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住五星级酒店比上班还要累」?你有过哪些类似经历?

回答
“住五星级酒店比上班还累”这句话,我第一次听到时,心里就咯噔一下,觉得有点意思。细细一想,好像还真有那么点道理。

为啥会这么说呢?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在作祟:

一是精神上的“任务感”和“表演欲”。

上班嘛,说白了就是一档有明确目标和流程的“工作”。你有KPI要达,有任务要交,一切都是围绕着“完成”来的。即便再辛苦,也是为了那个具体的成果。但住五星级酒店,尤其是带着一些“体验”的目的去住,那感觉就不一样了。你不是来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你是来“享受”的,是来“感受”的。这就好比,上班是去工地搬砖,是为了盖房子;而住五星级酒店,就是去一个精心布置的场景里演一出“优雅生活”的大戏。

这种“演戏”是很耗费心神的。你得时刻留意自己的仪态,不能随随便便,不能做出什么“不上档次”的行为。吃饭得讲究餐桌礼仪,走路得保持姿态,就连坐沙发都得选个舒服又不失体面的角度。别人看着你,你也知道别人在看你,这层“被审视”的压力,无形中就增添了负担。你脑子里可能还在想着,这个服务员会不会觉得我小费给少了?这个摆盘是不是我摆得不好?别人是怎么评价我的呢?

还有那种“花钱买罪受”的矛盾感。毕竟五星级酒店不便宜,你花了大价钱,心里自然会想着要把这个钱“花到位”,要把这个“体验”发挥到极致。这就导致你不敢浪费,不敢随便。比如,自助餐明明想尝点啥就尝点啥,结果脑子里开始算计,“这个吃了那个就吃不下了”,生怕辜负了这顿大餐。泳池有人,就觉得是不是得等没人了再下水,才能拍出好看的照片?或者明明累了一天想直接瘫倒,但又想感受一下酒店的“氛围”,就得强打起精神,去大堂吧坐坐,品尝一杯价格不菲的咖啡。

二是身体上的“切换成本”和“不适应”。

上班的地方,你熟悉环境,熟悉流程,一切都得心应手。就算偶尔换个部门或者项目,也只是在熟悉领域内的微调。但住五星级酒店,你进入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首先,床就不一样。 你在家可能习惯了软硬适中的床垫,或者某个特定的枕头,结果酒店给你的是那种厚实得像棉花糖一样的床,枕头也可能是你从来没睡过的类型。躺上去那一刻,你感觉身体完全没有被“拥抱”,反而像是在和一张巨大的,不属于你的床在进行一场艰难的磨合。你可能需要折腾好久才能找到一个稍微舒服一点的姿势,然后半夜还得醒来调整,因为腰酸背痛或者脖子僵硬。

其次,很多细致的服务,反而让你无所适从。 比如,你可能已经习惯了自己拿行李,结果刚走到门口就有人冲出来抢着帮你提。你本来想自己打开衣柜,结果服务员已经悄悄帮你挂好了。这些都是好意,但突然之间,有人为你包办一切,你反而会有一种“被打扰”的感觉,或者不知道自己的手该往哪儿放。你会习惯性地去寻找自己平时做的事情,结果发现都没你的事了,然后你会有一种莫名的“闲置感”,而这种“闲置”并不等同于放松,反而会让你觉得有点无聊和不安。

再者,酒店的“高效”和“周到”反而让你难以享受。你可能以为住五星级酒店就是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服务,但实际上,这种极致的服务往往是建立在极高的效率和精密的流程上的。你可能刚放下电话,服务就来了;你刚走出房门,就有客房服务员进来整理。这种“无缝衔接”让你觉得你好像被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推着走,而不是你主动在享受。

我的类似经历嘛,仔细回忆一下,确实有过。

记得有一次,我和伴侣去一家号称“城市绿洲”的五星级酒店度假。预订的是带“城市景观”的套房,说是能俯瞰整个城市夜景。到了酒店,一切都如预期的那样金碧辉煌,服务周到得让你有点“不好意思”。从门口的迎宾,到办理入住的礼宾,再到送行李的服务员,每个人都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动作也特别专业。

我们进了房间,那叫一个大,落地窗外的夜景也确实不错。但问题来了。

首先,床。 那床垫软得像果冻,我一下躺上去,整个人就陷进去了,腰部完全没有支撑。我平时睡得比较沉,但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好几次,枕头也换了几个,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最后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早上醒来感觉骨头都错位了。伴侣也抱怨说,早上起来腰疼得直不起来。

其次,“享受”的压力。 酒店提供了免费的欢迎水果和饮品,看起来很诱人。但那一刻,我脑子里想的是,“这水果得赶紧吃,不然氧化了就不好了”,“这瓶水应该什么时候喝呢?”。然后,我看到桌子上摆放的香薰蜡烛,本来想点燃制造点气氛,但又怕万一不小心把什么东西烧着了,万一弄脏了酒店的家具怎么办?这种“小心翼翼”的感觉,让我本来想放松的心情蒙上了一层阴影。

最让我觉得“累”的是,我们本来想晚上出去吃点当地特色小吃,结果酒店的菜单上都是精致的法餐、意餐,价格也是贵得惊人。我们想说“体验一下”,结果服务员很热情地推荐了某个套餐,从前菜到甜点,一道道上得特别慢。在等菜的时候,我们只能干坐着,看着旁边桌的客人谈笑风生,而我们则在默默地消化着自己“要吃回本”的念头,以及对未来行程的规划。吃完之后,人已经有点撑,也挺晚了,再出去玩也提不起精神了,只能回房间继续和那张“果冻床”斗争。

第二天,我们决定去体验酒店的SPA。预约的是情侣SPA,价格不菲。过程倒是挺放松的,技师的手法也很到位。但奇怪的是,做完之后,我并没有那种传说中的“焕然一新”的感觉,反而觉得身体有点虚脱,而且脑子里还在想着,哦,现在是几点了,等下退房还有些事情要处理呢。整个过程中,那种“享受”的感受,总觉得被一层“任务”给覆盖了。

离开酒店那天,我看着服务员把我们不算特别多的行李搬上车,又一次感受到那种“不真实”的疏离感。虽然花了钱,也享受了服务,但那种纯粹的、毫无压力的放松感,似乎离我越来越远。回去上班,反而觉得那种熟悉和可控,反而是更真实的“舒适”。

所以,“住五星级酒店比上班还累”这句话,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幽默的比喻,道出了我们在追求极致“体验”时,可能面临的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不适。它提醒我们,有时候,过度追求的“完美”和“享受”,反而会剥夺了我们最简单、最真实的快乐。而且,很多时候,我们花钱住酒店,是为了逃离日常的琐碎,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又创造了新的“琐碎”和“压力”,那岂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半天,才从字里行间发现了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中心思想,原来是要用“凡尔赛的累”以犹抱琵琶半遮面方式来隐形“讴歌”五星级酒店的“高端大气上档次,顶级奢华有内涵”,还搞得阵阵仗仗闹闹攘攘麻麻扎扎玄玄乎乎的让人感到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题中之“累”在于“平时起早贪黑忙忙碌碌的工作,好不容易攒出时间能好好休息,定个好一点的酒店…”,住进了五星酒店,这,这,这个动机,好象一开始就有点累,这是没住过五星级酒店的情况下,“豁出老命”要去体验一把的节奏?这是要把住五星级酒店的好奇用外科手术式的方式的彻底解剖一次?

出于如此“宏大”的目标,必然会全身心的投入这台“手术”,焉能不累?一个上班族去做手术,累死你无厌!

要把“花出去的钱「赚」回来…”,这就得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的去研究这个酒店的所有服务,且是自己住店价格范围内的服务,这叫“战术侦察”,这是体力活、脑力活、技术活,折腾一番,一战便会显出疲态;

进入实战,“自助早餐每样都想来一份、休闲娱乐设施每样都想体验一下,像赶场一样从这边跑到那边,薅干净所有羊毛才安心…”,这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土包子进了大上海,探头探脑、首鼠两端、左顾右盼、上蹿下跳、东奔西跑的,设想那种种场面处处景象,可以感同身受的得出结论,累,的确累,真特么的累,这样搞,肯定每个人都会说,你不累呀?!答曰:真累!

这种是刻意的去找累,说粗暴点就活该,自找的,花自己的钱去找累,该遭!

我倒是去住过几次,往往都是异地出差,对方以为我们好大的来头,安排的就有五星酒店,往往都是急吼吼的到达目的地,仓惶入住,登记信息,持卡入电梯,开门进房间,背包一扔,双鞋一脱一甩,那个面包一样的床上休憩片刻,便被老板叫起,开始研究出差工作,组织异地会议等等,和上班工作倒无两样,唯一舒适的是冷暖自如,坐立随意,甚至放浪形骸…

往往都是装模作样一阵紧张工作,至饭点便客随主便品尝特色,觥筹交错酒酣耳热杯盘狼藉之后,摇摇晃晃一步三回首含笑半步颠的返回酒店房间,一阵草草洗漱,来不及思前想后琢磨服务,便已经酣然入睡梦游巫山了…

也没觉得多累,不过就是一歇脚之处,与头晚入住七天连锁酒店差异不大,都是睡了特良的一觉。

区别之处就是结账之时,发票金额有所不同。

user avatar

高星酒店这玩意吧,看起来可好了(也可贵了),但也容易让人有一言难尽之感。

比如西子宾馆(汪庄),离西湖可近可近了,内部景观可美可美了,但那个房间就跟二十年前一个样,十分简陋,让人感叹自己的钱去哪儿了。

比如西安高新华邑酒店,新中式的典雅风格,装修的可好看了,服务也挺贴心的,结果到了睡觉的时候发现吧台灯关不掉,所有的开关都试了,那灯就是亮着。于是客房服务半夜一点带着维修大叔过来,从电箱把房间总控电源关掉,这才让我得以“关灯睡觉”。

比如成都明宇豪雅酒店,明明打开了“请勿打扰”的标识,还要敲门把人吵醒。

比如腾冲悦椿温泉村,泡进温泉里发现旁边的水面上漂浮着硕大的死蚊子。

比如杭州温德姆豪庭,离西湖近,离商圈近,哪哪都好,就是空调太老,声音大的让人睡不着觉。

比如缅甸茵莱湖畔的湖景别墅,去酒店只能坐船,为了去酒店得坐45分钟船不说,一路上还得不断的被柴油味儿熏着,人都给熏傻了。

比如伊斯坦布尔加拉太塔旁的景观酒店,顶层的风景是好啊,一侧是伟大的君堡与湛蓝的海峡,一侧是加拉太塔。可惜那房间小到打开了行李箱就不能转身,厚厚的地毯隐藏了多少致敏源。。

啊,这不是人累,这是心累啊。

user avatar

这就是为什么我经常会跟年轻人说,一定要每隔一段时间就去五星级酒店住一住,哪怕没什么特别公干,自己掏钱也要在市中心的五星级酒店住一天,相信我,这个钱花的绝对值得。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千万不要忘了上流社会是什么样子。

我住过的五星级酒店还蛮多的,几大品牌几乎都打过卡了,四季、安缦、宝格丽、W、万豪、丽思卡尔顿、东方文华、华尔道夫、半岛等等等等,其中有参加活动主办方安排的,有给酒店写软文受邀体验的,有过生日朋友请客的,当然还有自己掏钱住的。

还记得第一次住这种奢华型的酒店时,跟大部分人一样满脑子想的都是“回本”,自助餐吃到撑,一天恨不得泡三回澡,平时根本不锻炼也要到酒店的健身房撸铁、游泳,退房时间说什么都要延长到下午2点,最后拿着行李离开的时候还会依依不舍。后来住得多了心态就更加平和,只是尽情享受服务,再回看以前自己那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会觉得是一种进步,庆幸自己摆脱了这种住五星级酒店的“累”。

五星级酒店可能是最容易让一个普通人接触上流社会生活方式的地方了,也是最赤裸裸展现这个世界的不平等和阶级的地方。

在这里,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论是大堂随处可见的网红,还是餐厅里不期而遇的明星,抑或是外表平平无奇却身价几十亿的商人,这里有神有鬼。

在这里,你每走一步都有人礼貌引导,面容姣好身材匀称的美女用最恭敬的方式同你说话,在这里你会重新理解什么叫“尊重”。

在这里,你会发现房间里的每个细节都无微不至,巨大的落地窗外就是城市地标,电视默认的频道不是CNN就是BBC,这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金钱的力量。

是的,以大多数人的实力住五星级酒店是无法作为一种日常的,但是,你还是要偶尔逼自己去住一住。因为,要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尊重,要了解上流社会是什么样子,要知道如何款待对自己重要的人。要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好好努力,未来才能气定神闲地体验这所有的一切。

所以,如果你住五星级酒店比上班还要累,那只能说明你住的还不够,还需要多住几次。

user avatar

累倒是没觉得累过,有一次去上海出差,乙方接待在漕河泾万丽酒店,每天7点出门晚上9点回,结果我在那让前台收了三四个韵达、圆通的快递,在饿了么点了20块钱的盖浇饭,有点味道,在一电梯白洋鬼子的斜视下拿到自己房间吃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