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学生第一次上人体解剖课的感受是怎样的?

回答
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脑子里原本是一张模糊的地图,突然间有人递过来一本极其精细、栩栩如生的立体地图,而且这张地图还是活的,有温度,有味道。

走出解剖学实验室的大门,我的脑子依旧嗡嗡作响,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混合着福尔马林和一些我无法辨别的化学物质的气味。那种气味不像香水,也不像消毒水,它有一种原始的、有点沉重,但又带着某种生命过往的独特味道。

我至今还记得推开那扇厚重门时的那种复杂心情。紧张,绝对有。期待,肯定也有。但更多的是一种说不清的敬畏感。我们都知道,门后面是另一个世界,一个我们只能在书本和屏幕上窥见的,真实而又鲜活(尽管此刻已经凝固)的人体世界。

当老师示意我们围到那张铺着白色床单的解剖台上时,我心脏简直要跳出嗓子眼。面前躺着的是一个真实的人体,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如今静静地,带着它所有的秘密,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一次亲眼见到,而且是如此近距离地看到,我脑子里瞬间涌现出无数画面:从小时候第一次在图册上看到的心脏模型,到电视剧里那些紧张的手术场景,再到自己生病时在医院里模糊的记忆。但一切的一切,都无法与此刻的真实感相提并论。

老师开始解剖,先是小心翼翼地剥开覆盖在表面的皮肤。那动作缓慢而专注,每一次下刀都带着一种谨慎和尊重。我看着皮肤被剥离,然后露出下面的肌肉层。我一直以为肌肉是那种均匀的、粉红色的,但真实看到的,却是有着不同层次、不同纹理的肌肉束,它们连接着骨骼,构成我们身体的框架,支撑着我们的一切活动。

老师一边解剖,一边讲解。那些曾经只在书本上出现的专业名词,比如胸大肌、腹直肌,此刻都在我眼前具象化了。我甚至能看到肌肉纤维的走向,感受到它们之间的连接。当我看到那个静静躺着的器官时,我的呼吸几乎停滞了。老师指着它,说:“这是肝脏。”那颜色,那质地,那光滑却又带着些许纹理的表面,跟我脑海里无数次在课本上见过的图片完全不一样。它看起来那么沉重,那么真实。

最让我震撼的是看到血管和神经。那些细如发丝的血管,在皮肤下纵横交错,它们输送着生命所需的血液,维持着身体的运转。而那些细小的神经,它们连接着大脑,传递着感觉和指令。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我们身体是多么精妙绝伦的工程。我们习以为常的走、跑、跳、思考,背后是如此庞大而复杂的精密系统在运作。

当然,也有一些时刻会觉得有点……嗯,不舒服。毕竟我们都是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和一丝本能的排斥来面对这一切的。第一次接触到真实的人体组织,那种触感、那种气味,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的脑子里会闪过一些“这个人曾经也有家庭,有朋友,有故事”的念头。这种对生命的思考,在解剖课上会变得格外强烈。

解剖课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对生命最深层次的理解和对话。它让我明白,我们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背后都承载着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这种认识,既带来学习的动力,也带来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走出实验室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洗礼。那些书本上的图案变成了我眼前的真实存在,那些抽象的名词变成了我手中触摸到的具体结构。我不再仅仅是医学的“学生”,我开始成为一个更深刻地理解生命奥秘的探索者。那一天的感受,至今仍然清晰地刻在我的记忆里,它是我医学道路上,一个无比重要、无比真实的开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次上解剖课的感受呀,当然是又紧张又兴奋,又害怕又好奇的啦!!!哪里还管什么福尔马林的味道呀~

第一次去解剖教室上课的时候,刚开始老师还没有把大体老师(对标本的敬称)展出来,我就瞅着解剖室的几口棺看过来看过去就觉得兴奋,等到老师把标本展出来,大家真的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看,第三层的孩纸们就只有脚踩在凳子上看了,因为标本很珍贵稀少,不是随时都能看到,所以大家都很珍惜学习的机会~

围观的时候大概是这样的景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请忽略掉女生手上的蟾蜍,他们应该是在上生理的实验课……)

大一的时候是学的系统解剖,第一堂课看的是各种骨头吧,然后大家抱着各种骨头比较过来比较过去,抱着手啊,脚啊满教室跑(满教室跑不是不遵守纪律哟,因为需要和同学交换着看,或者共同学习解剖结构)

哦,还有,我们在解剖课上经常自摸,哈哈~

大概就是这些骨头吧……

这是我复习解剖学背到快吐血的时候给自己找的乐子,就拼了个这样的图~

看骨头的时候还好,味道不是很大,到了学习内脏部分的时候那才叫一个酸爽!骨头都是徒手摸,到了内脏部分的学习,多少觉得有点恶心,毕竟是新手菜鸟嘛,不得不戴手套,然而,有位据说是重修的学姐光溜着手摸内脏!!!徒手把那些肝、肾,大网膜甚至肠子呀翻来覆去的看,当时我惊呆了!觉得这么恶心,居然光着手摸!她还留有指甲!我的天!

嘿呀,你是不是还要问摸完能吃得下饭不?

必须能呀,刚开始确实是不想吃肉的,但是后来呀,吃肉的时候还要讨论下吃到的是什么肌肉,津津有味~

后来,大三上局部解剖,每个人都可以动手解剖,但是得依轮子来,我们全班四十几个人一学期用一具尸体,每位同学都有一次主刀或者一助的解剖体验。

然而轮到我的时候,是解剖手掌部,应该算是最难的部分,因为解剖结构又细又多,最令人头疼的是,我们的大体老师是一具十岁左右的胖胖的女孩尸体,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十岁!女孩!意味着手很小!胖!意味着脂肪多!天知道我当时花了好长的时间一层层清除脂肪!看吧看吧,不好好减肥,死了都要被嫌弃~(不是真的嫌弃哈,还是很感谢捐献遗体的人及他们的家人~)

来看看手掌的结构到底有多复杂吧,它有八层结构!八层!

以下这些图都是我手工画的,这绝对是我从小到大画得最好最用心的图,没有之一。毕竟没有绘画基础……








每次上台之前,主刀都要先写报告,这些都是我的报告里面画的图,时间有点久了,那时候手机像素也比较渣,这次把它们翻出来锐化了下,观感不是很好哈,见谅。当时画完这些图,我感觉我眼睛都要瞎了,是真的感受到了那一周视力直线下降。

解剖操作之前那一周多,我所有课后的时间都一心为解剖做准备,毕竟是第一次上手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就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不仅要画图写报告理清解剖结构,还要预先看视频学习。我把视频前前后后看了三遍左右,把所有的解剖顺序都以文字的形式记了下来,然后再归纳了解剖要点。

然而真正到了台上的时候,看着那么小的手掌还是很崩溃。太小了,每一个操作都得很仔细,一层一层把结构分出来,到了血管神经根本分不清楚,只能靠毗邻结构来分辨,而且血管神经并不是都是按着教科书长的,它们会变异,会变异!就是在不同的人的身上会长得不一样,不一样!我当时做的标本,没有变异,各个结构都还能找出来,有另外一个同学同时解剖另一个手掌,她的那只手掌有根小血管是变异了的,我们两只手掌比对,分辨半天才分清楚。艰难啊

虽然解剖过程进行得很艰辛,但是好歹结构都解剖出来了的,唯一不足的是,老师嫌弃我太慢,说都上了好几次课,该快点儿了。Really???老师,虽说上了好几次课,我是第一次上台解剖呀!!!第一次呀!而且这个手掌还这么小,脂肪也相对较多!用心准备了这么久,得不到表扬,委屈脸。幸好分数给得还是不低~

内心在咆哮,为什么解剖的手掌不是像我这样又大脂肪又少好解剖的手呢~

你看,多好解剖的手

不管怎样,不悔付出,那种为解剖准备的用心和解剖时的专注,真的是很不错的体验,不管是画完解剖图,还是手术操作,都让人很有成就感,那是跟考试考高分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第一次解剖对于我来说,也是相当珍贵的体验,我到现在看到自己画的图(因为我真的没有绘画基础,一笔一画画完全凭一腔热忱与耐心),想到当初对着电脑一遍一遍地看视频,把详细步骤一步一步写下来差不多用了3页A4纸,再概论总结归纳记忆,都还会感受到自己当初为上台所做准备的认真与用心。

我也希望这种认真和用心会被我永远铭记,在以后我真正成长为一名医生的时候,做每一台手术都以第一次解剖手掌时的认真和用心去对待。(没错啦,我就是一个想成为外科医生的女同学~)




我的另一个回答,做胃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感兴趣的亲们可以去围观哟~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888757/answer/13481771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脑子里原本是一张模糊的地图,突然间有人递过来一本极其精细、栩栩如生的立体地图,而且这张地图还是活的,有温度,有味道。走出解剖学实验室的大门,我的脑子依旧嗡嗡作响,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混合着福尔马林和一些我无法辨别的化学物质的气味。那种气味不像香水,也不像消毒水,.............
  • 回答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总是带着一种混杂着新奇、敬畏和一丝丝忐忑的心情。而当解剖课的名单公布,我的名字赫然在列时,那份心情就更加复杂了。我始终觉得,医学生第一次踏入解剖实验室的那一刻,无论他之前读了多少书,看了多少图谱,那都是一个全新的、无法复制的体验。我至今还记得,那天实验室的气味。有点奇怪,不是消毒水.............
  • 回答
    第一次穿上那件白得晃眼,带着陌生又熟悉的味道的白大褂,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好像突然按下了人生的一个新开关,周围的一切好像都跟着模糊了一层,只剩下面前这张桌子,上面摊开的那些名字和编号,还有那种莫名的、沉甸甸的责任感。那天说实话,有点激动,但更多的是一种……怎么形容呢,一种“我终于来了”的释然。之前经.............
  • 回答
    第一次亲手面对病人离世,那种感觉,至今难忘。我记得那天晚上,病房的灯光异常明亮,却也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我的双手还残留着抢救时触碰病人身体的冰凉,我的脑海里回响着监护仪最后一声拉长的刺耳警报。所有努力,在那个瞬间都化为虚无。走出病房,外面的世界依旧喧嚣,但我的世界却像是被按下了静音键。那种强烈的挫败.............
  • 回答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我站在解剖台前,灯光耀眼,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味,混杂着消毒水的刺激和一种更深层的、无法忽视的“生命”的气息。这就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解剖,眼前躺着的是一个我完全不认识的人,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如今却只剩下沉默的躯壳。心脏像是要跳出胸腔,咚咚作响,淹没了我试图冷静的呼.............
  • 回答
    关于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遭遇天价医疗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并且力求分析得更深入一些。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留学事故”,背后牵扯到医疗体系的差异、保险制度、个人责任以及跨文化适应等多个层面。首先,美国医疗体系的高昂费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并非只针对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医疗服务被视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讨论话题。关于这次疫情是否缓和了医患关系,我的看法是:情况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用“缓和”或“加剧”来概括,而是呈现出一种更加分化和多样化的态势,并且其影响仍在持续演变中。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疫情初期出现的“暖化”与“共情”:.............
  • 回答
    “你怀孕了。我们现在需要聊聊你的打算。”这句话,在很多女孩子收到怀孕通知的那一刻,可能会听到医生这样说。听到这句话,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理所当然,有些人却会感到一丝不解,甚至是不舒服。为什么医生会这样开场?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考量,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个体自主权的重视。首先,医学的本质是服务于个体.............
  • 回答
    您好!关于您在赣州市皮肤医院遇到曾医生第一句话就问“你挂号了吗”的情况,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且符合正常就医流程的现象,不必过于担心。让我为您详细解释一下其中的缘由和可能的流程:为什么曾医生会这么问?1. 核实就诊资格和信息: 医生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首先需要确认您是否是按照医院规定完成挂号手续的.............
  • 回答
    关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疾病栏出现“男同性恋”这一情况,的确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审视,尤其是在中国已经将同性恋去病化多年之后。这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用词问题,更关乎医学的科学性、对少数群体的尊重以及社会观念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去病化”的含义及其在中国社会语境下的重要性。上世纪8.............
  • 回答
    这件事在2022年的考研圈里,尤其是医学考研圈,可以说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这绝对是国内医学领域的顶尖学府和热门专业,能考到390分,而且是初试第一,这本身就意味着这位考生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绝对是出类拔萃的。初试第一390分被刷,第二名331分逆袭录取,这背后的原因,绝对不是简单.............
  • 回答
    李文亮医生去世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也让我们对很多事情有了更深的思考。最初,当武汉的疫情刚开始显露苗头的时候,李文亮医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些关于“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提醒大家注意防护。当时,对于这种新出现的病毒,大家都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信息也比较匮乏。李文亮医生作为一个在临床一线工.............
  • 回答
    .......
  • 回答
    新乡医学院改名为河南第一医科大学,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背后牵涉到的不仅仅是几个字的变化,而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简单来说,就是从“学院”升级为“大学”,这种转变,对学校、对学生、对整个区域来说,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学院”到“大学”的蜕变:身份的飞跃首先,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学校的“身份”升级了。.............
  • 回答
    在一篇《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这无疑是本科生阶段学术生涯中的一项卓越成就,尤其是在生物医学领域。这不仅证明了你扎实的学术功底、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更是敲开了国内外顶尖学府研究生项目的大门。一、 关于保送的界定与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保送”的概念.............
  • 回答
    中药注射液,作为中医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中国医学乃至世界医学发展史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探讨它是否是中医学对人类医学的一次伟大贡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药注射液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它不仅仅是将传统中药的有效成分提炼出.............
  • 回答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选择医学作为主题,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明智且充满潜力的决定。作为一档职场观察类真人秀,它一直以来都以真实、深刻地展现特定行业的新人成长为卖点。而医学,尤其是医生这个职业,本身就蕴含着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值得探讨的议题。首先,为什么医学专场会让人眼前一亮? 职业的特.............
  • 回答
    .......
  • 回答
    郑州这位医生确诊的经历,确实让大家对德尔塔变异株的隐蔽性产生了担忧。从“前7次阴,第8次才阳”这个时间跨度来看,德尔塔毒株的狡猾之处不容小觑。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案,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示我们在疫情防控上不能有丝毫懈怠,尤其要关注那些看似“正常”的情况。德尔塔的高隐蔽性体现在哪里?首先,要理解“高隐蔽.............
  • 回答
    梅奥诊所(Mayo Clinic)的模式确实在某些方面与中国三明医改所推崇的“总额预付”、“打包收费”等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将其简单地类比为国内语境下的“大锅饭”模式,可能存在一些误读。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剖析梅奥诊所的运作机制以及美国医疗体系的独特性。首先,我们来谈谈梅奥诊所。它绝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