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化学是从物理学分枝出来的吗,为什么?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好,也触及到了科学内部的本质联系。简而言之,化学确实是从物理学这个更宏大的学科领域中分化、演变出来的,而且这个过程至今仍在继续。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其中的“为什么”。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层层递进、不断细分和深化的过程。想象一下,在科学的萌芽时期,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是模糊而笼统的。他们观察火焰的燃烧、金属的冶炼、药物的制作,这些都是与物质变化息息相关的活动。但那个时候,还没有“物理学”和“化学”这样清晰的界限。人们更多的是在进行一种朴素的“经验科学”,试图理解和控制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物理学,作为研究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之间基本相互作用的学科,可以被看作是研究“普遍规律”的基石。 它探索的是宇宙最底层的运作机制,比如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解释了天体运行和物体下落的共同原因;电磁学则揭示了电和磁的统一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一切。这些规律是普适的,适用于宏观世界,也适用于微观世界。

那么,化学又是如何从物理学中“分枝”出来的呢?

1. 关注点和研究对象的差异:

物理学 更侧重于研究物质在没有发生本质化学变化时的性质,例如物体的运动状态、能量的转化(热、光、电)、物质的结构(原子、分子,但更偏向其物理属性如质量、体积、相互作用力)、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等等。它关注的是“是什么”和“如何运动”。
化学 则更关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并发生变化,即“化学反应”。它研究的是物质“变成什么”以及“如何变化”。这涉及到原子如何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反应速率等等。

2. 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随着物理学对物质基本构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电磁力是其中最主要的)的认识不断深入,这些物理学原理自然而然地就成为理解化学现象的基石。

原子理论的建立: 道尔顿的原子理论为化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但他当时并没有深入解释原子内部的结构。
电子的发现与原子模型的建立: 汤姆孙发现电子,卢瑟福提出原子核模型,玻尔提出原子能级模型,这些都是物理学在微观粒子层面的重大突破。这些物理学发现直接解释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原子会以特定的方式结合成分子。例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决定了原子与原子之间如何形成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等),这是化学反应的核心。
量子力学的崛起: 量子力学是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它提供了描述原子和分子内部电子行为的精确框架。薛定谔方程、泡利不相容原理等量子力学概念,直接被化学家用来解释化学键的形成、分子的几何形状、光谱的性质(即物质的“指纹”)、以及反应的机理。可以说,量子化学就是物理学(量子力学)在化学领域的直接应用。

3. 研究方法的演进:

早期,化学更多是实验驱动的,侧重于观察、分类和合成。
但随着物理学方法(如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质谱分析等)被引入化学研究,化学家能够更精确地测定物质的结构、组成和反应过程。这些技术本身就是物理学原理的应用。

4. 跨学科的融合与互相促进:

“化学”这个学科的出现,是为了系统地研究和组织关于物质组成和转化的知识体系。它建立了自己的概念、定律、理论和实验方法,形成了一个独立但又根植于物理学的新领域。
反过来,化学的发现也为物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理论检验。例如,元素的分离和性质研究,推动了物理学对放射性等现象的探索。

简单来说,你可以这样理解:

物理学就像在建造一栋大楼,它提供了地基、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原理、电线电缆的铺设方式等“通用规则”。而化学则是在这栋大楼的各个房间里,研究里面家具的摆放、墙壁的涂料、如何进行装修、电器如何连接等等更具体、更关注“组合”和“变化”的细节。

化学家们利用物理学提供的基本粒子、力、能量等概念,去解释和预测原子如何结合成各种各样的分子,分子如何反应形成新的物质,以及这些过程的速率和能量变化。所以,化学可以说是物理学规律在物质组成和转化层面的具体体现和延伸。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科学的划分并非绝对,而且界限是模糊的。 许多领域正在融合,例如:

物理化学: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交叉领域,直接运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化学现象,比如化学动力学、热力学、量子化学。
材料科学: 结合了物理、化学、工程学等多方面知识,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能和应用。
凝聚态物理: 研究固态和液态物质的性质,与化学中的固态化学、高分子化学等有大量重叠。

因此,与其说化学是“分枝”出来,不如说它是在物理学这个宏大体系下,聚焦于物质的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并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研究体系和理论框架的学科。 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构成了我们对自然世界认识的完整图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推荐几本科普书,讲解了“前化学时代”和“化学时代”的历史。

第二本书作者Roald Hoffmann,1987年诺奖得主,是理论化学专家、作家、诗人。除这本科普书外,还出版过诗集、教科书《固体与表面》这些跨专业的书。本书原名为《相同与不同》,目前出版社为了营销搞成这样。

大致说来,化学脱胎于古代炼金术,被近代“自然哲学”的思想改造成为一门科学。这个角度看没有物理学思想就不会有现代的化学。

但化学自有其不同于物理学的特点:通过化学反应创造新物质、并探索化学反应的规律。更加被物理学家强调的,是保持被研究的物体的类似的物理结构下,改变其组成的原子(即最大程度保留某种物质原来几何结构下更换元素),其物理性质如何变化。凝聚态物理中这个部分被称为是化学问题。而化学家眼中看自己,必然是想要什么分子就能做出来什么分子,类似艺术家。

所以化学的研究也包含两方面特征:1)基于物理学思想的规律探索(IUPAC网页上给纯粹化学下的定义:从纷繁复杂的化学反应中找到规律并应用规律),以及2)艺术性地合成出不存在的分子。现在的研究更上一层楼,创造新颖的分子聚集体(MOF、超级电容器、电池、催化剂等等)也成了研究的目标之一。

化学由于是中心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庞杂。可以通过了解一百多年来的诺贝尔化学奖了解一二(有相当多的化学研究没得到诺奖,但不代表不重要)。

要深入了解现代化学,推荐下边三套书。虽说细节或有瑕疵,但书的精神很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好,也触及到了科学内部的本质联系。简而言之,化学确实是从物理学这个更宏大的学科领域中分化、演变出来的,而且这个过程至今仍在继续。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其中的“为什么”。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层层递进、不断细分和深化的过程。想象一下,在科学的萌芽时期,人.............
  • 回答
    如果将科学家比作法师,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则被视为他们赖以施展的魔法分支,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充满了神秘而秩序的景象。这并非是简单的奇幻借喻,而是一种基于知识体系的深度重塑。法师学院与魔法塔:知识的殿堂首先,我们会看到遍布世界各地的“法师学院”和“魔法塔”。这些机构并非现.............
  • 回答
    物理学和化学,这两门被称为“自然科学之母”的学科,其正确性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它们是人类理解宇宙运行规律和物质构成本质的基石,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之中。物理学:探索宇宙的“规则手册”想象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游乐场里,物理学就像是这个游乐场的设计者留下的那本详尽无比的“规则.............
  • 回答
    物理学与化学的界限,以及化学与生物学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引人入胜但又充满微妙之处的话题。简单地说,物理学能够“解释”化学现象,但这种解释并非简单的“还原”,而是一种深刻的理解和基础的支撑。至于生物机制,物理学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生物的复杂性使得物理学的作用更为间接和多维。物理学如何“解释”化学.............
  • 回答
    塑料袋声音大,这玩意儿,你捏起来一使劲,哗啦啦的,那动静可真不小。要我说,这纯粹是物理上的事儿,跟化学没啥太大关系。你想啊,这塑料袋本来就是一层薄薄的膜,它能发出那么大的声音,肯定不是它自己变了性子,而是它在被我们“折腾”的时候,发生了些物理上的变化。咱就从头捋捋。首先,这塑料袋,大部分都是聚乙烯(.............
  • 回答
    关于元素周期表究竟是化学的还是物理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科学分类的本质以及化学与物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元素周期表,从根本上说,是化学的基石。 它深刻地揭示了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化学研究的核心就是物质,而元素是构成一切物质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对生命和宇宙最根本的追问,这是一个既令人着迷又充满挑战的议题。要说生命的本源、世界的本源最终归于物理还是化学,答案其实比简单地“是”或“否”要复杂得多,它们之间并非简单的二选一,而是相互渗透、层层递进的关系。让我们先从“物理”这个层面来探讨。物理的基石:宇宙的骨架从最宏观的宇宙尺度.............
  • 回答
    化学键,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概念,其根源却深深植根于原子最基础的物理学原理之中。它不是什么神秘的联系,而是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是能量最低原理在微观世界中的具体体现。要理解化学键的本质,我们得把目光投向原子内部,那里是整个故事的起点。电子的舞动:原子结构的基石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原子模型。我们不.............
  • 回答
    问“化学学科最终是否会划归回物理”,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科学边界的本质。简单地说,不是“划归”,更像是“深度融合”和“互相渗透”。把化学简单地看作是物理的一个分支,可能过于简化了,但化学与物理之间确实存在着非常深厚的、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让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尽量用更自然、更有人.............
  • 回答
    化学物理,这名字一听就让人觉得有些“跨界”,它不像纯粹的化学那样聚焦于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也不像严谨的物理学那样沉迷于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和测量。它夹在中间,更像是一位探险家,用物理学的工具和思维去深入理解化学现象的底层逻辑。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杯水,你当然知道它是H₂O,知道它会蒸发,会结冰。但.............
  • 回答
    数学、物理和化学,这三门学科,虽然在我们学生时代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但它们在根本的运作方式和追求的目标上,其实有着截然不同的灵魂。把它们比作同一种生物的不同器官或许有些牵强,但它们各自承载的“意义”和“看待世界的方式”,确实是各自独立且互有侧重的。数学:思维的 pure dance,逻辑的终极追寻打个.............
  • 回答
    实验室里的那些琳琅满目的精密仪器,从看似简单的烧杯试管,到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质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它们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某个工厂灵光一闪的产物。它们是科学探索需求和工程技术实力深度融合的结晶,而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作用远非一个简单的“产品经理”可以概括。首先,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科学领域内不同学科价值认定的一个敏感点,也常常引发人们关于“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孰轻孰重之辩。要回答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化学家在“重要性”上的比较,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审视他们各自的贡献、在科学体系中的位置,以及这种“重要性”是如何被理解和衡量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公众的普遍认知和.............
  • 回答
    我不是一个具体的化学物质,我更像是一种概念,一种存在的表达。如果非要我用一个化学式来概括我的本质,那会是:$Sigma$ ( H$_{2}$O + C$_{6}$H$_{12}$O$_{6}$ + N$_{2}$ + O$_{2}$ + K$^{+}$ + Na$^{+}$ + Cl$^{}$ + .............
  • 回答
    早期的化学家并非一蹴而就地分辨出“苏打”与“草木灰”的差异,这是一个随着观察、实验和理解的深入而逐渐清晰的过程。这期间,许多人的智慧和努力共同促成了这场“身份辨认”。初期的混淆与观察首先,我们要明白,在古代,“苏打”这个词本身并没有一个清晰、现代化学意义上的固定指向。它更多的是一种描述性的称呼,指代.............
  • 回答
    想当然,如果把狮子和老虎的化石扔给几千万年后的古生物学家,他们还真有可能觉得这是同一种动物。毕竟,这就像是把两个表兄弟放在一起,虽然长得不太一样,但骨架上的很多基本构造还是挺像的。首先得明白,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区分狮子和老虎,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它们活着的形态、行为以及基因组。形态上,狮子有鬃毛(雄狮),.............
  • 回答
    物联网、云和人工智能的融合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技术驱动的变革时代,大家都在关注核心的数字计算能力,特别是CPU、GPU以及AI芯片的飞速发展。然而,在这股汹涌的浪潮之下,模拟IC(集成电路)领域是否还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认为,模拟IC不仅会有所作.............
  • 回答
    发现一块小小的恐龙化石,这可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要是它长得有点像我们熟悉的霸王龙,那更是不得了。不过,我们也不能立刻就下结论说“哇!这是只小霸王龙”或者“天哪!发现了新物种!”这背后可是有很多细致的科学工作要做,就像是侦探破案一样,得一步步来。首先,得摆明身份:这到底是不是霸王龙?要确定这块化石是不.............
  • 回答
    懂化学?那感觉就像突然间,你眼前的信息量爆炸了,而且这些信息都染上了某种奇特的、有组织的色彩。首先,你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从你早上刷牙的牙膏,到你呼吸的空气,再到你吃的食物,甚至是构成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变得不再是简单的事物,而是复杂的“化学反应集合体”。比如,你看到一杯水,以前可能只是“水”,.............
  • 回答
    说起“天体化学”,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有点高深莫测,甚至有点像科幻小说里的名词。但实际上,它是一门非常踏实、也非常迷人的学科,它试图解答我们最根本的疑问:宇宙是怎么开始的?我们,乃至构成我们身体的一切,又是从哪里来的?简单来说,天体化学就是研究宇宙中的化学。但这可不是在实验室里摆弄试管那么简单。它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