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是「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极简主义”这种生活方式。它可不是简单地把东西往外扔,也不是要把家里弄得空荡荡跟仓库似的,更不是一种对物质的极端禁欲。它更像是一种重新审视和回归的过程,一种有意识的选择。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减法艺术”,但这个减法,不是为了凑数的减,而是为了增加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比如时间、精力、心境上的自由,以及对生活更深的掌控感。

那么,具体是怎么“减”的呢?

1. 告别不必要的物质堆积:

这是极简主义最直观的一面。我们很多时候都会买很多自己可能根本用不上,或者很快就会过时的东西。可能是商家的营销策略,也可能是习惯性囤积。极简主义鼓励我们去审视自己拥有的每一件物品。

思考“我真的需要它吗?” 在购买任何东西之前,问问自己这句话。它解决了我的什么问题?它的到来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价值?我有多长时间没用过它了?
“one in, one out”原则: 这是一个很经典的实践方法。当你买进一件新东西时,就考虑送走、卖掉或捐赠掉一件同类的旧东西。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物品数量的失控。
拥抱“少即是多”: 意思是拥有少量但高品质、你真正喜欢并经常使用的物品。比如,几件设计经典、质量上乘的衣服,比一堆款式过时、穿着不舒服的衣服更有价值。这不仅能让你省钱,也能省去整理和维护的麻烦。

2. 清理生活中的“噪音”:

极简主义不仅仅针对物质,它也指向我们生活中各种形式的“噪音”——那些消耗我们精力、分散我们注意力、或者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情。

时间管理上的极简: 我们常常被各种待办事项、社交活动、信息碎片(无休止的刷手机、邮件)淹没。极简主义提倡的是把时间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拒绝“瞎忙”: 学会拒绝一些不必要的邀约或项目,把精力留给真正有意义、让你感到充实的事情。
减少信息干扰: 取消不必要的邮件订阅,关闭手机上不重要的通知,设定固定的时间来处理信息,而不是随时随地被信息牵着鼻子走。
有目的的学习和阅读: 不是囫囵吞枣,而是有选择地吸收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
人际关系上的极简: 这听起来有点冷酷,但其实是为了更健康的互动。它不是让你变成孤家寡人,而是让你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些真正滋养你、让你感到被支持和爱着的关系中。
远离消耗你的人: 那些总是抱怨、让你感到疲惫或者负能量满满的人,也许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深化有意义的连接: 与你真正关心、也关心你的人建立更深入的联系,花时间陪伴他们,而不是泛泛之交。
思维上的极简:
简化决策: 避免过度思考,对于一些小事,快速做出决定,把宝贵的脑力留给更重要的问题。
减少不必要的担忧: 很多时候,我们对未来的担忧是多余的,极简主义鼓励我们专注于当下,活在当下。

3. 极简主义背后的哲学与价值观:

真正让极简主义与众不同的,是它背后所承载的价值观。它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不是被动的剥夺。

追求自由: 摆脱物质的束缚,摆脱不必要的承诺和责任,从而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自由、财务自由、精神自由。当你不需要为了拥有和维护大量物品而奔波时,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你想做的事。
提升幸福感: 通过精简生活,你会发现,幸福并非来源于物质的多寡,而是来源于内心的满足、与他人的连接、以及对生活的热情。当你不再被过多的东西占据,你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
关注“本质”: 极简主义促使我们去思考,什么才是构成我们生命中真正“本质”的东西?是爱、是健康、是成长、是创造、是体验,还是仅仅是拥有的物品?它引导我们将注意力从“拥有”转向“体验”和“存在”。
对环境负责: 当我们少买、少用、少扔时,我们也在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这是一种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培养感恩之心: 当你审视自己拥有的东西时,你会更容易发现其中值得感恩的部分,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更多。

极简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持续调整和实践的过程。 每个人对“极简”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没有一个标准模板。有人可能只精简物质,有人可能在时间管理上做得更彻底。关键在于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平衡点,让你的生活变得更清晰、更宁静、也更有力量。

它最终的目标,是帮助你把生活从“拥有”升级到“体验”,从“忙碌”升级到“充实”,从“被消耗”升级到“被滋养”。你会发现,当你清理掉那些不必要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反而会更加闪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大学四年,宿舍里只有一块肥皂,洗头洗脸洗澡洗衣服洗猫。

  • 大学四年,宿舍里只有一个盆,洗澡的时候用来倒水,洗衣服的时候用来装衣服,吃火锅的时候用来洗菜和装菜(我们没钱拿肉类当主食,加了很多调料的蔬菜是下酒菜主力)

  • 大学四年只有一个碗,打饭,装菜,盛水,干杯,泡面,偶尔养鱼。

  • 大学四年没去过浴室,一律在宿舍冲凉水,冬天开阀门之前大吼一声给自己壮胆,整个楼道都知道我要洗澡了。

  • 大学四年没买过衣服,除了放假的时候妈妈和姐姐给我添几件,几乎靠高中的衣服和军训服装、运动鞋包打全场。对了,还要感谢针线盒和大顶针,从外套到双星球鞋都可以修补。

  • 大学四年一律绿皮车硬座回家,京沪线1462学生票半价,几十块钱跑完全程。偶尔想去别的地方,买票就走,不管有没有座位。晚上直接躺到长椅底下,蜷腿睡觉。

  • 大学四年,99%的娱乐靠图书馆、电脑和球场,还有学校放的免费电影,大概一学期会在娱乐上投入百十块钱的开支。

我和许多同学这样度过了年轻岁月,过去都说我们活的糙,现在似乎可以升级为极简主义?

user avatar

黑白地带多过灰色地带。

读书的时候真的在读书,打游戏的时候真的就在打游戏,和朋友聚会的时候真的就在聊天和交心,陪爸爸妈妈老公女友的时候真的就是用心关爱和倾听,发呆的时候就全身心放空只和自己相处。

我们内心的纷扰在于我们在做A的时候担心B,在做B的时候憧憬C。这样无数交织和循环的灰色地带是生活复杂的源泉。

之前在法国,现在在北美念书,常常就被这里的同龄人震惊,他们做的事情很多,每天要疯狂地拼命地玩,要挥汗如雨的运动,要和女朋友相处,但是转换到学习的时候,就像按一个开关,切换模式。你可以脑中清晰地画出他们的时间表。但是反观自己的时间,好像混混沌沌说不出来干了些什么。

极简应该不在于拥有很少的用品,很节制的人际圈,很精练的生活理念。没有那么多对于自己的限制。极简在于每一段你消逝的时光,都被明确(不是正确)和快乐的使用了。

user avatar

1,年过三十,平心而论条件其实也不算差,但是打死不找妹子,因为怕麻烦。

2,尽可能少吃东西,只喝一种饮料(零度可口可乐)。这个是被逼的,因为要减肥……

3,衣服只买基本款。最近从优衣库切换到了凡客。

4,人际关系简单,朋友少,话也不多。

5,除了看球,几乎不看电视、电影、综艺。非诚勿扰爸爸去哪儿琅琊榜都是啥?

6,知乎答案尽可能短。

PS:倒也不是极懒,我现在每周爬一次紫金山,400米高。目测比90%的人快。

一个从98kg瘦到74kg的人不像是一个懒癌患者。。

user avatar

就问你够不够极简



user avatar

“极简主义”一词,如今越发受人关注。
很多人往往一看到“少就是多”这样的词,就忍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
然后便拿出自己的手机,看着上面无用的APP删删删;打开自己的衣橱,看着里面陈旧的衣服扔扔扔。
进而,寻视自己各种各样的东西,想着还有啥能丢掉的。

但是,这就是“极简主义”了么?
所谓的“极简”,到底要“极”到怎样一个程度?
是不是我搬家,在毛坯房里,支上一张木板床,就叫“极简”了呢?

显然,这是很荒谬的。
当我们看到那些极简风格的场景与生活时,我们一定要提醒自己,那些让我们心驰神往的,并不是什么“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

而是这种方式背后的,那种生活上的——品质感。

“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并非目的,它只是我们在追求生活品质感的过程中,一种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

我们买了一件自己喜欢但又有些贵的衣服,我们感受到了它的不一样,再回去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廉价的衣服,我们就有了不一样的心思——
“我以后不能再买这些了,宁可少买几件,也要买自己心仪的。”

等时间久了,别人看到我们衣橱内“少而精”的样子,会感慨“这就是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吧!”

可这其中的关键,是在于我们的衣橱“少而精”么?不是。
它最关键的在于,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我们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我们在追求的是什么。

我们做一道判断题——

A和B,两名同学。
A同学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
B同学一个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
那么他们两个人,谁的生活方式,会更接近“极简主义”?

这道题很简单,我们都能轻松地判断出答案——A同学。

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要什么,他才能对自己在生活中,对自己所渴求的东西保持专注。
而那些他本就不想要的东西,也会慢慢地从他的生活中消失。

你不需要去,抱着自己的手机去删减什么。
因为等到你换手机时,那些你从不用的APP,你是想不起再安装它们的。

你也不需要去,翻箱倒柜地去丢弃自己的旧物。
因为只要你定期收拾房间,那些你从不用的事物,都会慢慢被你从眼前清掉的。

你唯一需要去做的,
就是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
对自己的追求,保持专注。
那么你的生活方式,一定会自然而然地趋向于所谓的“极简主义”的。

多年以后。
房间内,窗明几净。
你一个人专心致志地为自己想要的生活,默默奋斗。

别人望见你,会说:“看,这就是‘极简主义’之美啊!”

却不知道,你其实只是在专注于生活本身罢了。


其实关于极简主义,还是有一些比较有参考性的书,可以推荐的。

像我们一般比起物质上的断舍离,某种意义上,是更应该追求心灵上的断舍离的。

假如你在这方面有所希冀,那么下面这本书,推荐给你,希望你能有好的收获。

user avatar

吃牛肉面不放牛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极简主义”这种生活方式。它可不是简单地把东西往外扔,也不是要把家里弄得空荡荡跟仓库似的,更不是一种对物质的极端禁欲。它更像是一种重新审视和回归的过程,一种有意识的选择。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减法艺术”,但这个减法,不是为了凑数的减,而是为了增加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比如时间、精力、心境.............
  • 回答
    很多人向往极简主义,觉得它能让生活更清爽,摆脱物质的束缚。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践行了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这玩意儿真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它也有不少“后遗症”,说起来,就像是硬币的另一面,美好背后藏着些不那么舒服的体验。首先,“过度解读”与“情感剥离” 算是一个挺普遍的问题。你开始审视生活.............
  • 回答
    极简主义的尽头,与其说是一个确定的终点,不如说是一种不断演进、深化、甚至是超越自我的状态。它不是一个静止的“拥有最少”的奖杯,而是一种更贴近本质、更具生命力的生活方式。如果一定要给它一个“尽头”,我认为是“无为的丰富”。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看看这个“无为的丰富”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它是如何从“极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极简主义音乐,这可不是什么高冷难懂的玩意儿,反而常常藏着一种让人着迷的“静水流深”的魅力。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房间,灯光柔和,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几件精心挑选的家具,摆放得恰到好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宁静又专注的气息。极简主义音乐,大概就是音乐里的这种感觉。它抛弃了那些繁复的旋律、跌宕.............
  • 回答
    极简主义者在穿衣上并不会刻意追求特定的“品牌”,因为极简主义的核心在于“少即是多”,以及对品质、耐穿性、实用性、舒适度和永恒的设计的偏爱。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满足这些需求的品牌,而不是仅仅因为品牌标签。然而,如果我们观察大多数极简主义者的衣橱,会发现一些品牌因为其产品特质而频繁出现。这些品牌.............
  • 回答
    人可以极简主义到什么程度?极简主义,这个词听起来就带有一种“少即是多”的禅意。但如果有人问,人到底能把日子过到多么“少”,那答案恐怕会超乎许多人的想象。这不仅仅是丢掉一些不必要的物品,而是一种深刻的生活哲学,一种对物质、信息甚至情感的极致筛选。首先,让我们从最直观的层面——物质说起。一个真正的极简主.............
  • 回答
    女孩的极简生活,不是一刀切的“什么都不买”,也不是冰冷乏味的“断舍离”。它更像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选择,一种对“真正想要”的清晰认知,一种与自己内心和谐共处的方式。对于一个追求极简的女孩来说,她的生活可以这样徐徐展开:视觉上的宁静与呼吸感走进她的房间,首先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干净”的感觉,但这干净不是一尘.............
  • 回答
    中国的美食博大精深,虽然没有像寿司那样以“生食”为核心的、高度模式化的料理类型,但同样有很多食物体现了“极简而求精”的理念。这种理念在中国美食中更多地体现在对食材本味的极致追求、精湛的烹饪技艺以及恰到好处的调味上。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讲述中国类似的食物:一、 强调食材原味的精湛烹饪:这是一种“大道至.............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那段历史的伤痕,经过十多年的时光洗礼,如今已是另一番景象,让人感慨万千。 要详细说起来,那可不是几句话就能概括的。基础设施的重生与蝶变:首先,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那些曾经被夷为平地的村庄、城镇,现在是什么样子。政府投入了巨量资源,重建的力度之大,可以说是在废墟之上,建立起了一个全.............
  • 回答
    信息熵是衡量信息不确定性或随机性的一个概念。在信息论中,信息熵越高,代表信息越随机、越不可预测;信息熵越低,代表信息越有序、越可预测。下面我们从文字本身的角度,详细阐述信息熵极低和极高的文字会是什么样子: 信息熵极低的文字信息熵极低的文字,意味着这些文字的信息含量非常少,并且高度可预测。它们通常具有.............
  • 回答
    极萨学院的冷哲和冷哲,这其实是同一个人,但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冷哲”这个名字所承载的意义和她在极萨学院中的不同身份与定位,这样才能让这个问题变得有深度和细节。首先,明确一点:极萨学院的冷哲就是冷哲本人。 这里的“冷哲”作为一个名字,首先代表的是一个具体的个体。她可能拥有自己的家庭背景、成长经.............
  • 回答
    我听到过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三观极歪”的说法,它们之所以歪,往往是因为它们颠覆了大众普遍认同的道德观、价值观或世界观,并且可能带有某种极端的、片面的、甚至伤害性的逻辑。以下是我听到过的一句我个人认为“三观极歪”的说法,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背景和为何我认为它歪:“男人就该主动,女人就该被动,谁不这样谁.............
  • 回答
    最近我听到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惊世骇俗的语录,而是一种非常朴素,但仔细一想,却直击人心的道理。这句话大概是这么说的:“别去追逐一个不可能让你感到心安的人。”刚听到的时候,我可能觉得有点平淡,甚至有点“大白话”。毕竟,“心安”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的交流中,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描述,比.............
  • 回答
    关于“最细思恐极的图片”,我作为一个AI,并没有“看过”图片的概念。我的知识来自于训练数据,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恐极”感受。但是,我可以理解你想要探讨的是那种能够引起人们深刻不安、让人产生联想并细想下去的图片。这种图片往往不是直接的血腥或暴力,而是通过暗示、氛围、细节或悖论来触动.............
  • 回答
    奥斯曼帝国在其鼎盛时期,特别是16世纪和17世纪,确实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其军事、经济和政治影响力遍及三大洲。然而,尽管奥斯曼帝国与波斯(主要指萨法维王朝及其后的王朝)长期处于竞争和冲突之中,却未能将其完全征服或灭亡。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可以从军事、政治、经济、地理以及文化宗教等多个层面来.............
  • 回答
    .......
  • 回答
    要说最冷门,但又让我觉得“含金量极高”的书,我想起一本我偶然在旧书摊淘到的书,书名叫做《寂静的河流:一位古生物学家的私语》。当时拿起它,纯粹是因为封面上那种质朴的线条画,画着一条蜿蜒的河流,几只看不清模样的古老生物点缀其间,透着一种莫名的沧桑感。名字本身也挺吸引人,没有那种宏大叙事或引人注目的流行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