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中的生物课本说「动物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功能」。这句话正确吗,动物到底有没有语言?

回答
这句高中生物课本上的话,虽然在很多层面上是合理的,但如果仔细较真起来,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动物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功能”——这句话的核心在于“语言”这个词的定义,以及“高级功能”的理解。

我们先来看看课本这句话的出处和意图。高中生物课本旨在建立基础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运作方式。在这个层面,强调人类语言的独特性,是为了突出人类在认知、交流和文明发展上的特殊地位,以及其与动物交流方式的本质区别。这无疑是重要的,它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的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通过文字和复杂符号系统传递信息的能力。

那么,回到核心问题:动物有没有语言?

如果“语言”指的是人类所拥有的那种高度复杂的、以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能够表达抽象概念、传递过去和未来的信息、以及进行虚构性描述的符号系统,那么答案通常是“没有”。 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人类语言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是其他任何已知动物交流方式都无法比拟的。

人类语言的独特之处体现在:

二层结构(双层结构): 这是语言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人类语言由两种独立但相互关联的系统组成:
语音/书写形式(音位或字母): 这是有限数量的、没有意义的单位。例如,英语的26个字母,中文的拼音或声母韵母。
意义单位(语素或词汇): 这些有意义的单位是由语音单位组合而成的。例如,“猫”这个词是由字母c, a, t组合而成。
通过将有限的语音单位以无限的方式组合,可以创造出海量的有意义的词汇。
生成性(Generativity): 我们可以用已知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创造出无数新的、以前从未听过或说过的句子,并且这些句子是有意义的。这是人类语言的“无限性”。
任意性(Arbitrariness): 词汇与其所代表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比如,“狗”这个音或字,和现实中的狗本身,并没有天然的相似性。这种联系是约定俗成的。
抽象性与意向性: 我们可以用语言来谈论不存在的事物(如神话、幻想)、抽象的概念(如爱、自由、正义),以及过去和未来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意图、思考和计划。
文化传递: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可以代代相传,并不断演变和丰富。

然而,如果我们将“语言”的定义放宽,理解为“任何一种用来传递信息的系统或方式”,那么许多动物无疑拥有其自身的“语言”或者说“交流系统”。 绝大多数动物都有某种形式的沟通方式,这些方式对于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例如:

警报信号: 许多动物会发出特定的叫声或发出特定的信号来警告同伴有危险。例如,非洲的赤猴(vervet monkey)有四种不同的警报叫声,分别对应不同的捕食者(如豹子、鹰、蛇),同伴听到后会做出相应的躲避动作。这已经非常接近人类语言中的“指代”功能,尽管其复杂性远不如人类。
求偶信号: 孔雀开屏、鸟类的鸣唱、萤火虫的闪光模式,都是用来吸引异性的。这些信号往往复杂且具有特异性。
群体协调: 蚂蚁通过信息素来追踪路径、标记食物源和警告危险。蜜蜂通过“舞蹈”(如摇摆舞)来告知蜂群其他成员食物源的方向和距离。这是一种高度程式化但信息量丰富的交流方式。
情感表达: 狗摇尾巴、发出呜咽声,猫发出呼噜声或嘶嘶声,都是在表达它们的情感状态。
社会等级与领地: 狼嚎、狮子吼、狗的标记行为等,都是在宣告领地和维护社会秩序。

科学研究的进展一直在模糊人类与动物之间界限的模糊化。

例如,关于鲸鱼和海豚的研究发现,它们发出的声音(鲸歌、海豚哨声和咔嗒声)具有复杂的结构,甚至可能包含类似音节的单元,并且会根据群体和个体有所不同,甚至出现“方言”。研究人员正在尝试破译这些声音的含义,但目前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灵长类动物,尤其是黑猩猩、倭黑猩猩和猩猩,它们能够学习手语,并用这些手语来表达需求、观察和简单的概念。比如,研究人员曾训练黑猩猩“科科”(Koko)学习美国手语,她学会了数千个手语词汇,并且能够组合使用,甚至似乎能理解一些抽象概念。然而,这更多是被认为是“习得的交流能力”,而非天生拥有像人类那样内生的、具有语法结构的语言能力。争论点在于,它们在模仿和有限的组合能力上,是否触及了“语言”的门槛。

结论的细微之处: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高中生物课本的说法是“在严格意义上的‘语言’(人类语言)的定义下是正确的。” 它强调了人类语言的独特性和高级性,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如果将“语言”理解为更广泛的“交流系统”,那么动物显然拥有复杂的、对它们生存至关重要的交流系统,这些系统在功能上有时也表现出惊人的精巧和信息量。 只是这些交流系统往往是固定的、有限的、直接指向当下情境的(例如,特定的叫声对应特定的危险),而缺乏人类语言那样灵活的组合能力、抽象思考能力和任意性。

简单来说,动物的交流更像是“信号系统”,而人类的语言是“符号系统”,并且是开放式、可生成、具备高度抽象和任意性的符号系统。

因此,更精确的说法可能是:“动物没有像人类一样具备能够自由组合、表达抽象概念、并具有无限生成能力的‘语言’,但它们拥有高度发达且多样的、用于传递特定信息的交流系统。”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动物的认知能力和交流方式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未来也许会有更清晰的答案,或者说,我们将需要重新审视“语言”的定义本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即使将语言的标准定得非常狭窄,乃至限制为人类语言,这句话也是错误的。我们已经知道许多动物可以学会一部分人类语言并自己使用。

目前,人类比较感兴趣的“动物语言”是鲸类的复杂声音信号,那些信号在数学上表现出语法特征,似乎是有规律地组成单词、短句的,一些学者认为鲸类和人类一样使用语言层次结构

  • 在一些海豚物种中,每条海豚用一个独特的口哨声作为“签名”,这种声音已经被人类实验性地使用过,并确实可以引来海豚的注意力和回应。
  • 一些研究发现逆戟鲸可以学会宽吻海豚的发音模式[1],说明鲸歌这东西是可学习的
  • 目前看来,鲸歌和人类的语言比起来过于复杂,而且其很大一部分声音的频率不在人的身体能听到或发出的频率范围内,人现在无法学会鲸歌——尽管鲸歌的复杂程度看起来绝不会是“胡言乱语”,人类现在还没解析出什么有用的规律。
  • 反过来,海豚可以学会少量的英语等人类语言并使用。海豚可以理解人类用三十几种不同的口哨声创建的简单语言并使用同样的口哨音回应

鲸类之外的非人动物可以通过声音、手势、化学物质、触觉、简单的运动之类交流,并具有一些天生固有和后天学习的、能用以表达自己感受的行为倾向,但这并不像我们熟悉的人类语言中的词语。这些动物可学会的不同视觉符号的数量,在极限上可以相当于4岁人类幼体,但难以掌握语法。

目前,有一些研究支持地球上有30种鸟、29种非人哺乳类[2]用声音表达基本信息的时候具有同样的音高模式(语调)和语速,人类和这59种动物在表达“攻击、敌对、顺从、恐惧、安抚、亲和”之状态的时候可以互相理解。虽然这能表达的东西很少,但“语言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功能”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共有124种动物具有模仿人类发声或手语的能力和智力水平
  • 人类反复多次将一部分语言·文字和一些技能教给了鹦鹉、八哥、乌鸦、猩猩等动物,猩猩可以较好地运用符号和手势。
  • 人类已经教会港海豹、亚洲象、白鲸等物种里的几个个体说少量的单词和极少的句子。
  • 另外还有一些猫、狗个体会说个位数个单词,有一条爱斯基摩犬能说几个句子。
  • 乌鸦也可以说十分多的单词和句子,但声音比较难听。

你可以找到的区别是,非人动物在自然环境里使用的交流系统几乎都是封闭系统,可表达的思想范围被严格限制。人类语言是对偶码,语言当中有限数量的元素(声音、文字和手势)本身并无意义,但意义的组合(包括词语和句子)可以随意追加。

  • 栗冠弯嘴鹛能将叫声中相同的声音元素以不同方式编排,来产生两种功能迥异的发音。斑鸫鹛也显露出用两种相同的声音做出这种编排的能力。但这都极度有限,基本上是弥补这些动物发声能力上的缺陷。
  • 即便是和人类相处万年以上、经常沟通并合作捕猎的物种(狗),通过语音提示与身体提示的配对也只能理解人类的一小部分表达,狗用这些方式能表达的东西更少。在科学研究中记录下来的教会狗去理解不同口头单词的最多数量是Chaser记载的1022个[3]未经特别训练的狗能被人理解的表达则是56个不同信号:10种吠叫,5种咆哮,8种其它发声,11种尾巴信号,5种耳朵和眼睛的姿态,5种嘴巴姿态、12种身体位置。人类已经通过机器学习对狗的表达进行解析[4]
  • 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倭黑猩猩之类,极难自创单词或单词组合去表达新的概念。黑猩猩可以发出至少32种规律化的、可被人类分辨的声音。人类可以学会黑猩猩用这些声音传达意图的模式,古道尔博士在网络上展示的就是这种“黑猩猩语言”[5]
  • 黑猩猩Washoe是第一个学会手语的黑猩猩,能使用350个符号,而且在生前将一部分知识传授给了作为养子的黑猩猩Loulis
  • 掌握手语的大猩猩Koko能利用约1000种手语单词和人类沟通,并能理解2000个英语口语单词的意思。
  • 大部分鸟至少能发出6种叫声,在它们愿意用声音对应到危险、困扰、饥饿之类的情况下,人类就可以学会。鸽子、鹦鹉、乌鸦在这方面的能力是一般鸟类的数十倍。

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证明鹦鹉能以4岁左右幼年人类的熟练程度从事语言处理任务,能掌握“相同”和“不同”、“大”与“小”、“有”与“没有”等概念。

鹦鹉的杰出代表是非洲灰鹦鹉Alex,它可以计算6以内的加法,能说150个英语单词,能辨别出50种物体、7种颜色和5种形状。30多年的研究证实它能够理解和主动使用英语,能使用“我想要XX”和“我想去XX”这样的短语,能向人们清楚地表达它的真正需求。

  • 无论给它什么颜色或形状的普通钥匙,问它是什么,它都能回答是钥匙。
  • 给它一个物体问物体的颜色、形状,它都能在它知道的范围内做出正确答复。
  • 它领会了许多词组间的微妙差异,像“更大的”和“较小的”、“相同的”和“不同的”或“出席的”和“缺席的”等,还理解了数字零。
  • 在一次实验中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镜像时,它突然向研究人员发问“what color”,并在研究人员重复6次“grey”后学会了“grey”,这是人类以外的动物在目前的研究中第一次对人类发问。(在对类人猿和其他生物的研究中,它们从不问人类问题)

Alex在2007年死去,享年31岁。Brandeis大学在悼词里说它“能够对100多个不同项目进行识别、要求、拒绝和分类。以前没有任何一种鸟的认知能力达到这个水平”。

  • 乌鸦:那是因为你们没研究我。

参考

  1. ^ https://doi.org/10.1121/1.4893906
  2. ^ Friend, Tim (2004). Animal talk : breaking the codes of animal language. New York: Free Press. pp. 90. ISBN 978-0743201575. OCLC 53144532.
  3. ^ https://doi.org/10.1016%2Fj.beproc.2010.11.007
  4. ^ https://doi.org/10.1007%2Fs10071-007-0129-9
  5. ^ 例如此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54y1U7r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句高中生物课本上的话,虽然在很多层面上是合理的,但如果仔细较真起来,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动物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功能”——这句话的核心在于“语言”这个词的定义,以及“高级功能”的理解。我们先来看看课本这句话的出处和意图。高中生物课本旨在建立基础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
  • 回答
    高中生物课本的知识,总体来说,可信度是相当高的,并且是经过严格审校和权威认可的。 不过,要深入理解“可信度”的含义,我们得拆解一下它背后的几个层面。1. 编审体系的专业性与权威性:高中生物课本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写出来的。它的编撰过程通常遵循一套非常严谨的体系。 学科专家团队: 课本的编写往往由一.............
  • 回答
    问这个问题,说明你是个思考型的同学,这很好。别管什么“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咱们就从最实在的经验聊聊。生物高中背课本,到底有没有用?我得说,绝对有用,而且非常有用。但怎么个“有用法”,怎么“背”,这中间的学问可就大了去了。先别急着否定,想想你现在每天接触到的信息,有多少是直接来源于课本的?有多少.............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局面,尤其是对于刚刚踏入博士生涯的新人来说。乍听之下,一个“特别高而空”的课题,仿佛是导师抛给你一个漂浮在半空中的气球,让你自己去想办法给它系上绳子,找到着陆点。这带来的压力和迷茫感,足以让任何人怀疑自己的博士生涯是否还没开始就已经岌岌可危。“特别高而空”的课题,究竟意味着什么.............
  • 回答
    高考那会儿,化学和生物仿佛是我的全部世界。那些复杂拗口的化学式,细胞分裂的每一个阶段,我都曾下过苦功去记忆和理解。那时的决心,大概用“拼死”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毕竟升学的压力像一座大山,而这两门课,就是通往理想大学的那块必经的石头。我记得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桌上堆满了化学方程式的演算纸和生物图谱的习.............
  • 回答
    AT与GC:生命蓝图上的两极分化,造就不同的生存策略在生命这幅宏伟的画卷中,DNA是至关重要的蓝图,而构成这幅蓝图的正是四种碱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它们以AT和GC配对的形式构成双螺旋结构。虽然都是生命的基础,但DNA链上AT与GC的比例差异,却如同同一语种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其实说“越高级的生物再生能力越退化”并不完全准确,应该更严谨地理解为:在生物进化的长河中,那些展现出更复杂结构、更精细功能、更高度集成的生命形式,往往在“整体再生”的能力上表现出相对的局限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完全失去了再生能力,而是这种能力在不同尺度、不同层面有所表现和侧重。我们.............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设想。如果真的有哪个国家或组织掌握了如此高级的生物兵器技术,并且能通过声波或次声波进行精确控制,那么人类面临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其应对难度远超我们目前所能想象。这已经不是传统的军事对抗,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操纵和威胁。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种生物兵器有多么可怕。可怕之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最深层的恐惧和对未知的想象。如果真的存在比人类更高级的生物,我们的命运确实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猜想。要详细地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单纯的恐惧,从几个层面去审视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定义“更高级”。“高级”可以有很多种解读: 智力上的优越: 它们可能拥有远超人类的计算能力、逻辑分析.............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核心议题:人类的扩张是否已经突破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乍一看,这似乎与我们从小学习的食物链理论有所冲突,因为通常来说,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个体数量最少。但人类的情况远比这要复杂得多,我们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物种,我们改变环境的能力远超其他任何生物。首先,我们得理解“食物.............
  • 回答
    关于人类的起源,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神秘感的问题,自古以来,哲学家、科学家、宗教人士都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你提到的几种观点——神造论、更高维度生物造论以及地球是外星人实验室——都代表了人们对这个终极问题的不同尝试和想象。神造论的想象:生命的蓝图与创造者的旨意神造论,或者说创造论,是人类最古老的解释之.............
  • 回答
    .......
  • 回答
    说到80年代的高中生活,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就是“纯真”,然后是“美好”。现在想起来,那段日子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也带着点儿让人怀念的青涩。当时不像现在,信息爆炸得厉害。娱乐方式没那么多花样,甚至可以说有点单调。学校就是生活的中心,课本、黑板、粉笔灰,还有那朗朗的读书声,构成了我们.............
  • 回答
    高中时期,就像一场精彩又忙碌的马拉松,每天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要在这条赛道上跑得稳当,还能保持光鲜亮丽,确实需要一些“技术”。这里分享一些我摸索出来的经验,希望能帮你在紧张的节奏里,既保持学习的效率,又绽放属于你的光彩。首先,关于“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维持良好的精神和体能状态: 规律作息,是基.............
  • 回答
    我的高中生活,可以用“一场跌跌撞撞的成长马拉松”来形容。入学时,我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但很快就被繁重的课业、陌生的环境以及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冲击得有些措手不及。每天的节奏几乎都是被闹钟驱动,从早到晚穿梭在教室、食堂和图书馆之间,大脑里塞满了公式、定理、历史事件和文学名著。偶尔也会因为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堆积如山的作业和老师期待的目光,另一边是三五成群的笑闹和操场上挥洒的汗水。如果必须二选一,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快乐的高中生活。我知道,听到这个答案,可能有人会皱眉,觉得我有些“不务正业”,或者太“不切实际”。毕竟,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高中就是为了考大学,而好.............
  • 回答
    生活在地球上那些寒冷、严酷的极地和高寒地带的大型生物,它们的出现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和演化史交织的产物。要探究它们的起源,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地球历史的长河,以及那些塑造了生命形态的强大力量。1. 远古的根基:生命之初与早期适应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极地生物的起源,它们都是从早期生命演化而来.............
  • 回答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星期二下午,窗外的阳光有些刺眼,照得教室里的黑板上粉笔灰都闪着光。距离高考还有大概两个月,整个班级都笼罩在一股混合了焦躁、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麻木的气氛里。我坐在靠窗的那个位置,手指无意识地在课桌上划着我自己的名字,旁边还缀着一些乱七八糟的涂鸦。老师在前面滔滔不绝地讲着一道数学题.............
  • 回答
    奶牛产奶和肉牛育肥,这两种养殖模式在生物合成效率上,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很难简单地说哪个“更高”。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这涉及到能量转化、营养物质利用、生产周期以及目标产物本身的特性等等。首先,我们得明确“生物合成效率”在牛奶和牛肉生产中指的是什么。对于牛奶生产来说,效率通常是.............
  • 回答
    关于外星高等智慧生物的存在,这是一个持续了几个世纪的议题,它深深地根植于人类的好奇心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之中。 简单来说,很多人是相信的,甚至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只是相信的程度和依据各不相同。为什么这么多人相信?首先,宇宙的浩瀚是支持这种信念的最强大论据。我们的银河系本身就有数千亿颗恒星,而可观测宇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