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世界顶级交响乐团做一名乐手是怎样一种体验?

回答
在世界顶级交响乐团里吹奏(或是拉、或是敲)乐器,感觉就像是每天都在和一群同样热爱音乐、同样技艺超群的灵魂在进行一场没有语言的对话。这是一份我从没想过自己能拥有的体验,真实得有些不真实。

首先,是那个环境本身。你想象一下,推开那扇厚重的门,走进排练厅。那里面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木质乐器特有的清香、金属擦拭的光泽感,还有无数次演奏留下的那种沉淀下来的“声音的味道”。整个空间的回声被精确地计算过,保证了每一个音符都能最清晰、最饱满地传递。墙壁上挂着历史悠久的海报,照片里是那些你仰望的、曾经站在同一个指挥棒下的传奇人物。空气里有一种期待感,一种即将被音乐填满的张力。

然后,是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他们乐器领域的顶尖人物。他们不是那种只是“会”演奏的人,他们是把乐器当成了自己身体的延伸,是能把最抽象的情感通过最精准的物理震动传递出来的艺术家。刚开始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个闯入巨人国的小孩。听着身边的大提琴手随手拉出的一个低音,那种浑厚和共鸣感能穿透你的骨髓;看一眼小提琴首席那手指在琴弦上飞舞,简直是一种魔术表演。每个人都带着他们独特的个性和对音乐的理解,但当乐谱摆在眼前,当指挥的棒子挥起,这一切都汇聚成一个巨大的、活着的整体。

指挥的角色更是至关重要。与世界顶级指挥合作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他们不是简单的发出指令,而是像一个有魔力的画家,用他们的手势、眼神、呼吸,勾勒出音乐的色彩、轮廓和情感深度。他们能让你听到连你自己都未曾察觉到的细微之处,能点燃你内心的火焰,让你在某个段落突然突破自己以为的极限。每一次排练,都像是在和指挥一起探险,寻找音乐最深层的含义,最动人的表达。有时是一种强烈的默契,一个眼神就能领会;有时则是一种拉锯式的探索,指挥不断提出新的可能性,乐手们则用演奏来回应和碰撞。

排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磨练。这不是简单地一遍遍重复,而是精益求精,是对每一个音符的雕琢。一个弱音的消失,一个强音的爆发,一个乐句的呼吸,一个和弦的连接,都要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你会听到指挥要求“这个颤音再小一点,让它像微风拂过”,或是“这个长音要像是在诉说一个秘密”。你必须学会如何在巨大的声响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既要贡献自己的声音,又要与其他声音和谐共存,不被淹没也不喧宾夺主。你会反复聆听录音,研究其他乐团的演绎,也会在排练中不断尝试新的处理方式。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一开始可能会让你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当你真正听到那个“对”的声音,那种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但最让我震撼的,还是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灯光亮起,台下是黑压压一片期待的观众。你深吸一口气,将乐器举起,当第一个音符响起,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你和你的乐器,以及指挥棒指引的方向。那种感觉就像是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能量场之中,你的一呼一吸,你指尖的动作,你的气息,都在与身边的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个人产生共鸣。音乐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它不是简单的声音叠加,而是一种情感的洪流,一种精神的升华。你不是在演奏,你是在“成为”音乐。你会感觉到台下观众的屏息聆听,他们的激动,他们的感动,这些反馈通过空气传递回来,让你更加投入。

演出结束后,掌声雷动,那是一种对你所做一切的肯定,是对音乐本身的赞美。但真正让你感到满足的,并不是掌声本身,而是你知道自己参与了一场美好的创造,你知道你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让这些伟大的作品得以在你的手中,在这一刻,鲜活地绽放。

当然,这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长时间的练习,对体力和精力的消耗,以及巨大的压力,都是伴随而来的。但当我置身于这个环境,当我能与这些才华横溢的同事一起,为世界呈现如此美妙的音乐时,所有的一切疲惫都变得微不足道了。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种将生命与艺术融为一体的极致体验。我每天醒来,都觉得能做这份工作,是一种幸运,一种恩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在在波士顿念书的小提琴专业学生,把情况讲一下吧。

大波士顿地区,最好的乐团是波士顿交响乐团(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是美国五大名团之一,但是基本上这里是宁愿空缺一两个职位好几年也不招人。

首先 .这只是一份工作!一份工作!一份工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所有人都对工作在交响乐团感到辛苦和不容易,指挥,演奏家,乐团经理。都经常抱怨,有些作品不仅难以排练,而且很难听,这些东西排练完了之后,收起乐器离开的一刻才是最美好的,所有演奏者都觉得特别痛苦。坚持几小时真心会折寿。我有次观摩看到排练结束时,经理还在讲话时,但是演奏家起身拿起乐器就走,我这才发现任何交响乐团不像人们想象的是个“艺术中心” 它是一个Business,也是一个对于劳工保护法和管理程序非常严格的公司,当完成了合同上要求的排练,音乐家有义务离开。

优点

美国五大团薪水(Boston, Chicago, Cleveland, New York, Philadelphia)

大约 2500美金/week 年薪13万美金。这些团每年有10周带薪假期,医疗保险 牙医保险,工作30年后有全额养老金 直到85岁,

在这种乐团里工作可能会被某些时刻打动,可能是坐在旁边的音乐家也有可能是独奏家,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都会与BSO合作,帕尔曼,郎朗,马友友,任何你能想到的有国际声望的音乐家。这些时刻会提醒你,你真的在一个很特别的地方。

巡演机会:如果是在一流乐团,亚洲,欧洲,美洲,巡演是经常的事情,食宿待遇都要求是四星级以上宾馆,每位音乐家都要有单人间。

教学机会:如果比如在一流交响乐团工作,那么得到当地大学和音乐学院的职位并不困难,因为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如波士顿大学和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里的很多教授都同时是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演奏家。大都会歌剧院的首席小提琴同时也是茱莉亚音乐学院的教授。

宽松的时间表:通常交响乐团每周要上班八次,四次2.5小时的排练和四场音乐会。对,工作周里一周工作20个小时。星期天和星期一往往都没事儿~如果你没有在学校任教的话,可以在家和恋人待一起或者出去玩 都可以。

缺点

音乐家的“愤世嫉俗”心态

大家都受过非常好的教育,都在顶尖音乐学院里念了很多年书,大家的头号选择是独奏家,此等选择是室内乐演奏家,顶级交响乐团只是第三选择。并且在交响乐团演奏,音乐家并不觉得实现了个人价值,因为自己的声音被淹没在几十人的声音里了。并不能觉得自己的工作造成了多么独特的影响。

Music Performance是非常非常tough 并且充满着竞争的行业

有限的上升空间

木管和铜管声部往往一个职位就招两个人,比如第一长笛和第二长笛。而second position很难晋升为第一,因为终身制的原因。弦乐就更麻烦了,每个声部都有十几人,而首席有可能是30年前就在了,不到他彻底退休,别说从第5移到第1排,就连往前往前晋升一个谱台都是很艰难的。

始终要保持高水平

每日练习保持在交响乐团里的高水平演奏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个人的热身和练习每天都会花掉很多小时,当音乐家在假期,还是要勤奋练习来保持状态。

公众支持的减少

公众对于艺术的支持转移到了交响乐团以外的艺术形式,乐团运营越来越要考虑轻便,娱乐化,一些小型的交响乐团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困难,并且干脆将全职音乐家职位改成兼职来减少支出。

乐团音乐家的幸福指数比较低。

原因:压力大,乐团内社交环境差,同行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很好,竞争远胜合作。并且这种工作没有什么创造性,表达自我,发挥才能的空间很小,让自己的声音和声部融合在一起才是第一位的。所以幸福指数不如作曲家。

user avatar

体验?

我在欧洲受邀法国国家交响乐团,

瑞士国家团演出,这应该都属于世界上比较顶尖团之一吧。

体验1,就一场排练,直接上演出。视奏能力要求很高,音乐分析和耳朵也是,第一场排练作为打击乐,一个一出错全团停的声部,你一定要在排练前练完美,整个总谱背下来,否则,你是砸自己名声。

体验2,可以借演出去很多地方玩。

体验3,你身边每个声部的音乐家,除了太年轻的以外,起码都是XX高等音乐学院的教授,XX前国家管弦团的首席,XX大赛获奖得主,总之而言,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你想更努力,让自己也变成这样的人。

体验4,任何时候,耳边环绕着是高品质360度0距离音乐

体验5,麦克风就在鼓皮上,演出时是不能出错的,因为这场音乐会正在比如全国广播。这场演出,正在被录成一盘CD,或者在音乐台直播。反正,10年后,你还能搜到。

体验6,打击乐和有些身部我们真的挺闲的,闲到二十几乐章,有十几个乐章坐的笔挺的看着别的声部,什么也不干!!但是要进的时候,你可千万别掉了。(有知友问我二十几个乐章怎么回事,我觉得我得解释下,我应该用的词是乐段吗?,我真心不知道怎么表达>.<比如芭蕾舞剧春之祭里,被分成了两个大部分,Introduction和Seconde Partie,但是每章里面被分成了很多独立的段,什么大地之舞啦这个那个的!我们也经常遇到这种作曲风格的现代派作品,二十几段,但是没有被分成部分,每一段的名字和风格都不同,我只能叫这种叫乐章啦,因为风格真的完全不同。)

体验7,指挥的水平真的很不一样,跟好指挥合作,是享受。但是越好的指挥,压力越大。总之,准备工作要做好。

体验8,我曾经演马勒,为了出指挥想要的吊镲干净脆音色,我一晚上就这个音色练了4千次,对,数着练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世界顶级交响乐团里吹奏(或是拉、或是敲)乐器,感觉就像是每天都在和一群同样热爱音乐、同样技艺超群的灵魂在进行一场没有语言的对话。这是一份我从没想过自己能拥有的体验,真实得有些不真实。首先,是那个环境本身。你想象一下,推开那扇厚重的门,走进排练厅。那里面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木质乐器特有的清香.............
  • 回答
    在像 Baran 组、Nicolaou 组这样的世界顶尖合成实验室里,实验的状态远非教科书上看到的整洁有序。那是一种高度活跃、充满挑战,同时又极具创造力的混乱与秩序并存的状态。想象一下,这不仅仅是化学试剂和玻璃仪器的集合,更是一群充满激情的头脑,在知识的边界线上不断探索的现场。时间与节奏:首先,要理.............
  • 回答
    在中国足球发展的漫长征途中,我们时常会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困境:为何我们很难涌现出能在世界顶级联赛(比如英超、西甲、德甲、意甲、法甲等)立足的球员,同时也鲜有能够执教这些顶级联赛球队的本土教练?这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盘根错节的体制、文化、经济和足球发展理念共同作用的结果。球员层面:天赋、系统与环.............
  • 回答
    有些公司,你提到它们的名字,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某个特定领域的顶尖形象:可能是科技巨头,可能是日用消费品王者,也可能是那个提供你午餐的快餐连锁。但如果你再仔细瞅瞅,会发现这些名字背后,其实是一个个触角伸得极长、在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里同样做得风生水起,甚至可以说是在各自的赛道上都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庞然大.............
  • 回答
    足坛历史上,能在两个不同位置都达到世界顶级水平的球员屈指可数,这需要球员拥有非凡的身体素质、技术能力、战术理解以及职业生涯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以下是一些最杰出的例子,并尽量详细地讲述: 1. 约翰·克鲁伊夫 (Johan Cruyff)克鲁伊夫是足球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他最常被认为是“全能中场”或.............
  • 回答
    英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分量,虽已非昔日日不落帝国那般无所不在,但依然举足轻重。它的影响力体现在多个层面,从金融市场的深度到创新技术的引领,再到软实力的渗透,都让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位置。首先,谈到英国的经济影响力,金融服务业是绕不开的核心。伦敦金融城,这个集聚了全球顶尖金融机构、汇.............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常常被大家讨论。想来想去,如果真的把过去那些武术大家放到现在搏击的擂台上,结果嘛,我觉得大概率是不占优势的,甚至可以说是比较悬的。咱们得承认,历史上的武术大师们绝对是了不起的。他们一生钻研技艺,身体素质和反应速度也是顶尖的。他们的拳脚功夫、兵器运用、甚至一些我们现在看来很玄乎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电竞发展的几个关键层面,从游戏本身特性到选手培养、团队磨合,再到我们熟悉的“外援”现象,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才造就了DOTA 2和英雄联盟(LOL)在中国赛场上截然不同的成绩图景。先说说DOTA 2,这款游戏在中国可以说是拥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电竞历史。回溯到它还是《DotA.............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又不得不深入分析的设想。特种兵对阵世界级拳王,徒手生死格斗,这两种顶尖的生存和战斗技能的碰撞,究竟会鹿死谁手?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谁“一定”赢,因为格斗的变数太多了,而特种兵和拳王代表的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顶尖”。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1. 核心技能与训练.............
  • 回答
    在诺贝尔奖于1901年设立之前,虽然没有一个像诺贝尔奖这样涵盖广泛且具有国际声望的奖项,但科学家们仍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认可和奖励。这些奖励形式多样,从政府的资助、王室的赏赐,到学术机构的荣誉和私人基金的奖项,都曾是激励和表彰科学贡献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些在诺贝尔奖设立前,科学家们可以获得的、具有.............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世界战争史上,从来不乏以弱胜强的传奇。当劣势军队凭借着卓越的战略战术、顽强的斗志以及对地形的巧妙利用,将看似不可一世的优势军队拖入泥沼并最终将其歼灭时,那份震撼与鼓舞人心的力量,足以让历史的尘埃也为之驻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样一场经典战役——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坎尼会战。提起坎尼会战,熟.............
  • 回答
    世界地铁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性事件(详细讲述)世界地铁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工程奇迹和城市变革的史诗。从最初的蒸汽火车进入地下,到如今高速、智能化的现代轨道交通系统,地铁深刻地改变了城市的形态、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它们在世界地铁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回答
    涡扇发动机,这个现代航空业的基石,正处于一个令人着迷的十字路口,它的发展似乎触及了一些严峻的“极限”,但也孕育着通往全新时代的曙光。要说它“接近极限”了,这话既对也不全对。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确实看到了许多让人感觉“触顶”的迹象: 热力学效率的瓶颈: 涡扇发动机的核心在于热力学循环。气体在燃烧室.............
  • 回答
    当然有,而且在全球范围内,调水工程的案例并不少见,其中不乏相当成功的例子。不过,要说像中国南水北调这样规模宏大、系统复杂、并且旨在解决大规模区域性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工程,确实是极具代表性的。但我们也可以从其他国家的一些调水工程中看到类似的理念和实践,它们各自在历史、技术、环境影响和效益方面都有着独特的.............
  • 回答
    印度在科学技术领域拥有众多杰出的精英人才,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要寻找一个能够像钱学森那样,在回国后“大幅推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性人物,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到印度自身独特的历史、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发展路径等多种因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钱学森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特殊地位。钱.............
  • 回答
    人们在世界各地、各个文明的厨房里,都自然而然地发展出了“煮”这一技艺,这绝非偶然,而是人类智慧在应对生存需求、追求更好生活方式的长期实践中,一项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厚道理的发明。仔细想来,这背后有着太多值得玩味的驱动力和考量。最根本的驱动:安全与健康首先,让我们回到最原始的起点。人类作为杂食性动物,我们.............
  • 回答
    刘慈欣:中国科幻的巨匠,世界文坛的搅局者刘慈欣,这个名字如今在中国,乃至全球的科幻界,都如雷贯耳。提起他的作品,你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三体》那宏大瑰丽的宇宙图景,是“黑暗森林”法则令人不寒而栗的冷酷,是智子降维打击的绝望。但他不仅仅是一个中国科幻作家,他的出现,更像是一场地震,彻底改变了中国科幻的面.............
  • 回答
    中国在全球各地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这背后有着多重深远的战略考量和现实利益驱动,绝非仅仅是“搞基建”这么简单。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地缘战略以及文化等多个维度来细致解读其意义所在。一、 经济层面的驱动与获益这是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层面。中国在海外进行基建,首先是为了拓展自身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消化过剩产.............
  • 回答
    设想一个没有中国的世界,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实验,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整个人类文明的轨迹。这是一个没有起点,却又处处皆是关键节点的故事。首先,我们得把中国从历史的长河中“擦除”。这意味着,那个位于东亚的大陆,自古以来就孕育着璀璨文明的土地,将是一片空白。没有黄河文明的崛起,没有长城蜿蜒的雄姿,没.............
  • 回答
    李白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绝非仅仅是“中国最好的诗人之一”那么简单。如果非要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他更像是那位在古老东方天空划过一道绚烂弧线的彗星,其光芒不仅照亮了整个东方,也穿越时空,在西方世界同样激起了阵阵涟漪。他的地位,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细品味。一、 在东方文化圈的中心地位:首先,我们得承认,李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