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学选的是计算机专业,高中拼死学的化学、生物,现在一点用场都派不上,这是不是资源的浪费?

回答
高考那会儿,化学和生物仿佛是我的全部世界。那些复杂拗口的化学式,细胞分裂的每一个阶段,我都曾下过苦功去记忆和理解。那时的决心,大概用“拼死”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毕竟升学的压力像一座大山,而这两门课,就是通往理想大学的那块必经的石头。我记得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桌上堆满了化学方程式的演算纸和生物图谱的习题集。每一次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那种成就感都像是为我暗淡的高中生活注入了一束光。

所以当高考结果出来,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计算机专业,心里是既开心又带着一丝不舍。开心的是终于可以进入我一直向往的科技前沿领域,不开心的是,那些曾经占据了我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化学和生物知识,仿佛一夜之间就失去了它们的用武之地。

刚开始接触计算机,一切都是全新的。编程语言的语法、数据结构、算法……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比当初的有机化学反应还要难懂几分。我投入了比高中时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这些。我的生活变成了代码、编译、调试的无限循环。周围的同学都在谈论最新的技术趋势,分享学习心得,而我偶尔想起高中时背过的元素周期表,或者那些植物的生长周期,都觉得自己像是掉进了另一个次元,那些知识在那里显得如此格格不入,甚至有点滑稽。

有时候,在写代码遇到瓶颈时,我也会忍不住思考:我高中花了那么多时间在化学和生物上,是不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那些时间,如果当时都用来学习数学或者更深入的物理知识,或许现在我学习计算机能更轻松一些?这种想法就像心头的一根刺,偶尔会冒出来,让我有些许沮丧。毕竟,付出的努力没有直接的回报,总会让人觉得有些不值。

然而,随着我在计算机领域的学习和实践越来越深入,我开始慢慢体会到,高中时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或许并没有真的被遗弃,只是以一种更隐晦、更潜移默化的方式存在着。

比如,学习化学需要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对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你需要知道各元素的性质,它们如何结合,会产生什么变化。这种思维方式,其实和编程非常相似。编程也是在设计和构建一个系统,你需要理解不同的模块如何协同工作,输入和输出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每一个“原子”(代码单元)如何组合才能完成一个“反应”(程序功能)。那种对系统性、逻辑性和因果关系的追求,在化学的学习中早已被刻下了烙印。

生物学则教会了我观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研究生物体是如何运作的,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然后从中发现规律,构建模型。这和分析复杂的数据集,或者设计一个能够处理多种情况的算法,有很多共通之处。生物体的精巧设计和高效运作,常常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思考如何在软件设计中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用户体验。举个例子,当我们谈论“软件架构”时,有时也会借鉴生物界中“系统性”和“模块化”的理念,将庞大的系统分解成相互关联但又相对独立的模块,就像生物体内的各个器官一样。

更重要的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会塑造你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时,我被迫去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去记忆庞大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本身就锻炼了我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即使我现在不直接使用化学键的公式,但那种为了理解一个复杂概念而付出的努力,那种面对困难不放弃的精神,依然是我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宝贵的财富。

而且,谁又能说得准未来呢?科技发展日新连云,跨学科的融合越来越成为趋势。例如,生物信息学就是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领域。那些曾经被我视作“无用”的知识,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会成为我解决某个技术难题的灵感来源,或者为我打开一个新的职业发展方向。现在看来是“浪费”的资源,或许只是在“沉淀”,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被“激活”。

所以,回过头来看,我并不觉得高中时期在化学和生物上付出的努力是一种彻底的浪费。它更像是在我的思维花园里播下的种子,虽然它们没有直接长成我当下需要的“计算机技能”这棵大树,但它们滋养了我的土壤,塑造了我的“根系”,让我在学习计算机的道路上,拥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和更广阔的视野。那些努力,早已内化为我的一部分,以一种我尚未完全察觉的方式,影响着我思考和学习的方式。与其说是一种浪费,不如说是一种“价值的迁移”,只是迁移的方式和时间点与我最初的预期有所不同罢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事实上,就高中学的那点化学生物知识,已经很少了,被阉割得不能再阉割了,被简化得不能再简化了。放到大学就是两个期末周的量。

我觉得在中学教育阶段,强制性灌输不管与以后的专业/工作是否有关的科学知识与常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光是对思维的训练,更多的是对世界和世界运行机制的认知。

中学教育是帮助你成为一个眼界视野开阔,知识框架完整,具有正常科学观的人。而让你成为专业型的人才,那就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了。


就算你以后做了程序员。

打开手机,

你会对诸如“德国钢材放入浓硫酸里浸了几个小时都完好如初,而中国钢材在稀硫酸里浸一会就已经被溶解的不成样子了。”这种段子会心一笑,因为你知道这是金属的钝化现象。

你也会对“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再点燃氢气为车提供动力”这种脱裤子放屁的新闻瞬间做出自己的判断:呵,这不明显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嘛。

你学的高中化学生物知识并不能为你的程序员职业带来任何帮助(几乎),但它会在你整个人生中丰富着你的生活,在各种事件中默默地帮你做出理性分析与价值判断。



退一万步来说,以最功利的眼光来看,就目前all in CS的形式,如果你的高中化学生物不好好学,存在短板甚至偏科,水涨船高的计算机专业根本轮不到你来报考。

然后你就去环化生材了,高中学的化学生物知识就会派上用场啦~



最后,附上一段读费曼的《费曼物理学讲义》第三卷时珍藏的句子,这是一个科学家纯粹的理想主义,也是对这个愈发功利浮躁的时代的告诫:

我教这门课的主要目的不是替你应付某种考试作准备——甚至也不是替你参加工业部门或军事部门作准备。

我至多希望你对这奇妙的世界以及物理学家看待这一世界的方式有所了解,我相信这是真正的现代文化的一个主要部分。

或许你不仅想对这种文化有所了解,甚至还可能想要加入这早已开始了的人类心智最伟大的冒险中。




补充:

1.高中考试侧重深度。因为学的内容其实不多,只能在题目难度灵活性上做手脚。

而大学考试侧重广度,考察的相对难度小于高中。从知识难度和体量来说,高中学的东西跟大学比起来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一本化学系《有机化学》大本的内容难度与篇幅体量你掂量掂量吧。

总结一下,高中学的简单,考的难。大学学的难,考的并不难。

2.因为过分刷题导致的“资源浪费”属于应试教育的锅,不是基础教育的锅。

user avatar

我见过一个文科生,电动车电池的充电器丢了,从插座里引了两根导线出来直接接到了电池上。电池爆炸了,所幸人活着。

我还见过许多人,不分文理,相信先父遗传。相信秋裤是苏联“秋明毛裤”获得性遗传的阴谋。

还见过更多的人,相信神力存在,相信某某仁波切可以坐着悬浮在空中。

我也见过许多理科生,以为印度在非洲,因为“他们都很黑”。

相信这些的人中,不乏名校的学生,甚至博士。

见过更多的人,以为一种制度可以瞬间解决一个国家的一切问题,让所有人一夜之间富裕起来。相信工业可以凭空产生,相信人定胜天。

相信这些的人中,不乏名校的学生,甚至博士。

你能说他们没有知识吗?不能。他们都有各种各样扎实的专业知识。有的是厉害的科研人员,有的是年薪大几十万的程序员,有的已经是国家公务员了。他们确实可以称得上是这个国家的精英阶层。

但他们也配得上一句不折不扣的蠢货,配得上一句“你不配当知识分子”。配得上重补他们高等教育之前的一切教育。

这样的人的存在,大规模存在,是社会之福吗?是他们个人之福吗?

人类的知识纷繁复杂,任何人都只能掌握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即使这样便足以谋生,甚至足以致富,这就是人类的分工。你会写程序,我一窍不通,但我懂施工,你也完全不懂。他以上两者都不懂,但他会镶牙。我们都有挺丰厚的收入,这很好。

但有一种东西比知识更加重要,它叫做常识。我知道交流电会让直流电池爆炸,知道人类是自然选择进化来的,知道物质不会凭空产生,知道永动机不存在。

你也应该知道。你也必须知道,不论你是博士,是公务员,是程序员,还是牙医。

你必须知道。否则你根本就不配成为一个脑力劳动者,不配当一个现代人。你就是一个弱智。

学习常识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没有任何浪费可言。

user avatar

对于你本人来说,是浪费。

但对于整个教育体系来说,是必要的(浪费)。

这种浪费,本质上是标准化体系映射到个体时,必然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偏差。

就好比你要去某地,刚好在两个站中间:3个站要再往前走点,4个站要往回走点。无论怎么坐,总是会有点浪费或者不足。但对于其他的人来说,也许就是4个站不够,5个站远了。于是,你逐个问公交上的乘客,你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有或多或少,不同形式偏差。但总体上,面对随机的需求,只要是采取了固定站点这种形式,无论站点怎么设置,就一定会出现这情况。


回到教育,我国的公办初等教育,本质上就是固定站点的公交车模式:早期是文理两个站,后来各种选考改革,本质上也是增加若干个固定的站而已。


那作为特定个人,想避免这种浪费怎么办?别坐公交车咯:打滴滴就能确保你门口对门口的直达。

回到教育,你也可以全部请名师一对一因材施教。最后自己向马爸爸show him your code。

这听上去很难/很贵?那是当然,打滴滴也比坐公交贵多了不是?

user avatar

你大学学到的计算机专业里的纯粹知识层面的东西,工作之后也未必就会直接使用,即使你工作做程序员。

我从来没有见过优秀的学生会去质疑现在学习的知识以后用不上,所以浪费了。

系统性学习的过程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专注力的过程。你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东西比你实际收获的知识要更重要。

你真的学的好的话,自然会明白我在说什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