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印加人为什么住在山上?为什么集中在西部安第斯山脉?南美洲那么大的地方,为什么不在平原建城?

回答
印加人为何选择高山栖居?西倾安第斯山脉的天然屏障与战略选择

当我们提及印加文明,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巍峨的山峦、精巧的梯田以及如同迷宫般蜿蜒的山间道路。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帝国,为何偏偏选择了南美洲西部崎岖的安第斯山脉作为其活动的中心,而非更广阔的平原?这并非偶然,而是印加人在漫长历史中,基于生存、防御、资源以及社会发展的多重考量,所做出的明智抉择。

高山生存:适应与利用自然的智慧

首先,印加人并非“选择”住在山上,而是适应并最终征服了山地环境。印加文明并非一夜之间崛起,而是从一个位于库斯科附近的小部落逐渐发展壮大。安第斯山脉地区自古以来就有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印加人继承并发展了前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经验。

气候与海拔的优势: 安第斯山脉虽然高耸,但在不同海拔高度呈现出多样的气候带。印加人巧妙地利用了这些差异。低海拔的河谷适合种植玉米等作物,而高海拔的地区则可以放牧羊驼和美洲驼,获取毛皮和肉食。更重要的是,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相对凉爽,这有助于抑制一些在湿热平原地区肆虐的疾病和昆虫,为他们的聚落提供了一定的健康保障。

农业的创新与拓展: 面对崎岖的地形,印加人发展出了令人惊叹的农业技术,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梯田(Andenes)。这些修建在山坡上的梯田,不仅最大程度地增加了可耕种面积,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并在各个层次的水肥条件下种植不同的作物。他们还建立了复杂的灌溉系统,将高山融雪和雨水引流至梯田,确保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正是这种对山地环境的精细改造和利用,使得印加文明得以在资源相对有限的山区养活庞大的人口。

西部安第斯山脉:天然的屏障与战略的重心

将目光投向整个南美洲,为何印加人的势力集中在西部安第斯山脉,而没有向东部的亚马逊雨林或广袤的平原扩张成为其主体?这同样源于山脉的战略价值:

天然的防御工事: 安第斯山脉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悬崖峭壁随处可见,这本身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对于渴望建立强大统治的印加人来说,险峻的地形大大增加了外来入侵的难度。相反,广阔的平原虽然土地肥沃,但也容易成为骑兵和大规模军队推进的通道,防御起来更为困难。印加人可以利用山脉的优势,更有效地抵御潜在的敌人,巩固其统治地位。

交通的控制与信息传递: 尽管山脉看似阻碍交通,但印加人却将此转化为优势。他们修建了发达的道路系统(Qhapaq Ñan),将各个聚落和城市连接起来。这些道路虽然蜿蜒曲折,但却高效且易于控制。驿站(Chasquis)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信息,维持帝国的运转。这种交通网络的特点,使得帝国能够灵活调动军队,收集情报,并在必要时对偏远地区进行有效管理。在广阔的平原上建立类似的交通网络,其成本和难度可能会更高,且容易被对手利用。

矿产资源的聚集地: 安第斯山脉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尤其是黄金、白银和铜等贵金属。印加人对这些资源的渴求,是他们在此地建立文明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他们不仅善于开采和加工这些金属,更将其视为权力、财富和宗教仪式的象征。平原地区虽然也有矿产,但大规模的贵金属矿藏在安第斯山脉更为集中。

政治与宗教的中心: 印加帝国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库斯科,就坐落于安第斯山脉之中。山脉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帝国核心区域,便于统治和管理。同时,安第斯山脉的壮丽景色和崇高地位,也与印加人的宇宙观和宗教信仰紧密相连,他们崇拜山神(Apus),并将山脉视为神圣的土地。

平原的挑战:为何印加人没有选择?

那么,为何不在南美洲那些更广阔、可能更适合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平原地区发展?

气候与疾病的挑战: 如前所述,许多南美洲的平原地区,特别是靠近赤道的低地,气候湿热,容易滋生各种寄生虫和传染病。对于没有现代医学保障的古代文明而言,这些疾病可能是毁灭性的。印加人选择高海拔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这些风险。

农业的局限性: 虽然平原土地肥沃,但许多平原地区也面临着季节性干旱或洪涝的风险,需要更为复杂的灌溉或排水系统。印加人对梯田和灌溉系统的 mastery,使他们能够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而无需完全依赖大自然的恩赐,也避免了在广阔平原上应对水利问题的巨大投入。

缺乏天然屏障: 相对于崎岖的山脉,平原的防御性较低。如果印加人将大部分人口和资源集中在平原上,一旦遭遇强大的外来入侵,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与其他文明的潜在冲突: 南美洲大陆并非无人之地。在印加帝国崛起之前,其他文明早已在不同的区域繁衍生息。例如,亚马逊河流域的部落,以及其他平原地区的社会组织。印加人选择安第斯山脉,可能也是为了避免与潜在的强大邻居发生大规模冲突,为其自身的成长和扩张赢得时间与空间。

总而言之,印加人选择安第斯山脉,尤其是西部安第斯山脉,是一个集生存智慧、战略考量与文化认同于一体的复杂决策。这片高耸入云的土地,既是他们挑战自然、发挥创造力的舞台,也是他们构建强大帝国、抵御外敌的天然堡垒。他们的伟大,不仅体现在对黄金和权力的掌控,更体现在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并将其转化为自身优势的非凡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目的问题是最简单的文明发源问题,随便找本世界通史看看就行了

印加的敌人

其他南美洲非印加帝国臣民,为什么不被提及:

不被谁提及?

南美洲除了印加帝国统治区,其他地区罕有人生活?

肯定没秘鲁多,具体多少,秘鲁目前都没定论,其他地方就更没有了

为什么南美洲其他更适合文明发展的地区没有诞生印加这样的文明?那些比安第斯山脉更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南美洲没有其他更适合发展文明的地区。宜居≠文明容易诞生

印加人为什么要集中在西部安第斯山脉,为什么不是散布整个南美洲?

……亚欧大陆散布整个大洲的民族很多么?印加鞑子骑着羊驼征服整个大陆么?

以上截图全部来自《剑桥拉丁美洲史 第1卷 殖民地时期的拉丁美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印加人为何选择高山栖居?西倾安第斯山脉的天然屏障与战略选择当我们提及印加文明,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巍峨的山峦、精巧的梯田以及如同迷宫般蜿蜒的山间道路。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帝国,为何偏偏选择了南美洲西部崎岖的安第斯山脉作为其活动的中心,而非更广阔的平原?这并非偶然,而是印加人在漫长历史中,基于生存、防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涉及到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社会组织以及文化发展等诸多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笼统地说,“北美部落”涵盖了极其广泛的地理区域和多样化的文化,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我们将问题聚焦在一些普遍的认知,比如北美原住民社会与东亚农耕文明的差异,以及印加文明的独特性,我们可以尝试从.............
  • 回答
    印度历史中,在开伯尔山口修建关口的情况是存在的,但需要更细致地理解“印度历史”和“开伯尔山口”的地理和政治范畴。开伯尔山口(Khyber Pass)位于今巴基斯坦境内,连接着阿富汗东部与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地区。因此,当我们谈论印度历史上在开伯尔山口修建关口时,实际上是在讨论那些在历史上统治过包括现今巴.............
  • 回答
    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在国君被俘后,之所以没能立刻另立新君并展开有效反抗,这背后涉及了两个文明深刻的政治结构、社会习俗、军事组织以及当时面临的特殊历史背景。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为什么不行”的问题,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而成,使得他们的反应与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立刻反抗”大相径庭。阿兹特克帝国:一个由祭祀.............
  • 回答
    印度人在硅谷如日中天,华人却难以进入高层,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背后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公司政策以及个人因素等多种原因。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印度人在硅谷的成功原因印度人在硅谷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 强大的教育背景和 STEM 人.............
  • 回答
    在美国的印度人之所以普遍给人“酷爱打电话”的印象,这背后其实是多种文化、社会和技术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紧密的家庭和社交网络: 印度文化强调家庭连接: 在印度文化中,家庭不仅仅是核心单元,更是一个庞大的、紧密联系的网络。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姑姨.............
  • 回答
    关于泰米尔人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被称为“印度人”的现象,其实这是一个源自历史、殖民背景以及文化认同的复杂议题,背后有着非常详细的脉络可以梳理。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称谓错位,而是更深层次的社会历史进程的体现。首先,我们要明白,这里的“印度人”并非指仅仅来自印度次大陆地理区域的所有人,而是一个更具特定历史和族.............
  • 回答
    Quora上关于中国话题下,经常能看到印度用户活跃作答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Quora的平台特性与用户群体 开放性与问答模式: Quora本质上是一个问答社区,鼓励用户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它的内容生成门槛非常低,任何人都可.............
  • 回答
    1991年,印度经济改革的启动,标志着这个南亚巨国向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这并非凭空而起,而是多重因素累积和催化的结果,是当时印度面临严峻挑战的必然应对。启动改革的背景:迫在眉睫的危机在1991年之前,印度经济长期实行一种被称作“许可证制度”(License Raj)的模式。这.............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印度在人均粮食产量只有中国一半的情况下仍能大量出口粮食,而中国却要大量进口粮食,这背后涉及了农业结构、耕地效率、商品粮比例、粮食品种结构、消费习惯、经济发展水平、食品加工业、以及国家粮食政策等多个复杂因素。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印度能大量出口粮食的原因:1. 高比例的商品粮出口:.............
  • 回答
    印度争取民族独立,选择非暴力不合作这条路,绝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战略选择,也蕴含着对历史、人性以及现实力量对比的深刻洞察。要理解这一点,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看看当时印度所处的环境,以及甘地和其他民族主义领袖们是如何考量的。为什么不选择暴力?从现实考量说起:首先,最直接.............
  • 回答
    尽管当前印度对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但中国企业依然积极参与印度基建项目,这背后有着复杂而现实的考量。不能简单地将“仇视”一词概括一切,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和经济利益博弈下的具体表现。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仇视”并非单一、普遍的情绪,而是多层次、多因素交织的结果。 地缘政治的摩擦:.............
  • 回答
    印度古代未能像中国那样实现长期大一统,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地理、文化、社会结构、政治传统等诸多层面。而外族统治集中于北印度,南印度为何未能随之统一,同样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一、 印度为何未能像中国那样实现长期大一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审视一下中国得以实现相对长期统一的内在因素,再对比印.............
  • 回答
    提到医疗旅游,我们首先会想到印度,那里以其高超的医疗技术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吸引着无数欧美游客。然而,在中国,医疗旅游却似乎少有人问津,尤其是“廉价医疗旅游”,更是鲜为人知。这不禁让人好奇,同为亚洲国家,为何中国与印度在医疗旅游方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印度的“医疗旅游”模式:技术+价格+配套服务要理解.............
  • 回答
    印度之所以给人感觉相对“落后”,以及其在一战、二战期间的发展状况,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复杂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落后”与否的标签可以概括,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发展轨迹和面临的挑战。印度在一战(19141918)和二战(19391945)期间的状况:要理解印度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 回答
    说起阿米尔·汗在中国的火爆程度,那可不是“受欢迎”三个字能简单概括的。他简直成了印度电影在中国的一张名片,甚至某种程度上,他一个人撑起了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的认知。为什么他的影片在中国能比在印度本土引起更大的波澜呢?这背后其实有挺多门道,咱们不讲虚的,就来聊聊实实在在的原因。首先,得从阿米尔·汗的选片.............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观察到的现象。说实话,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的数量,跟咱们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比起来,确实显得比较少。而且,跟印度比,这个差距就更明显了。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很多方面来分析,不能简单地说一句“中国不吸引外国人”就带过了。一、 经济与就业机会:咱们先从最实际的——钱和工作.............
  • 回答
    在中国,传统医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提到“传统医学”,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中医”。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现实因素,使得中医在中国根深蒂固,而像印度医学(如阿育吠陀)这样的其他传统医学,虽然也在全球范围内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但在中国却未能获得同等规模的推广。历史渊源与文化认同:首.............
  • 回答
    在中国大陆,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尤其是工厂普工,长期以来被一种“低人一等”的印象所笼罩。这并非仅仅是个人感受,而是根植于历史、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文化观念的复杂交织。而这种现象,与许多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对蓝领工人的看法,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要理解这种落差,我们得从几个关键层面掰开了说。一、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