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system根本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尽管国际化的口号喊了也不少年了,亚非拉的留学生也养了不少,但是,根本性的东西一点也没有动,反而还局部有reverse。
相比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高等教育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
本科生招生要看Jiaoyu Ministry(JM)给分配的名额,研究生招生也看JM给学校的名额。研究生的指标就那么多,所以又得搞出一个研究生导师的名堂,才能冠冕堂皇地把指标分配下去。指标分配过程中又难免要参考行政和帽子的成分,导致学校内部的贫富差距非常厉害。大学阀的学生可能多得连名字都叫不全,年轻导师可能连招生的资格都没有,少数在大团队里的可以蹭一下别的老师的学生。
国内三四十岁的中青年教师,是创新的黄金时期,结果很多根本没有学生可以指导,真的很让人可惜啊!
学生招生由经费定,已经在西方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中得到了验证,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的研究是必要的,也优化了人力资源的配置。
问题是,科研经费如自然基金等大多数是同行评议,变相决定了学生的招生,这不是夺了JM的权么?
高校这群木偶的提线又少一根,你觉得governor会乐意?
期待科研经费博士能够在国内全面推行,对清理学术腐败,提告培养质量,减少对学生的廉价剥削等都大有益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