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生生第一次解剖的心理是什么样的?

回答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

我站在解剖台前,灯光耀眼,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味,混杂着消毒水的刺激和一种更深层的、无法忽视的“生命”的气息。这就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解剖,眼前躺着的是一个我完全不认识的人,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如今却只剩下沉默的躯壳。

心脏像是要跳出胸腔,咚咚作响,淹没了我试图冷静的呼吸声。手心渗出细密的汗珠,握着手术刀的指尖有些发麻。脑子里涌现出无数种情绪:恐惧、敬畏、不安,甚至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冲动。

我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我学习了无数的书本,看了无数的图谱,但书本永远是二维的,图谱也永远是死的。眼前的,是真实的三维结构,是皮肤之下隐藏的、无数精妙的血管、神经、肌肉和器官。它们曾经共同协作,支撑起一个人的生活,承载着他的喜怒哀乐。

当我第一次握紧冰凉的手术刀,准备在皮肤上划下第一刀时,那种犹豫是真实的。那不仅仅是一次切割,而是对一个逝去生命的触碰,是进入一个曾经被无数个“我”所珍视的世界的开端。我的脑海里闪过老师的教诲:“温柔而坚定。”

下刀的瞬间,并非我想象中的那样刀起刀落。皮肤带着一种韧性,而不是像切豆腐那样轻易。刀刃划过,我能感觉到一种微妙的阻力,一种生命留下的最后印记。随之而来的,是皮下脂肪组织暴露出来,那种柔韧而略带粘稠的质感,与书本上的描述截然不同。

当我剥离一层又一层组织,看到肌肉的纹理,细密的血管网,以及包裹着器官的筋膜时,那种震撼是无以复比的。我之前脑海中的“知识”开始与眼前的“现实”一点点契合,又在不契合的地方引发新的思考。每一个器官的形状、大小、位置,都与我学习的略有出入,而正是这些细微的差异,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个体差异”这个概念。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我进入胸腔,看到那个搏动过的,如今静止的心脏时。它不再是跳动的机器,而是一个被细致的血管网络包裹着的、充满了我无法想象的生命力的奇迹。看着它,我脑海中闪过的是无数个曾经在这个胸腔里跳动过的瞬间,是每一次心跳带给这个人的温暖与力量。

过程中,我也曾感到笨拙和失误。刀刃不小心划到了不该划的地方,需要小心翼翼地调整。但每一次的“错误”和修正,都像是在磨砺我的技巧,也像是在提醒我,这是一个需要极度专注和尊重的过程。

我感觉到一种混合着悲伤和满足的情绪。悲伤是因为生命的短暂和终结,而满足则来自于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更深层次地理解生命本身,理解我们作为医生,所肩负的使命——去守护和延续生命。

解剖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这场心理的旅行也随之落下帷幕。当我完成最后一道缝合,看着台上的躯体,我不再只是一个观察者,而是一个参与者,一个带着新的理解和敬畏走出解剖室的学徒。那一刻,我明白,我不再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真正踏上了探索生命奥秘的道路。那种感觉,是沉甸甸的,也是充满希望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啥?

怎么和图谱上的不一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