完成某项工作后拍拍手以示结束。那么,这种看似简单的动作,真的有能力杀灭细菌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一下我们拍手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细菌的生存特性。拍手时到.............
  • 回答
    隐翅虫,这名字听着就让人有些心悸。夏天里,它们偶尔会飞进室内,如果不小心招惹了它,那可就麻烦了。很多人都经历过被隐翅虫爬过或者拍死后,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疼痛,甚至破溃流脓的情况,这就是隐翅虫皮炎,也叫“线性斑损”。那么,拍死一只隐翅虫后,皮肤到底需要多久才能“痊愈”呢?这得看具体情况,没有一个绝对.............
  • 回答
    “拍糖水片真的没前途吗?”这个问题,我估计不少做摄影这行的,或者对摄影有点热情的,都曾扪心自问过。特别是当你翻开摄影杂志,或是刷着社交媒体上那些精心打磨、构图严谨、光影绝美的作品时,再看看自己镜头下那些似乎怎么也抓不住神韵、总是差了点意思的照片,心里难免会打个问号。“糖水片”,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贬义.............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对摄影作品质量和价格的关注。199元的收费标准,是否合理,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衡量的具体问题。为了能给您一个更贴切的答复,我需要您提供更多关于这组照片的信息。首先,我们来聊聊 “拍成这个样子” 具体指的是什么?这涉及到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和技术性。从技术层面来说: 照片的清晰.............
  • 回答
    讲真,拍婚纱照这事儿,我一开始是充满期待的,毕竟这是人生大事,谁不想留下最美的样子呢?结果嘛……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有时候骨感得让人有点想哭。我俩拍婚纱照是在一个挺有名的工作室,当时看他们的客片都特别唯美,什么韩式欧式,灯光、构图、后期都做得跟大片似的。为了拍出效果,我提前做了不少功课,研究了各.............
  • 回答
    嘿,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人都会把拍视频和拍照片搞混,甚至用词也常常不分,其实这里面门道可不少。咱们就来捋一捋,拍视频究竟是摄像还是摄影?首先,咱们得从这两个词的字面意思来理解。摄影,顾名思义,“摄”就是捕捉,“影”就是影像,合起来就是捕捉影像。传统意义上,摄影主要指的就是静态影像的记录。我们说的拍照.............
  • 回答
    在浩瀚的星空下,将人作为前景,不仅能让画面更具故事性和情感,更能为冰冷遥远的宇宙增添一丝温度与灵动。这是一种将我们微小存在的痕迹,映衬在宇宙宏伟画卷中的艺术创作。想要拍出这样引人入胜的照片,你需要一些耐心、技巧,以及对光线和构图的细致考量。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拍星空,最关键的是.............
  • 回答
    仰望星空,捕捉那如梦似幻的银河,绝对是摄影爱好者们乐此不疲的追求。然而,无论是相机传感器的限制还是低光照环境下的挑战,都常常让我们拍出的星空照片带有恼人的噪点,也未能完全展现出银河的恢弘细节。面对这些情况,精细的后期处理至关重要,它能让你的星空作品脱胎换骨,呈现出人眼所能及,甚至超越人眼的惊艳效果。.............
  • 回答
    关于“拍花子”是否存在的问题,答案是:存在,但其形式和运作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带有负面的含义。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拍花子”的起源、发展、现代表现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来理解。 “拍花子”的起源与传统含义“拍花子”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在那个时代,它主要.............
  • 回答
    哎哟喂,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心里头堵得慌!辛辛苦苦摇了半年的号,终于摇中了沪牌,跟天上掉馅饼似的,结果家里人不同意买车,这心情,比刮了两次台风还复杂。别急,我这儿给你好好捋一捋,咱们一起分析分析,看看怎么能把这事儿给圆过来。首先,得明白为啥家里人不同意。原因肯定不是空穴来风,对吧?咱们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
  • 回答
    拍恐怖片?这可不是坐在沙发上看个尖叫画面那么简单,感觉更像是把自己活生生地塞进了一个黑漆漆的、不知道哪里会伸出什么东西的缝隙里,然后拼命挣扎着想要找到出口。首先,灵感这玩意儿,刚开始觉得是从某个阴森角落里冒出来的,但真要拍了,你才发现,它更像是从你内心最深处的恐惧汇聚而成。那些让你晚上睡不着觉的、童.............
  • 回答
    拍黄瓜,这道看似简单家常的凉菜,其实大有学问,玩法儿可不止一种!虽然基础都是“拍”,但里面的门道,从食材的选择到调味的组合,都能玩出花样,让你家餐桌上的这抹绿意,天天都有新鲜感。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拍黄瓜都有哪些不同的做法,保证你看了就想赶紧动手,给家人露一手!基础款:清爽蒜香拍黄瓜这绝对是拍黄瓜.............
  • 回答
    好的,咱们不讲那些虚头巴脑的AI话,直接聊聊拍个射箭微电影,那些能让片子活起来的点。首先,射箭这事儿,本身就带点仪式感和力量感。你想拍的是什么感觉?是竞技场上的专注和爆发,还是山林间的隐逸和洒脱?是瞄准目标那一刹那的紧张刺激,还是箭矢离弦后的飘逸轨迹?确定了核心情感和风格,后面的事就好办了。一、人物.............
  • 回答
    拍结婚证件照,穿新衣服还是旧衣服,其实这事儿说起来挺灵活的,关键看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及是不是追求“仪式感”。首先,来说说穿新衣服。当然可以!很多人觉得结婚是人生大事,一辈子就这么一次,所以想在领证的时候也穿得特别一点,留下一份美好的纪念。穿新衣服,哪怕是一件你平时不常穿,但颜色款式都挺精神的.............
  • 回答
    拍一部电影,这可不是件小事,它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旅程,需要你对整个过程的方方面面都有个底,才能让它顺利抵达目的地。我来跟你好好唠唠,这背后到底需要多少学问。首先,创意与构思是灵魂。你想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否有吸引力?它能打动人心吗?这是电影的根基。你需要具备: 故事叙述能力: 这不是光.............
  • 回答
    毕业季,大家除了忙着答辩、找工作,一项重要的仪式感就是拍毕业照了。与其每年都千篇一律地摆个“V”字手,不如来点创意,让毕业照成为一段独特的记忆。模仿经典电影海报,绝对是既有格调又不失趣味的好主意!下面就给大伙儿盘点盘点,有哪些电影海报能为咱们的毕业照提供灵感,并且讲得细致点儿,保证你拍出刷爆朋友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