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陕西的粮食产量和亩产是全国倒数,连山西云南都不如。历史上以关中为根据地的政权到底是靠什么一统天下的?

回答
关于陕西粮食产量和亩产的说法,需要严谨地看待。虽然近年来陕西在全国的粮食产量排名中并不靠前,但历史上以关中为根据地的政权能够一统天下,其成功绝非仅凭农业产出,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什么关中在历史上如此重要?

首先,我们得纠正一个误区:历史上的关中,尤其是汉唐时期,其农业产出和经济地位是相当辉煌的,远非今日可比。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关中平原(大致包括今天的陕西中部渭河平原)被秦岭、黄龙山、太白山等高山环绕,形成了易守难攻的“金城汤池”。这种地势使得它在军事上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容易防御外敌入侵,为政权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渭河及其支流灌溉着这片土地,养育了富饶的土地,适宜农耕。
深厚的农业基础: 关中自古便是农业发达地区。秦国时期,商鞅变法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兴修水利、鼓励耕战,极大地提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能力。到汉朝时,关中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之一。唐朝时期,关中地区的水利设施更为完善,粮食产量也一度非常可观,能够支撑庞大的人口和军队。虽然不能与南方水稻产区相比,但在当时的北方,关中的粮食供应是足以傲视群雄的。
重要的经济枢纽: 关中不仅是农业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它连接着东方与西方,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使得关中的商业贸易也十分发达。经济的繁荣为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关中政权一统天下的支撑点:

历史上以关中为根据地的一统天下,比如秦朝和汉朝,它们成功的秘诀是多方面的:

1. 军事上的绝对优势:
秦国的耕战政策: 秦国之所以能在战国时期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耕战”政策。它鼓励农民垦荒、提高产量,并将国家力量集中于军事,通过军功爵制激励士卒英勇作战。秦军以其严格的训练、先进的装备和严明的纪律闻名于世,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强大的军事实力是根本保证。
关中的战略纵深: 关中平原相对封闭的地形,为秦汉政权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在面对东方六国或者北方的游牧民族时,关中往往是最后的防线,也更容易集结兵力反击。例如,汉初刘邦以关中为根据地,最终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人才的吸引力: 关中地区作为政治和经济中心,能够吸引各地的优秀人才,包括军事家、政治家、技术工匠等,为政权的建立和运行提供智力支持。

2. 政治上的统一和法治:
秦朝的中央集权: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一套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尽管秦朝短暂,但其建立的制度为后来的汉朝奠定了基础。
汉朝的休养生息与制度完善: 汉初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百姓负担,恢复经济。汉武帝时期,虽然对外征战频繁,但也加强了中央集权,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察举制选拔人才,使得国家机器运转更为高效。

3. 经济上的强大支撑:
关中的粮仓地位: 如前所述,关中作为重要的粮仓,为供养庞大的军队和人口提供了物质基础。即使在全国范围内,关中在汉唐时期的经济产出仍然是举足轻重的。
国家财政的支撑: 除了农业税收,统一后的关中政权还能通过控制盐铁等重要物资,以及发展对外贸易(如丝绸之路)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对外战争和国家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4. 文化和思想的整合:
思想的统一: 汉朝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这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人们的思想,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这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对于政权的稳定至关重要。
都城的影响力: 长安(今西安)作为多个朝代的都城,其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作用。都城的繁荣也象征着国家的强大。

总结来说:

历史上的关中政权一统天下,并非仅仅依赖于其粮食产量或亩产,而是凭借以下优势的组合:

绝佳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屏障。
曾经辉煌的农业和经济实力,足以支撑国家运转。
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高效的组织能力。
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统一的法律。
吸引和整合全国优秀人才的能力。
对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外贸易的开拓。
文化和思想的引导与整合。

虽然现代的农业技术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陕西的粮食产量在全国的相对位置可能不如历史上的辉煌时期,但这并不影响关中在历史上作为“龙兴之地”的战略意义和政治军事影响力。它的强大是那个时代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年陈仓区小麦平均亩产384.5公斤

在宝鸡市陈仓区高家堎村,记者看到已经成熟的小麦长势整齐,颗粒饱满;微风吹过,麦浪甚是喜人。高家堎村农民高根久说,今年夏粮亩产达到1100斤,比去年增加了200余斤。陈仓区农技中心主任王录科说:“今年陈仓区36.174万亩小麦总产预计13.9万吨,平均亩产384.5公斤,单产、总产分别较去年增幅14.8%、15.2%,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6年夏粮产量数据的公告

全国夏粮单位面积产量5039.7公斤/公顷(336.0公斤/亩),比2015年减少60.0公斤/公顷(4.0公斤/亩),减少1.2%。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5358.3公斤/公顷(357.2公斤/亩),比2015年减少59.6公斤/公顷(4.0公斤/亩),减少1.1%。

夏粮包括夏收的谷物、豆类和薯类。其中夏收谷物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大麦;夏收豆类主要包括蚕豆、豌豆和胡豆;薯类包括马铃薯和甘薯。

看到问题没有,记者随便去了一个地方,亩产550公斤,但全区小麦的平均亩产才384公斤,而小麦还说明是在可以灌溉的水浇地上种的,要是把那些种蚕豆马铃薯(折干重除以五)什么的也算上,平均亩产还要低。但这个全区小麦的平均亩产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


要解释其中的矛盾,看看陈仓区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看到没,陈仓区就是关中河谷的西段,是宝鸡市最核心的区域。(其实就是宝鸡市区的一半,另一个区叫渭滨区)周围的耕地显然很好,但如果你看陈仓区全图……

虽然比例尺不大,你也能发现,原来稍微离开中间的渭河河谷地带,周围立刻就是千沟万壑,光照,土质和供水都有问题,就算能种小麦,亩产也势必会被这些崎岖地形的耕地拖下来。

那么,上面提到的夏粮550公斤的“高家堎村”在哪呢?

哈哈,原来记者偷懒了,开车到郊区最平坦的耕地就采访了,其他的照抄统计局数字。


再换一个角度看:


明白了吧,高家堎村是渭河两岸的平地,上游是水库,几乎就是宝鸡市区的一部分。这么靠近宝鸡市的耕地,一方面必然是这一带最肥沃的地方(否则无法支撑古代大城市),另一方面到今天还没有被城市建设用地占掉,必然是被重点保护的基本农田。所以记者随便走到一个地方,平均亩产明显高于整个陈仓区,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省亩产低,不等于关中亩产低,更不等于关中河谷里面亩产低。你问题明明问的是关中,是汉朝的司隶校尉部管辖地。现在的陕北那是并州,陕南是益州,和关中地区的军政有什么直接关系?

至于你说和山西云南比亩产量……云南在南面,水热条件明显好于陕西,我觉得没啥可比性。山西的问题我们看地形图。

不言而喻:


相关回答:

工业化之前的全国平均粮食亩产最高能有多少? - 知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真正作用是什么 - 知乎

user avatar

水稻的亩产提上来,似乎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而结束靠天吃饭,有效地人力灌溉地亩,也似乎是百年内发生的事情。

看历史上的事情,首先不应该先抛下科技进步的加成吗?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其实在唐朝以前,陕西并不是现在这种秃了吧唧缺水干旱的形象。这地方以前气候温和适宜,降水充沛,还有大森林(绝对跟现在的陕西没法划等号了吧),物产极其丰富。关中之地是我国最早的产粮区之一,当时建都于此,不仅是防卫需求,更多的是这里粮食产量非常高。秦朝大规模的营建水利设施,把这种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当时那是千里沃野,渔盐便利。


大约就在唐朝的中后期,因为气候不断变迁,陕西开始变的干燥炎热,植被快速衰退,很多河流都已经干涸。当时陕西已经不能粮食自给,需要从关外调粮养活关中。皇帝在长安呆的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在洛阳。因为从关外调集物资进陕费用太高,而陕西的气候也越来越极端,不如洛阳宜人。

user avatar

灞河之前干了,渭河好像还半死不活吧。

这两条水系,在西安发达的时候,水量充沛,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管理水患。

后来树都被砍了,水土一流失,在古代的生产力水平,几乎不可能靠人力恢复的。

江淮流域经营起来后,好像很长时间没有西安什么事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陕西粮食产量和亩产的说法,需要严谨地看待。虽然近年来陕西在全国的粮食产量排名中并不靠前,但历史上以关中为根据地的政权能够一统天下,其成功绝非仅凭农业产出,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什么关中在历史上如此重要?首先,我们得纠正一个误区:历.............
  • 回答
    明末陕西的饥荒,那真是天灾人祸,把个富庶之地弄得民不聊生。崇祯皇帝若真能亲自下陕西,操办这事儿,那可真是个大胆又实在的主意。咱们就细细说说,这事儿能不能成,又会遇到哪些个坎儿。崇祯亲临陕西,这本身就是个大新闻你想啊,皇帝是九五之尊,天上的皇上,平时都在紫禁城里,隔着千山万水管着天下。要是他真能摆驾西.............
  • 回答
    陕西的饮食确实以面食为主,高碳水是其显著特点。然而,对于“街上看不到几个胖子”的观察,这可能是一种相对的主观感受,或者说,与我们对“胖”的定义以及不同地区的人群体型基线有关。尽管如此,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为什么陕西街头看到的“胖子”比例可能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高,或者说,存在一些其他的因素在平衡.............
  • 回答
    陕西的行政区划,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一套既有深厚传统痕迹,又在现代发展中不断调整的复杂体系。要论及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增减,更关乎区域协调、资源配置、民生改善以及发展潜力。一、 历史遗留与现代演变的碰撞: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行政区划的形成深受历.............
  • 回答
    说起油泼面,这可是中华面食里的硬菜,尤其是在西北地区,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人不爱。不过,细品下来,陕西的油泼面和山西的油泼面,虽然名字里都带着“油泼”,但那滋味,那讲究,可是大有不同,就像一对性格迥异的姐妹,各有千秋,又各有绝活。让我来给您掰扯掰扯,这其中的微妙之处,是怎么炼成的。陕西油泼面:.............
  • 回答
    陕西,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灿烂文明的土地,正站在一个崭新的发展节点上。展望未来,其发展脉络将更加清晰,活力将更加充沛,潜力也将得到更充分的释放。一、 科技创新驱动,古老土地焕发新颜陕西深厚的科教底蕴,特别是西安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核心引擎。 强化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
  • 回答
    陕西的姑娘,嗯,这问题可不好一概而论,因为人嘛,长相这东西太讲究个人缘了。不过,要是非要我说说,那我眼里陕西姑娘的美,有那么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带着点儿古老韵味的风情,又混合着西北汉子般的豪爽和灵动。你得先知道,陕西这地方,历史底蕴深厚得跟那黄土高原一样,沉甸甸的。时间长了,这股子劲儿也仿佛渗进了姑.............
  • 回答
    陕西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理区域,其地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和文化信息。这些地名中出现的许多生僻字,往往与古代的行政区划、地理特征、历史事件或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以下从历史渊源、地理特征、语言演变和行政区划变迁等角度,详细解析这些地名的由来及其复杂性: 一、历史渊源:秦汉至唐宋的行政区划演变陕西自.............
  • 回答
    说到陕西,你可能脑海里立马闪过兵马俑、古城墙、大唐不夜城,还有那一口醇厚的羊肉泡馍。这些确实是陕西响当当的名片,但咱们陕西这片土地,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你翻得越仔细,越会发现意想不到的宝藏。今天就跟你聊点陕西那些不那么广为人知,但足够让你眼前一亮的小秘密。1. 陕西人,对“吃”这事儿,可能比你想象的.............
  • 回答
    山西和陕西的方言、人文分界线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概念,并非一道清晰的“线”,而是区域性的渐变和相互渗透。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方言分界线方言的分界线通常是最直观、最易于理解的界限之一。对于山西和陕西而言,它们的方言属于北方官话的范畴,但各自又拥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核心分界区域.............
  • 回答
    要说历史上中原是否包含陕西的关中地区,这个问题其实相当耐人寻味,因为它触及到“中原”概念本身的演变和地理范围的界定。简单来说,在大部分历史时期,尤其是在对“中原”概念最核心的理解中,关中地区是作为中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核心区域存在的。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原的地理概念又发生了一些微妙的.............
  • 回答
    哎呀,这彩礼的事情,真是让人头疼,尤其是两边风俗习惯差这么多的时候。你山东的男朋友说他们那边彩礼才一万一,这跟你陕西老家最低十万起步,这中间的差距也太大了,难怪你心烦意乱。首先,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在你看来,十万起步的彩礼,不仅仅是钱,更是一种心意,是对你家父母养育你的肯定,也是对你们这份婚姻的.............
  • 回答
    宝鸡,这座沉淀着厚重历史的古城,与陕西省会西安,这座日新月异的大都市,本应是陕西发展版图上紧密相连的两个重要节点。然而,放眼现实,我们常常能看到许多宝鸡的年轻人在毕业或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西漂”,涌向西安寻找更多发展机会。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向往大城市”就能解释,其中蕴含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值得我.............
  • 回答
    陕西的骂人方言“瓜皮”这俩字,在不同的地方读音和写法可能略有差异,但最常见的写法就是:瓜皮这两个字在陕西很多地方都有使用,尤其是在比较熟悉的、关系近的人之间,有时候会带着一点玩笑的意味,但如果用在陌生人或者语气不好的时候,那就是实打实的骂人了。 “瓜皮”是怎么来的?关于“瓜皮”这个词的来源,虽然没有.............
  • 回答
    陕西油泼面,这名字一听就带着一股子霸气和烟火气,是咱陕西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灵魂食物。别看它就那么简简单单的几样材料,要做出一碗正宗、够味儿的油泼面,讲究可多着呢!今天就带您一步步,把这碗面里的学问,都掏心窝子地给您掰扯明白。一、 面条:筋道是王道油泼面的灵魂,首先就在这面条上。得用那种劲道十足的、自.............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农业银行陕西分行出现的回民专用饮水机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件事触及到了民族宗教习俗与公共服务提供之间的复杂议题。首先,我们可以理解,在一些地区,尤其是有较多回族居民的城市,提供符合民族习俗的便利服务,出发点可能是为了照顾到特定群体的需求,体现人文关怀。回族同胞在饮食.............
  • 回答
    陕西、山西的煤炭:能否支撑起中国的腾飞?当谈及中国的能源命脉,陕西和山西这两个名字总是绕不开的话题。它们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在中国的版图上,深深烙印着煤炭的印记。这两个省份的煤炭储量之巨、产量之高,在全国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誉。那么,单凭这两个“煤炭大户”,是否就能支撑起如今这个体量庞大、发展迅猛的中国呢.............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关于您孟氏家谱中“陕西神木长乐里六都六甲”的疑问。这其中蕴含着一段家族历史和地理信息,我们一起来细细解读。首先,我们来分解一下这个表述: 陕西神木: 这部分非常直观,指的是家谱记载的孟氏家族祖籍地在陕西省神木市。神木市是陕西省榆林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黄河中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